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 AI 工具 ChatGPT
在各类工作的应用中愈来愈普及,但回应品质时常令人感到参差不齐。部分使用者表示,即使不断修改提示词,结果仍然落入“重新生成”与“重新提问”的循环之中。根据《福布斯》(Forbes)观察,提问方式对于回应品质有决定性影响。以下整理出
5 种提示词(prompt)的设计技巧,协助使用者更清晰表达需求,进而改善 ChatGPT 的回应准确度与整体品质。
提示词技巧 1:让 ChatGPT 自我评分,提升内容品质的一致性
许多使用者习惯直接采用 AI
的初步回答,但若缺乏明确的评估标准,就难以判断内容是否具备理想品质。为此,可透过“自我评分”的方式,要求 ChatGPT
根据明确标准检视其回应内容,并针对不足处进行说明与修正。建议评分项目可涵盖正确性、完整性、相关性、清晰度与实用性。
范例:
“请根据以下 5 项标准:正确性、完整性、相关性、清晰度、实用性,为你的回答评分 1~10 分。针对任何低于 8
分的项目,说明遗漏了什么,并提供一个得分会更高的改进版本。”
这样的设定将有助于拉高回应品质的最低门槛,避免模糊或敷衍的内容产出。
提示词技巧 2:要求解释推理过程,避免错误结论或虚构内容
当 ChatGPT 回应问题时,若缺乏推理说明,使用者将难以判断其结论的可靠性。透过指令要求 AI
详细说明每个观点的推论基础,包括资料依据与假设前提,有助于过滤错误或无依据的叙述,降低 AI
出现“幻觉”(hallucination)的几率。
范例:
“请针对你回答中的每个重点,说明推论过程,包括你所依据的资料、你做出的假设,以及哪些地方可能有争议或不确定性。”
这类结构化的要求方式,能使 ChatGPT 的回应内容更具透明度与逻辑性。
提示词技巧 3:请求补足细节,让 AI 更精准理解任务
ChatGPT 无法预知使用者未说出口的需求,而模糊的问题往往会导致偏离目标的回应。为此,使用者可在指令中要求 AI
指出资讯缺口,并主动提出追问,以利后续产出更贴合实际需求的内容。
范例:
“在回答之前,请先告诉我这个问题中还缺了哪些重要资讯,并向我提出 2~3
个关键问题,以便更精确掌握我的需求。请等待我回复后再继续回答。”
这种方式可帮助使用者补齐问题中的盲点,使对话更具针对性。
提示词技巧 4:协助指出盲点,拓展原始问题的观点范围
使用者在提问时常因既定立场而忽略其他观点。若能要求 ChatGPT
提出对立观点,或指出问题中被遗漏的层面,将有助于厘清思考盲区,提升对问题的整体理解与处理深度。
范例:
“请帮我检视这个问题中,我可能忽略的观点。若是持不同意见者,他们会怎么反驳?这个领域的专家可能还会提出哪些我未想到的关键问题?”
以这种方式让 AI 扮演“思考伙伴”角色,引导使用者拓展问题视野。
提示词技巧 5:模拟专家角色,提升回应深度与见解层次
有时候,ChatGPT 的回答偏向基础或通用内容,无法满足进阶需求。此时可在指令中要求 AI
以具备高阶专业能力的角色进行回应,并先列出一份“优秀回答”应包含的重点,再根据使用者的问题做出细致回答。
范例:
“请以该领域排名前 1%
的专家身份作答。请先列出一个优秀回答应该包含哪些要素,接着再针对我的问题提供具有深度与专业见解的建议,并补充可能存在的常见误区或进阶策略。”
这样的设计能引导 ChatGPT 提供超越表层的分析,接近专业顾问的回应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