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都快忘了姜文上次拍电影是什么时候了。七年啊,整整七年!这个在中国影坛呼风唤雨的导演,就这么消失了七年。很多人都在猜他是不是江郎才尽了,或者干脆不想拍了。结果人家一出手,就给我们带来了《你行!你上!》这么一部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昨天看了点映,走出影院的时候,我脑子里就一个想法:这才是姜文该有的样子!
终于等到了一部"正常"的姜文电影
《你行!你上!》讲的是郎朗的故事,从小在沈阳学钢琴,到后来走向世界舞台,拿遍各种国际大奖。这个故事本身就很清楚,姜文也没有搞那些过于复杂的隐喻和暗示,就是实实在在地讲一个中国少年如何在国际舞台上证明自己的故事。
看完电影,我旁边坐着的一个大爷跟他老伴说:"这回总算看懂姜文在拍什么了。"我觉得这话特别有道理。姜文还是那个姜文,台词还是那么犀利,节奏还是那么快,但是故事讲得更直接了,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不只是郎朗的故事,更是我们这代人的记忆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郎朗要去美国之前,在家门口给街坊邻居们弹《保卫黄河》那段。大家伙儿一起唱,那种集体的温暖感,真的让人鼻子发酸。现在这种邻里关系已经很少见了,但那种共同体的感觉,确实是我们这代人记忆里珍贵的东西。
还有就是看到五星红旗在国外比赛场地上升起的那几个镜头,我承认我确实有点激动。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很自然的,看到自己国家的年轻人在世界舞台上发光发热,心里那种自豪感是藏不住的。
姜文的幽默感终于回来了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好几次都笑出声来。姜文的幽默感真的是独一无二的,那种略带讽刺又不失温暖的调子,在这部电影里发挥得淋漓尽致。
比如郎朗他爸的一些台词,还有一些描述国外比赛环境的片段,既好笑又有点辛酸。你能感受到姜文对这些人物的理解和同情,而不是简单的嘲笑或者煽情。
这种平衡感,我觉得正是姜文最厉害的地方。他能让你在笑的同时思考,在感动的同时保持清醒。这次的《你行!你上!》,这种平衡感掌握得特别好。
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中国故事
说到底,这部电影成功的地方在于,它讲了一个真正的中国故事。不是那种刻意迎合外国观众的故事,也不是那种过度包装的励志故事,就是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天赋,在世界舞台上证明自己的故事。
七年磨一剑,这次真的值了
老实说,我对姜文这七年的沉默是有些失望的。中国电影市场这么热闹,这么好的创作环境,他却选择了沉默。但看完《你行!你上!》,我觉得这七年的等待是值得的。
也许正是这七年的沉淀,让姜文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不再那么执着于表达一些过于复杂的东西,而是回归到了电影的本质:讲一个好故事,讲一个能够打动人心的故事。
推荐大家都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