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仁勋今年三度访问中国,并成功说服美国解禁辉达H20晶片在中国的销售。
在全球科技与贸易的关键时刻,美国AI设计大厂辉达( Nvidia,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于2025年7月16日访问中国数日,在北京接受央视采访时,公开表示美国商务部已批准恢复向中国销售辉达的H20人工智慧(AI)晶片,此事再次引发全球AI半导体业界关注,同时也使全球市值最高的辉达公司透过H20晶片再次回到美中AI科技战的中心点。
大多数受访专家对BBC解读称,毫无疑问,此次晶片市场骚动背后仍是美中两国激烈的科技战所导致。
事实上,这是黄仁勋今年三度访京,他屡屡受到中国媒体及商业如明星般地高调迎接,并在北京宣布H20将解禁。路透社报导,中国科技大厂,如阿里巴巴及字节跳动下订的百亿美元订单即刻提出,北京也对这一消息表示欢迎,认为这是推动中国人工智慧雄心的关键一步。
与此同时,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将H20禁售令解除框定为美中贸易谈判的一部分,暗示此举与交易中国丰富的稀土储量谈判有关。换言之,以美国H20晶片换取稀土的战略交换,凸显了中美贸易战中权力平衡的角力。
科技监管专家、美国南加州大学法学院张湖月(Angela Zhang)教授向BBC中文分析称,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策略,似乎已证明有效地地反制了美国先进晶片的出口管制,或许促成了美国近期放宽部分晶片相关限制的决定。
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研究员陈凯欣(Kyle Chan)则告诉BBC中文说,H20晶片对中国短期内的AI发展至关重要。中国AI开发者因硬体与软体考量,普遍偏好使用H20晶片。
陈凯欣向记者解释,说到底,美中两国在关键技术瓶颈上存在不对称性:“中国距离开发出英伟达晶片的有效替代品可能仅需数年,而美国距离找到中国稀土出口的替代方案则仍遥遥无期。”。
不过,香港大学赛马会“环球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何国俊教授则回覆BBC中文称,H20重新开放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确实在短期内带来算力补给、降低库存压力,并提升中国AI生态的竞争力,国产GPU及晶圆商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何教授同时强调,H20晶片仍属“降规”产品,性能远逊于辉达先进系列,且出口许可随时可能被美国收紧,长期依赖风险未除。他还指出,这是中美两国在科技、贸易与战略资源(如稀土)权衡下的阶段性结果,并未改变两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格局。“长远来看,中国技术自主可控的压力依然存在。”
对此,AI半导体评论网Tech Tech China总监卓薇安(Vivian Toh)也向BBC中文表示,美中两国是否都能如愿以偿尚不清楚,但至少已不像过去那样剑拔弩张。譬如,解禁H20是一个正面信号,因为当前AI产业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各大模型之间的差距不大,尚未出现真正颠覆性的应用。
她说:“因此,相信中美两国都看到,AI产业仍有广阔的‘未开垦之地’。现在不是互相掣肘的时候,而是应抓紧时间挖掘增量的时刻。”
中国国安部发警告 呼吁采用国产晶片
然而,就在黄仁勋高调拜访北京后不久,中国国家安全部周一(7月21日)却发文警示中国有关方面,“境外生产的芯片、智慧型装置与软体预藏‘后门’”。因此,国安部呼吁中国国内重点“涉密单位”,应采用“自主可控”的晶片和国产系统,避免境外软硬体的“后门”风险。
中国国安部是以一篇“当心你身边的隐形窃密通道”的文章,在微信公众号发表上述主张。
有分析认为,中国国安部的发文背后显示出北京对辉达H20销售禁令的解除并非毫无戒心,在安全议题上寸土不让,因而强调使用“国产”晶片及系统,同时也向其他急欲购买辉达H20的中国大厂释出信号。因此,将来这些厂商谁能买,买多少H20晶片,都仍需在北京的严密管制下进行。
H20晶片是什么?中国企业为何需要它?
辉达H20晶片是一款专为应对美国对先进半导体出口限制而设计的人工智慧加速器。2022年,拜登政府限制辉达更高阶的H100晶片对中国销售后,辉达特别设计了H20晶片,以符合当时的规范。
然而,近期中国生成式AI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的崛起,让美方再次担忧,即便是性能较低的晶片,也可能促成重大技术突破。“深度求索”宣称,仅使用这些低阶晶片,就能达到如同ChatGPT般的运算效能。
2025年4月底,H20再次被美国禁止销售至中国,当时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等中国科技巨头对H20需求殷切,并已提出大量订单,辉达公司当时表示因无法交付这些订单而蒙受55亿美元的损失。
虽然H20的运算能力不如H100或GH200强大,但在人工智慧工作负载,特别是AI推论(inference)任务方面仍表现出色。H20基于辉达的Hopper平台,记忆体频宽和运算能力有所降低,以符合美国限制中国获得尖端AI技术的规定。
专家表示,尽管有这些限制,但H20性能绝非弱者:它支援辉达的CUDA软体,这是开发和运行人工智慧模型的行业标准平台,使其与全球人工智慧生态系统高度相容。
因此,即便华为等中国本土科技巨头已推出替代辉达晶片的方案,但在H20解禁后,中国公司包含腾讯、字节跳动等大厂传出仍优先向辉达递出钜额订单。专家称,主因是辉达一手打造的CUDA生态系统目前难以被撼动。

专家称,AI在人类经济与军事未来的竞争中扮演关键角色,但需仰赖模型层与应用层的强大支撑,单靠晶片不足以成事。换言之,地缘政治还受到5G、量子计算与生物技术等多产业的影响。
中国对H20解禁的欢迎,体现在黄仁勋三度访京时受到高层及媒体的热烈簇拥与正面报导。这不仅显示出中国对辉达H20晶片的渴望,也反映其成为全球人工智慧领袖的雄心。
《浙江日报》在上周便刊出评论,赞誉黄仁勋三问访度北京的“谦逊”姿态,并称“拥抱中国市场并重视中国作用”并冀望同中国深化合作是驱动黄先生“做出相关改变的深层动力。”
事实上,自2022年美国实施出口管制以来,中国获得先进半导体的管道受限,被迫依赖华为海思、阿里巴巴“平头哥”等国内替代品。有分析因此称中国本土晶片虽有所进展,但在性能及软体生态系统支援(特别是CUDA相容性)上仍落后于辉达设计、由台湾台积电(TSMC)代工的晶片。
现在,作为辉达在中国合法销售的最先进晶片,H20填补了这一空白,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快、更受全球信赖的平台来开发和部署人工智慧模型。此外,中国在机器人技术和智慧工厂等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也将受益于H20的能力,特别是辉达新推出的RTX Pro GPU,专为这些应用设计。
据此,分析师卓薇安向BBC中文分析,H20恢复销售带来双重利好:一方面,腾讯、阿里巴巴、DeepSeek等公司的云基础设施对辉达晶片有需求,H20的正常销售将使这些公司受益;另一方面,中国企业正努力开发自己的替代产品。“我们知道华为等公司在此方面已取得进展,H20的恢复销售或许恰恰反映了华为的晶片研发进度对辉达构成一定威胁。”
然而,H20在中国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多重因素。

港大何国俊教授向BBC称,这是中美两国在科技、贸易与战略资源(如稀土)权衡下的阶段性结果,并未改变两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格局。
首先,获准出口的晶片数量将决定其影响力。若美国允许大规模出货,中国可能显著提升其人工智慧能力,缩小与美国的差距;若出口受限,H20的影响则可能受限。其次,贸易协议的持久性存在不确定性。
特朗普政府推翻2025年4月限制措施(当时导致辉达损失55亿美元)可能面临美国两党若干立法者的反对,他们担忧中国在人工智慧军事应用上的进展。例如,美国众议院中国共产党问题特别委员会已调查腾讯和DeepSeek等公司是否在超级电脑中使用H20晶片,引发国家安全警讯。
在中国方面,H20的成功取决于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大厂能否有效将这些晶片整合至其人工智慧生态系统。虽然H20的CUDA相容性使其具有优势,但中国推动晶片设计与制造自给自足的野心,未来可能削弱辉达的长期主导地位。
不过,黄仁勋本人在此次访问北京时向媒体坦言,无论有无辉达,中国的人工智慧产业都将“继续前进”。更重要的是,北京于2025年4月报复美国的稀土出口管制,增加了贸易紧张局势的复杂性,可能扰乱辉达的供应链。
稀土换晶片?美国的战略权衡
美国允许辉达向中国销售H20晶片的决定,不仅是对辉达游说的让步,更是围绕稀土矿物的地缘政治策略考量。分析指出,这一点中美双方心照不宣。
稀土是一组包括镝在内的17种金属,对制造半导体、电动车及军事装备等先进技术至关重要。
根据公开资料,中国控制全球80%以上的稀土生产与精炼,赋予其在贸易谈判中的重大影响力,而美国在其科技与国防工业中严重依赖这些材料。2025年4月,中国对镝等关键材料的出口管制进一步加剧供应链的脆弱性。
现在,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明确地将H20的批准与涉及中国稀土的贸易协议联系起来,称华盛顿旨在确保中国对美国技术的依赖,同时获取关键矿物供应。然而,这一交易是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贸易谈判的务实转变,抑或是持续挤压中国科技发展的前奏,专家表示尚难确定,特别是特朗普政策的战略与时机难以预测。
此权衡在美国立法者中引发争议。美国有参议员警告,即便是降级的H20也可能增强中国的人工智慧能力,潜在威胁美国的技术领先地位与国家安全。
对此,卓薇安向BBC中文解释,H20对中国的人工智慧训练与开发具有价值,但稀土矿是多种技术的必需品,中国在稀土供应链中的优势牵制了美国的科技战略。虽然华盛顿正努力实现供应链多元化,但这是一项长期任务。
辉达:走在地缘政治的钢索上
无论如何,美国同意辉达恢复向中国销售H20晶片,使辉达成为中美贸易战的核心。黄仁勋以大胆而谨慎的态度应对这一局面。2025年,他多次访问北京,包括与中国副总理何立峰及贸易官员任鸿斌会晤,凸显辉达对中国市场的承诺。该市场在截至2025年1月26日的财年中为辉达贡献170亿美元,占其收入的13%。
黄仁勋从去年脱下招牌黑皮衣,穿上东北大花背心唱秧歌,到今年身着汉服、以生硬中文赞扬中国科技发展,展现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
被外界甚至称为“科技界泰勒丝”的黄仁勋,以其明星地位成为这场高风险戏剧的关键人物。他在引领辉达突破4万亿(兆)美元市值的同时,暂时能平衡华盛顿与北京的利益要求,使其成为全球科技舞台上的摇滚巨星。
新加坡《联合早报》刊出一篇评论称,今年62岁的黄先生在中美科技圈活动,带着浓烈的“准外交色彩与传话作用”,又赞誉其在美国代表了主张维持与中国商业的接触,与那些主张孤立中国的鹰派形成对比。
这反应在《纽约时报》上周末的报导上,该报道称知名人士透露黄仁勋不久前在白宫与特朗普会晤,成功说服其重启H20晶片销售,理由是让美国晶片成为全球标准,使市场依赖美国产品,而非将中国市场拱手让给华为等本土竞争对手。H20销售获批随后被宣布,显示辉达的游说取得成果。
因此,分析指出,黄仁勋平衡中美利益的能力令人瞩目,但出口许可证的要求使其受限,黄仁勋的外交手腕对于维持这一脆弱平衡至关重要。

辉达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因为,H20的批准附带条件,每笔销售需美国出口许可证,确保持续监督。
南加大法学教授张湖月向BBC中文表示,辉达身处战略竞争的漩涡,谨慎应对双方的复杂监管环境。她强调,辉达重视维持在中国市场的地位,不仅因其显著市场份额,更因中国是美国以外最重要的AI参与者。
她说:“随着DeepSeek、阿里巴巴等中国企业持续开源其基础AI模型,并在全球范围获得认可,辉达有充分理由深植于这一AI生态系统。持续布局中国市场,有助于其维持对全球AI发展硬体选择的影响力。”
此外,辉达也面临诸多挑战。因为,H20的批准附带条件,每笔销售需美国出口许可证,确保持续监督。
科技分析师卓薇安表示,AI在人类经济与军事未来的竞争中扮演关键角色,但需仰赖模型层与应用层的强大支撑,单靠晶片不足以成事。她指出,地缘政治还受到5G、量子计算与生物技术等多产业的影响。
陈凯欣博士则向BBC中文强调,美中双方皆知中国最终目标是转向使用国产晶片,关键在于时机。此次H20解禁,双方皆可宣称阶段性胜利:华盛顿希望中国科技企业持续依赖美国硬体,而中国则意在争取更多时间,让华为得以大规模发展可行的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