中国网信办督促地方监管机构处罚、约谈当红的社交平台“小红书”,关键词是“热搜榜”和“网络生态”。网民讨论则将小红书受罚原因与两名流量女网红联系起来。9月11日,网信办指小红书“未落实资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热搜榜频繁出现炒作明星等“不良资讯”,破坏网络生态问题。https://t.co/sh20jtLmS5
—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September 12, 2025
9月11日,中国国家网信办通报,指小红书“未落实资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热搜榜频繁出现炒作明星动态及琐事等“不良资讯”,破坏网络生态问题,国家网信办指导上海市网信办约谈及警告小红书,责令其在限期前改正,并从严处理责任人。
同日,小红书发公告,称诚恳接受处罚,深刻吸取教训,认真落实整改;又指已按要求第一时间成立工作小组,治理热搜榜单生态。
“我们将在网信部门的指导下,以此为戒,举一反三,切实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同时虚心接受广大用户和社会舆论监督,积极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根据小红书的热榜说明,榜单中的热点词条排序每分钟更新一次,计算公式为搜寻热度、传播热度、互动热度和点击率之总和。
BBC中文9月12日查看小红书的热搜,发现榜单已没有词条与娱乐产业有关,也没有出现任何明星名字;取而代之全是衣服和生活物品的词条——首三位分别是“早秋穿搭公式get”、“休闲小零食”和“长绒棉睡衣太舒服”。
目前小红书的热搜已没有与娱乐产业有关的词条。
网信办在通报中强调,网路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单位将持续聚焦破坏网路生态违规行为突出议题,发挥网路执法“利剑”作用,实际维护“清朗”网路空间。
消息传出以后,一众网友推测网信办指的“明星”,就是中国演员赵露思或虞书欣。
今年26岁的赵露思,本在微博拥有超过3000万粉丝,但在8月因为与经纪公司不和,不久注销帐号。赵之后进驻小红书、频繁开直播,两天内粉丝量迅速突破2,000万,创下该平台纪录。
小红书热搜榜于是频繁出现有关“赵露思”的词条。根据网友的截图所示,在热榜的首十位中,有关赵的曾经最多占了五条,包括“直播哭了”、“去了面馆”,还有“100种衣服穿法”。
此外,手机的讯息弹窗也有频密推送和赵露思相关的动态。有微博网友表示,自己曾向平台反映,“明明点不喜欢不推荐,还天天推”。
亦有网友把约谈事件指向演员虞书欣。今年30岁的虞书欣因参加女团选秀节目《青春有你第二季》受到关注,后凭饰演电视剧《苍兰诀》女主角而知名。但她近月来不断卷入负面消息。
先是家庭背景遭质疑。网友翻出,虞书欣的爷爷曾在某国企任职,父亲则为民营钢铁企业负责人。后者曾在5年内向这家国企供货超过15亿人民币,但交易结束后随即注销公司,引发利益输送质疑。
除此之外,演员张昊玥指控虞书欣霸凌,导致自己患上忧郁症。
众多负面消息涌现,短短一星期间,虞书欣粉丝量下跌72万。有网友梳理时间线,分析出在小红书遭约谈前,平台出现不少虞的负面帖文。
BBC中文尚无法独立核实上述和赵露思虞书欣有关的说法。山东财经报导记者曾联系小红书公关,查询涉事人是否为赵露思,但未获回应。
截至目前,赵虞二人也未就小红书被罚一事发表公开评论。BBC中文查看赵露思的小红书帐号,最后一则帖子停留在8月20日,内文写着“没有意义但有趣”,配上一张与老人牵手的照片。虞书欣的最近一则帖子疑似鞋子广告,也发在8月20日。
小红书非首次被罚
网友关于涉事明星具体身份的猜测目前难以得到确认。但对小红书来说,这已不是第一次被官方约谈和处罚。据证券时报网报导,小红书曾被约谈四次。而几乎每年,该平台都被指存在不同违规情况。
2021年,小红书母公司“行吟信息”因违反《广告法》,在商品广告中使用医疗用语等,被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2万元。2022年,小红书因没有立即采取删除屏蔽等措施,制止用户发布传播含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被上海市文化及旅游局罚款30万元。2023年,因违反网路出版管理,再被同一单位罚款3.5万元。最近的这次处罚原因和处罚机构,对小红书来说尚属首次。
对于小红书是次被约谈和处罚,不少网友表示支持。部分原因是不少人觉得小红书在慢慢“变质”。
2013年,小红书在上海成立,有“中国版Instagram”之称。它最初定位为美妆购物平台,但随着用户增长,演变为一个“生活指南”——不同用户在平台以笔记、短影片和直播等方式,互相交流美妆、家居、时尚等心得。
据小红书在2022年发布的官方数据,截至该年底,小红书月活跃用户数已超过3亿。广告是其最主要收入来源。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红书上的广告大多都是软性广告——用户在帖文中以平实经验包装,再精准地导向他人的消费行为。在小红书被约谈的新闻下,有网民留言:“(小红书)早就变味了,之前都说种草,现在一堆广(告),参考价值不大。”该评论获得近4000点赞。
也有人表示,该平台“全是大数据营销内容,被困在信息围城里的感觉。”
以前,因为用户在平台相互分享经验、推荐喜爱的商品,促生出“种草”一词——意思是“种下喜欢某商品的种子”、引起冲动想购买;而“拔草”则是放弃购买的念头。但随着带有软性广告的帖文增多,有用户觉得平台不再单纯。
今年4月,一名用户发文表示“决定要卸载xhs”。该用户批评平台充斥着AI生成的内容、标题党、假新闻、同质化模版,“要刷十条才能看到一条真人花时间写的东西”,“倒不如把时间发在学习上”。
不谈政治也成为“清朗”目标
小红书一直带有“去政治化”的平台形象。今年年初,TikTok(抖音国际版)因美国禁令掀起风波,催生大批海外用户转移至小红书。当时中国网民曾向这批“洋抖难民”提醒“少谈政治”。
2022年也有文件显示,小红书主动审查内容,包括“可能引发政治、社会动荡,危及国家安全的社会事件”,同时会响应网信办的审查指令。
不过今次小红书遭受约谈,发生在当局越发密集地实施“清朗”行动之际。
11日,中国网信网发布“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的典型案例,当中实名指出在抖音、微博、哔哩哔哩等平台上,“唱衰”、恶意炒作、勒索企业的网络“黑嘴”。相关账号目前已关闭或被禁言。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沈阳在接受《大公报》访问时表示,国家网信办连续出手整治涉企网络“黑嘴”的力度越来越大,行动已变得系统化,从重点行业的“试点治理”扩大到全行业的“常态化治理”。
另外,南方日报一则评论形容,推送高度同质化内容,诱导用户沉迷,“是赤裸裸的流量操控”,指像小红书等成长为具有“公共基础设施”性质的大平台,“却依然唯流量是从,较少顾及公共利益”。
评论又指,网路平台的主体责任要落实到行动中,“该约谈约谈,该处罚处罚,责任感有时候就是倒逼出来的”。
不过有网民在留言区写道:“那怎么办,微博又不让说实话”,“最该约谈的是微博吧”。
也有网友认为约谈起不了实际作用:“豆瓣约谈过多少次了不还一个样,就是做个样子走走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