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参议院选举已于本月20日落幕,政局也自此正式步入高度不稳定的阶段。尤其新兴极右政党的强势崛起,被视为“日本版川普现象”浮现的徵兆。
文:古贺攻(曾任nippon.com政治部长、编辑构成局次长、社论委员长,现为常务理事)
日本政党政治进入“前所未有的新局”
本次日本参议院选举共改选125席,包含原定席次248席中的一半(124席)及1席缺额补选。结果,在这125席中,执政党自民党仅拿下39席。虽然勉强高于1989年36席次所创下的历史最低纪录,但较改选前大减13席,堪称惨败。
执政盟友公明党表现同样低迷,受限于主要支持基盘——创价学会成员高龄化等因素,议席数比改选前减少6席,仅剩8席。由于自民、公明两党在此次选举中合计拥有75席非改选议席,首相石破茂曾表示,自公联手的“必达目标”是拿下50席,以确保参议院过半(125席)。然而最终自公两党共计仅拿下47席,继众议院之后,在参议院也失去了过半优势。
自民党即将于今年11月迎来建党70週年,虽然仍维持执政地位,却首次在众参两院双双失去过半,成为国会中的少数。某种程度上,日本政坛正迈入“前所未有的新局”。
在1990年代金钱丑闻风暴席捲政坛之际,日本曾以建立“可实现政权轮替的两大政党制”为目标,将众议院选举制度由中选区制改为小选区制。这项改革意在摆脱过去自民党内部“假性政权更替”的老路,转向由主要政党在朝野之间实质竞争的健全政党制度。实际上,2009年确实曾实现一次政权轮替。不过,参议院并未被纳入当时这波政治改革的范畴。
由于参议院议员本就比众议院议员更不为选民熟悉,民众在投票时能参考的资讯有限,因此选举结果往往容易受到当下氛围左右。结果,历届参议院选举多次出现超出预期的议席变动,导致多位首相因此被迫下台。
此次参议院选举也可说是其中一个例子。若是执政党失去民心,大量席次转向在野阵营,这本是选举正常运作的体现。然而此次问题在于,议席移动并未发生在主要的执政党与在野第一大党之间,而是“非自民党票”分散流向各个小党,导致在野阵营的多党分散,这才是真正值得关注之处。
在野阵营中,国民民主党的议席自改选前的4席大幅成长至17席,参政党也从1席跃升至14席。相较之下,最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则维持原本的22席,未有增减。这3个政党的立场横跨左右光谱,彼此间几乎没有重叠。当执政党失去过半优势,而在野阵营又四分五裂,政治势必陷入漂流不定的状态。
长期主张激进论调的参政党
尤其是直到选前仍被视为泡沫政党的参政党,竟以带有排外色彩的“日本人优先”口号为号召,在多个选区成功让毫无知名度的候选人脱颖而出,这一现象很可能成为日本政治的重要转捩点。若要称2025年参议院选举为“历史性”的一役,与其聚焦于自民党的“惨败”,不如说这次选举标志著日本出现了与欧美趋势相似的政治动向——“极右民粹政党正式崛起”,会更为贴切。
图为2025年7月20日,日本举行参议院选举,参政党党魁神谷宗币向媒体发表讲话。(Reuters)

日本参政党代表神谷宗币解释,“日本人优先”口号不是要煽动排外,而是呼吁重视“让日本人富起来”、“守护日本人”、“培育日本人”这样的观点。(日本参政党网站)
高呼“日本人优先”如川普翻版 点图放大了解更多日本参政党:


参政党由现任代表神谷宗币(47岁)于2020年创立。神谷出身自大坂府吹田市议会,曾代表自民党参选众议院选举,也曾以无党籍身分参选大坂府议会议员,但始终未能出线。之后,他转而透过YouTube发表“反疫苗”等主张,逐渐吸引一群支持者。2022年,他成功当选参议院比例代表,首度取得国会席次。
参政党的基本立场,奠基于日本政治光谱中极右势力的民族主义与复古主张。今年5月该党发表的《新日本宪法(构想草案)》中,将日本定义为“由天皇统治、君民一体的国家”,并将“珍视日本的心”列为国民的必要条件之一。若依文字解读,对于被认定为不珍视日本者,甚至可以剥夺其国籍。
此外,草案中还主张“重视《教育敕语》”,在粮食条文中也特别强调“以稻作这项主食为核心”。甚至条列出“媒体有义务对国家政策进行公正报道、不得偏颇”等严苛措辞,几乎让人误以为是在阅读威权国家的宪法。

代表参政党参选东京选区、以约67万票获得第二高票当选的43岁爵士女歌手SAYA,过去曾是因右翼言论遭免职的前航空幕僚长田母神俊雄的支持团体“田母神女孩”成员之一。在本次参议院选举公告发布后的7月3日,她在一场网络节目中公开表示:
拥有核武是最便宜的选项。

43岁爵士女歌手SAYA是参政党重点宣传的明星级成员。(X@3seito_machine)

SAYA于日本投降80周年的8月15日贴出与党友参拜靖国神社的照片,短短1小时已有逾4000人赞好、800多人转发。(X@sayaohgi)

常站“C位”或神谷宗币身旁 X贴文赞好次数每每破万 更多SAYA的照片:

英美的FIMI现象9年后在日本发生?
这些主张全都是超乎常理的极端言论,但参政党在社群媒体上的声量却越来越高。甚至在选举期间,外界还指出俄罗斯可能透过资讯战,有组织地在社群平台上散播挺参政党的内容。选战期间,刚刚提到的参政党候选人SAYA更登上俄罗斯国营媒体“卫星通讯社”的日文网站,进一步引发各界揣测。值得一提的是,欧盟早已将“卫星通讯社”列为官方宣传机构,并禁止其在欧盟境内播出。
外国势力对选举等民主程序的介入行为,被称为“FIMI(Foreign Information Manipulation and Interference,外国资讯操弄干扰)”,日本的防卫白皮书也曾介绍此类现象。若这次选举的确存在俄罗斯介入,那么代表继英国脱欧、川普于2016年首度当选美国总统之后,FIMI的魔手终于在9年后悄然伸向日本。
参政党之所以能大幅跃进,有一种说法是,他们成功吸纳了原本自民党在安倍晋三时代所拥有的“钢铁保守派”选民。这固然是原因之一,但若不是从去年以来物价飙涨、实质薪资不断缩水,加上石破领导的自民党“毫无对策”,应不致于掀起此次如此浩大的参政党热潮。
根据厚生劳动省7月4日公布的《国民生活基础调查》,表示生活“非常困苦”的家庭比例达到28.0%,比前一年增加了1.5个百分点。事实上,日本目前的通膨率已是先进国家中数一数二的高水准。
于是,在国民对生活的感受每况愈下的情况下,尤其是40岁以下的年轻族群,眼看逐年增加的访日外国人的消费力攀升,以及外国富豪对日本不动产的投资等,逐渐变得刺眼、让人感到不舒服。这样的情绪,很可能正好与参政党提出的“日本人优先”口号产生了某种化学反应。
诉诸情绪的政治操作,正是标准的民粹手法。儘管造成日本物价高涨的根本原因,是安倍经济学所带动的日圆贬值政策,但这个核心问题却始终未被正面检讨。据说,参政党在东京都心举行的最终造势活动,竟吸引了多达2万人到场。
石破首相在投票当晚(20日)强调,自民党相较之下仍是“国会第一大党”,表明将继续执政。即便未来党内掀起“倒石破”声浪,导致其请辞并重新举行自民党总裁选举,也无法保证新任总裁能顺利在国会被选为首相。即使当选,面对众参两院都处于少数执政的困境,压力依旧沉重。短期内,日本政局恐怕仍将持续陷入漂流不定的状态,看不到明确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