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曾经是个刺耳的词,如今“全职儿女”“全职乖孙”这样的称呼淡化了负面色彩。失业曾经等同于失败和颓废,如今,不上班成了年轻人口中“最好的医美”。
越来越多单身青年选择回到父母身边,这种生活方式甚至成了网友羡慕的对象。
当下啃老真的越来越“合理化”了吗?
1、上班倒贴钱父母,喊我回家“啃老”
一位小红书网友被妈妈从外地召唤回家,理由是,上班花费太高,需要家里供着。一张简单的截图引发一片共鸣,收到了2万多点赞,5千多条评论。
图源:小红书网友焗菜
上班费钱、不上班省钱,这个搞笑又反直觉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的工作和生活状况。
离开父母独立工作生活意味着方方面面的成本,包括住房、饮食、通勤、衣服、人情往来等,这些花费可能超过很多年轻人的工资收入。在这种情况下,不上班而在家里做“全职儿女”就显得很有性价比了,正如网友评论所说,“上班养活周边的快餐店、加油站、便利店、咖啡店,在家就多双筷子”。
在一部分网友看来,上班是为了挣钱,是一种“高物欲”的状态,而不上班是一种“满足”“不需要”的状态。这种心态在一些高赞评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上班真的特别需要安慰,天天咖啡奶茶甜点奖励自己”。
“不上班以后内在很充实,不需要疗愈”。
“上班一个月光吃都花4000,家里蹲一个月只花500”。
除了省钱,不上班还远离了加班和职场矛盾,身心更健康,虽然表面上不挣钱,但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有高赞评论写道,瘫在家里混吃混喝,这种明目张胆的啃老是“虚假的啃老”;独自在外打拼,还要买房买车,这种隐蔽但更花钱的啃老才是“真实的啃老”。
事实上,“父母供孩子上班”并非一句玩笑话,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根据财政部《2023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决算表》和《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社保数据可算出,2023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约为每月6160元。麦可思研究院《2025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显示,57.8%的2024届本科毕业生起薪在6000元及以下。
这意味着,在很多家庭中,能领退休金的爸妈才是家里的经济支柱。
在网友评论中可以看到,父母们不仅分担子女的房租房贷、生活费,有的还会给孩子准备工作餐、开车接送上下班,甚至在孩子加班后补贴加班费。
“供孩子上班”的父母们充分证明了“与其做社会的边角料,不如做父母的一块宝”,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条件。
有人在评论区表示,自己不是独生子女,不仅一切靠自己拼搏,还要给家里打钱。也有爸妈坚持认为,贴钱也得上班,因为长时间待在家里人会废掉。
2、长期与父母同住,有幸福更有无奈
长期与父母同住的“全职儿女”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刚毕业还未工作的“过渡型”,以00后为主;第二类是以80后、90后为主的“中年危机型”。
2024年发表的论文《高校毕业生“全职儿女”现象探究》调研了2022届1573位在家待业的毕业生,还原出“过渡型全职儿女”的生活状态。
他们在家最主要的任务是考公考编,大部分还会承担做饭洗碗等家务劳动。这种情况下,有81%的父母支持子女短暂性成为“全职儿女”。
除了未就业的00后毕业生们,越来越多80后、90后们也在成为“全职儿女”。2023年发表于《中国青年研究》的论文指出,对于面临“一老一小”压力的80后、90后群体来说,与父母共住“不用承担或大幅降低个人生活成本,但随着他们的年纪增长,物质、身体、精神的压力会逐步累积,在求职、婚育、健康方面会产生互相叠加的“中年危机”。
在小红书“全职儿女”相关话题下,我们可以看到年轻人长期与父母同住的真实体验,其中既有收获与满足,也有烦恼和无奈。
有人因为回到原生家庭提升了生活质量,也有人不仅无法摆脱焦虑,还加剧了和父母的矛盾。“吃家里、住家里、花家里,人在屋檐下,姿态不得不放低”“在家待时间越长越走不出去,常常陷入悲观和自我怀疑”。
3、从被鄙视到被羡慕,啃老越来越“合理化”
无论是豆瓣“家里蹲小联盟”还是百度“啃老吧”,当“全职儿女”们在社交媒体上抱团取暖时,他们给啃老找到的“光明正大”的理由便是:啃老行为非常普遍。
如果把啃老的定义宽泛化,这点确实很难反驳。帮买房、帮带孩子,几乎已经成为中国父母的普遍“义务”。
腾讯房产2021年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父母资助是90后购房的最大资金来源。澎湃美数课分析近十年数据发现,爷爷奶奶是中国家庭带娃的绝对主力,外公外婆作为主要照顾人的比例也在上升。
此外,啃老理由还有,“啃老省吃俭用,父母完全负担得起”,或者“啃老不过是提前退休,帮家里解决多余的财富”。
“陪伴式啃老”也成为啃老的新形式。不少人认为啃老的同时也是在陪伴父母,恰恰是孝顺的体现。2024年一篇基于对12个“全职儿女”家庭的社会学研究发现,“啃老”与养老、孝老其实并不完全矛盾,“父母给钱”与“子女尽孝”可以和谐共生。
说到底,在支持“啃老”的人看来,评判“啃老”合理与否的关键还是家庭的经济条件,即子女的生活所需是否超出父母的承受能力。
对于父母经济能力足以支撑的啃老行为,许多旁观的年轻人在评论区留下了两个字:羡慕,“羡慕有人托底的感觉”“我要有这个条件,也会选择啃老”。
当然,批评这种行为的人也不在少数,“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更别指望对别人负责了”“只是善于为失败找借口的逃避族罢了”。
“全职儿女”是现代多元生活方式的体现,也是大环境下的特殊产物。它允许部分家庭在天伦之乐与事业成功之间做出权衡。然而,任何生活方式都不应以脱离社会、放弃自我价值追求为代价。
回到父母的羽翼下生活,可以作为年轻人的一种选择,但不应是社会留给他们的唯一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