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不准哈佛大学继续招收国际留学生,除了指责其“反犹”之外,另一大缘由就是认为这座顶尖学府“过于亲共”。事实上,与中国的科研合作,以及历届众多中国留学生,都曾让这所高校获益匪浅。但是近年来,这层关系不断遭到美国政界的非议。特朗普政府不准 #哈佛大学 继续招收国际留学生,除了指责其“反犹”之外,另一大缘由就是认为这座顶尖学府“过于亲共”。事实上,与中国的科研合作,以及历届众多中国留学生,都曾让这所高校获益匪浅。但是近年来,这层关系不断遭到美国政界的非议:https://t.co/TsGxygToiZ pic.twitter.com/kLS80wIm1b
— DW 中文- 德国之声 (@dw_chinese) May 24, 2025
美国一名联邦法官5月23日暂时喊停了特朗普政府取消哈佛大学招收国际留学生资格的行政命令。根据哈佛大学公布的数据,该校国际留学生中,约有二成来自中国。
近年来,不少美国国会议员、尤其是共和党籍议员不断诟病哈佛大学内中共影响力与日俱增。他们担心,北京正在通过哈佛大学的对华合作来获取美国先进技术、规避国安法案,还试图压制美国国内对此的批评声音。一名白宫匿名官员5月23日就对路透社表示:“哈佛大学长期以来任由中国共产党利用,对中共在校园内进行的骚扰行为视而不见。”
去年4月,哈佛大学的一名学生打断了中国驻美大使谢锋的演讲,旋即被现场一名来自中国的交换生强行推搡出会场,引发了美国国会两党议员对北京试图利用中国留学生监控哈佛大学政治活动做法的担忧。
千丝万缕的关系
事实上,哈佛大学与中国方面的合作已经延续了数十年,它和中国科研机构设立了研究伙伴关系,还开设了若干个聚焦中国的学术中心。对华合作为哈佛大学带来了巨额资金捐赠,提升了其国际影响力和声誉。
尽管招收大量中国留学生、和中国方面开展合作并不一定意味着哈佛大学行为不当,但是在当前中美地缘政治背景下,错综复杂的哈佛大学对华关系依然引发了美国政界的非议。
特朗普政府指控哈佛大学与中共过从甚密的内容,基本上与国会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的态度相一致。比如,美国国土安全部指控称,哈佛大学在2020年后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官员提供了公共卫生相关培训,这一合作“最近一直持续到了2024年”。而美国官方已经在2020年以侵犯人权为由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制裁。
另一起引发质疑的事件则是香港企业家、恒隆集团董事长陈启宗2014年向哈佛大学捐赠3.5亿美元,当时创下了哈佛建校数百年来的单笔捐款新纪录,导致该校以陈启宗父亲陈曾熙的名字命名了公共卫生学院。但是美国商业情报公司Strategy Risks指出,陈启宗是香港“中美交流基金会”的理事,该组织已经被美国认定为“外国代理人”。根据美国法律,供职于外国代理人的美国游说人士必须向美国政府交待相关工作。
还有一起更著名的案例是哈佛大学前生化系主任、著名纳米科学家利伯(Charles Lieber)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被指控隐瞒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尽管拜登政府后来叫停了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充满争议的“中国倡议”审查计划,但是利伯依然在2021年被定罪。今年4月,利伯成为了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全职讲席教授。
“反犹”“亲共”的温床?
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宫后,哈佛大学面临的政治压力陡然增加。今年4月,美国教育部要求该校提供外国资助的记录。美教育部此前表示,在对大额外国捐赠和合同的报告进行审查后,发现其信息披露不完整且不准确。美国总统特朗普与哈佛大学之间的争端由来已久。特朗普猛烈抨击哈佛大学拒绝接受政府在招生和聘用方面的监管,并声称该校是反犹主义和“觉醒”(woke)自由派意识形态的温床。
“人权观察”中国部高级研究员、曾以中国留学生身份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王亚秋抨击说,特朗普现在禁止外国留学生就读哈佛大学的举动“完全是适得其反”。这位长年抨击中国人权状况的政治学者认为,“对中国政府试图通过跨国打压来压制批评人士的担忧非常合理,对间谍活动的担忧也同样合理,但试图通过禁止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来解决这个问题,实在令人费解。”
哈佛校方则表示,取消国际招生资格是对哈佛大学观点的惩罚,“侵犯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所保障的言论自由权”。
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中美教育交流与合作互惠互利,不应被污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