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国政局再次走到关键拐点。
8月29日下午,泰国宪法法院将就因“通话门”遭停职的总理佩通坦涉嫌违宪一案作出裁决。这一决定不仅关乎其政治前途,也可能把东南亚第二大经济体推入新一轮动荡。
若判决不利,佩通坦将成为自2008年以来第五位被泰国法院剥夺公职的总理,也将成为其家族中第三位被赶下台的总理。
裁决公布前夕,分析人士认为,泰国政局大致存在四种可能走向。
四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宪法法院宣布无罪。
宪法法院共有9名法官。如果其中超过半数(5名或以上)认为佩通坦在“通话门”事件中并未明显失信,也未严重违反道德标准,她将得以恢复总理职务,重新行使自7月以来被暂停的权力。
届时,内阁可继续履职,议会和政府也保持正常运行,无须重新选举总理,政局将维持相对稳定。
第二种可能是,宪法法院判定有罪并免去总理职务。
如果多数法官(5名或以上)认定佩通坦有罪,她将被免去总理职务,整个内阁也将一并下台。此时,众议院需召开会议,从剩余候选人中选举新总理,包括为泰党的猜卡森、反对党泰自豪党的阿努廷、联泰建国党的皮拉潘及民主党的朱林。
虽然为泰党仍是执政联盟中的第一大党,但因振兴经济不力、关键政策推进缓慢、泰柬边境冲突等问题,支持率持续下滑。如果重新选举总理,可能触发执政联盟重组。泰国政局也难免再起波澜。
第三种可能是,佩通坦提前辞职。
如果佩通坦在宪法法院判决前主动辞去总理职务,案件将无须继续审理。虽然这同样意味着内阁整体下台,但她可避免像前总理赛塔那样被定罪,从而保留政治上的回旋余地。之后,议会仍需重新选举总理。
不过,这一选择极为微妙。只有当佩通坦几乎确信判决结果对其不利时,才可能提前辞职以求自保。如果佩通坦坚持留任,可能意味着她已收到积极信号,认为自己有较大机会免于定罪。
第四种可能是,代总理提前解散议会。
按照宪法,普坦作为代理总理有权解散议会。一旦宣布解散,泰国需在45至60天内举行新一轮大选。
但分析认为,这一情形发生的可能性很低。因为当前政府及总理候选人仍由为泰党主导,而该党民意支持度不佳。此时贸然解散议会,很可能适得其反,不仅会削弱为泰党自身的地位,还可能给反对党带来可乘之机。
等待宣判
佩通坦现年39岁,其涉嫌违宪一案始于两个多月前。
6月中旬,她与柬埔寨参议院主席洪森关于泰柬边境局势的一段通话录音流出,引发舆论轩然大波。录音中,佩通坦称洪森为“叔叔”,并对泰国军方人士的言行提出批评。
随后,泰国36名参议员联名指控她缺乏诚信、严重违反宪法及道德规范,提请宪法法院解除其总理职务。7月,宪法法院正式受理此案,并暂停其总理职权。
按照安排,宪法法院定于29日上午进行合议与投票,当天下午3时宣读佩通坦是否存在违宪行为的判决。
佩通坦计划在当天下午2时前往总理府大楼等待结果。届时多位部长将陪同在场以示支持。判决公布后,佩通坦将召开记者会并发表讲话,随后还将前往为泰党总部。
泰国总理副秘书长颂吉强调,无论裁决结果如何,都不会影响执政联盟的团结。
“政治案件”?
目前泰国舆论对宪法法院的裁决看法不一,整体而言,认为佩通坦“涉险过关”与“败诉下台”的几率几乎各占一半。
回顾去年8月,宪法法院曾以5比4的结果,裁定泰国上一任总理赛塔在改组提名中违宪,并立即解除其职务。
如今,佩通坦的命运再度悬而未决。如果她被判有罪,不仅将成为自2008年以来第五位被法院剥夺公职的泰国总理,也会继父亲他信、姑姑英拉后,成为家族中第三位被赶下台的总理。
外界认为,宪法法院裁决的背后,折射出泰国政坛更深层次的权力角力。长期以来,宪法法院被视为代表王室和军方等保守势力的利益,而这些势力与以他信阵营为代表的改革派在过去几十年间持续较量。
不过,近年来双方关系已有所缓和。他信在2023年结束流亡、重返泰国,就被视为相互妥协的标志性事件。
有泰国学者称,此案的最终走向,或许并非取决于法律本身,而更多受制于政治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始终是一场政治案件。如果佩通坦能够涉险过关,也将意味着保守势力依旧认为他信在泰国政坛“还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