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1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8450米救人者范江涛登顶珠峰 曾被指“抹黑登山圈”

8450米救人者范江涛登顶珠峰 曾被指“抹黑登山圈”

文章来源: 九派新闻 于 2025-06-28 09:47:3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2025年5月24日9时17分,中国攀登者范江涛终于成功登顶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



8450米救人者范江涛登顶珠峰 曾被指“抹黑登山圈”

范江涛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图/受访者供图

这并不是他第一次挑战珠峰。2023年5月,他在距登顶珠峰仅有400米左右时放弃登顶,救下了一名遇险者,打破了国际登山界“8000米之上无救援”的惯例。但随后,救援带来的负面舆论让范江涛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有大半年都压力大到整夜睡不着觉。”

放弃登顶后,珠峰于他而言不仅是目标,也成了遗憾。这次攀登,在距离峰顶约50米时,范江涛热泪盈眶。“世界有了色彩,光洒在山顶,只比我稍稍高一点。”最终,2016年定下的目标得偿所愿。

范江涛很感激陪伴自己的同行者。回望过去,他觉得自己“没看错登山这项运动”。未来,他希望可以完成“7+2”挑战,到达世界的更多高峰。

以下是范江涛的讲述。

【1】“阳光洒在山顶,我热泪盈眶”

我4月10日抵达西藏,4月17日来到了珠峰大本营,开始进行高海拔的适应训练和拉练,同时等待一个合适的天气窗口,从北坡攀登珠峰。5月19日,抵达西藏将近40天后,我再次向珠峰发起挑战。

1e2f6f25fc37325576e00c1ae257749.jpg

范江涛在珠峰大本营拉练。图/受访者供图

第二次挑战珠峰,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这一路上危险和困难确实不少。到达第二台阶(珠峰北坡8680~8700米岩石峭壁)时,我前面的一名国外攀登者停了下来,崩溃大哭。我们所在的位置有梯子,但梯子松动,需要脚踩梯子、手抓两边的绳子用力拽,才能撑住身体的重量。脚下是万丈深渊,什么都看不见。在这样的海拔和环境下,周围人的崩溃、长时间的停留都非常影响状态。被迫在他身后的一个多小时里,风雪钻进身体,冻得无法忍受。

时间来到24号,攀登过第三级台阶之后,沿着山脊向上,爬完一个长度约100米的雪坡,到了珠峰北坡海拔8800米位置的横切。这里看似距离峰顶近在咫尺,却是一段陡峭的反斜坡,在坡底看不见上面的路,加上一直下雪,完全无法下脚,我用手搬着腿一步一步艰难地挪。

我们这些搞户外运动的人都很会“PUA”,鼓励别人也鼓励自己,“很快就到了”“再坚持一下就到了”。24号天气非常不好,视野之内只剩黑白,黑的是石头,白的是雪。但在我即将爬过这段斜坡时,太阳出来了,世界瞬间有了色彩,除了黑与白,还有蓝色的天空,彩色的光洒在山顶,只比我稍稍高一点。

那一刻,我热泪盈眶。无需任何言语,我知道自己即将登顶。

我跟我的摄影说,这段爬斜坡的过程你再帮我拍一遍吧。2016年,我定下了攀登珠峰的目标,2023年挑战失败。之后的时间里,珠峰不仅是我的目标,也是我的遗憾。两年来,我从消沉到重拾信心,到再次向珠峰冲击,我为峰顶走了太长的路,直到翻越这段斜坡,才看到日思夜想的终点就在不远处。

我站在那里大喊,“两年了,我终于站在你面前”。得偿所愿,原来是一种畅快到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情绪。

【2】因救援放弃登顶,被攻击“抹黑登山圈”

真正登顶时,我已经平静下来。

这次登山,我带了一个向导和一个摄影师。我的摄影师登顶了两次,主向导经验很丰富,是中国珠峰的纪录保持者,已经登顶了20次。有经验丰富的人陪着会安心一些,但爬山爬到最后,还是靠自己。

对于我的身体状态来说,返程是很轻松的。我卸下了背负的压力,能用最好的状态下山去。山下大本营里,我亲密的朋友已经得知了好消息,他们都在等我。我也终于向那些质疑我的声音证明:两年前我选择救人放弃登顶,不是我没有体力,不是我登不上去。

实际上,救人这件事非常简单。2023年5月,我在距离峰顶400米左右的时候,遇到一位相识的攀登者遇险。我将氧气、热水、食物分给她并搀扶她下山。这本是一个美好结尾,但舆论逐渐发酵成我意想不到的样子。

有人说,我不该把救援这件事讲出来,这会给那位被救的女士带来压力;还有人说,我救人的事普及了“8000米无救援”这个概念,给大众塑造了攀登者冷酷无情的形象,是对登山圈子的抹黑。他们还说,我的行为会让后来人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不实施救援会被攻击……另外,我的个人行为确实对登山队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大规模的舆情让队员们受到困扰。

质疑和批评声如浪潮袭来时,我为救援付出的身心代价、放弃登顶的煎熬似乎被忽视了。我没有经历过面对舆情如何自处的培训,有大半年都压力大到整夜睡不着觉,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退出了一手创建起来的登山队。

2023年攀登珠峰之前,我已去过多次户外、登了很多山。对我来说,失败是少数。但巨大的打击会消磨信心,我一直有些担心如果这次没有成功怎么办。我可能会沉寂很久,时间和经济也会限制我,我何时才能再有勇气挑战珠峰呢?

【3】“未来想到达世界的更多高峰”

好在这次成功了。

这几天翻阅手机,我偶然找到了2016年在虎扑上回答一个网友提问的帖子。问题是“懂登山的科普一下,珠穆朗玛峰究竟有多难爬。”我写了一个详细的回复,列举了爬珠峰需要做的准备、我为此做了哪些努力。这段回复的最后,我说希望我这个普通人,能在10年内完成自己的梦想。

f523a9aa1d7cf80633c03ea587f63d1.bmp

范江涛在虎扑上回答网友提问的帖子。图/受访者供图

这段文字被遗忘在账号里很久,再看时似有回旋镖正中眉心,我误打误撞地兑现了自己的期待。

在我们这个圈子里,有一个“7+2”挑战。“7”指的是全球七个大洲的7个最高峰——非洲的乞力马扎罗、欧洲的厄尔布鲁士、南美洲的阿空加瓜、北美洲的麦金利、亚洲的珠峰、大洋洲的查亚、南极洲的文森峰 ,“2”指的是南极的极点和北极的极点。2013年我刚知道“7+2”时,爬过的最高海拔不过4000米,实现这个挑战对于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做了细致的规划,从五千多米的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开始挑战,接着去攀登跟它难度差不多的欧洲厄尔布鲁士。这两项完成后,开始尝试六千多米的南美洲阿空加瓜。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高海拔但不要求负重,这样的路程安排实际上都是在为攀登珠峰做准备。珠峰之后,麦金利也好、南北极也好,都要求负重30公斤左右。如今,登顶珠峰的目标已经实现,我计划明年去北美洲的麦金利。

但不得不说,登山是非常昂贵的运动,我也在寻求一些赞助。希望能够在实现自己的梦想之外,带一些中国品牌到达世界的更多高峰。

【4】“我没有看错这项运动”

毕业工作后我偶然看到的一篇穿越可可西里的帖子,从此入坑户外。从小山爬起,2016开始爬雪山。2016年,我在虎扑的回答中写,攀登珠峰,需要理解你的家人,需要找到真正能够一起攀登的朋友。

经历过风波后,我愈发感觉,人生的路很长,想走好一点的话是需要一些陪伴的。登山有一定的危险,我的家人们担心了我很多年,到现在他们已经习惯了。但我承诺我的妻子一年只爬一次山,不能因为登山影响工作、影响家庭。2023年我刚开始恢复训练有210斤,但今年攀登珠峰时,我觉得身体状态很好,甚至比两年前更好。我很感谢恢复的过程中朋友们愿意陪着我。我们有一个训练打卡群,约好每个月去参加一次比赛。第一次30公里越野赛时,最后几公里,我和一个老大哥手拉手冲过了终点。

在这条道路上,我也影响了不少人,在我的感染下参加第一次雪山、第一次户外、第一次徒步、第一次越野的应该不下上千人。但这其中最让我动容的是我的师兄黄伟强。

黄伟强2023年从媒体上看到我的故事后跑到长沙跟我说,下次我去珠峰时他要和我一起去。我其实没太在意,只是根据他的情况给他做了一个训练计划,但他真的认真准备了两年,认真按计划完成目标。

今年我和他一起攀登北坡,但被分在了不同的队伍。我登顶后下撤时在8300m营地下方碰上了他,那时他正在往上爬。我们拥抱了一两分钟,他当时累得说不出话了。我说,你去吧,我已经登顶了,现在到你了。第2天早上,我下撤到6500m营地,终于从对讲机里听到他的声音,“江涛,我也登顶了”,对讲机的另一头他泣不成声。

高海拔的环境下,你会经历生死关头,会经历各种磨难、吃很多苦,会产生自我怀疑,也会让你与同行者拥有生死与共的感情。我这辈子都会铭记他,在我两年前失败时说要与我一起爬珠峰,两年后我们真的都抵达了峰顶。万千感慨,都只剩一句话:过去这些年,我没有看错登山这项运动。

很多人问我怎么开启户外之路,我也给很多人回复过,但很少有人坚持下来。因为太难了,它需要你高度地自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需要你无比地热爱。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马斯克切脑全场震撼!插脑1.5秒 放言26年治愈失明
霍启仁曼谷大婚 郭晶晶出席:终于有妯娌了!
世界顶级数学家张益唐举家回国 全职加盟中山大学
伊朗国葬现场:数万人围灵痛哭 用衣服擦拭棺椁
助理讲述蔡澜最后时刻:体检异常 留院观察后离世




24小时讨论排行

特朗普:当总统很危险 早知这样我可能就不参选了
官媒披露:南昌舰在西太平洋以一对二 逼退外舰
新规落地!回中国的人注意了:这些充电宝不能带
全面爆发加拿大反南亚仇恨激增 帖文暴增1350%
中国展示“肌肉”:稀土出口降至零
IAEA署长认了:伊朗可能数月内重启浓缩铀生产
“美方正拟特朗普访华计划,带上数十名CEO”
贝索斯二婚现场曝光,55岁新娘戴两枚大钻戒
清华学霸硅谷杀妻案庭审:前女友揭露20年情感拉锯战
特朗普手机被曝由中国生产,官网撤下美国制造标签
尴尬了!德国要求苹果与谷歌下架DeepSeek应用
为什么GDP在涨,税收在降?
特朗普宣布终止与加拿大的所有贸易谈判!
待产妇“移民”蓝州?川普重击出生公民权 28州或生变
中国肺癌患者突破100万,女性发病率十年翻2.5倍
全球首次!特斯拉自驾出厂开到车主家 马斯克很激动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8450米救人者范江涛登顶珠峰 曾被指“抹黑登山圈”

九派新闻 2025-06-28 09:47:31

2025年5月24日9时17分,中国攀登者范江涛终于成功登顶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



8450米救人者范江涛登顶珠峰 曾被指“抹黑登山圈”

范江涛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图/受访者供图

这并不是他第一次挑战珠峰。2023年5月,他在距登顶珠峰仅有400米左右时放弃登顶,救下了一名遇险者,打破了国际登山界“8000米之上无救援”的惯例。但随后,救援带来的负面舆论让范江涛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有大半年都压力大到整夜睡不着觉。”

放弃登顶后,珠峰于他而言不仅是目标,也成了遗憾。这次攀登,在距离峰顶约50米时,范江涛热泪盈眶。“世界有了色彩,光洒在山顶,只比我稍稍高一点。”最终,2016年定下的目标得偿所愿。

范江涛很感激陪伴自己的同行者。回望过去,他觉得自己“没看错登山这项运动”。未来,他希望可以完成“7+2”挑战,到达世界的更多高峰。

以下是范江涛的讲述。

【1】“阳光洒在山顶,我热泪盈眶”

我4月10日抵达西藏,4月17日来到了珠峰大本营,开始进行高海拔的适应训练和拉练,同时等待一个合适的天气窗口,从北坡攀登珠峰。5月19日,抵达西藏将近40天后,我再次向珠峰发起挑战。

1e2f6f25fc37325576e00c1ae257749.jpg

范江涛在珠峰大本营拉练。图/受访者供图

第二次挑战珠峰,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这一路上危险和困难确实不少。到达第二台阶(珠峰北坡8680~8700米岩石峭壁)时,我前面的一名国外攀登者停了下来,崩溃大哭。我们所在的位置有梯子,但梯子松动,需要脚踩梯子、手抓两边的绳子用力拽,才能撑住身体的重量。脚下是万丈深渊,什么都看不见。在这样的海拔和环境下,周围人的崩溃、长时间的停留都非常影响状态。被迫在他身后的一个多小时里,风雪钻进身体,冻得无法忍受。

时间来到24号,攀登过第三级台阶之后,沿着山脊向上,爬完一个长度约100米的雪坡,到了珠峰北坡海拔8800米位置的横切。这里看似距离峰顶近在咫尺,却是一段陡峭的反斜坡,在坡底看不见上面的路,加上一直下雪,完全无法下脚,我用手搬着腿一步一步艰难地挪。

我们这些搞户外运动的人都很会“PUA”,鼓励别人也鼓励自己,“很快就到了”“再坚持一下就到了”。24号天气非常不好,视野之内只剩黑白,黑的是石头,白的是雪。但在我即将爬过这段斜坡时,太阳出来了,世界瞬间有了色彩,除了黑与白,还有蓝色的天空,彩色的光洒在山顶,只比我稍稍高一点。

那一刻,我热泪盈眶。无需任何言语,我知道自己即将登顶。

我跟我的摄影说,这段爬斜坡的过程你再帮我拍一遍吧。2016年,我定下了攀登珠峰的目标,2023年挑战失败。之后的时间里,珠峰不仅是我的目标,也是我的遗憾。两年来,我从消沉到重拾信心,到再次向珠峰冲击,我为峰顶走了太长的路,直到翻越这段斜坡,才看到日思夜想的终点就在不远处。

我站在那里大喊,“两年了,我终于站在你面前”。得偿所愿,原来是一种畅快到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情绪。

【2】因救援放弃登顶,被攻击“抹黑登山圈”

真正登顶时,我已经平静下来。

这次登山,我带了一个向导和一个摄影师。我的摄影师登顶了两次,主向导经验很丰富,是中国珠峰的纪录保持者,已经登顶了20次。有经验丰富的人陪着会安心一些,但爬山爬到最后,还是靠自己。

对于我的身体状态来说,返程是很轻松的。我卸下了背负的压力,能用最好的状态下山去。山下大本营里,我亲密的朋友已经得知了好消息,他们都在等我。我也终于向那些质疑我的声音证明:两年前我选择救人放弃登顶,不是我没有体力,不是我登不上去。

实际上,救人这件事非常简单。2023年5月,我在距离峰顶400米左右的时候,遇到一位相识的攀登者遇险。我将氧气、热水、食物分给她并搀扶她下山。这本是一个美好结尾,但舆论逐渐发酵成我意想不到的样子。

有人说,我不该把救援这件事讲出来,这会给那位被救的女士带来压力;还有人说,我救人的事普及了“8000米无救援”这个概念,给大众塑造了攀登者冷酷无情的形象,是对登山圈子的抹黑。他们还说,我的行为会让后来人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不实施救援会被攻击……另外,我的个人行为确实对登山队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大规模的舆情让队员们受到困扰。

质疑和批评声如浪潮袭来时,我为救援付出的身心代价、放弃登顶的煎熬似乎被忽视了。我没有经历过面对舆情如何自处的培训,有大半年都压力大到整夜睡不着觉,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退出了一手创建起来的登山队。

2023年攀登珠峰之前,我已去过多次户外、登了很多山。对我来说,失败是少数。但巨大的打击会消磨信心,我一直有些担心如果这次没有成功怎么办。我可能会沉寂很久,时间和经济也会限制我,我何时才能再有勇气挑战珠峰呢?

【3】“未来想到达世界的更多高峰”

好在这次成功了。

这几天翻阅手机,我偶然找到了2016年在虎扑上回答一个网友提问的帖子。问题是“懂登山的科普一下,珠穆朗玛峰究竟有多难爬。”我写了一个详细的回复,列举了爬珠峰需要做的准备、我为此做了哪些努力。这段回复的最后,我说希望我这个普通人,能在10年内完成自己的梦想。

f523a9aa1d7cf80633c03ea587f63d1.bmp

范江涛在虎扑上回答网友提问的帖子。图/受访者供图

这段文字被遗忘在账号里很久,再看时似有回旋镖正中眉心,我误打误撞地兑现了自己的期待。

在我们这个圈子里,有一个“7+2”挑战。“7”指的是全球七个大洲的7个最高峰——非洲的乞力马扎罗、欧洲的厄尔布鲁士、南美洲的阿空加瓜、北美洲的麦金利、亚洲的珠峰、大洋洲的查亚、南极洲的文森峰 ,“2”指的是南极的极点和北极的极点。2013年我刚知道“7+2”时,爬过的最高海拔不过4000米,实现这个挑战对于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做了细致的规划,从五千多米的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开始挑战,接着去攀登跟它难度差不多的欧洲厄尔布鲁士。这两项完成后,开始尝试六千多米的南美洲阿空加瓜。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高海拔但不要求负重,这样的路程安排实际上都是在为攀登珠峰做准备。珠峰之后,麦金利也好、南北极也好,都要求负重30公斤左右。如今,登顶珠峰的目标已经实现,我计划明年去北美洲的麦金利。

但不得不说,登山是非常昂贵的运动,我也在寻求一些赞助。希望能够在实现自己的梦想之外,带一些中国品牌到达世界的更多高峰。

【4】“我没有看错这项运动”

毕业工作后我偶然看到的一篇穿越可可西里的帖子,从此入坑户外。从小山爬起,2016开始爬雪山。2016年,我在虎扑的回答中写,攀登珠峰,需要理解你的家人,需要找到真正能够一起攀登的朋友。

经历过风波后,我愈发感觉,人生的路很长,想走好一点的话是需要一些陪伴的。登山有一定的危险,我的家人们担心了我很多年,到现在他们已经习惯了。但我承诺我的妻子一年只爬一次山,不能因为登山影响工作、影响家庭。2023年我刚开始恢复训练有210斤,但今年攀登珠峰时,我觉得身体状态很好,甚至比两年前更好。我很感谢恢复的过程中朋友们愿意陪着我。我们有一个训练打卡群,约好每个月去参加一次比赛。第一次30公里越野赛时,最后几公里,我和一个老大哥手拉手冲过了终点。

在这条道路上,我也影响了不少人,在我的感染下参加第一次雪山、第一次户外、第一次徒步、第一次越野的应该不下上千人。但这其中最让我动容的是我的师兄黄伟强。

黄伟强2023年从媒体上看到我的故事后跑到长沙跟我说,下次我去珠峰时他要和我一起去。我其实没太在意,只是根据他的情况给他做了一个训练计划,但他真的认真准备了两年,认真按计划完成目标。

今年我和他一起攀登北坡,但被分在了不同的队伍。我登顶后下撤时在8300m营地下方碰上了他,那时他正在往上爬。我们拥抱了一两分钟,他当时累得说不出话了。我说,你去吧,我已经登顶了,现在到你了。第2天早上,我下撤到6500m营地,终于从对讲机里听到他的声音,“江涛,我也登顶了”,对讲机的另一头他泣不成声。

高海拔的环境下,你会经历生死关头,会经历各种磨难、吃很多苦,会产生自我怀疑,也会让你与同行者拥有生死与共的感情。我这辈子都会铭记他,在我两年前失败时说要与我一起爬珠峰,两年后我们真的都抵达了峰顶。万千感慨,都只剩一句话:过去这些年,我没有看错登山这项运动。

很多人问我怎么开启户外之路,我也给很多人回复过,但很少有人坚持下来。因为太难了,它需要你高度地自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需要你无比地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