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南京大学33岁博士东思嘉自杀去世,曝原因太可惜

南京大学33岁博士东思嘉自杀去世,曝原因太可惜

文章来源: 眼近史 于 2025-08-28 09:50:4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

33岁,对很多人来说,人生才刚刚开始——房贷还没还完,娃还没上小学,父母刚退休,而你,正准备在职场“卷”出点名堂。

南京大学33岁博士东思嘉自杀去世,曝原因太可惜

可33 岁的南京大学能源与资源学院准聘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东思嘉博士,竟疑似轻生离世。这一消息宛如一道晴天霹雳,瞬间在学术圈乃至更大范围引发轩然大波。大家震惊、疑惑、惋惜,各种情绪交织。

一位如此年轻有为、前途无量的学者,为何会选择这条决绝之路?

据这位爆料者发文得知,东思嘉助教去世后,其一作子刊上线,在内容的最后,沉痛悼念了东思嘉,证实她确实不在了。



文章的最后写道:“在撰写此稿时,我们失去了我们的朋友兼同事东思嘉,发表之际,我们谨将这篇论文献给她,并希望她的精神能够像以前那样激励着其他人。”



翻看东思嘉的履历,堪称闪闪发光,是无数人眼中 “别人家孩子” 的典范,不得不对她的离去感到惋惜。

2010 年,她凭借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学期间,她的课程绩点全院第一,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璀璨夺目。国家奖学金、李四光优秀大学生奖(全国仅 5 人入选,她排名第一)、江苏省三好学生等诸多重量级奖项,纷纷收入囊中。这些荣誉,是她在学术道路上一路披荆斩棘的勋章,见证着她的卓越与不凡 。

本科毕业后,东思嘉前往美国南加州大学地球科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在那里,她一头扎进 “海洋碳封存” 等冷门却前沿的领域。海洋碳封存,这一关乎全球气候变暖能否有效缓解的关键研究方向,犹如一座神秘的宝藏矿山,吸引着无数科研工作者前去探索。东思嘉凭借着自身扎实的学术基础和对科研的满腔热忱,在这片领域开始挖掘属于自己的 “矿石” 。



完成博士学业后,她又进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要知道,加州理工学院可是诺贝尔奖得主扎堆的学术圣地,能在这样的地方开展研究工作,足以证明东思嘉的科研实力已得到国际顶尖学术圈的认可。在博士后期间,她还积极投身创业领域,与团队共同创办了碳封存技术初创公司,试图将科研成果从实验室推向现实应用,为解决全球碳危机贡献一份力量 。

2023 年,东思嘉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国,加盟南京大学。她先是在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担任特任副研究员,随后迅速晋升,成为南京大学能源与资源学院的准聘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短短时间内实现如此快速的职业晋升,这在竞争激烈的学术圈中极为罕见,也再次彰显了她的过人之处。不仅如此,2024 年左右,她还入选了江苏省科协 “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次青年首席培训计划,种种迹象表明,她已然成为学术圈备受瞩目的 “明日之星” 。



在科研成果方面,东思嘉同样成绩斐然。她先后参与了三次大洋科考航行,那茫茫无际的大海,波涛汹涌,充满未知与挑战,但她毫不畏惧。在科考船上,她与团队成员一起,深入开展深海化学研究。每一次出海,都是一次与大自然的深度对话,也是一次对科研未知领域的勇敢探索 。

在科研实践过程中,东思嘉与团队合作研发出 “深海原位反应装置”。这一装置可不简单,它被写进了教材,成为后续研究者开展相关工作的重要参考工具,就像航海中的灯塔,为后来者指引着方向。在她生前的最后一作论文中,研究聚焦于 “船舶石灰石加速风化(AWL)固碳潜力”。她通过建立模型,成功预测了实验室测量结果,并且在模拟中发现,连续运行 10 年后,海洋表面碱度和溶解无机碳增长



在学生们眼中,东思嘉是一位近乎完美的老师。她讲课条理清晰,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每一个知识点都被她讲解得透彻明了;科研上,她一丝不苟,对每一个数据、每一个实验步骤都严格把关,追求极致的精准与严谨;而在生活中,她性格开朗,笑起来眼睛弯弯,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她就像学生们的大姐姐,温暖而亲切,是学生们心目中的 “偶像”,是 “别人家的老师” 。

多位同事用这样的方式怀念她,足以看出她的人缘非常好,同事也都用心了,而东思嘉的精神也将影响着身边人,她会永远活在家人、朋友、同事的心中。



南京大学曾这样评价东思嘉,她的故事是南京大学科研精神的延续,也是新时代科研工作者的缩影,在南大苏州校区,她正引领着学生一同探索未知,书写着科研报国的新篇章,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地学鸿雁”的高尚追求与责任担当。



可如今,这样一位优秀的学者却突然离去,怎能不让人痛心疾首。关于她离世的原因,其家人没有对外告知,外界众说纷纭。



有知情者透露 “疑似轻生,与工作无关”“纯个人原因”,但家人并未公开具体原因。

这也引发了大家的种种猜测,有人认为,或许是长期高强度的科研压力,让她在精神上不堪重负;也有人猜测,可能在个人生活中遭遇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困境。但无论如何,这些都只是猜测,真相究竟如何,恐怕只有东思嘉自己最清楚 。

不知道大家对于这件事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6)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被驱逐中国留学生自述在休斯顿机场“关押36小时”
调查还在继续:邹镇豪或在24小时内先后强奸两位女性
校园19死伤!枪手犯案前拍片,炫耀武器写"杀了川普"
美军F-35战机"螺旋式"失控下坠!跑道上炸出火球
疑虑再起 网疯传川普与英女王过世前照片惊人相似




24小时讨论排行

南大女教师离世 23年从美归国 网传“个人原因轻生”
陆媒:谁尊重历史?谁背叛历史?观礼名单一目了然
中媒曝赵一曼被审讯日文档案:被捕时受致命伤
“北溪”案7嫌犯均为乌公民:船长 爆破手 女深潜者...
黄仁勋:若能卖中国愿让川普抽成 AI将推“周休三日”
先进芯片99%在台湾 贝森特:空前国安危机 必须"去风险"
黎智英审讯落幕 恐判无期!纽时:或成川习外交牌
纽约时报:美国的人工智能未来能否战胜中国的绿色革命
加州州长抨击特朗普与英特尔的交易:把我恶心坏了
美防长:中国工程师不再为五角大楼云端环境服务
普京金正恩确定参加93阅兵,如何观察背后的细节
华盛顿风暴来了 “无家可归者必须立即离开华盛顿”
中国为产能过剩的太阳能产品找到新买家:非洲
华为董事:国产算力基本能解决美国卡脖子问题
“普习金”三巨头破天荒同台 专家解析金正恩盘算
加州盗窃集团横扫71间Home Depot 600次 损失过千万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南京大学33岁博士东思嘉自杀去世,曝原因太可惜

眼近史 2025-08-28 09:50:41

?

33岁,对很多人来说,人生才刚刚开始——房贷还没还完,娃还没上小学,父母刚退休,而你,正准备在职场“卷”出点名堂。

南京大学33岁博士东思嘉自杀去世,曝原因太可惜

可33 岁的南京大学能源与资源学院准聘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东思嘉博士,竟疑似轻生离世。这一消息宛如一道晴天霹雳,瞬间在学术圈乃至更大范围引发轩然大波。大家震惊、疑惑、惋惜,各种情绪交织。

一位如此年轻有为、前途无量的学者,为何会选择这条决绝之路?

据这位爆料者发文得知,东思嘉助教去世后,其一作子刊上线,在内容的最后,沉痛悼念了东思嘉,证实她确实不在了。



文章的最后写道:“在撰写此稿时,我们失去了我们的朋友兼同事东思嘉,发表之际,我们谨将这篇论文献给她,并希望她的精神能够像以前那样激励着其他人。”



翻看东思嘉的履历,堪称闪闪发光,是无数人眼中 “别人家孩子” 的典范,不得不对她的离去感到惋惜。

2010 年,她凭借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学期间,她的课程绩点全院第一,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璀璨夺目。国家奖学金、李四光优秀大学生奖(全国仅 5 人入选,她排名第一)、江苏省三好学生等诸多重量级奖项,纷纷收入囊中。这些荣誉,是她在学术道路上一路披荆斩棘的勋章,见证着她的卓越与不凡 。

本科毕业后,东思嘉前往美国南加州大学地球科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在那里,她一头扎进 “海洋碳封存” 等冷门却前沿的领域。海洋碳封存,这一关乎全球气候变暖能否有效缓解的关键研究方向,犹如一座神秘的宝藏矿山,吸引着无数科研工作者前去探索。东思嘉凭借着自身扎实的学术基础和对科研的满腔热忱,在这片领域开始挖掘属于自己的 “矿石” 。



完成博士学业后,她又进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要知道,加州理工学院可是诺贝尔奖得主扎堆的学术圣地,能在这样的地方开展研究工作,足以证明东思嘉的科研实力已得到国际顶尖学术圈的认可。在博士后期间,她还积极投身创业领域,与团队共同创办了碳封存技术初创公司,试图将科研成果从实验室推向现实应用,为解决全球碳危机贡献一份力量 。

2023 年,东思嘉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国,加盟南京大学。她先是在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担任特任副研究员,随后迅速晋升,成为南京大学能源与资源学院的准聘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短短时间内实现如此快速的职业晋升,这在竞争激烈的学术圈中极为罕见,也再次彰显了她的过人之处。不仅如此,2024 年左右,她还入选了江苏省科协 “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次青年首席培训计划,种种迹象表明,她已然成为学术圈备受瞩目的 “明日之星” 。



在科研成果方面,东思嘉同样成绩斐然。她先后参与了三次大洋科考航行,那茫茫无际的大海,波涛汹涌,充满未知与挑战,但她毫不畏惧。在科考船上,她与团队成员一起,深入开展深海化学研究。每一次出海,都是一次与大自然的深度对话,也是一次对科研未知领域的勇敢探索 。

在科研实践过程中,东思嘉与团队合作研发出 “深海原位反应装置”。这一装置可不简单,它被写进了教材,成为后续研究者开展相关工作的重要参考工具,就像航海中的灯塔,为后来者指引着方向。在她生前的最后一作论文中,研究聚焦于 “船舶石灰石加速风化(AWL)固碳潜力”。她通过建立模型,成功预测了实验室测量结果,并且在模拟中发现,连续运行 10 年后,海洋表面碱度和溶解无机碳增长



在学生们眼中,东思嘉是一位近乎完美的老师。她讲课条理清晰,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每一个知识点都被她讲解得透彻明了;科研上,她一丝不苟,对每一个数据、每一个实验步骤都严格把关,追求极致的精准与严谨;而在生活中,她性格开朗,笑起来眼睛弯弯,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她就像学生们的大姐姐,温暖而亲切,是学生们心目中的 “偶像”,是 “别人家的老师” 。

多位同事用这样的方式怀念她,足以看出她的人缘非常好,同事也都用心了,而东思嘉的精神也将影响着身边人,她会永远活在家人、朋友、同事的心中。



南京大学曾这样评价东思嘉,她的故事是南京大学科研精神的延续,也是新时代科研工作者的缩影,在南大苏州校区,她正引领着学生一同探索未知,书写着科研报国的新篇章,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地学鸿雁”的高尚追求与责任担当。



可如今,这样一位优秀的学者却突然离去,怎能不让人痛心疾首。关于她离世的原因,其家人没有对外告知,外界众说纷纭。



有知情者透露 “疑似轻生,与工作无关”“纯个人原因”,但家人并未公开具体原因。

这也引发了大家的种种猜测,有人认为,或许是长期高强度的科研压力,让她在精神上不堪重负;也有人猜测,可能在个人生活中遭遇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困境。但无论如何,这些都只是猜测,真相究竟如何,恐怕只有东思嘉自己最清楚 。

不知道大家对于这件事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