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凌晨,一位名叫杨兰兰的23岁华裔女子在澳大利亚悉尼郊外驾驶定制劳斯莱斯与一辆奔驰车相撞,致使对方司机重伤。事发后该女子短暂逃逸,后又返回事故现场并主动投案。《每日邮报》报道称,杨兰兰非常富有,居住在豪华顶层公寓,并拥有其他豪车。由于杨兰兰的身份异常神秘,任何公共平台查不到个人资料,无社交媒体、无注册企业,被澳洲媒体称为没有数字痕迹的“透明人”。
中国 网络
一个无公开职业或收入记录,却开豪车、住豪宅、穿名牌、配保镖的女学生,完全符合中国老百姓对中国权贵阶层后代及其巨额财富待持人日常生活的想象,因而杨兰兰的名字一度登上微博热搜,引发中国网民热议甚至愤怒围观,以至于8月8日,当北京因怀柔密云水灾发起捐款号召时,遭网民怒喷:“杨兰兰捐了多少”?。还有网友发帖调侃说:那么多兰兰替我花钱,能不能给条活路?接下来,各种对杨兰兰身份的猜测充斥网络,但事实上杨兰兰到底是谁已经不重要,因为这个名字已经变成一个符号,特指中国特权阶层。网友@亚洲金融发帖说:主流经济学术界认为:社会财富基本遵从“二八定律”,即20%富裕人群占社会总财富的80%。但中国的财富分布远比“二八定律”更残酷:占总人口0.33%的460万富人占有67.44%(290万亿)财富;而占总人口92.62%的13亿人,占有6.98%(30万亿)财富。相对比,美国最顶端的1%人口,掌握约30–35%财富。二八定律,是正常市场状态的财富分布。然而,在一半权力寻租、一半腐化兑现的非市场运行的中国,只会产生异类结果。网友@资本百科发帖说:悉尼。杨兰兰,红色家族1%的人,卷走了纳税人99%的财富,然后上演澳洲劳斯莱斯照相馆;剩下99%的纳税人,啃着咸菜窝头,在看南京照相馆!另一个官二代李凡妮,曾在旧金山被控策划谋杀亲夫,被警方逮捕,又以一次性支付6600万美元的保释金,轰动世界。他们都是人民的公敌。
网友@乔志飞发帖说:露出水面的那一个杨兰兰,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那些你永远看不见的“兰兰们”……。
她们的富有,很可能正是你贫穷的原因。当财富来自特权分配,每一份奢侈都凝结着大众的血汗与付出。杨兰兰是谁,其实已经不重要——她只是一个群体的缩影,是那个远离大众生活、背靠权力与金钱的特殊阶层。今天是杨兰兰,明天可能是马兰兰、牛兰兰。即便她不是中国人,难道你相信,在中国不会有更神秘、更富有的特权“兰兰们”吗?这个群体与国际富豪不同,他们的财富来源刻意隐藏,更说明背后有着权力与金钱的紧密勾连。无论是诸如此类的富二代还是官二代,几乎都出自权力与金钱联姻的链条。这样的财富,不是靠市场竞争和公开透明的商业规则积累,而是通过特权分配、政策倾斜、垄断资源、裙带关系一点点堆砌出来的——否则,不会查无此人。她的奢侈品、豪车、海外资产,背后可能是你缴的税、交的社保、买房时的高额土地出让金,甚至是你看病、上学时被压缩的公共预算。换句话说,她的每一份舒适,都可能凝结着你一生的血汗和被剥夺的机会。这种财富的最大特点是不可追问: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你依然查不到她的家族网络、资金流向和发家轨迹,因为这些信息被权力屏障层层封锁。正是这种制度性不透明,让特权阶层能在阳光下挥霍,却不必面对公众的质疑。特权阶层的财富往往源于公共资源的私有化:国企变成家族企业,公共预算流入私人项目,垄断行业排斥外来竞争。这不仅剥夺了普通人的公平竞争机会,也侵蚀了社会对规则的信任,让潜规则取代规则,腐败与不公得以持续复制。更可怕的是,舆论和公众情绪常常被消费一阵就散去,热闹过后不再追问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这种财富模式便能继续运转,制造下一批“杨兰兰”。而这种麻木,正是特权阶层最坚固的护城河。所以必须追问:是谁给了她资源?这些资源原本属于谁?过程是否公开透明?有没有监督?如果没有,为什么没有?
不公平,是公众愤怒的源头;它不是茶余饭后的故事,而是你生活中那些被悄悄拿走的东西;特权的罪恶,不在于让某人多富,而在于让无数人更穷、更无力。
在这样的权力结构中,国家机器不仅掌握立法、执法、分配资源的权力,还垄断信息与舆论的解释权。百姓的税收、劳动成果、被压低的工资、被剥夺的公共资源,都在无声无息中转化为特权阶层的财富。表面上,他们用成功学、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的故事粉饰;实际上,这些只是遮住财富来源的遮羞布。所有普通人的血汗与付出,都是“杨兰兰们”的基座;他们的富有和你的辛苦,是同一条经济链上的两端:一端在灯光下举杯,一端在阴影里还债。你不是他们财富的旁观者,而是他们财富源源不断的供养者。
最后,就用网友@Gancheng Wang贴出的一首打油诗结束今天的节目:
解放区的是兰兰的天,
解放区的人民吃不上饭。
要问米去哪里了?
米成了兰兰账上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