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将于9月14日举行的澳门第八届立法会选举,被当地政府视为落实“爱国者治澳”原则的首次选举。
四年前,澳门选管会“DQ”(取消参选资格)了21人,清空所有民主派候选人。到今年,再有12人未能通过国安审查,被禁止参选,当中包括唯一中间派、现任直选议员林宇滔。7月31日,澳门当局还以国安法罪名拘捕老民主派区锦新。
今届选举最后剩六组参选,争夺14个直选席位,参选组数创历届新低。政府的选举宣传口号是:“齐选爱国贤能”。
澳门立法会由33名议员组成,其中14席直接选举产生、12席间接选举产生,其余7席由行政长官委任。
BBC中文采访数名澳门市民及学者,了解他们对这场“零中间派”选举的看法和分析。
所有受访市民都不愿具名。其中一人思量过后更决定撤回受访内容,他向记者表示,自己讲的都是“真心话”,“但奈何现在的环境,想讲都怕”。

9月14日,澳门即将举行立法会换届选举,这被视为当地首场“爱国者”选举。
“鸡蛋和高墙的心态”
在受访前的一晚,80后澳门市民Cat作了一个恶梦。她梦见自己犯了国安法,样子被登到电视上。“糟了,一定是重判。”她惊醒过来。
Cat说,看着政府连番举动,市民彷似收到一个“信号”:“就是大家都不要讲话,大家要自己‘执生’(应变)。”
但对于今届选举,她不吐不快。作为选民,Cat一直定位自己为“花生友”——会关心但不热衷投票,“因为我觉得其实不差我一票”。
澳门立法会一共33席,14席由直接选举产生,不到一半。在直选议员中,非建制派在鼎盛时期只有4位,一直难以撼动立法会投票格局。
过去,Cat都把票投给民主派。四年前的DQ事件,令她对选举制度失望,没有去投票。可是来到这一届,她有了心水人马,想把票投给扎铁工会理事长黄伟民。
61岁的黄伟民是一名扎铁工人,多年来为民生劳工权益上街抗争,曾两度参选立法会。
在澳门人眼中,他草根无畏,举动吸人眼球,甚至带来娱乐——黄伟民游行时会抬棺材,又经常背着印着“为人民服务”的袋子。2017年,他出战立法会电视论坛,穿一身绿色军服,用一口浓厚的台山方言,大骂政府“无所事事”,获网友封为“澳门队长”。
今年选举本来一潭静水,但黄的参选在社会掀起讨论。
“不多不少会有些‘鸡蛋和高墙’的心态,”Cat解释,支持黄像是一种表态,“我想要透过投给一些比较突出的人,去实践‘我有得选择’的权利。”
学者余永逸多年研究澳门政治,也有留意到市民对黄的关注。“很明显,就是大家需要一个反对的声音进入立法会。”
民主派消失后,出身草根的黄伟民承载市民的期待。但6月中,他被警方以涉嫌“不法经营麻将场所”带走拘留48小时。获释后再接到廉署要求,协助调查贿选,再被扣留48小时,到获释时已经错过提名期。
Cat替黄感到可惜,但她理解政府想为选举“排除一些不可控因素”。只是没料到,当局连唯一的中间派都要剷除。

黄伟民(左)是扎铁工人出身,过去为表达民生劳工权益进行街头抗争。
异见声音不断被收窄
2024年,澳门修订《立法会选举法》,规定候选人的资格需先由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审查。7月14日,国安委认定12人“不拥护《基本法》,不效忠澳门特区”,丧失参选资格——现任议员林宇滔是其中一人。
由于审查意见书具保密性质,外界均无法得知更具体的DQ原因,当事人亦无法上诉。
95后市民子正觉得很诧异。子正一向持民主派立场,但四年前,他把票投给了中间派林宇滔。子正说,因为他怕自己不投票,“连最后一个‘正路’(做实事)的人都进不了(议会)。”
在他看来,虽然林宇滔不讲政制改革,但在民生议题上跟大众方向一致,“不是政府说什么就什么。”他还是希望议会里面,有一把代表民意的声音存在。
对于DQ的决定,澳门政府及中联办发言人均表示“坚决支持”,并强调进入特区立法会的“必须是坚定的爱国爱澳者”。
这让子正不解。因为在他眼中,林宇滔的背景几近“洁白无暇”。
现年44岁的林宇滔在传统左派中学毕业,曾任《澳门日报》记者,后加入建制组织,担任过议员助理。2017年,他离开建制,筹组“传新澳门协会”,强调务实解决民生问题。2021年,他首次当选,已定位自己为“不会预设立场、不会盲撑、不会盲反”的政治力量。
DQ当日,林宇滔在社交媒体回应,指自己事前“没有收到任何通知”,但感到“坦然,也问心无愧”。
子正觉得,如果林宇滔被DQ有原因,那就是他“做得太好”。

吴国昌(中)和苏嘉豪(右)于2021年被DQ,民主派全军覆没。
据他观察,林宇滔近来在议会内对政策“穷追猛打”,曾提及失业率、自杀率升高和外劳等争议性议题。“这些是政府不愿意看到,它觉得(林)是一个麻烦。”
社会普遍对DQ决定感到震惊。但学者余永逸平淡地说,自己早有五、六成想法,觉得林进不了新一届立法会。
他向BBC中文分析,有关决定主要源自政治气候的大变化,符合港澳两地收窄异见声音的政治轨迹:先除掉激进的民主派,再到温和中间的声音,未来或到建制较开明的一派。
“到哪里会停?不知道,但整个轨迹就是这样走下去”。
余永逸还提到,人们可从间接选举看出事态端倪。在DQ事件前,现任立法会主席高开贤及副主席崔世昌宣布不再参选。此前二人原本循间选界别出战,均在议会工作逾20年。
他提出一个可能:二人或许已经嗅到一些气息,“觉得自己可能都应该要退下来了。”“其实你看到整个趋势,似乎那个政治气候,不是我们想像中那么简单。”

有学者分析,异见声音尽失对管治带来何种影响,已不是北京最重要的考量。
对北京最安稳的做法
澳门大学政府与行政学系助理教授陈建新,过去曾就选举结果发表意见。他坦言,今次林宇滔被DQ,自己也感到很震惊。他向BBC中文分析,事件或有近因和远因。
近因是澳门自身面对的问题。
近年澳门经济转型迫切,中央不断强调发展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陈建新形容,政府处于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如果社会意见过于撕裂,很多施政都未必可以有效通过。”他分析,当议会里有更多了解国情和政府的议员,政府工作或能更好推动。
远因则是2019年香港社运。
在访问中,陈建新多次援引新加坡时任总理李显龙的话:新加坡“小和脆弱”,如果发生香港的情况,下场可能更糟,“放到澳门,我都相信是更加难去承受(冲击)。”
“上至中央政府下至特区政府,有些事情它会变得更加谨慎。”在陈建新看来,澳门仍处于一个“比较不确定的情况”,他理解政府不断强调国家安全,“因为你一爆,其实是难收科(收拾)”。
余永逸有类似的看法。他指出,近年大陆社会发生的各种零星示威,北京或者已意识到自己管治出现问题。“它会觉得反对的声音会制造不安全,而这个不安全对它来说是很大压力。”
余永逸分析,为了体制的延续性,北京要把所有异见声音“打下来”,所以DQ中间派,就是“最安稳的做法”。至于异见声音尽失,会对管治带来什么影响,余永逸坦言,这已经不是北京最重要的考量。
子正日常会关心时事,他看着政府变得越来越自我中心,“选择掩住耳朵,当什么事都没听到”。“你会愤怒,但只在底下愤怒,你知道你做不到任何的事。”
今届选举,子正决定不去投票,但仍会关心新闻,是因为“想看它(政府)能搞出什么花样、坏到哪里去”。
“扮演一个爱国爱澳的人”
2021年的立法会选举,投票率创下历史新低,仅得42.4%。废票和白票数则翻倍,白票率更升至历届最高,接近2.3%。澳门二次DQ后,低迷气氛之下,外界预料立法会选举投票率会再受创。
为催谷投票率,官方也想尽办法。例如投票日全城免费乘搭公共交通、特首岑浩辉向三万公务员发信,强调选举是“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应认真履行投票的义务,并推动亲朋好友投票。
9月9日,岑浩辉在主持局级会议时,再强调投票是公务员拥护《基本法》和效忠特区的重要体现。
一名本地大学职员向BBC中文表示,学校于同日向各部门职员派发表格,收集其投票意向。表格须实名填名,如“无意向”亦要填写原因。
今年30出头的阿东,认同投票是公民义务,表明自己会进票站——但他认为,选票一早失去“发声”作用。
过去因为认同理念,他把票投给民主派。但四年前的选举,他认为政府DQ做法不公不义,以不投票表达不满。
再到2025年,阿东进入建制组织工作。他形容手中的选票更像一个资源和工具,为自己的组织争取多一席位。“就是他(公司)有好处,你(员工)也会有好处。”
阿东不觉得自己改变了立场,更多是调整心态,适应时代的变化。用他的话形容,就是“人化了”(看开了)。
“你发声是为了这个地方好,但如果你觉得这个地方是不会变好的,你干嘛‘嘥气’(浪费心力)呢?”
他觉得,在政治现实下,每个人只能往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去思考。但他不觉得澳门人是顺民,“他们有他们的生存之道。”阿东说,自己的生存之道,就是“扮演一个爱国爱澳的人”。
今年83岁的陈婆婆也表明会去投票。她不懂什么是政治立场、今届多少组别参选,也不知道投票用意何在,“个个去投我也去投”。
陈婆婆说,自己是某建制组织的会员。过去节日曾收过一些“福利”,像是中秋节会有月饼拿,“现在经济不好就没什么(东西)了”。她不知道今年该组织有谁人出选,但记得它的号码,会像往年一样投给它。

澳门二次DQ后,低迷气氛之下,外界关注本届立法会选举投票率。
和中国大陆一体化
“如果你还是一个关心社会的人,处于逆风之中,你会觉得很焦虑,”Cat感慨,“但是似乎现在澳门人失忆也很快,新一代也不太理会这些东西。”
未来澳门政治会否再收紧?学者陈建新说“不排除”,“但我也不期望。”
现在民主中间两派尽失,学者余永逸则预料,澳门未来施政将完全“由上而下”,“下面(建制)的人不敢出声”——因为他们担心的是,自己日后会否被迫离开体制、或被边缘化。
今年12月,香港也将举行立法会换届选举。在澳门DQ当日,有香港网友在社交媒体发文,形容澳门是香港的风向标,未来狄志远和谢伟俊的去向值得观察。这两位议员被认为是香港的“中间派”或“建制开明派”。
余永逸笑说,“我会替他们有点担心。”他形容,港澳两地的关系一直都在“拖拉”,“有的时候香港走快一点,有时候是澳门。”
面对政治收窄轨迹,余永逸教人做好心理准备:决定留下来,就要接受未来是“在内地生活的状态”。他再一强调,“我不是在讲北上消费,而是整个社会、政治、经济都跟内地一体化。”
2019年之后,Cat的身边开始不少朋友陆续移民。“比起香港,澳门的不算是移民潮,但你会觉得有小朋友的人是有安排地走的。”
子正也正在准备。数年前,他从外地读书回澳,碰上苏嘉豪被DQ,加速了移民的念头。“这里没有我想要的东西,社会越来越保守、公民社会越来越收缩。”
子正拥有葡萄牙护照,能够在欧盟国家居留工作。他现在的目标是存够60万澳门币,“要走趁年轻”。
BBC中文已就DQ具体原因、市民对议会代表性的担忧向澳门政府寻求回应,至截稿前未有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