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7日,演员朱媛媛因病离世,随着21号辛柏青曝出消息后,半个娱乐圈集体发文悼念——黄晓明回忆片场点滴,李乃文、唐旭默默换上黑底蜡烛头像,张凯丽哽咽追忆“每一声‘姐’都叫进心里”。没有通稿、没有热搜,只有真挚的告别。
而另一边,大S的“百日祭”却演变成一场荒诞剧:S妈深夜晒九宫格自拍配文“想女”,小S被曝挨个打电话求明星发悼念,甚至灵堂直播、包机运骨灰等争议不断。网友嘲讽:“这哪是悼念?分明是真人秀续集!”
百万粉作家“鸣不平”:大S名气更大,为何无人悼念?
就在朱媛媛的悼念潮尚未退去时,5月22日,一位拥有百万粉丝的作家突然在微博为大S“喊冤”——
核心论点:
“大S名气比朱媛媛大得多,为何圈内无人公开悼念?难道怕得罪汪小菲和张兰?”
“大S生前受尽委屈,真相无人关心,如今连死后都被冷落,娱乐圈太现实!”
-甚至暗指朱媛媛的悼念是“跟风”,而大S的遭遇才是“真正的悲剧”。
评论区炸锅:
支持派(少数):认为大S确实被舆论“妖魔化”,离婚风波中她是受害者。
反对派(主流):
“朱媛媛低调演戏30年零差评,大S离婚撕X、直播带货,能比?”
“悼念不是按名气分配,德艺双馨和炒作咖的区别,心里没数?”
“这作家怕不是想蹭‘汪徐大战’的流量吧?”
为何大S的“身后名”远不如朱媛媛?三个残酷现实
作品VS八卦:演员与明星的本质区别
朱媛媛的豆瓣作品页清一色8分+,抗癌五年仍拍完7部戏;
大S的最高分作品仍是15年前的《流星花园》,近年热搜全是“床垫梗”“电费梗”“软饭梗”。网友调侃:“一个靠角色被记住,一个靠前夫上头条。”
低调VS高调:葬礼如何暴露人性
朱媛媛家属严格遵循“丧事从简”,谢绝媒体;大S家族却从包机运骨灰到“邀约悼念”,每一步都像在争夺热搜位。正如某网友毒评:“真正的体面是挣来的,不是演出来的。”
行业尊重VS流量反噬
朱媛媛离世后,作品重播率暴涨270%;大S的搜索量70%关联“杉菜表情包”和“离婚官司”。残酷的现实是:观众或许会围观狗血剧,但只会为真正的艺术家保留敬意。
作家为大S“鸣不平”为何翻车?
错把名气当美德:悼念不是“咖位排名”,而是对人格与职业的认可。
忽略公众情绪:大S家族的操作早已消耗尽同情,强行“洗白”只会适得其反。
流量逻辑的陷阱:在“汪徐大战”中站队,注定被贴上“蹭热度”标签。
结语
这场争议像一面照妖镜——朱媛媛用一生证明“演员该藏在角色后”,而大S的悲剧恰恰在于:她活成了“永远的女主角”,却忘了观众真正怀念的,从来不是热搜上的名字,而是值得尊重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