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年薪2亿美元!比肩C罗的华人AI大神究竟是谁

年薪2亿美元!比肩C罗的华人AI大神究竟是谁

文章来源: 环球人物杂志 于 2025-07-15 07:58:3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近日,美国科技公司Meta以超过2亿美元(1美元约合7.17元人民币)的总薪酬,将华人AI工程师庞若鸣(Ruoming Pang)招入麾下。

庞若鸣曾任苹果公司AI研发团队负责人。加入Meta后,他的薪资不仅远超苹果CEO库克7460万美元的现金薪酬,甚至接近足球明星C罗2.85亿美元的年收入,成为AI领域首个薪资比肩顶级球星的从业者。

在庞若鸣加入Meta的同时,还有数名AI工程师也被Meta高薪挖走,由此掀起硅谷抢人大战。

扎克伯格的“AI焦虑”

据媒体报道,Meta给庞若鸣开出的天价薪酬,主要由公司股票和签约奖金组成。

这一超过2亿美元的“总年包”并非全部以现金发放,而是分为3个部分:基础年薪、签约奖金,还有占比最大、和绩效绑定的公司股票。

苹果、谷歌、微软等不少大型科技公司,和员工签订薪酬时通常会设定四年的股票归属期,每年按25%的比例解锁股票。这意味着,如果庞若鸣提前离职或Meta股价表现不佳,他的薪酬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数字。

但从行业普遍薪酬水平来看,庞若鸣拿到的这份薪酬已超过多数企业高管。

此次,Meta CEO扎克伯格不惜重金吸纳人才,和新组建的“超级智能实验室”有关。

据Meta透露,该实验室被视为Meta的AI战略核心,目标是“创造比人类更聪明的通用人工智能”,最终成为“适合每个人的个人超级智能”。

与各大科技公司推出的新一代大模型相比,Meta的同类产品在体验和实用性上没有形成绝对的优势,尤其在推理质量、多模态交互和效率方面没有达到预期。这可能导致了扎克伯格的“AI焦虑”,于是加快了人才争夺的步伐。

据了解,为打造“超级智能实验室”,Meta计划在AI基础设施、研究和人才方面投入数千亿美元。过去几个月,Meta从OpenAI挖走了超过10位研究员,还从Anthropic、谷歌、Scale AI等公司招募了技术骨干。据媒体报道,这支团队里至少有9位华人学者,其中8人本科毕业于清华、北大、上交或中科大等中国顶尖高校。

Meta不惜重金招兵买马,这番动作也引发了竞争对手的强烈反应。OpenAI首席研究官马克·陈在6月29日的内部备忘录中说道:“我现在有一种强烈的情绪,就像有人闯进了我们的家,偷走了什么。”

与此同时,硅谷多家科技公司也纷纷掀起AI人才的争夺战。今年6月,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亲自出马,将两位华人AI工程师招至麾下。7月,谷歌也成功“收编”AI初创公司Windsurf的核心团队。

懂科研也懂产品的“技术大牛”

此番人才争夺战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庞若鸣究竟是何人?大模型业界对庞若鸣曾如此评价:“他既懂算力构建,又懂算法,是个既懂科研又懂产品的人。”翻开庞若鸣的履历,他学生时代的经历,完全符合人们对“技术大牛”的一贯想象。

公开信息显示,庞若鸣1995年从上海向明中学毕业,免试保送上海交通大学“教改联读班”学习计算机专业。1998年,他以优异成绩本科毕业后赴美深造,先后获得南加州大学硕士学位和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

年薪2亿美元!比肩C罗的华人AI大神究竟是谁

·庞若鸣领英主页截图。

博士毕业后,庞若鸣加入谷歌,担任首席软件工程师,工作了15年。在谷歌任职期间,他参与了大数据服务关键组件的研发,与同事共同创立的“一致性授权系统”,至今仍在支撑谷歌的核心服务。

2017年后,庞若鸣转向谷歌“大脑应用研究”,领导语音识别产品的研究与落地工作,与谷歌研究副总裁吴永辉开发了Babelfish/Lingvo框架。这一框架成为谷歌AI芯片使用量最高的深度学习平台。

此外,他还是谷歌Tacotron 2系统的核心贡献者。Tacotron 2是一种先进的神经网络语音合成系统,能直接从文本生成高度自然的类人语音,现已成为业界广泛参考的模型设计。

在学术研究方面,“谷歌学术”网站上显示,庞若鸣发表的100余篇论文总引用量超4.6万次,远超多数学者。

谷歌AI主管曹亮亮曾称赞他:“若鸣是那种难得一见的工程师,深受大家尊敬和喜爱。他不仅是顶尖的机器学习专家,对基础设施也有深刻理解。每次读他的代码,都让人惊叹不已。”

图片

·庞若鸣。(资料图)

2021年,庞若鸣加入苹果,领导AI基础模型研发团队开发苹果自研的大语言模型,用于支持苹果AI和语音系统,完成了“从0到1”的全过程。

据媒体报道,今年6月底,苹果智能系统的反响不佳,新一代语音系统也持续延期,苹果甚至在考虑使用其他公司的模型来驱动语音系统,这也导致庞若鸣团队的士气受挫。

据媒体报道,团队中多名工程师已表示有跳槽意愿。上个月,庞若鸣的得力助手汤姆·冈特已提前离开苹果。团队的人员动荡或许也是他转战Meta工作的原因之一。

硅谷边挖人边裁员?



随着Meta高薪招揽AI人才引发关注,近期扎克伯格的一份“AI天才名单”也被披露。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扎克伯格正在整理一份“AI天才名单”。名单中列出了目前硅谷最顶尖的AI工程师和研究人员。为了把名单中的人员都招入麾下,扎克伯格还建了一个名为“招聘派对”的工作群,亲自在群里叮嘱挖人事宜。

这份名单中工程师的普遍画像是加州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卡内基梅隆、麻省理工等高校的博士毕业生,曾在谷歌、OpenAI、DeepMind工作过。

按照这样的标准,Meta最终的目标人群可能只有50人。这说明Meta花重金挖人,并非“广撒网”,而是只针对能带来质变的AI领军人物。

但对于多数硅谷程序员来说,巨头高薪争抢AI人才带来的不只有羡慕,更有实实在在的危机感。

一方面,不少硅谷工程师觉得,随着AI编码效率提升,普通程序员的处境越来越难。AI岗位本身就有限,程序员开发的AI在取代其工作后,最终可能导致自己失业。

2025年7月,微软宣布裁减数千人,主要涉及工程师岗位,裁员理由是AI提高了工作效率。据美国职业咨询公司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统计,截至2025年上半年,美国因技术自动化导致的裁员已涉及2万个岗位。

另一方面,硅谷各大科技巨头也陆续开始大规模裁员,特别是“优化”了不少非AI的部门。

据了解,自2022年起,Meta已陆续裁了几万人。今年初,Meta宣布将通过绩效考核方式裁减5%的员工,针对非AI项目的员工进行“末位淘汰”。

一位在硅谷工作的产品经理对环球人物记者表示,科技公司开始大规模裁员时,一些不属于核心业务的组会被全部裁掉。



可见,当前硅谷人才市场的天平已显著倾斜:一端是数量稀少、遭科技巨头争夺的“AI天才”,另一端则是被大规模裁撤的非核心业务岗位。随着“AI天才”年薪屡创新高,这一失衡态势预计将持续加剧。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4)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中领馆:所有在美中国公民尽快完成"海外公民登记"
中国父子德国风景区湖中溺亡 失踪一周后找到遗体
乌克兰喜收爱国者飞弹,俄议员酸"川普威胁"没人怕
宗庆后的双面人生 到底给宗馥莉留下多少烂摊子?
袁红冰爆中国机要官员带文件叛逃 曝2套俄垮台后方案




24小时讨论排行

川普突然变强硬真正原因,觉得自己被普京羞辱了
川普稳赚不赔的战争生意 拜登就想不出这样的办法
川普大赞爱妻"1句话"点醒他,让他看清普丁真面目
开除一个被偷拍的女大学生,才是有损国格
纽约时报:中国第二季度经济保持稳健增长
特朗普承诺军援,象征乌克兰战事的重要突破
“同志”的年头要回归了?“共产”还远吗?
全球首例,深圳机器人搭地铁为商家送货
纽约时报:“中国冲击2.0”比上一次严重得多
美国大汉学家,为何要写一个“中国荡妇”的故事
关税没引起物价上涨?白宫爱国说法遭打脸 3大原因曝
陈立人杀妻案,前女友提交重要证物并要求不公开!
大连工大,你应该保护受害女生,而不是开除
比起三个美国籍孩子,宗家100多亿境外资产更值得关注
美众议员:习近平在川普任内不会侵台 著眼50年…
欧巴马吁民主党"硬起来",勿因川普重返白宫而沉默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年薪2亿美元!比肩C罗的华人AI大神究竟是谁

环球人物杂志 2025-07-15 07:58:30
近日,美国科技公司Meta以超过2亿美元(1美元约合7.17元人民币)的总薪酬,将华人AI工程师庞若鸣(Ruoming Pang)招入麾下。

庞若鸣曾任苹果公司AI研发团队负责人。加入Meta后,他的薪资不仅远超苹果CEO库克7460万美元的现金薪酬,甚至接近足球明星C罗2.85亿美元的年收入,成为AI领域首个薪资比肩顶级球星的从业者。

在庞若鸣加入Meta的同时,还有数名AI工程师也被Meta高薪挖走,由此掀起硅谷抢人大战。

扎克伯格的“AI焦虑”

据媒体报道,Meta给庞若鸣开出的天价薪酬,主要由公司股票和签约奖金组成。

这一超过2亿美元的“总年包”并非全部以现金发放,而是分为3个部分:基础年薪、签约奖金,还有占比最大、和绩效绑定的公司股票。

苹果、谷歌、微软等不少大型科技公司,和员工签订薪酬时通常会设定四年的股票归属期,每年按25%的比例解锁股票。这意味着,如果庞若鸣提前离职或Meta股价表现不佳,他的薪酬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数字。

但从行业普遍薪酬水平来看,庞若鸣拿到的这份薪酬已超过多数企业高管。

此次,Meta CEO扎克伯格不惜重金吸纳人才,和新组建的“超级智能实验室”有关。

据Meta透露,该实验室被视为Meta的AI战略核心,目标是“创造比人类更聪明的通用人工智能”,最终成为“适合每个人的个人超级智能”。

与各大科技公司推出的新一代大模型相比,Meta的同类产品在体验和实用性上没有形成绝对的优势,尤其在推理质量、多模态交互和效率方面没有达到预期。这可能导致了扎克伯格的“AI焦虑”,于是加快了人才争夺的步伐。

据了解,为打造“超级智能实验室”,Meta计划在AI基础设施、研究和人才方面投入数千亿美元。过去几个月,Meta从OpenAI挖走了超过10位研究员,还从Anthropic、谷歌、Scale AI等公司招募了技术骨干。据媒体报道,这支团队里至少有9位华人学者,其中8人本科毕业于清华、北大、上交或中科大等中国顶尖高校。

Meta不惜重金招兵买马,这番动作也引发了竞争对手的强烈反应。OpenAI首席研究官马克·陈在6月29日的内部备忘录中说道:“我现在有一种强烈的情绪,就像有人闯进了我们的家,偷走了什么。”

与此同时,硅谷多家科技公司也纷纷掀起AI人才的争夺战。今年6月,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亲自出马,将两位华人AI工程师招至麾下。7月,谷歌也成功“收编”AI初创公司Windsurf的核心团队。

懂科研也懂产品的“技术大牛”

此番人才争夺战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庞若鸣究竟是何人?大模型业界对庞若鸣曾如此评价:“他既懂算力构建,又懂算法,是个既懂科研又懂产品的人。”翻开庞若鸣的履历,他学生时代的经历,完全符合人们对“技术大牛”的一贯想象。

公开信息显示,庞若鸣1995年从上海向明中学毕业,免试保送上海交通大学“教改联读班”学习计算机专业。1998年,他以优异成绩本科毕业后赴美深造,先后获得南加州大学硕士学位和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

年薪2亿美元!比肩C罗的华人AI大神究竟是谁

·庞若鸣领英主页截图。

博士毕业后,庞若鸣加入谷歌,担任首席软件工程师,工作了15年。在谷歌任职期间,他参与了大数据服务关键组件的研发,与同事共同创立的“一致性授权系统”,至今仍在支撑谷歌的核心服务。

2017年后,庞若鸣转向谷歌“大脑应用研究”,领导语音识别产品的研究与落地工作,与谷歌研究副总裁吴永辉开发了Babelfish/Lingvo框架。这一框架成为谷歌AI芯片使用量最高的深度学习平台。

此外,他还是谷歌Tacotron 2系统的核心贡献者。Tacotron 2是一种先进的神经网络语音合成系统,能直接从文本生成高度自然的类人语音,现已成为业界广泛参考的模型设计。

在学术研究方面,“谷歌学术”网站上显示,庞若鸣发表的100余篇论文总引用量超4.6万次,远超多数学者。

谷歌AI主管曹亮亮曾称赞他:“若鸣是那种难得一见的工程师,深受大家尊敬和喜爱。他不仅是顶尖的机器学习专家,对基础设施也有深刻理解。每次读他的代码,都让人惊叹不已。”

图片

·庞若鸣。(资料图)

2021年,庞若鸣加入苹果,领导AI基础模型研发团队开发苹果自研的大语言模型,用于支持苹果AI和语音系统,完成了“从0到1”的全过程。

据媒体报道,今年6月底,苹果智能系统的反响不佳,新一代语音系统也持续延期,苹果甚至在考虑使用其他公司的模型来驱动语音系统,这也导致庞若鸣团队的士气受挫。

据媒体报道,团队中多名工程师已表示有跳槽意愿。上个月,庞若鸣的得力助手汤姆·冈特已提前离开苹果。团队的人员动荡或许也是他转战Meta工作的原因之一。

硅谷边挖人边裁员?



随着Meta高薪招揽AI人才引发关注,近期扎克伯格的一份“AI天才名单”也被披露。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扎克伯格正在整理一份“AI天才名单”。名单中列出了目前硅谷最顶尖的AI工程师和研究人员。为了把名单中的人员都招入麾下,扎克伯格还建了一个名为“招聘派对”的工作群,亲自在群里叮嘱挖人事宜。

这份名单中工程师的普遍画像是加州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卡内基梅隆、麻省理工等高校的博士毕业生,曾在谷歌、OpenAI、DeepMind工作过。

按照这样的标准,Meta最终的目标人群可能只有50人。这说明Meta花重金挖人,并非“广撒网”,而是只针对能带来质变的AI领军人物。

但对于多数硅谷程序员来说,巨头高薪争抢AI人才带来的不只有羡慕,更有实实在在的危机感。

一方面,不少硅谷工程师觉得,随着AI编码效率提升,普通程序员的处境越来越难。AI岗位本身就有限,程序员开发的AI在取代其工作后,最终可能导致自己失业。

2025年7月,微软宣布裁减数千人,主要涉及工程师岗位,裁员理由是AI提高了工作效率。据美国职业咨询公司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统计,截至2025年上半年,美国因技术自动化导致的裁员已涉及2万个岗位。

另一方面,硅谷各大科技巨头也陆续开始大规模裁员,特别是“优化”了不少非AI的部门。

据了解,自2022年起,Meta已陆续裁了几万人。今年初,Meta宣布将通过绩效考核方式裁减5%的员工,针对非AI项目的员工进行“末位淘汰”。

一位在硅谷工作的产品经理对环球人物记者表示,科技公司开始大规模裁员时,一些不属于核心业务的组会被全部裁掉。



可见,当前硅谷人才市场的天平已显著倾斜:一端是数量稀少、遭科技巨头争夺的“AI天才”,另一端则是被大规模裁撤的非核心业务岗位。随着“AI天才”年薪屡创新高,这一失衡态势预计将持续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