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农架野生金丝猴的数量已从原本的500只成长至超过1600只,团队希望在未来十年内突破2000只。
直到1980年代,人们仍在中国中部的神农架山区四处猎捕猴子,以取得牠们的肉和毛皮。
贫困的农民持续砍伐大片森林,随着环境逐渐恶化,当地的野生金丝猴族群急剧下降,数量一度低于500只。
1991年,年仅20出头的杨敬元刚毕业来到这里,当时情况正是如此。
他说:“猴子的栖息地因伐木而遭到破坏,牠们的数量迅速减少。现在这里受到保护,猴子的数量真的在改善。”
如今,杨敬元教授是神农架国家公园科学研究院的院长,对这个物种的了解可能无人能及。

杨敬元教授带着BBC记者深入森林,与珍稀金丝猴见面。
杨教授今年55岁,将一生都投入在研究与保护这种濒危的金丝猴亚种。这些猴子仅分布于湖北省的神农架山区,他亲自带我们深入森林与牠们见面。
我问他是否真的能听懂牠们衆多叫声的意思。
他回答:“是的。‘伊......’(Yeeee)是在告诉其他猴子这个区域很安全,可以过来。‘乌-卡’(Wu-ka)则是表示有危险,要小心。”
果不其然,当猴子从树上走下来时,他也发出各种声音。牠们握着我们的手、触碰我们,仔细观察眼前的这些人类。

这些猴子生活在中国中部的神农架山区。
当我们坐在地上以让猴子感到安心时,杨教授说,这些动物拥有非常复杂的社会结构。
当小猴子跳到我腿上、在我们身上爬来爬去好奇地观察时,杨教授解释了牠们群体的组成方式。
一个家庭群体通常由一只雄性领头,拥有三到五位雌性伴侣及子女。这些家庭聚集成更大的群体,有时可超过百只猴子。
未婚雄性则会组成自己的群体,有时负责警戒。雌性猴子会在伴侣不知情的情况下“偷情”,这不仅会引发紧张关系,也可能导致冲突。冲突不只发生在雄性争夺家庭主导权时,也会在整个“部落”争夺地盘时爆发。
六岁的雌性猴子知道何时该离开原生家庭,加入其他群体,以避免近亲繁殖。这些猴子平均寿命约为24岁,也知道何时该走向生命的终点。
据说,牠们在生命末期会独自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离世。护林员表示,这些地点极为隐密,数十年来从未有人发现过猴子的遗体。
如今,这些独特的动物能在约400平方公里(155平方英里)的范围内自由生活,与过去的情况已大不相同。

野生金丝猴的移动速度很快,因此很难找到牠们。
虽然神农架国家公园早在1982年就已成立,但在当地长大、现年49岁的护林员方吉喜表示,苦苦挣扎的农民花了更多年才停止破坏这里的环境。
他说:“山里的人非常穷,飢饿是真正的问题。当时根本没有保护野生动物的概念。”
“即使伐木被禁止后,仍有人非法砍伐。若不砍树,他们哪来钱?也有人偷偷猎捕野生动物以求生存。是经过长期的宣导与教育,才慢慢改变了当地农民的意识。”
其中一项关键,就是让这些农民转变角色,从破坏者变成森林的守护者。
方吉喜说:“当改变开始时,科学家告诉我们:你们其实可以来一起工作。你们可以在这里有份工作,帮助保护动物。”
如今,他是巡逻队的一员,负责监控盗猎行为,更重要的是追踪猴子的行踪,让研究人员能了解牠们的睡眠、觅食与生育习性。
但要找到牠们并不容易,因为猴子能在树冠间迅速移动,而人类要走同样的距离可能得花上一小时。
此外,这些迷人的灵长类动物本来并不习惯与人类互动,尤其在过去人类对牠们构成威胁的情况下。
要改变这一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2005年,杨教授与少数几位成员成立了专门研究团队,保育工作也正式展开。
为了与我们在森林中遇到的这群猴子建立联系,团队花了一整年时间慢慢接近牠们。
杨教授说:“牠们一开始非常害怕我们。远远看到我们就全部逃走。”
但随着时间推移,800公尺的距离缩短为500公尺、再到200公尺,直到猴子愿意让团队靠近。
他说:“我非常兴奋,因为牠们终于成为我的朋友。我们每天都能在一起交流。”

图像加注文字,杨教授毕生致力于保护猴子。
杨教授团队早期的老照片显示,当时的山丘几乎光秃秃,森林覆盖率仅约60%。但当我们在山顶放飞无人机时,眼前景象证实目前报导所称的约96%森林覆盖率相当准确。
这片美丽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近年已有数百万人造访。
不过,虽然游客可以在国家公园的许多区域自由活动,专门保护猴子的区域则仅限获准的工作人员进入。
我们被带进其中一个保护区,沿着崎岖的山路前行。
沿途我们经过了架设好的摄影机与传输设备,不仅用来观察金丝猴,也用来监测黑熊、野猪及神农架其他野生物种的活动。
从一个令人屏息的制高点望去,我们看到一个曾经住着农民的山谷,如今他们已被迁至其他地区,以协助保护当地生态系统。
稍后我们访问了一位曾住在此地的男子,他表示自己很高兴离开这个偏远且贫困的生活环境。透过政府的搬迁补助,他与家人如今经营民宿,生活也更加幸福。
对杨教授的团队而言,这一切努力都是艰辛的过程,尤其是金丝猴的繁殖速度极慢——雌猴每两年才生育一次,每胎仅一只,而且并非所有幼猴都能存活。
然而,野生金丝猴的数量已从原本的500只成长至超过1600只,团队希望在未来十年内突破2000只。
杨教授说:“我非常乐观。牠们的家现在受到良好保护,有食物和水,不必担心生活所需,最重要的是,牠们的数量正在稳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