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在凌晨4点的北京,争抢零工机会的中年人

在凌晨4点的北京,争抢零工机会的中年人

文章来源: 纽约时报 于 2025-08-26 23:39:04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在凌晨4点的北京,争抢零工机会的中年人

在北京马驹桥附近的一个劳务市场找日结工作的工人,摄于今年7月某日凌晨4点左右。每天聚集在这里寻找赚钱机会的人来自全国各地。

凌晨4点,这个十字路口很安静,但并非万籁俱静。通宵营业的早餐摊点着日光灯。人们——以男性为主——三三两两地闲站在人行道上,默默地啃着馒头。所有人似乎都在等待着什么。

大约4点30分时,第一缕曙光出现,众人所等待的缘由也变得清晰起来。

包工头们骑着电动车来到这里,没下车就开始大声报出日结工资——170元!180元!早起者将包工头们团团围住,听听有什么活:在建筑工地浇筑混凝土、包装瓶装饮料或打扫建筑物。越来越多的务工男女从附近廉价的宿舍涌向这里。到太阳完全升起来时,位于北京南郊马驹桥的这个十字路口已挤满了数百人。



到凌晨5点,马驹桥十字路口附近已聚集了数百人。

这里是北京最大的日结工市场,每天凌晨,全国各地的人们聚集在这里,争取一天辛苦工作的机会。运气好的坐上面包车前往打工场所,有些人自带安全帽或拖把。运气不好的继续等待下一个包工头,或者回家。到早上8点时,人群已经散去——至少在那天,打工者的命运已定。

几十年来,随着务工人员从农村涌向城市,推动中国崛起,类似场景在中国各地不断展现。日结工市场是新来者找到立足点、开始为过上更好的生活努力的地方。北京一个有名的说法是:“落难必闯马驹桥。”

但中国的经济增长在放缓。“落难”者似乎已经多到超过了马驹桥的应对能力。

房地产市场难以为继,所以建筑工地的岗位和工资都在减少。工厂想要更年轻、有更多专业技能的工人。这意味着许多年龄较大的打工者受到冷落。



一些工人随身带着他们要用的工具。

经济萧条不仅表现在工作岗位减少上,也表现在日结工市场日渐冷清,打工者临时居所的条件更差。电线杆上贴的合租房广告每晚租金最低25元。尽管如此,在手机维修店、饺子摊等店面的褪色招牌下,有些人露宿街头。

日结工市场里不时迸发出打工者与包工头谈判的声音,其中夹杂着无奈的低声抱怨。

“当不当演员?”一个骑着电动车的男子喊道。他在找年龄在16岁到50岁之间的女性去片场当临时演员。

一群人将他围住,大声询问给多少钱(100元),工作多长时间(两到三个小时),以及她们是否需要自己找办法去大约一个小时车程外的片场(是的)。大多数女性没接这个活儿,她们嘴里嘟囔着不划算。包工头耸耸肩,推着电动车走向人群中的另一个地点。

走开的女性当中有一位叫王丽媛(音)。她扎着马尾辫,说话时声音充满活力,浑身散发着青春气息。但问题是,她已经43岁了,至少在包工头眼里已不再年轻。

“40就开始退休了,”她摇着头说。

王女士自2022年被一家制药厂辞退后,便开始来到这个劳务市场寻找工作。她原本在药厂做药片,她说自己因年龄原因被解雇。这也是她难以找到新工作的原因。由于常年站立工作,如果站时间长了,她的脚会疼。她初中肄业,而更年轻的竞争对手们都有高中学历。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难以为继,所以建筑工地的岗位和工资都在减少。一些打工者露宿街头。

就连建筑工地也变得挑剔起来:“还得选人跟选妃似的,你干得好不好,你知道吗?干得麻溜不麻溜啥的?”来自东北省份黑龙江的王女士说。

尽管几乎每天都去马驹桥劳务市场碰运气,但王丽媛说她每周一般只有四天或五天能找到工作。最好的日子她能挣180元;一年前的劳务费不仅更高,还管饭。她已经不再缴纳养老金和医疗保险,因为她担心,等她有资格领取时,政府的养老保险基金和医保基金将会耗尽。她也减少了给儿子的零花钱,儿子今年13岁,和外祖父母一起住在黑龙江。



“本来要给孩子过好一点的生活,”王女士说。“现在完了。”

尽管如此,王女士有自己的择业标准。当一个男子走过来说有一份卸货邮车的工作,工作12个小时,劳务费160元时,她摆手拒绝。

“我知道邮政,”她说。(她也在建筑工地干过,当过清洁工和水疗中心的服务员。)“让你干啥你就干啥,你吃饭也就半小时,不能坐着。”

实际上,尽管所有来马驹桥的人都抱怨工作难找,但许多工人说,他们也不会什么活都接——这反映出,随着中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人的期望值也在提高。



在十字路口向打零工者兜售廉价防护装备的人。

霍淑霞(音)来马驹桥劳务市场已经四年了,她说,与自己以前在书库的固定职位相比,她更喜欢打零工。没错,打零工不稳定:她估计自己一个月只有半个月能找到工作。她每月的房租是600元,每天的伙食费预算是18元。她随身带着一个装着塑料碗和筷子的包,准备带去当天干活的印刷厂。

但打零工胜在有更多的自由。她想休息时就不去打工。如果需要回山东探亲,她能说走就走。也不用担心老板随意克扣工资或跑路。



她说,她干以前的工作时,“让你几天、哪天休,你才能哪天休。”

倒不是说她有多少选择。反正稳定的工作也很少。

缺少选择不利的一面是,无良中介可能会趁机剥削那些处境艰难的工人,比如提取劳务费的大头,或让工人去干没有保障的工作。这个问题如此普遍,以至于官员们已试图对日结工市场加强管理。



早起者将包工头们团团围住,听他们说需要什么零工。

就在霍女士说话的时候,一名身穿印有“市场监督”字样的黄马甲的男子出现了。他把工人们从街上赶走,叫他们去几千米外一个停车场上新建的政府运营的劳务市场,那里有卫生间,还有免费早餐。

但许多工人说,他们更喜欢这个十字路口的熟悉环境,而不是新建的劳务市场,那里在那天早上基本上空无一人。

官员们还有另一个原因要整顿马驹桥劳务市场:它让政府不大承认的经济困境暴露无遗。

那名市场监管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政府禁止媒体在路口采访。“有些负面的不允许看到,”他说。

如果说马驹桥劳务市场有看似自在的人,那就是包工头了。早上7点刚过,顾金山(音)正站在人行道上吃一个早餐卷。他身边站着20几名他雇来的女子,她们的工作是包装水果,劳务费每小时16元。顾先生说,等再找到两个,大家就出发。

与那些已经在那里待了几个小时的工人不同,顾先生说,他是大约20分钟前到的。

“好招我觉得,好招,”他说,“现在活少人多呀。”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3)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结婚仅1年 华人妻向丈夫泼硫酸锁门 白人丈夫惨死
川普自爆有“足以毁灭中国”的王牌 北京高官会哭死
紧急状态!剧毒中国农药流入加州 消防员都不敢靠近
美印裔司机酿3死 “300万人求情” 当地人“反向请愿”
美校园枪手噩梦!维安有“新法宝” 震撼视频曝光




24小时讨论排行

特朗普:没有中国留学生,美国大学很快就会崩溃
美国财政部长:关税收入每年可突破5000亿美元
日本呼吁各国不要参加九三阅兵,中方回应
台法院审理偷渡案:大陆地区属于中华民国领土
可毁天灭地!中国哪些“超级大杀器”或首登场阅兵?
让鲁迅先生不抽烟,没有什么不对的
古代王朝只干两件事,一是找百姓收钱,二是防百姓造反
内塔尼亚胡为保总理大位 让以色列沦为“贱民国家”
鲁迅抽烟被投诉 官媒:李白酗酒?岳飞纹身?武松虐待动物?
还不起学贷,美国年轻人跑路?
商务部长嫌移民薪资低 美国将改革H1-B、绿卡制度
演员姚晨愤怒发文:无法无天,残忍至极
四次拒接川普电话 莫迪在撒娇还是要造反?
川普:在华盛顿特区犯下谋杀案「就是死刑」!
5到7月中国输美电商货年减16%,输欧洲年增6%
入境被关逾80小时!中国使馆示警留学生"慎选美国这机场"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在凌晨4点的北京,争抢零工机会的中年人

纽约时报 2025-08-26 23:39:04
在凌晨4点的北京,争抢零工机会的中年人

在北京马驹桥附近的一个劳务市场找日结工作的工人,摄于今年7月某日凌晨4点左右。每天聚集在这里寻找赚钱机会的人来自全国各地。

凌晨4点,这个十字路口很安静,但并非万籁俱静。通宵营业的早餐摊点着日光灯。人们——以男性为主——三三两两地闲站在人行道上,默默地啃着馒头。所有人似乎都在等待着什么。

大约4点30分时,第一缕曙光出现,众人所等待的缘由也变得清晰起来。

包工头们骑着电动车来到这里,没下车就开始大声报出日结工资——170元!180元!早起者将包工头们团团围住,听听有什么活:在建筑工地浇筑混凝土、包装瓶装饮料或打扫建筑物。越来越多的务工男女从附近廉价的宿舍涌向这里。到太阳完全升起来时,位于北京南郊马驹桥的这个十字路口已挤满了数百人。



到凌晨5点,马驹桥十字路口附近已聚集了数百人。

这里是北京最大的日结工市场,每天凌晨,全国各地的人们聚集在这里,争取一天辛苦工作的机会。运气好的坐上面包车前往打工场所,有些人自带安全帽或拖把。运气不好的继续等待下一个包工头,或者回家。到早上8点时,人群已经散去——至少在那天,打工者的命运已定。

几十年来,随着务工人员从农村涌向城市,推动中国崛起,类似场景在中国各地不断展现。日结工市场是新来者找到立足点、开始为过上更好的生活努力的地方。北京一个有名的说法是:“落难必闯马驹桥。”

但中国的经济增长在放缓。“落难”者似乎已经多到超过了马驹桥的应对能力。

房地产市场难以为继,所以建筑工地的岗位和工资都在减少。工厂想要更年轻、有更多专业技能的工人。这意味着许多年龄较大的打工者受到冷落。



一些工人随身带着他们要用的工具。

经济萧条不仅表现在工作岗位减少上,也表现在日结工市场日渐冷清,打工者临时居所的条件更差。电线杆上贴的合租房广告每晚租金最低25元。尽管如此,在手机维修店、饺子摊等店面的褪色招牌下,有些人露宿街头。

日结工市场里不时迸发出打工者与包工头谈判的声音,其中夹杂着无奈的低声抱怨。

“当不当演员?”一个骑着电动车的男子喊道。他在找年龄在16岁到50岁之间的女性去片场当临时演员。

一群人将他围住,大声询问给多少钱(100元),工作多长时间(两到三个小时),以及她们是否需要自己找办法去大约一个小时车程外的片场(是的)。大多数女性没接这个活儿,她们嘴里嘟囔着不划算。包工头耸耸肩,推着电动车走向人群中的另一个地点。

走开的女性当中有一位叫王丽媛(音)。她扎着马尾辫,说话时声音充满活力,浑身散发着青春气息。但问题是,她已经43岁了,至少在包工头眼里已不再年轻。

“40就开始退休了,”她摇着头说。

王女士自2022年被一家制药厂辞退后,便开始来到这个劳务市场寻找工作。她原本在药厂做药片,她说自己因年龄原因被解雇。这也是她难以找到新工作的原因。由于常年站立工作,如果站时间长了,她的脚会疼。她初中肄业,而更年轻的竞争对手们都有高中学历。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难以为继,所以建筑工地的岗位和工资都在减少。一些打工者露宿街头。

就连建筑工地也变得挑剔起来:“还得选人跟选妃似的,你干得好不好,你知道吗?干得麻溜不麻溜啥的?”来自东北省份黑龙江的王女士说。

尽管几乎每天都去马驹桥劳务市场碰运气,但王丽媛说她每周一般只有四天或五天能找到工作。最好的日子她能挣180元;一年前的劳务费不仅更高,还管饭。她已经不再缴纳养老金和医疗保险,因为她担心,等她有资格领取时,政府的养老保险基金和医保基金将会耗尽。她也减少了给儿子的零花钱,儿子今年13岁,和外祖父母一起住在黑龙江。



“本来要给孩子过好一点的生活,”王女士说。“现在完了。”

尽管如此,王女士有自己的择业标准。当一个男子走过来说有一份卸货邮车的工作,工作12个小时,劳务费160元时,她摆手拒绝。

“我知道邮政,”她说。(她也在建筑工地干过,当过清洁工和水疗中心的服务员。)“让你干啥你就干啥,你吃饭也就半小时,不能坐着。”

实际上,尽管所有来马驹桥的人都抱怨工作难找,但许多工人说,他们也不会什么活都接——这反映出,随着中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人的期望值也在提高。



在十字路口向打零工者兜售廉价防护装备的人。

霍淑霞(音)来马驹桥劳务市场已经四年了,她说,与自己以前在书库的固定职位相比,她更喜欢打零工。没错,打零工不稳定:她估计自己一个月只有半个月能找到工作。她每月的房租是600元,每天的伙食费预算是18元。她随身带着一个装着塑料碗和筷子的包,准备带去当天干活的印刷厂。

但打零工胜在有更多的自由。她想休息时就不去打工。如果需要回山东探亲,她能说走就走。也不用担心老板随意克扣工资或跑路。



她说,她干以前的工作时,“让你几天、哪天休,你才能哪天休。”

倒不是说她有多少选择。反正稳定的工作也很少。

缺少选择不利的一面是,无良中介可能会趁机剥削那些处境艰难的工人,比如提取劳务费的大头,或让工人去干没有保障的工作。这个问题如此普遍,以至于官员们已试图对日结工市场加强管理。



早起者将包工头们团团围住,听他们说需要什么零工。

就在霍女士说话的时候,一名身穿印有“市场监督”字样的黄马甲的男子出现了。他把工人们从街上赶走,叫他们去几千米外一个停车场上新建的政府运营的劳务市场,那里有卫生间,还有免费早餐。

但许多工人说,他们更喜欢这个十字路口的熟悉环境,而不是新建的劳务市场,那里在那天早上基本上空无一人。

官员们还有另一个原因要整顿马驹桥劳务市场:它让政府不大承认的经济困境暴露无遗。

那名市场监管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政府禁止媒体在路口采访。“有些负面的不允许看到,”他说。

如果说马驹桥劳务市场有看似自在的人,那就是包工头了。早上7点刚过,顾金山(音)正站在人行道上吃一个早餐卷。他身边站着20几名他雇来的女子,她们的工作是包装水果,劳务费每小时16元。顾先生说,等再找到两个,大家就出发。

与那些已经在那里待了几个小时的工人不同,顾先生说,他是大约20分钟前到的。

“好招我觉得,好招,”他说,“现在活少人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