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越让拆,他越往上盖:当"钉子户"建起一座"城堡"

越让拆,他越往上盖:当"钉子户"建起一座"城堡"

文章来源: 纽约时报 于 2025-07-22 00:42:24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越让拆,他越往上盖:当"钉子户"建起一座"城堡"

陈天明的房子让人联想到苏斯博士的画作,吸引了众多游客来到中国西南部贵州省的这片乡村。

这座建筑矗立在及膝高的草丛中,岌岌可危,外观像是露营帐篷和巨型婚礼蛋糕的混合体。十一层暗红色的木质房间层层向上堆叠,保持着平衡,越往上越小,看上去完全靠从顶端延伸到地面的缕缕绳索维系。

建筑内部似乎同样让人提心吊胆。天花板由回收的电线杆支撑,插线板和电线从低垂的横梁上垂下,装着雨水的大桶用来辅助承重。连接各楼层的自制梯子非常陡,且往往没有扶手。

反正43岁的陈天明——这座塔屋的设计者、建造者和居住者——也不需要扶手,他轻松地爬上梯子,经过五楼的阅读区和六楼的露天茶室。

在九楼,他眺望远处邻居们居住的坚固的标准化公寓楼。



陈天明在他家附近,身后是新建的公寓楼。

“他们说烂房子,什么随时一阵大风吹倒,”他说——上个月登门拜访的我觉得这话听上去并非全无道理。

“但是建这个的优点就是显眼包有点出风头,反而让很多人来欣赏,”他补充道,“他们花个100来万的人都没有人去看。”



陈天明的房子太过特别,以至于吸引了好奇的人,甚至是游客,来到中国西南部贵州省的这个乡村角落。它让人想起苏斯博士的插画,或是《哈利·波特》里的“陋居”。许多中国网友将其比作“哈尔的移动城堡”。

乍一看,这所房子或许只是一个景观、一个拼凑起来的怪胎。



陈天明指着远处的高楼。

但对陈天明而言,它是一座纪念碑,彰显着他的决心——就算违抗当地政府和说闲话的邻居,甚至看上去有违常理,也要坚持在自己想住的地方、按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

2018年,他开始改造自家房屋。当时兴义市有关部门下令他所在的村庄拆迁,为计划修建的度假村腾出空间。陈天明的父母是农民,这所房子是他们在20世纪80年代建造的,他们认为官方提出的搬迁补偿款太低,拒绝搬走。

当推土机开始铲平他们的石榴树时,正在东部城市杭州做快递员的陈天明赶回了家。

他和弟弟陈天亮开始加盖三楼。起初的动机部分是出于实际的考虑:补偿款是按面积计算的,房子楼层越多,他们能拿到的钱就越多。

他们去二手建材市场,买回旧电线杆和红色复合板(比黑色的便宜),通过敲钉、螺丝、开槽等方式,将这些材料组装成楼板、墙壁和支撑柱。



去看陈天明房子的人。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许多人将这所房子与“哈尔的移动城堡”相提并论。

陈天明的业余爱好一直是建筑,之后他想,加个四楼会怎么样呢?弟弟和父母觉得没必要,于是陈天明就自己动手。接着,他又想加五楼、六楼。

“突然就挑战一下自己,”他说,“然后自己一个小目标小梦想自己给它实现了还是有意义的。”

此外,对政府的不满也助长了他的行为——政府不断向他下达拆迁令,派官员向他家施压。那时,他们家几乎是附近仅存的房屋了,邻居们都已搬到约五公里外的新公寓楼里。(当地官员向中国媒体坚称这栋建筑是违法的。)

几十年来,在中国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大规模征用土地(有时甚至是暴力征用)是一个普遍现象。那些想方设法不搬走的房屋有时被称为“钉子户”,因为在周围地区被清理后,它们就像钉子一样突出。



陈天明的邻居在拆迁后被安置在居民区,图为居民区内的菜市场。

即便如此,也很少有房子能像陈天明的房子这样扎眼。

陈天明的大学专业是数学,因觉得高等教育毫无意义而辍学。多年来,他在不同城市辗转,做过书法推销员、保险经纪和快递员。但他说,自己渴望更田园式的生活。2018年,他回到村里帮父母抵制开发商,之后就决定留下来。

“最根源的是我不希望我这里变成城市。我像一个守村人一样,乡村守护者那种感觉,”他一边吃着母亲用自家种的蔬菜在传统砖灶上炒的面条,一边说道。



陈天明的母亲在家里的客厅看电视。他的父母已经习惯了家里络绎不绝的好奇访客。

近年来,拆迁的威胁已不那么紧迫。陈天明起诉了当地政府和开发商,案件仍在审理中。无论如何,由于当地政府资金耗尽,拟议的度假村项目已陷入停滞。(贵州是中国最贫困、负债最重的省份之一,到处都是奢华却未完工的旅游项目。)

但陈天明仍在继续建造。这所房子如今成了他兴趣爱好的展示地,且一直在不断发展。

一楼挂着他在杭州结识的艺术家的书法作品。五楼堆着一摞褪色的书,大多是关于历史、哲学和心理学的。六楼有盆栽,还有一块木板,用绳子吊在天花板上,像个秋千,上面放着一个研钵、一个杵和一把茶壶。八楼有一盏灯,是来拜访他的一名艺术学生送的,灯罩由从不同角度拍摄的这栋房子的小照片组成。

每加盖一层,他就把卧室也往上搬:“经常换住的地方,这才好玩。”(他的父母和弟弟睡在一楼,很少费力爬上那些让人眩晕的梯子。)

每天早上,他都会从上到下检查房子。为了加固四楼和五楼,他用滑轮把木柱从窗户吊上来。一场暴风雨吹坏了五楼的一面墙后,他在房子各处都放上了水桶。最后,他拆掉了楼下几层的大部分墙壁,这样风就能直接穿过建筑。



陈天明在他家的一个房间里休息。每增加一层楼,他就会把卧室往上移。

“就是有个熵增定律,”陈天明说,“这个房子,只要我不管,最多两年它就自然会垮就会倒塌,”他还说,“但是说如果我在维护,我不倒他不倒。”

他说,维护房子花的时间比金钱更多。他估计在建材上花了大约15万元,在律师费上花了约3万元。

家人对陈天明的突发奇想虽说谈不上多支持,至少还是选择了接受。他的父母已经习惯了好奇的访客——至少每个周末都会有几个。他的弟弟想出了晚上用灯笼照亮房子的主意。他们一家人团结起来,对抗那些指责他们扰民或者贪心的村民。

“现在我不走那边去就行了,”陈天明的弟弟陈天亮说,“不要去听他们说你。”

镇上有些居民说的话,都是陈家能预料到的:这房子随时会塌;他们在惹事生非。(当地政府在房子附近立了一块警示牌,提醒存在安全隐患。)

但也有人对陈天明的创造力表示钦佩。

当地一家超市的员工朱志远(音)说,他骑电动车路过时被这房子吸引,还走近看了看,但没敢靠太近。

“有人就是说他是违章的,”他说,接着又补充道,“但是如果拆了的话,有点可惜。”



陈天明家附近的告示牌,警告路人该建筑存在安全隐患。

查看评论(12)

24小时热点排行

邓聿文:习近平会交棒给彭丽媛或习明泽吗?
中国版N号房?爆十万人电报群 涉偷拍性侵 90万受害者
中共中央军委要“全面肃清流毒”,谁的流毒?
美媒:在美国之外,一个新的全球贸易环境正在形成
LA撞人事件:肇事司机有悠久犯罪历史 仍可在大街上犯罪

24小时讨论排行

中国在西藏修建全球最大水坝,印度为何深感忧虑
亨特·拜登:我爸辩论搞砸 是被安眠药害的
加入日本国籍的原中国人,当选日本参议院议员
美国务院:一名美籍专利与商标局职员被中国禁止离境
高考录取风向又变了,名校被踩在脚下摩擦
噩梦!美国新任移民局长上任 主张废除OPT 严查H1B
中国禁抗战神剧:“我方超人化 敌方弱智化” 低级红高级黑…
以军子弹“倾泻而下”,领食物饥民惨历“致命一天”
气候变化压力增加,人类是否应该减少吃米?
川普再退群!美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4大理由”曝光
拜登儿子"狂飙脏话"怒轰乔治克隆尼,记恨老爸被逼退选
英国联合27国谴责以色列:"不人道地杀害"加沙平民
特朗普正深陷泥潭 使出一招“围魏救赵”
戴项炼"瞬间吸入MRI机器"亡!家属曝他惨卡1hr才脱困
承认窃取美国核弹机密 中国裔研究员面临10年重刑
五角大楼惊爆云系统由中国工程师维运 防长勒令清查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越让拆,他越往上盖:当"钉子户"建起一座"城堡"

纽约时报 2025-07-22 00:42:24



越让拆,他越往上盖:当"钉子户"建起一座"城堡"

陈天明的房子让人联想到苏斯博士的画作,吸引了众多游客来到中国西南部贵州省的这片乡村。

这座建筑矗立在及膝高的草丛中,岌岌可危,外观像是露营帐篷和巨型婚礼蛋糕的混合体。十一层暗红色的木质房间层层向上堆叠,保持着平衡,越往上越小,看上去完全靠从顶端延伸到地面的缕缕绳索维系。

建筑内部似乎同样让人提心吊胆。天花板由回收的电线杆支撑,插线板和电线从低垂的横梁上垂下,装着雨水的大桶用来辅助承重。连接各楼层的自制梯子非常陡,且往往没有扶手。

反正43岁的陈天明——这座塔屋的设计者、建造者和居住者——也不需要扶手,他轻松地爬上梯子,经过五楼的阅读区和六楼的露天茶室。

在九楼,他眺望远处邻居们居住的坚固的标准化公寓楼。



陈天明在他家附近,身后是新建的公寓楼。

“他们说烂房子,什么随时一阵大风吹倒,”他说——上个月登门拜访的我觉得这话听上去并非全无道理。

“但是建这个的优点就是显眼包有点出风头,反而让很多人来欣赏,”他补充道,“他们花个100来万的人都没有人去看。”



陈天明的房子太过特别,以至于吸引了好奇的人,甚至是游客,来到中国西南部贵州省的这个乡村角落。它让人想起苏斯博士的插画,或是《哈利·波特》里的“陋居”。许多中国网友将其比作“哈尔的移动城堡”。

乍一看,这所房子或许只是一个景观、一个拼凑起来的怪胎。



陈天明指着远处的高楼。

但对陈天明而言,它是一座纪念碑,彰显着他的决心——就算违抗当地政府和说闲话的邻居,甚至看上去有违常理,也要坚持在自己想住的地方、按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

2018年,他开始改造自家房屋。当时兴义市有关部门下令他所在的村庄拆迁,为计划修建的度假村腾出空间。陈天明的父母是农民,这所房子是他们在20世纪80年代建造的,他们认为官方提出的搬迁补偿款太低,拒绝搬走。

当推土机开始铲平他们的石榴树时,正在东部城市杭州做快递员的陈天明赶回了家。

他和弟弟陈天亮开始加盖三楼。起初的动机部分是出于实际的考虑:补偿款是按面积计算的,房子楼层越多,他们能拿到的钱就越多。

他们去二手建材市场,买回旧电线杆和红色复合板(比黑色的便宜),通过敲钉、螺丝、开槽等方式,将这些材料组装成楼板、墙壁和支撑柱。



去看陈天明房子的人。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许多人将这所房子与“哈尔的移动城堡”相提并论。

陈天明的业余爱好一直是建筑,之后他想,加个四楼会怎么样呢?弟弟和父母觉得没必要,于是陈天明就自己动手。接着,他又想加五楼、六楼。

“突然就挑战一下自己,”他说,“然后自己一个小目标小梦想自己给它实现了还是有意义的。”

此外,对政府的不满也助长了他的行为——政府不断向他下达拆迁令,派官员向他家施压。那时,他们家几乎是附近仅存的房屋了,邻居们都已搬到约五公里外的新公寓楼里。(当地官员向中国媒体坚称这栋建筑是违法的。)

几十年来,在中国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大规模征用土地(有时甚至是暴力征用)是一个普遍现象。那些想方设法不搬走的房屋有时被称为“钉子户”,因为在周围地区被清理后,它们就像钉子一样突出。



陈天明的邻居在拆迁后被安置在居民区,图为居民区内的菜市场。

即便如此,也很少有房子能像陈天明的房子这样扎眼。

陈天明的大学专业是数学,因觉得高等教育毫无意义而辍学。多年来,他在不同城市辗转,做过书法推销员、保险经纪和快递员。但他说,自己渴望更田园式的生活。2018年,他回到村里帮父母抵制开发商,之后就决定留下来。

“最根源的是我不希望我这里变成城市。我像一个守村人一样,乡村守护者那种感觉,”他一边吃着母亲用自家种的蔬菜在传统砖灶上炒的面条,一边说道。



陈天明的母亲在家里的客厅看电视。他的父母已经习惯了家里络绎不绝的好奇访客。

近年来,拆迁的威胁已不那么紧迫。陈天明起诉了当地政府和开发商,案件仍在审理中。无论如何,由于当地政府资金耗尽,拟议的度假村项目已陷入停滞。(贵州是中国最贫困、负债最重的省份之一,到处都是奢华却未完工的旅游项目。)

但陈天明仍在继续建造。这所房子如今成了他兴趣爱好的展示地,且一直在不断发展。

一楼挂着他在杭州结识的艺术家的书法作品。五楼堆着一摞褪色的书,大多是关于历史、哲学和心理学的。六楼有盆栽,还有一块木板,用绳子吊在天花板上,像个秋千,上面放着一个研钵、一个杵和一把茶壶。八楼有一盏灯,是来拜访他的一名艺术学生送的,灯罩由从不同角度拍摄的这栋房子的小照片组成。

每加盖一层,他就把卧室也往上搬:“经常换住的地方,这才好玩。”(他的父母和弟弟睡在一楼,很少费力爬上那些让人眩晕的梯子。)

每天早上,他都会从上到下检查房子。为了加固四楼和五楼,他用滑轮把木柱从窗户吊上来。一场暴风雨吹坏了五楼的一面墙后,他在房子各处都放上了水桶。最后,他拆掉了楼下几层的大部分墙壁,这样风就能直接穿过建筑。



陈天明在他家的一个房间里休息。每增加一层楼,他就会把卧室往上移。

“就是有个熵增定律,”陈天明说,“这个房子,只要我不管,最多两年它就自然会垮就会倒塌,”他还说,“但是说如果我在维护,我不倒他不倒。”

他说,维护房子花的时间比金钱更多。他估计在建材上花了大约15万元,在律师费上花了约3万元。

家人对陈天明的突发奇想虽说谈不上多支持,至少还是选择了接受。他的父母已经习惯了好奇的访客——至少每个周末都会有几个。他的弟弟想出了晚上用灯笼照亮房子的主意。他们一家人团结起来,对抗那些指责他们扰民或者贪心的村民。

“现在我不走那边去就行了,”陈天明的弟弟陈天亮说,“不要去听他们说你。”

镇上有些居民说的话,都是陈家能预料到的:这房子随时会塌;他们在惹事生非。(当地政府在房子附近立了一块警示牌,提醒存在安全隐患。)

但也有人对陈天明的创造力表示钦佩。

当地一家超市的员工朱志远(音)说,他骑电动车路过时被这房子吸引,还走近看了看,但没敢靠太近。

“有人就是说他是违章的,”他说,接着又补充道,“但是如果拆了的话,有点可惜。”



陈天明家附近的告示牌,警告路人该建筑存在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