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关税重击 中国厂商减班、砍工资、用临时工
文章来源: 新头壳 于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美国总统川普的关税,已经对中国制造业带来极大的冲击 图: NEXTA X 帐号
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稍早签署行政命令,延长对中国关税暂缓期限。然而,这柄悬在头上的剑,已对中国制造业带来极大的冲击。《路透社》报导,中国各地的工厂面对美国关税威胁,纷纷减班、砍工资,或改用临时工。
《路透社》报导指出,由于关税上调和工业产能过剩,中国的隐藏性失业问题正在恶化,这挤压了工人收入,削弱了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并使他们减少支出。消费者信心徘徊在历史低点附近,零售额疲软,七月通膨率为零。
法国外贸银行首席亚太经济学家加西亚.埃雷罗(Alicia
Garcia-Herrero)表示,儘管中国的出口和经济在美国徵收关税下,仍在持续成长,但中国制造业工人却在受苦。“受到这种激烈竞争、低价模式的打击的,正是这些工人。厂商需要降低成本,所以降低工资。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加西亚.埃雷罗说:“这种模式太疯狂了。很抱歉,但如果你需要亏本出口,那就不要出口。”
她补充道,统计数据不会显示中国工人是贸易战中的“主要输家”,因为“他们不会失业,但会被放无薪假或减少工作时间”。
七月份,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较去年同期下降了 21.7%,但对欧盟、东协和澳洲的出口分别成长
9.2%、16.6%和14.8%。在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削价竞争。
一位柴姓中国商人表示:“所有离开美国的人都来到了澳大利亚”;“大量的新供应正在敲开我的客户大门。”已经因此失去客户的他计划将价格下调约
10%。为实现这一目标,他还将加班时间(此前佔工人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从每月 28天减少到约
10天。他的工人平均每月工资(不含加班费)为 5,000元人民币。
工厂老板们也开始使用临时工,他们会僱用他们接新订单,等需求枯竭时再解僱他们。
一位冯姓商人在中国南方共同拥有三家工厂,生产的产品从书包到登山装备、工业机械等。他说,他解雇了其中一家工厂的
30名全职工人,然后,又临时僱用了一些工人来完成意外订单。“我们更喜欢临时性契约,这样就不用缴纳退休金或保险了。我们会按天或按小时计酬。”
“如果不这样做,公司就会陷入困境。市场疲软,因为消费力下降了。另一个因素是贸易,尤其是与美国的贸易。”冯姓商人表示。
武汉市一家陈姓招聘代理表示,目前薪资已从去年的每小时人民币 16元降至
14元。“每天都有长长的队伍等著面试,但工厂的需求并不大。”
一位从2021年以来一直在广州市南部小型服装厂聚落工作的张姓男子表示,以前他每天能赚
400元,但现在连一半的工资都找不到。“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突然之间,什么都难找了。工资跌得很快。”
高科技产业也没好到哪裡去。在深圳科技中心龙华的人才市场,电子厂职缺时薪也只给人民币17至28元。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商业与政府研究中心研究员亚罗(Richard
Yarrow)指出,“若制造业薪资受到挤压,那么整体经济就会感受到通货紧缩的压力,”“对于中国一些低技能制造业,例如纺织、家具和简单的电子产品,这无疑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