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愈来愈多日本游客在外国遇麻烦即说“我是中国人” 

愈来愈多日本游客在外国遇麻烦即说“我是中国人” 

文章来源: 日本物语 于 2025-08-06 14:01:2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智利的蒙特港,三月的傍晚,海边公园的长椅上坐着一位日本游客。那天,他带着点旅途的倦意,手里拿着一罐啤酒,等待晚上八点开往圣地亚哥的大巴。整个广场并不热闹,偶有几个小孩在远处玩耍,海风里混着点咸味和啤酒气。

不知道是不是亚洲面孔太稀罕,他刚坐下不久,乞讨的人便接连找上门。最先出现的是个大叔,衣服皱巴巴,脸上带着风霜和倦意,直奔主题开口要钱。这位日本游客摆摆手,说自己没钱,大叔倒也利索,立马转身走人。

刚送走大叔,一位老妇人又晃悠过来,手里捏着一把看不出具体品种的草药。她用本地口音推销起来,神情里透着点疲惫和执着。日本游客喝完最后一口啤酒,假装醉醺醺地靠在椅背上,装傻到底。老妇人看他这副样子,无奈地转身离开。

第三位来者,是个看起来年纪相仿的老人。他比前两位都执着,围着日本游客絮絮叨叨,眼里写满了“今天非得要到点什么”。对方一边搅动着气氛,一边试探着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诉求,完全不肯轻易放弃。日本游客有点烦了,索性学起周围人,冷不丁来了一句:

我是中国人(Soy chino)。

这话一出,对方愣了一下,没再多说,悻悻地走了。日本游客心里明白,这一招在南美还挺灵——中国人吝啬、连零钱都不愿意给的“名声”,原来在地球另一端也很有市场。大概是被全世界乞丐圈“口口相传”过了,觉得从中国人这边讨要没什么意思。

短短一个小时里,这一幕又被重复了一遍。一个小学生模样的女孩,手里拎着一束草药,另一只手直接抓住日本游客的手,一脸无辜地开口要钱。她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外国人有钱”,甚至用上了英语。日本游客懒得应付,继续装傻,最后干脆又用“我是中国人”堵回去。小女孩咂咂嘴,甩下一句本地俚语,扬长而去。这一圈下来,四个本地人接连上阵,都没能从他这儿讨到分毫。最后日本游客把自己手里攥着的零钱又掏出来数了一遍,心里不知是该庆幸还是哭笑不得。

有时候,国籍真的成了一种奇妙的“护身符”。明明平时在东京、京都的时候,还觉得“日本人”这个身份多少带点优越感,到了陌生的南美小城,反而成了“防骚扰”需要隐藏的“麻烦标签”。倒是“中国人”这三个字,在讨钱的人眼里,似乎天然带着防御力。

其实,这种在国籍之间来回切换的小聪明,也不是日本人的“专利”。前些年韩国有档综艺节目,里面的嘉宾们谈起“在国外做坏事怎么办”。一位嘉宾抖机灵地说:

在海外要是做点坏事,就说‘我是日本人’。

旁边人一听都笑了,有人接话:“对吧,只要说‘日本人’,外国人就信了。”大家讨论起来,什么“踩到别人脚了,说一声‘sumimasen’(日语的对不起)”,或者遇到什么误会,也都赶紧往日本人身上赖。节目现场气氛特别轻松,甚至有人总结:

“这就是生活的小技巧吧!”

“小国家的爱国心。”

还有人装模作样地补一句:“当然,这不值得鼓励啦。”

有时候啊,这世界大得很,身份这东西就像口袋里的身份证,说换就能换。可真到需要“装谁”来避点麻烦的时候,心里难免还是有点别扭。说到底,谁不希望有一天,不用再琢磨怎么介绍自己,也不用担心给谁“背黑锅”——做回自己,也能自在坦荡地走在世界各地呢。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36)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上海女孩介绍海归博士前男友给闺蜜 一年后收到请柬
国际著名统计学家刘军从美“海归” 全职加盟清华大学
不带手机的伊朗总统被以色列定位 被贴身保镖“出卖”
“苦情”首相白了头 首相夫人碧占莫妮走向台前
中国食品安全又爆雷 知名“零添加”酱油验出“致癌物”




24小时讨论排行

印度曾是"中国制造"的替代方案,特朗普改变了一切
拿到全额奖学金,中国留学生遭拘36小时"5年不得入境"
改变选举规则!川普要签令"投票必须出示身分证明"
特朗普儿子:不排除竞选美国总统的可能性
BBC:正以惊人速度扩张的中国海军会主宰海洋吗?
马斯克:星舰第十次试飞最终溅落点与目标仅差3米
九三阅兵前夕,北京内外加强维稳 严防访民上访
蜜月期玩完?墨西哥快扛不住美国了
以资深外交官:马克龙早就做出决定 承认巴勒斯坦
美印交恶!川普宣布"取消出席"印度主办QUAD峰会
"人质命运将与哈马斯战士相同",卡桑旅发言人遭以军定点清除
习近平利用峰会、阅兵和历史展示中国影响力
这座一线城市,正在疯狂建大学
2025年度“香港小姐”诞生,陈咏诗夺冠
乌安全保障"美国承诺提供后盾",欧洲拟派联合部队
马斯克证实xAI代码库被盗 涉案前员工跳槽OpenAI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愈来愈多日本游客在外国遇麻烦即说“我是中国人” 

日本物语 2025-08-06 14:01:23

智利的蒙特港,三月的傍晚,海边公园的长椅上坐着一位日本游客。那天,他带着点旅途的倦意,手里拿着一罐啤酒,等待晚上八点开往圣地亚哥的大巴。整个广场并不热闹,偶有几个小孩在远处玩耍,海风里混着点咸味和啤酒气。

不知道是不是亚洲面孔太稀罕,他刚坐下不久,乞讨的人便接连找上门。最先出现的是个大叔,衣服皱巴巴,脸上带着风霜和倦意,直奔主题开口要钱。这位日本游客摆摆手,说自己没钱,大叔倒也利索,立马转身走人。

刚送走大叔,一位老妇人又晃悠过来,手里捏着一把看不出具体品种的草药。她用本地口音推销起来,神情里透着点疲惫和执着。日本游客喝完最后一口啤酒,假装醉醺醺地靠在椅背上,装傻到底。老妇人看他这副样子,无奈地转身离开。

第三位来者,是个看起来年纪相仿的老人。他比前两位都执着,围着日本游客絮絮叨叨,眼里写满了“今天非得要到点什么”。对方一边搅动着气氛,一边试探着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诉求,完全不肯轻易放弃。日本游客有点烦了,索性学起周围人,冷不丁来了一句:

我是中国人(Soy chino)。

这话一出,对方愣了一下,没再多说,悻悻地走了。日本游客心里明白,这一招在南美还挺灵——中国人吝啬、连零钱都不愿意给的“名声”,原来在地球另一端也很有市场。大概是被全世界乞丐圈“口口相传”过了,觉得从中国人这边讨要没什么意思。

短短一个小时里,这一幕又被重复了一遍。一个小学生模样的女孩,手里拎着一束草药,另一只手直接抓住日本游客的手,一脸无辜地开口要钱。她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外国人有钱”,甚至用上了英语。日本游客懒得应付,继续装傻,最后干脆又用“我是中国人”堵回去。小女孩咂咂嘴,甩下一句本地俚语,扬长而去。这一圈下来,四个本地人接连上阵,都没能从他这儿讨到分毫。最后日本游客把自己手里攥着的零钱又掏出来数了一遍,心里不知是该庆幸还是哭笑不得。

有时候,国籍真的成了一种奇妙的“护身符”。明明平时在东京、京都的时候,还觉得“日本人”这个身份多少带点优越感,到了陌生的南美小城,反而成了“防骚扰”需要隐藏的“麻烦标签”。倒是“中国人”这三个字,在讨钱的人眼里,似乎天然带着防御力。

其实,这种在国籍之间来回切换的小聪明,也不是日本人的“专利”。前些年韩国有档综艺节目,里面的嘉宾们谈起“在国外做坏事怎么办”。一位嘉宾抖机灵地说:

在海外要是做点坏事,就说‘我是日本人’。

旁边人一听都笑了,有人接话:“对吧,只要说‘日本人’,外国人就信了。”大家讨论起来,什么“踩到别人脚了,说一声‘sumimasen’(日语的对不起)”,或者遇到什么误会,也都赶紧往日本人身上赖。节目现场气氛特别轻松,甚至有人总结:

“这就是生活的小技巧吧!”

“小国家的爱国心。”

还有人装模作样地补一句:“当然,这不值得鼓励啦。”

有时候啊,这世界大得很,身份这东西就像口袋里的身份证,说换就能换。可真到需要“装谁”来避点麻烦的时候,心里难免还是有点别扭。说到底,谁不希望有一天,不用再琢磨怎么介绍自己,也不用担心给谁“背黑锅”——做回自己,也能自在坦荡地走在世界各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