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翻垃圾?西藏垃圾站现30多只藏马熊觅食
狸猫之一的动物圈
2025-09-10 18:12:29
信息来源于@阿鑫呐、@甜心可儿、@杨帆在旅途、《CNKI》、《WanFang》。
西藏垃圾站现30多只藏马熊觅食
最近有一则新闻占据了热搜好久:“西藏一垃圾站30多只藏马熊集体觅食”。
我看到的时候就很疑惑,这事情明明已经持续很久了,为啥现在才上热搜?应该是有哪个网友拍摄的视频火了把这个事情给曝光开了吧?
反正据我所知,熊经常去西藏翻垃圾堆的情况能往前倒好几年了!
在2024年的8月份,我就看到博主“@杨帆在旅途”发布了一则Vlog,拍摄的是当堆乡的的一个村庄,这里的晚上都会有不少藏马熊来光顾,目的就是从垃圾堆里找食物吃,已经非常常规了,当地居民都清楚,他们立了警示牌,但还是抵挡不住作死的游客。
夜幕降临后,博主拍摄到了4只肥嘟嘟的藏马熊在垃圾堆里扒动垃圾,翻出一切可食用的东西。对于杂食性且不怕脏的它们来说,这里完全是自助餐厅。博主感叹这些藏马熊居然吃垃圾吃得比动物园的个体还肥美!最神奇的是这个垃圾场居然没有任何防护,不光是没有阻止藏马熊进入的设施,没有隔离人类游客来参观的设施,也没有劝阻游客的工作人员。
好像所有人都默认了这一切的发生?
时间来到2025年8月15日,博主“@阿鑫呐”来到了西藏边坝县也偶遇了藏马熊下山翻垃圾堆的情况,她一口气看到了几十头藏马熊,它们在车灯的照射下依然旁若无人的开始了大餐,无视了博主和其他游客的窥探。
博主询问了当地人,当地人表示真没啥稀奇,已经持续非常久了!当地的垃圾场工作人员在晚上8点30分下班后,这些藏马熊在8点40分就会赶来吃晚餐。这天博主看到的数量还算少了,多的时候能有上百头!
这个数字来自当地居民的口述,真实性有待考究,可能是夸张化的描述,但数量确实算很多是毋庸置疑的。
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同年8月9日,由博主“@甜心可儿”发布的视频,她当时带着父母去走了川藏中线,因为她妈妈一直想要看熊,博主询问本地人后,当地人给他们推荐了边坝县的垃圾场。
重点信息是本地人都知道这个情况,随便一问就能知道地点,于是很多游客都会过来观看。博主跟家人赶到的时候,藏马熊已经开始晚宴了,而离它们不到百米外就有数量众多的游客!这些熊明显对人已经很习惯了,直接无视了看乐子的众人,继续干饭。
一些疑问
有些网友吐槽的点在于这里的垃圾场怎么都不无害处理,就这么堆在露天也太不对劲了吧?难道西藏就没有垃圾焚烧厂吗?
他们的吐槽还是比较正常的,但我不清楚当地政策是怎么样,不敢瞎说。但我觉得比起垃圾的处理方式,更应该震惊的不是这些人类怎么就能,怎么就敢靠这些野生动物这么近吗?这个场景明显不对劲啊!就没有人管管吗?这对这些人类和这些藏马熊来说都是非常危险的举动,真是奇怪。
而且藏马熊去吃这些垃圾,对它们来说也是可能有潜在危害的。虽然它们的抗菌能力,耐造程度肯定是远超于人类的,但是万一吃到了什么化学品或者重金属污染物,这对它们的健康肯定是会造成威胁的!要知道藏马熊可是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算是濒危物种啊!怎么就这么不管不顾了?
我看到一些新闻里,相关部门的说法是:“我们对野生保护动物的管理,原则上不主动干涉其生存区域。”但是,这些垃圾场怎么就出现在藏马熊的生存区域了,难道这些垃圾场是自然造物?我觉得这样的说法是很矛盾的。
昌都市边坝县政府的接线人员还说:“网友所发视频中的垃圾场,实际距离周边村落很远,夜间垃圾场也有值班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垃圾场周围本来有提醒游客有熊出没,但被熊破坏了。”“我们这边也在考虑重新增设相关设施,保护游客安全。”
虽然我了解这些部门要管理很多事情不容易,但是在这件事情上,我觉得真的干得不够到位。接线人员的回复让我们知道他们为了管理这个情况做了不少的努力,但我还的刻薄的说:还不够。
目前看来,对游客的安全、劝导工作和对藏马熊的保护工作都不太完善。
跟网友讨论
不少网友非常疑惑,有个网友参考了网上的信息,说藏马熊全球不到2000只,这一下就看到几十只了?潜台词的在问真有这么濒危吗?有人甚至直接下结论说藏马熊都泛滥成灾了!还有阴谋论者表示保护过度了,现在故意让它们吃垃圾以人为控制数量!
藏马熊是民间俗称,其正式学名是西藏棕熊(Ursus arctos
pruinosus),它们是全球最稀少的棕熊亚种之一。2023年的调查显示,藏马熊的数量可能都不足2000只,因为基因研究表明,其有效种群数量可能仅为实际数量的四分之一,存在严重的近亲繁殖风险。
那这边一口气出现这么多,是不是说明调查有误?
边坝县出现的熊群很可能是从周边较大范围内被吸引过来的,属于一种临时性的聚集行为,并不能代表它们的整体分布格局,也不能说明其种群数量增加了。这些藏马熊知道这里的垃圾场有唾手可得的美食后,就会聚集过来。
打个比方,就像是大家都知道胖东来好,于是从全国各地聚集过去买东西,但你不能因此就认定河南新乡或者许昌的人口就是有那么多。
然后还有一个很经典的“人面熊”的传说也被提及了,就是说藏马熊能模仿人的声音,然后吸引人类靠近,随后吃掉人类。
这个传说太经典了,不过现代生物学研究并未证实任何熊科动物有模仿人声以诱捕猎物的能力。
熊类的发声主要用于同类间的交流,可能是求偶、警告、幼崽乞食,而不是作为狩猎策略。
在青藏高原的游牧文化中,藏马熊是极少能威胁成年人的顶级猛兽之一。为了警示孩童和成员不要独自进入荒野或远离营地,长者可能会将熊的危险性具象化为一种“善于欺骗”的恐怖形象。这种代代相传的警示故事,会被不断添油加醋,总之最后就演变成这样了。
不过“熊吃人”确实有极少数案例可以支持,进入21世纪后几乎没有听说了,不过在2000年前后青海曾发生过棕熊袭击致人死亡的记录。但是全球各地的大型熊都很危险,有这样的案例不算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