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禁止哈佛招收国际学生之后:现有留学生需转学

禁止哈佛招收国际学生之后:现有留学生需转学

文章来源: ZAKER 于 2025-05-22 21:47:4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美国国土安全部长Noem称,有关哈佛大学的命令影响多达27%的在校生。据央视新闻,Noem还在福克斯新闻采访中称,正考虑在其他大学采取类似举措。分析称,特朗普政府的这一决定是在美国政府冻结数十亿美元联邦资金后,对哈佛大学造成的最新重大打击。这标志着特朗普政府与美国精英高校的对立进一步升级,冲突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特朗普政府于周四中止了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特朗普政府通知哈佛大学,禁止其招收国际学生。

美国政府撤销了哈佛大学的学生与交流访问学者项目(SEVP)认证,意味着该校今后不得再招收外国学生。美国国土安全部长克里斯蒂·诺姆(Kristi Noem)致哈佛大学的一封信中写道:“我在此通知您,自即日起,哈佛大学的学生与交流访问学者项目(SEVP)认证被撤销。”

此举意味着哈佛大学将无法再招收国际学生,现有的外国学生必须转学,否则将失去合法身份。

特朗普政府的这一决定是在美国政府冻结数十亿美元联邦资金后,对哈佛大学造成的最新重大打击。这标志着特朗普政府与美国精英高校的对立进一步升级,冲突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根据哈佛大学数据,该校目前约有6800名国际学生,占学生总数的27%,相比2006年的19.6%有显著增长。美国国土安全部长Noem称,有关哈佛大学的命令影响多达27%的在校生。这也是特朗普政府对其他大学的警告。

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致信哈佛

据央视新闻,美国国土安全部5月22日表示,特朗普政府已暂停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克里斯蒂·诺姆在致哈佛大学的一封信中表示:

哈佛大学的学生和交流访问者项目(SEVP)认证即日起被撤销。

此次认证撤销将使哈佛大学在2025-2026学年不得招收任何持F类或J类非移民身份的外籍学生。此外,现有持F类或J类非移民身份的学生必须转学至其他高校,否则将无法维持其非移民身份。

此外,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诺姆当日还在福克斯新闻采访中称,正考虑在其他大学采取类似举措。

美国国土安全部在声明中指出:“哈佛大学的管理层通过纵容反美、支持恐怖主义的煽动者骚扰并攻击个人,包括多名犹太学生,严重破坏了其曾经声誉卓著的学术环境,从而造成校园不安全。”

Noem说,大学能够招收国际学生并借此获得高额学费以补充其数十亿美元的捐赠基金,是一种特权,而非权利。

Noem曾在4月要求哈佛大学在4月30日前提交所有涉外学生涉及暴力或非法行为的记录,否则将立即失去其联邦学生签证项目的认证。

哈佛大学:国土安全部此举“违法”

哈佛大学对此回应称,美国政府的行为是非法的。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22日,美国哈佛大学称,国土安全部阻止其招收国际学生的举动“违法”。哈佛大学表示将全力维持招收来自140多个国家的国际学生和学者的能力。

哈佛大学一位发言人在声明中表示:

我们完全致力于维护哈佛接纳来自140多个国家的国际学生和学者的能力,他们为本校——乃至整个国家——带来了难以估量的价值。我们正在迅速采取措施,为校内社区成员提供指导与支持。

哈佛大学选择“硬刚”

近期,美国联邦政府以冻结联邦经费为要挟,要求多所高校“整改”,美国著名私立学府哈佛大学则选择“硬刚”。哈佛大学4月14日拒绝了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对其管理结构、招聘及招生政策进行大幅改革的要求。美国政府随即宣布冻结该校总额约22.6亿美元的联邦经费。

禁止招收国际学生的措施将进一步加剧哈佛大学的财政压力。尽管特朗普政府已在其他美国高校削减研究资金并批评多样性举措,但没有任何一所大学像哈佛那样在其重塑高等教育的行动中受到如此严重的打击。

此前当地时间4月18日,特朗普政府表示,已要求哈佛大学提供过去十年来的外国资金及部分外国关系的记录。

特朗普还曾呼吁取消哈佛的免税资格。哈佛警告称,此举将对美国高等教育的未来产生“严重后果”。

萨默斯、Griffin怒喷特朗普政府

美国前财长萨默斯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发帖称,特朗普政府针对哈佛大学的行动“太过分了”。萨默斯表示,“与来自世界各地数千名最具才华的年轻人为敌是疯狂之举。”

上个月,对冲基金巨头Citadel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Ken Griffin认为,特朗普的行为玷污了美国资产曾经“无可比拟”的卓越声誉,包括美国国债、美元强势和国家信用度。美国政府对哈佛大学这所美国顶尖学府的施压,无异于“攻击美国最卓越的品牌之一”。

法官禁止特朗普的移民部门撤销国际生的合法身份

另据媒体周四报道,法官禁止特朗普的移民部门撤销国际生的合法身份。一位联邦法官周四阻止了特朗普政府终止国际学生合法身份的做法。

加利福尼亚州联邦地区法官Jeffrey White裁定,政府不得逮捕或拘留原告及其他类似的国际学生,也不得将他们转移至其居住地以外的司法辖区。该裁定还禁止政府在案件未审结前,对这些学生施加任何不利的法律后果,或撤销其已恢复的合法身份。

延伸阅读:

美国庭审上,那些关于“言论自由”的经典判词

「斯奈德诉费尔普斯案」判词

2011年,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

2011年「斯奈德诉费尔普斯案」判决理由,部分汇集了美国最高法院历史上诸多言论自由名案的经典判词。

比如,「对公共事务的讨论应当不受抑制、充满活力并广泛公开」(《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对公共事务的讨论不只是一种自我表达,更是人民自治的基础」(盖瑞森诉路易斯安那州案);「在第一修正案的价值体系中,关于公共事务的言论位于最高层级,应受到特别保护」(康尼克诉迈尔斯案)。

执笔判决词的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最后总结道:

言论威力无穷,可激发人们各样情绪,或令他们怆然泣下,或令他们喜极而涕,而在本案中,某些言论给死者家属带来了巨大痛苦。

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为安抚他人伤痛,而令言者有罪。基于维护言论自由之立国承诺,「为确保政府不压制公共讨论,即使是伤害公众感情的言论,也应当加以保护」。

罗伯茨的判决,延续了最高法院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基本立场,那就是,尽可能保护政治性言论的自由,或者说,保护人民就公共事务开展讨论的自由。这些立场,正是由1964年的「《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确立的。

「惠特妮诉加利福尼亚州案」判词

1927年,大法官布兰代斯

那些为我们争得独立者深信,国家的终极目的,是协助人们自由、全面地发展;在政府内部,民主协商的力量,应超过独裁专断的势力。

建国先贤们珍视自由,将之视为目标与手段的统一。他们深信,自由是幸福之本,而勇气则为自由之本。他们也相信,自由思考,畅所欲言,是探索和传播政治真理不可或缺的途径。如果没有言论自由和集会自由,所谓理性商讨就是一句空话。有了言论自由和集会自由,才能保障理性商讨,防止有害学说的蔓延传播。

自由的最大威胁,是思维僵化、消极冷漠的民众。参与公共讨论是一项政治义务,更是美国政府的立国之本。建国先贤们承认,有制度存在,自然有违法风险。但他们也清楚,社会秩序不能单靠惩处违法来维持;禁锢思想、希望和想象会招致更多危险;恐惧会滋生更多压迫;压迫会引发更多仇恨;仇恨必将危及政府的稳定。保障安全的万全之策,在于保证人们能够自由讨论各种困境及解决方案。

纠正坏主意的最好办法,就是提出一个好主意。

正是因为相信公共讨论中蕴含的理性力量,建国先贤才放弃了钳制言论的立法——藉助武力的讨论无疑是最坏的讨论形式。他们也认识到,即使是多数人的统治,也可能滋生暴政,所以才制订了宪法修正案,进一步保障言论自由和集会自由。

对社会危害的恐惧,不能成为打压言论自由和集会自由的正当借口。

「坎特韦尔诉康涅狄格州案」判词

1940年,大法官 欧文•罗伯茨

宗教、政治信仰是常常发生尖锐对立的领域:一个人的坚定笃信,可能被他人视为无稽之谈。

据我们所知,为了说服别人接受他的观点,有些人会用夸张甚至虚假的陈述,去贬低那些显赫的宗教或政界人物。但是,历史给我国的人民带来的启示是:

尽管存在滥用自由现象,但从长远来看,这些自由在一个民主国家,对于促成开明的公民意见和正当的公民行为,可谓至关重要。

「《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判词

1964年,大法官 小威廉•布伦南

政府官员名誉受损,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以压制自由言论为代价进行救济。

「科恩诉加利福尼亚州案」判词

1971年,大法官 哈伦

在本案中,最高法院认为在公共场合用粗话表达政治意见也属于言论自由的一种,哈伦大法官在判决书中写下了令人赞叹的判词:

「一个人的粗话,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抒情诗。」

他写道:

宪法保护的表达自由权利,在这个人口众多,日趋多元的社会里,无疑是一剂良药。创设这一权利,就是为了解除政府对公共讨论施加的种种限制,将讨论何种议题的决定权,最大限度交到我们每个人手中。

我们希望,表达自由最终能够创造一个更有力的公民社会、更优良的政治制度。我们也相信,对言论自由的任何限制和约束,都与我们的政治体制所依赖的个体尊严和自由选择格格不入……

从这个意义来说,允许这一自由的存在,或许会导致尘世喧嚣,杂音纷扰,各类不和谐之声不绝于耳,有时甚至会有一些冒犯性的言论。但是,在既定规范之下,这些仅是扩大公共讨论范围导致的一点点副作用罢了。

容许空气中充满不和谐的声音,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力量的象征。

「得克萨斯州诉约翰逊案」判词

1989年,大法官布伦南

1989年最高法院以微弱的优势裁定,「焚烧美国国旗」属于言论自由。这将对政治性言论的保护推向了巅峰。

布伦南大法官在判决书中写道:

今天的判决将使我们更加坚信,禁止对约翰逊焚烧国旗的行为施以刑事惩罚,不会危及国旗作为特殊象征之地位以及它所传达的情感。援引霍姆斯大法官的话来说,亦即,任何人都不能想象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人士的一次表达行为,会断然改变我们的人民对于国旗的态度。

事实上,德州关于焚烧国旗行为「极有可能破坏社会治安」的主张,以及该州法律认定对国旗的物质损害将会导致「严重冒犯」的观点,恰恰表明国旗的特殊角色并未处于危险当中。否则根本不会有人认为焚烧国旗就意味着震撼社会和构成冒犯。

我们说,今天的判决事实上将加强而非削弱国旗在我们社会中理应受到尊敬的地位。我们的判决重申了国旗本身所最能反映的自由和宽容原则;我们能够容忍类似约翰逊在本案中的批评,乃是我们力量的标志和源泉。

事实上,国旗之最为我们自豪的一幅图景,亦即伴随着我们的国歌永远不朽的,是麦克亨利要塞的隆隆炮声。是这个国家的自强不息,而不是顽固不化,才是得克萨斯州所看到的反映于国旗中的精神,而这正是我们今天所要重申的。

维护国旗之特殊地位的合适方法,并非去惩罚那些对国家事务持有不同想法的人们,而是说服他们看到自己的错误。而且,正因被烧毁的是我们的国旗,人们对焚烧国旗者的反应才展现了国旗自身的力量。

可以想象,没有比挥舞自己手中的国旗更为恰当地响应焚烧国旗的行为了,没有比向被焚毁的国旗致礼更能回应焚烧者试图传达的信息了,也没有比满怀敬意掩埋国旗的残片更能保存对国旗的敬意了——正如事件的目击者所做的那样。

我们惩罚亵渎,并不能使国旗变得神圣,因为如果这么做,我们就淡化了这个珍贵的象征所表达的自由。

作为自由守护者的州法院

大法官 小威廉•布伦南

在现代美国,有必要保护我们所有人免受政府的专横作为之害,如今的政府比我们先辈那时的政府更强有力,更无处不在;我们必须适切解释那些保障条款来延续先辈的基本政策,为了一个自由的社会,维持政府的宪政架构。

查看评论(68)

24小时热点排行

从天才巨星沦为“流浪汉”,爱情也救不了他
9岁冠军少年跳楼身亡 死因就藏在他爸爸的朋友圈里
朝鲜军舰发生重大事故,到底是怎么回事?
特朗普羞辱南非总统 马斯克扮演关键角色
川普再抛震撼弹!下令哈佛大学“禁止招国际学生”

24小时讨论排行

黄仁勋:几乎无法追踪也无法证明AI芯片走私到大陆
川普如何伏击南非总统:播白人灭绝片 气氛瞬间凝重
马斯克:中国实力不一般,大多数人并不了解
美国会议员要求三大饭店CEO停用“中国台湾”表述
记者质问收受飞机 遭川普人身攻击“请你滚出去!”
美媒爆川普改口!私下认"普丁不打算停战"原因曝
俘虏指挥官 其余不留 俄军接获高层命令枪杀战俘
“特朗普想全盘赢中国,唯独这个战场主动认输”
美参院推翻加州禁售燃油车计划 通用汽车表欢迎
柴静没有沉默,她在地球的另一边继续发问
美将推"川普金卡":只要付500万,即可获在美永居资格
中国多地爆发讨薪潮,村庄强收"卫生费"引发民怨
李翊云:“我永远都不想摆脱思念孩子的痛苦”
法院判川普无权解散和平研究所 白宫骂“恶棍法官”
比特币价格涨破11万美元,为何再创历史新高?
加沙战争:以色列民众游行反战,民意是否开始逆转?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禁止哈佛招收国际学生之后:现有留学生需转学

ZAKER 2025-05-22 21:47:41

美国国土安全部长Noem称,有关哈佛大学的命令影响多达27%的在校生。据央视新闻,Noem还在福克斯新闻采访中称,正考虑在其他大学采取类似举措。分析称,特朗普政府的这一决定是在美国政府冻结数十亿美元联邦资金后,对哈佛大学造成的最新重大打击。这标志着特朗普政府与美国精英高校的对立进一步升级,冲突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特朗普政府于周四中止了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特朗普政府通知哈佛大学,禁止其招收国际学生。

美国政府撤销了哈佛大学的学生与交流访问学者项目(SEVP)认证,意味着该校今后不得再招收外国学生。美国国土安全部长克里斯蒂·诺姆(Kristi Noem)致哈佛大学的一封信中写道:“我在此通知您,自即日起,哈佛大学的学生与交流访问学者项目(SEVP)认证被撤销。”

此举意味着哈佛大学将无法再招收国际学生,现有的外国学生必须转学,否则将失去合法身份。

特朗普政府的这一决定是在美国政府冻结数十亿美元联邦资金后,对哈佛大学造成的最新重大打击。这标志着特朗普政府与美国精英高校的对立进一步升级,冲突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根据哈佛大学数据,该校目前约有6800名国际学生,占学生总数的27%,相比2006年的19.6%有显著增长。美国国土安全部长Noem称,有关哈佛大学的命令影响多达27%的在校生。这也是特朗普政府对其他大学的警告。

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致信哈佛

据央视新闻,美国国土安全部5月22日表示,特朗普政府已暂停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克里斯蒂·诺姆在致哈佛大学的一封信中表示:

哈佛大学的学生和交流访问者项目(SEVP)认证即日起被撤销。

此次认证撤销将使哈佛大学在2025-2026学年不得招收任何持F类或J类非移民身份的外籍学生。此外,现有持F类或J类非移民身份的学生必须转学至其他高校,否则将无法维持其非移民身份。

此外,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诺姆当日还在福克斯新闻采访中称,正考虑在其他大学采取类似举措。

美国国土安全部在声明中指出:“哈佛大学的管理层通过纵容反美、支持恐怖主义的煽动者骚扰并攻击个人,包括多名犹太学生,严重破坏了其曾经声誉卓著的学术环境,从而造成校园不安全。”

Noem说,大学能够招收国际学生并借此获得高额学费以补充其数十亿美元的捐赠基金,是一种特权,而非权利。

Noem曾在4月要求哈佛大学在4月30日前提交所有涉外学生涉及暴力或非法行为的记录,否则将立即失去其联邦学生签证项目的认证。

哈佛大学:国土安全部此举“违法”

哈佛大学对此回应称,美国政府的行为是非法的。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22日,美国哈佛大学称,国土安全部阻止其招收国际学生的举动“违法”。哈佛大学表示将全力维持招收来自140多个国家的国际学生和学者的能力。

哈佛大学一位发言人在声明中表示:

我们完全致力于维护哈佛接纳来自140多个国家的国际学生和学者的能力,他们为本校——乃至整个国家——带来了难以估量的价值。我们正在迅速采取措施,为校内社区成员提供指导与支持。

哈佛大学选择“硬刚”

近期,美国联邦政府以冻结联邦经费为要挟,要求多所高校“整改”,美国著名私立学府哈佛大学则选择“硬刚”。哈佛大学4月14日拒绝了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对其管理结构、招聘及招生政策进行大幅改革的要求。美国政府随即宣布冻结该校总额约22.6亿美元的联邦经费。

禁止招收国际学生的措施将进一步加剧哈佛大学的财政压力。尽管特朗普政府已在其他美国高校削减研究资金并批评多样性举措,但没有任何一所大学像哈佛那样在其重塑高等教育的行动中受到如此严重的打击。

此前当地时间4月18日,特朗普政府表示,已要求哈佛大学提供过去十年来的外国资金及部分外国关系的记录。

特朗普还曾呼吁取消哈佛的免税资格。哈佛警告称,此举将对美国高等教育的未来产生“严重后果”。

萨默斯、Griffin怒喷特朗普政府

美国前财长萨默斯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发帖称,特朗普政府针对哈佛大学的行动“太过分了”。萨默斯表示,“与来自世界各地数千名最具才华的年轻人为敌是疯狂之举。”

上个月,对冲基金巨头Citadel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Ken Griffin认为,特朗普的行为玷污了美国资产曾经“无可比拟”的卓越声誉,包括美国国债、美元强势和国家信用度。美国政府对哈佛大学这所美国顶尖学府的施压,无异于“攻击美国最卓越的品牌之一”。

法官禁止特朗普的移民部门撤销国际生的合法身份

另据媒体周四报道,法官禁止特朗普的移民部门撤销国际生的合法身份。一位联邦法官周四阻止了特朗普政府终止国际学生合法身份的做法。

加利福尼亚州联邦地区法官Jeffrey White裁定,政府不得逮捕或拘留原告及其他类似的国际学生,也不得将他们转移至其居住地以外的司法辖区。该裁定还禁止政府在案件未审结前,对这些学生施加任何不利的法律后果,或撤销其已恢复的合法身份。

延伸阅读:

美国庭审上,那些关于“言论自由”的经典判词

「斯奈德诉费尔普斯案」判词

2011年,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

2011年「斯奈德诉费尔普斯案」判决理由,部分汇集了美国最高法院历史上诸多言论自由名案的经典判词。

比如,「对公共事务的讨论应当不受抑制、充满活力并广泛公开」(《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对公共事务的讨论不只是一种自我表达,更是人民自治的基础」(盖瑞森诉路易斯安那州案);「在第一修正案的价值体系中,关于公共事务的言论位于最高层级,应受到特别保护」(康尼克诉迈尔斯案)。

执笔判决词的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最后总结道:

言论威力无穷,可激发人们各样情绪,或令他们怆然泣下,或令他们喜极而涕,而在本案中,某些言论给死者家属带来了巨大痛苦。

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为安抚他人伤痛,而令言者有罪。基于维护言论自由之立国承诺,「为确保政府不压制公共讨论,即使是伤害公众感情的言论,也应当加以保护」。

罗伯茨的判决,延续了最高法院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基本立场,那就是,尽可能保护政治性言论的自由,或者说,保护人民就公共事务开展讨论的自由。这些立场,正是由1964年的「《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确立的。

「惠特妮诉加利福尼亚州案」判词

1927年,大法官布兰代斯

那些为我们争得独立者深信,国家的终极目的,是协助人们自由、全面地发展;在政府内部,民主协商的力量,应超过独裁专断的势力。

建国先贤们珍视自由,将之视为目标与手段的统一。他们深信,自由是幸福之本,而勇气则为自由之本。他们也相信,自由思考,畅所欲言,是探索和传播政治真理不可或缺的途径。如果没有言论自由和集会自由,所谓理性商讨就是一句空话。有了言论自由和集会自由,才能保障理性商讨,防止有害学说的蔓延传播。

自由的最大威胁,是思维僵化、消极冷漠的民众。参与公共讨论是一项政治义务,更是美国政府的立国之本。建国先贤们承认,有制度存在,自然有违法风险。但他们也清楚,社会秩序不能单靠惩处违法来维持;禁锢思想、希望和想象会招致更多危险;恐惧会滋生更多压迫;压迫会引发更多仇恨;仇恨必将危及政府的稳定。保障安全的万全之策,在于保证人们能够自由讨论各种困境及解决方案。

纠正坏主意的最好办法,就是提出一个好主意。

正是因为相信公共讨论中蕴含的理性力量,建国先贤才放弃了钳制言论的立法——藉助武力的讨论无疑是最坏的讨论形式。他们也认识到,即使是多数人的统治,也可能滋生暴政,所以才制订了宪法修正案,进一步保障言论自由和集会自由。

对社会危害的恐惧,不能成为打压言论自由和集会自由的正当借口。

「坎特韦尔诉康涅狄格州案」判词

1940年,大法官 欧文•罗伯茨

宗教、政治信仰是常常发生尖锐对立的领域:一个人的坚定笃信,可能被他人视为无稽之谈。

据我们所知,为了说服别人接受他的观点,有些人会用夸张甚至虚假的陈述,去贬低那些显赫的宗教或政界人物。但是,历史给我国的人民带来的启示是:

尽管存在滥用自由现象,但从长远来看,这些自由在一个民主国家,对于促成开明的公民意见和正当的公民行为,可谓至关重要。

「《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判词

1964年,大法官 小威廉•布伦南

政府官员名誉受损,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以压制自由言论为代价进行救济。

「科恩诉加利福尼亚州案」判词

1971年,大法官 哈伦

在本案中,最高法院认为在公共场合用粗话表达政治意见也属于言论自由的一种,哈伦大法官在判决书中写下了令人赞叹的判词:

「一个人的粗话,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抒情诗。」

他写道:

宪法保护的表达自由权利,在这个人口众多,日趋多元的社会里,无疑是一剂良药。创设这一权利,就是为了解除政府对公共讨论施加的种种限制,将讨论何种议题的决定权,最大限度交到我们每个人手中。

我们希望,表达自由最终能够创造一个更有力的公民社会、更优良的政治制度。我们也相信,对言论自由的任何限制和约束,都与我们的政治体制所依赖的个体尊严和自由选择格格不入……

从这个意义来说,允许这一自由的存在,或许会导致尘世喧嚣,杂音纷扰,各类不和谐之声不绝于耳,有时甚至会有一些冒犯性的言论。但是,在既定规范之下,这些仅是扩大公共讨论范围导致的一点点副作用罢了。

容许空气中充满不和谐的声音,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力量的象征。

「得克萨斯州诉约翰逊案」判词

1989年,大法官布伦南

1989年最高法院以微弱的优势裁定,「焚烧美国国旗」属于言论自由。这将对政治性言论的保护推向了巅峰。

布伦南大法官在判决书中写道:

今天的判决将使我们更加坚信,禁止对约翰逊焚烧国旗的行为施以刑事惩罚,不会危及国旗作为特殊象征之地位以及它所传达的情感。援引霍姆斯大法官的话来说,亦即,任何人都不能想象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人士的一次表达行为,会断然改变我们的人民对于国旗的态度。

事实上,德州关于焚烧国旗行为「极有可能破坏社会治安」的主张,以及该州法律认定对国旗的物质损害将会导致「严重冒犯」的观点,恰恰表明国旗的特殊角色并未处于危险当中。否则根本不会有人认为焚烧国旗就意味着震撼社会和构成冒犯。

我们说,今天的判决事实上将加强而非削弱国旗在我们社会中理应受到尊敬的地位。我们的判决重申了国旗本身所最能反映的自由和宽容原则;我们能够容忍类似约翰逊在本案中的批评,乃是我们力量的标志和源泉。

事实上,国旗之最为我们自豪的一幅图景,亦即伴随着我们的国歌永远不朽的,是麦克亨利要塞的隆隆炮声。是这个国家的自强不息,而不是顽固不化,才是得克萨斯州所看到的反映于国旗中的精神,而这正是我们今天所要重申的。

维护国旗之特殊地位的合适方法,并非去惩罚那些对国家事务持有不同想法的人们,而是说服他们看到自己的错误。而且,正因被烧毁的是我们的国旗,人们对焚烧国旗者的反应才展现了国旗自身的力量。

可以想象,没有比挥舞自己手中的国旗更为恰当地响应焚烧国旗的行为了,没有比向被焚毁的国旗致礼更能回应焚烧者试图传达的信息了,也没有比满怀敬意掩埋国旗的残片更能保存对国旗的敬意了——正如事件的目击者所做的那样。

我们惩罚亵渎,并不能使国旗变得神圣,因为如果这么做,我们就淡化了这个珍贵的象征所表达的自由。

作为自由守护者的州法院

大法官 小威廉•布伦南

在现代美国,有必要保护我们所有人免受政府的专横作为之害,如今的政府比我们先辈那时的政府更强有力,更无处不在;我们必须适切解释那些保障条款来延续先辈的基本政策,为了一个自由的社会,维持政府的宪政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