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川普让“美国变得像中国”?为什么说无法做到

川普让“美国变得像中国”?为什么说无法做到

文章来源: 上报 于 2025-08-25 14:45:5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吴奕军 2025年08月25日

川普让“美国变得像中国”?为什么说无法做到

美中两国的经济政策虽有交集,但其制度逻辑截然不同。(资料照片/美联社)

近来围绕“国家资本主义”的议论,成为美中角力的一种流行叙事。特别是在川普第二任期,美国政府以干预市场、补贴产业、重塑供应链等强势方式,让不少观察者惊呼:美国似乎正在向中国模式靠拢。

然而,若仅止于表象的政策比较,容易陷入误判,甚至误导。我们可以从制度基础、治理逻辑与国际影响等层次,釐清美中制度的根本差异,阐明“美国变得像中国”说法之失真。

  什么是“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通常指政府主导或深度介入经济活动,藉由补贴、管制或者直接持股,影响资源配置与产业走向。

众所周知,中共政权所主导的的国家资本主义,具有高度集权特色——党政合一、国企垄断、私企必须服膺对中国共产党之政治忠诚;经济手段被纳入“维稳”与“大国崛起”的战略与叙事中。

而在美国,即使川普政府积极推动高关税政策、要求企业回流、鼓励各国赴美生产制造、补贴半导体产业等措施,其大声疾呼之主要出发点仍是国家安全与产业竞争力,并未动摇美国宪政框架下的市场制度。

换言之,所谓美国的“国家干预”,是种临时性、策略性的政策调整;然而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则是结构性、长期性的制度设计——倘若将两者率尔混为一谈,便是忽略了最根本的民主与专制之明显差异。

川普政府虽以“美国优先”为口号,仍必须在三权分立、司法审查、媒体监督、选举轮替的制衡框架下行事。他的政策,不仅需要经过国会审议,还可能因为违宪或者社会剧烈反弹而修正或者废止,甚至紧急煞车来个发夹弯,这也是川普施政常见的事。这与中共政权的情况截然不同——中国的产业政策由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意志决定,缺乏透明程序与制衡机制。

因此,美国政府施政若有所谓“国家资本主义”倾向,必然会受到民主制度的监督与制约,具有高度可逆性;而中国国家资本主义则因爲权力集中、缺乏制约监督,有其不可逆的专制本质。此一制度分水岭相当明确,也是判断美中政策走向的基本概念。

其次,美中两国的治理逻辑也大异其趣。美国的产业补贴与政策倾斜,多是针对短期现实挑战,例如处理贸易逆差、供应链断裂,或者对芯片与新能源的战略投资。这些政策具有明确的议题性与时效性,若是大环境变化,政策即可随之调整。

  民主与专制的分水岭:制度基础迥异

然而中国则是长期公然将“国进民退”制度化,国家与共党力量早已积极有序地渗透至公司治理、资金流向与市场分配。阿里巴巴、滴滴出行、恆大等企业遭到整肃之类似案例数不胜数,显示私人资本不论规模大小,皆必须无条件服膺中国共产党,超越经济效率考量,沦为保全中共政权的工具。

川普执政时期,美国虽然强硬对付中国,却仍然会在体制内凝聚国内外共识与力量,藉由关税战、科技管制与军事同盟,重组国际秩序。川普政府的逻辑是“透过国家力量维护自由市场规则”。

相对而言,中共的国家资本主义则以“一带一路”推进全球大规模债务陷阱,输出中共特有的基建模式,结合数位监控与威权治理,甚至与穷国之弱势者(权贵除外)大争其利,在全球推广“北京共识”,这不仅只是经济发展政策,更是扩张中共模式地缘政治,实为“扩张渗透、赤化全球”。

将美国的政策工具与施压等同于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有两个误导的危险:其一,显然模糊了民主与专制的基本差异,扩散“两国都差不多一样坏”的灰色地带叙事,侵蚀世人对民主制度与自由社会的信心;其二,有意无意地低估中共体制长期累积的威胁,致使忽视中共透过科技监控、产业垄断、党国一体所带来的结构性系统化风险。

真正的比较框架,不应是看政策执行是否相似,而是看制度目的与运作逻辑。美国的产业政策再怎么重视与强调“国家化”、“让美国再伟大”,依然在维护民主制度与自由市场的逻辑内运行;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则是服务于中共专制政权的稳固与对外输出及分化渗透、鲸吞蚕食——这是两者不可混同的根本道理,值得世人釐清。

当今世界正进入划时代的体制竞逐,美中两国的经济政策虽有交集,但其制度逻辑截然不同。川普政府的所谓“国家干预”是一种强化自由制度韧性的自我调适手段;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则是强化专制,藉由强力控制市场以求解中共政权之危殆。

因此,若说“川普治下的美国变得像中国”,不仅忽略或者低估了民主制度层层的防火牆,也误导对中共威胁的认知。当全球民主自由国家正在面对威权政体扩张之严峻挑战,舆论更需清晰划分制度界线,避免落入率皆大同的虚假与模糊——这不仅是理论的釐清,更是国际政治的战略自觉。                           

※作者为钜石智库创办人,曾任网络与投资高管,著有《破局:中共赤化与国际觉醒》。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26)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恋童癖被判死刑"处决前自杀",美检察官:帮纳税人省钱
主人遗忘一年未投喂!鳄龟瘦成骷髅 画面曝光
李在明坦承亲中!强调「无法断绝关系」,韩网怒
倒下的巨人:恒大“坑”惨了哪些好友
马克龙的反击:硬刚美、以、意三国




24小时讨论排行

非法移民印裔卡车司机在美酿3死 220万人请愿求情
川普终于出手!一纸命令 从根源上铲除“零元购”
华人妈带娃插队 喊“没有中国就没有你们国家”引争议
川普派兵涉种族歧视?遭痛批“专挑非裔市长下手”
川普暗示:未来几天或将美国防部改名为战争部
外交事务:中国模式 并不是美国议员说的“只会偷”
乌中立换安全?俄外长再抛条件,轰欧洲领袖:根本不想要和平
关税战总体检:尘埃落定,川普大获全胜
鲁迅的烦恼:最近吃饱了撑的人太多了
苹果华人工程师谎称回国照顾父母 却跳槽并拷走机密文件!
川普让“美国变得像中国”?为什么说无法做到
纽约时报:中共如何影响纽约的各级选举
加拿大不排除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可能性
万斯称俄罗斯已做出重大让步,拉夫罗夫:仍有分歧
俄导弹击中在乌美国工厂 万斯:让我愤怒的是拜登
普丁下周访中4天!会晤习近平出席北京阅兵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川普让“美国变得像中国”?为什么说无法做到

上报 2025-08-25 14:45:53



吴奕军 2025年08月25日

川普让“美国变得像中国”?为什么说无法做到

美中两国的经济政策虽有交集,但其制度逻辑截然不同。(资料照片/美联社)

近来围绕“国家资本主义”的议论,成为美中角力的一种流行叙事。特别是在川普第二任期,美国政府以干预市场、补贴产业、重塑供应链等强势方式,让不少观察者惊呼:美国似乎正在向中国模式靠拢。

然而,若仅止于表象的政策比较,容易陷入误判,甚至误导。我们可以从制度基础、治理逻辑与国际影响等层次,釐清美中制度的根本差异,阐明“美国变得像中国”说法之失真。

  什么是“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通常指政府主导或深度介入经济活动,藉由补贴、管制或者直接持股,影响资源配置与产业走向。

众所周知,中共政权所主导的的国家资本主义,具有高度集权特色——党政合一、国企垄断、私企必须服膺对中国共产党之政治忠诚;经济手段被纳入“维稳”与“大国崛起”的战略与叙事中。

而在美国,即使川普政府积极推动高关税政策、要求企业回流、鼓励各国赴美生产制造、补贴半导体产业等措施,其大声疾呼之主要出发点仍是国家安全与产业竞争力,并未动摇美国宪政框架下的市场制度。

换言之,所谓美国的“国家干预”,是种临时性、策略性的政策调整;然而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则是结构性、长期性的制度设计——倘若将两者率尔混为一谈,便是忽略了最根本的民主与专制之明显差异。

川普政府虽以“美国优先”为口号,仍必须在三权分立、司法审查、媒体监督、选举轮替的制衡框架下行事。他的政策,不仅需要经过国会审议,还可能因为违宪或者社会剧烈反弹而修正或者废止,甚至紧急煞车来个发夹弯,这也是川普施政常见的事。这与中共政权的情况截然不同——中国的产业政策由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意志决定,缺乏透明程序与制衡机制。

因此,美国政府施政若有所谓“国家资本主义”倾向,必然会受到民主制度的监督与制约,具有高度可逆性;而中国国家资本主义则因爲权力集中、缺乏制约监督,有其不可逆的专制本质。此一制度分水岭相当明确,也是判断美中政策走向的基本概念。

其次,美中两国的治理逻辑也大异其趣。美国的产业补贴与政策倾斜,多是针对短期现实挑战,例如处理贸易逆差、供应链断裂,或者对芯片与新能源的战略投资。这些政策具有明确的议题性与时效性,若是大环境变化,政策即可随之调整。

  民主与专制的分水岭:制度基础迥异

然而中国则是长期公然将“国进民退”制度化,国家与共党力量早已积极有序地渗透至公司治理、资金流向与市场分配。阿里巴巴、滴滴出行、恆大等企业遭到整肃之类似案例数不胜数,显示私人资本不论规模大小,皆必须无条件服膺中国共产党,超越经济效率考量,沦为保全中共政权的工具。

川普执政时期,美国虽然强硬对付中国,却仍然会在体制内凝聚国内外共识与力量,藉由关税战、科技管制与军事同盟,重组国际秩序。川普政府的逻辑是“透过国家力量维护自由市场规则”。

相对而言,中共的国家资本主义则以“一带一路”推进全球大规模债务陷阱,输出中共特有的基建模式,结合数位监控与威权治理,甚至与穷国之弱势者(权贵除外)大争其利,在全球推广“北京共识”,这不仅只是经济发展政策,更是扩张中共模式地缘政治,实为“扩张渗透、赤化全球”。

将美国的政策工具与施压等同于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有两个误导的危险:其一,显然模糊了民主与专制的基本差异,扩散“两国都差不多一样坏”的灰色地带叙事,侵蚀世人对民主制度与自由社会的信心;其二,有意无意地低估中共体制长期累积的威胁,致使忽视中共透过科技监控、产业垄断、党国一体所带来的结构性系统化风险。

真正的比较框架,不应是看政策执行是否相似,而是看制度目的与运作逻辑。美国的产业政策再怎么重视与强调“国家化”、“让美国再伟大”,依然在维护民主制度与自由市场的逻辑内运行;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则是服务于中共专制政权的稳固与对外输出及分化渗透、鲸吞蚕食——这是两者不可混同的根本道理,值得世人釐清。

当今世界正进入划时代的体制竞逐,美中两国的经济政策虽有交集,但其制度逻辑截然不同。川普政府的所谓“国家干预”是一种强化自由制度韧性的自我调适手段;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则是强化专制,藉由强力控制市场以求解中共政权之危殆。

因此,若说“川普治下的美国变得像中国”,不仅忽略或者低估了民主制度层层的防火牆,也误导对中共威胁的认知。当全球民主自由国家正在面对威权政体扩张之严峻挑战,舆论更需清晰划分制度界线,避免落入率皆大同的虚假与模糊——这不仅是理论的釐清,更是国际政治的战略自觉。                           

※作者为钜石智库创办人,曾任网络与投资高管,著有《破局:中共赤化与国际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