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地饮品巨头娃哈哈集团在创办人宗庆后离世后,陷入接班、股权和经营权的多重风波。近月来,国资、宗家后人与高层的角力持续升温,娃哈哈庞大的企业网络亦被揭出“去娃哈哈化”的走向,令国有股东的实际利益被边缘化,经营架构愈趋複杂。

2017年01月12日,浙江省杭州市,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宗馥莉父女俩联袂出席2016“风云浙商”颁奖晚会。
《经济参考报》此前曾报道称,宗庆后去世后,娃哈哈集团(下称“娃哈哈”)一系列举措引发外界关注,包括商标申请转让、多地加工厂停产、寻求同行代工及推出新品牌。部份前高管直言,庞大的娃哈哈体系正在逐步走上一条“去娃哈哈化”的道路,国资作为第一大股东,实际上已难掌控集团核心利益。
2024年起,不少娃哈哈加工厂相继停产,员工更因安置问题发起维权。《经济参考报》统计,自宗庆后去世以来,已有逾15家企业停工,其中多数与娃哈哈前高管杜建英有股权关联。同时,娃哈哈亦大规模使用代工,包括今麦郎、中富、宏全、新疆冰西域等,并多次爆出质量争议。
与此同时,宗馥莉控制的宏胜饮料集团(下称“宏胜”)持续扩张投资,在广东河源、武汉等地新建工厂,并接管娃哈哈大部份人事。自2024年起,集团员工被要求转签至宏胜,否则将面临奖金缩减甚至停发工资。多位员工透露:“如果不和宏胜集团签订劳动合同,2024年年底奖金将大幅降低,同时将少发或停发工资。”



知情人士形容,宏胜透过掌控销售渠道和代工业务,获取了娃哈哈产品的大部份利润,“这是典型的『穷庙富和尚』,涉嫌国有资产流失”。
截至2022年底,境内“娃哈哈系”总资产为370.47亿元,营收512.02亿元,淨利润47.67亿元;而国资为第一大股东的娃哈哈集团仅佔总资产15.67%,营收仅佔2.74%,淨利润仅0.39%。
商标转移遇阻 国资权益多年“悬空”
宗馥莉今年初曾尝试将“娃哈哈”系列387件商标转移至其控股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但未经股东会与国资方同意,最终被及时制止。其后宏胜另行申请“娃小哈”“宗小哈”商标,并声称将推出新品牌,被外界解读为“去娃哈哈化”的重要一步。

其他山寨商标:左边为正版“娃哈哈”瓶装水,右边为山寨“娃啥啥”纯淨水。(微博视频截图)
此外,娃哈哈改制以来,国资股东的权益一直处于“悬空”状态。1999年改制时,国资本应收取的股权转让款并未实际到账,往后多年分红亦未获发放。据持股会员工回忆,改制后管理层与职工分红每股不低于0.8元,“身为第一大股东的上城文商旅(持有2.42亿股),每年应分红约2亿元,但国有股东实际上一分未得”。
宗庆后去世一年后,继承问题进一步浮出水面。7月中旬,3人自称为宗庆后子女,于香港及杭州起诉宗馥莉,要求冻结其名下滙丰帐户18亿美元资产,并挑战其继承娃哈哈29.4%股权的合法性。杭州市上城区财政局也曾表示,已成立专班处理相关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上城区国资局曾与宗馥莉洽谈转让46%国资股权,但因价格分歧搁置;市场更传出3私生子女的母亲杜建英有意收购国资股权,藉此取得控股权。
香港法院:冻结17.9亿美元资产
争产风波更延伸至香港法院。8月1日,宗馥莉三名同父异母弟妹在港申请禁制令,禁止宗馥莉动用建浩创投有限公司在滙丰银行的户口资产,金额高达17.9亿美元。
三名原告声称持有宗庆后的手写指示,显示其父曾允诺为他们各自设立7亿美元信託,惟宗馥莉未履行承诺。宗馥莉则表示不承认该文件,并强调已有诚意讨论信託条款。高院法官最终裁定案件具争议性,颁下非正审禁制令,直至内地法院有裁决。



娃哈哈天猫旗舰店改名
除了实体经营与股权纠纷,娃哈哈线上渠道亦生变。8月16日,《金融界》报道指,淘宝天猫“娃哈哈官方旗舰店”已变更为“同源康食品专营店”,由杜建英控制的三捷投资集团持股公司运营。
该店舖客服向媒体表示,之前确实作为娃哈哈天猫旗舰店存在,但现在店舖名称和运营都是独立的;店舖正在重新调整,后续会重新上架。该店舖内目前已没有娃哈哈产品。
另店舖家“娃哈哈旗舰店”仍在营运,背后是杭州恒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该公司背后则是由宗馥莉店舖控制的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截至目前,娃哈哈暂未回覆相关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