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长三角,人口也开始“东北化”了吗

长三角,人口也开始“东北化”了吗

文章来源: 国民经略 于 2025-05-21 08:37:1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人口东北化,不再是传说。

01全国最“老”的地方,不全在东北。

走在深圳、上海街头,最大感受是,一个遍地都是年轻人,一个随处都能碰到老年人。

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提供了佐证。

截至2024年末,上海户籍人口1538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577.6万人,占比37.6%;65岁以上452万人,占比29.4%。

在各大城区中,老城区明显高于新城区,虹口区、黄浦区、崇明区占比分别为45.2%、44.0%和43.9%。

你能想象,一座城市户籍人口超过三分之一都是老年人,“三人行必有一老”成为现实。

单看户籍人口,上海的老龄化率已经超过东北多地,在万亿城市中位居最前列。

所幸的是,上海还有1000万外地人,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

可以说,外地人的存在,托底了上海的人口结构,对冲了老龄化的严峻度。

然而,即使加上非户籍人口,2023年,上海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仍接近20%,仅次于辽宁。

如果将范围放宽到60岁以上常住人口,上海在2022年就已超过25%,目前正在持续逼近30%。

一般而言,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0%,为中度老龄化;超过30%,则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从中度老龄化到重度老龄化,老年社会正在变成现实。

02

二十岁的珠三角,四十岁的长三角。

不只是上海,整个长三角地区的老龄化程度,都超出想象。

截至2023年底,长三角三省一市共有60岁以上人口5235万人,占总户籍人口的25.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即使加上非户籍人口,长三角地区老年人口占比也已超过20%。

其中,2023年江苏60岁以上人口占比高达24.5%,65岁以上也达18.5%,2024年进一步提升。

与之对比,广东60岁以上人口占比仅为14%,65岁以上人口仅为10%,在全国倒数。

这还是整个广东,如果只看珠三角地区,人口结构更为年轻。

根据七普数据来看,全国最年轻的30个城市,广东一省就占了7城,深圳、东莞老龄化率全国最低。

与之对比,全国最“老”的30座城市中,不全出现在东北,长三角、川渝多个城市跻身其中。

江苏南通、扬州、泰州,安徽黄山等地赫然在列。

03

广东、江浙沪,人口结构为何如此悬殊?

一般而言,经济越发达,城镇化越成熟,人均预期寿命越高,老龄化率就随之水涨船高。

然而,一地的老龄化率,还受到少子化、人口流动的双重拉扯。

生育水平越高,人口净流入越快,老化的速度也能随之而放缓。

广东就是“鱼和熊掌兼得”的典型,出生人口连续7年全国第一,外地人口超过3000万人,有力托底了人口结构。

长三角虽然不乏外来人口净流入,但本身生育率过低,导致老龄人口占比不断提升。

2024年,广东人口出生率高达8.89‰,位列全国第7位,是唯一跻身前十的经济大省,排在前面的都是西部省份。

与之对比,上海、江苏、浙江分别只有4.75‰、5‰、6.17‰,沪苏的生育水平已经逼近辽宁。

就此而言,长三角地区,无论是生育水平、老龄化水平,都已有东北化的迹象。

04

长三角越来越“老”,影响有多大?

其一,养老金转移支付的重担,将更多落在广东身上。

我国不仅有财政转移支付,还有养老金全国统筹调剂,形成“南金北济”的格局,广东和江浙沪包邮区是最大贡献主力。

然而,江浙沪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自身的养老金支出压力有增无减,能贡献给其他地区的越来越有限。

当前,广东贡献的养老金上缴金额已占半壁江山。

仅2023年一年,广东省上缴养老金高达1158亿元,是江浙沪总和的5倍左右。

过去5年来,广东累计净上缴养老金近4000亿元,接近其他所有省份的总和。

其二,刺激生育,长三角面临比广东更大的压力,政策力度自然要有过之而无不及。

广东有着相对浓厚的生育文化,加上育龄人口规模庞大,无论广府还是潮汕地区,出生率普遍高于全国。

反观长三角地区,生育意愿明显弱于广东,而当年过度严厉的生育政策,又导致当下育龄人口不足,提振生育可谓难上加难。

因此,无论是发放生育补贴、鼓励结婚,还是降低养育、生育、教育成本,都要付出比广东更大的政策努力。

其三,无论长三角、珠三角还是其他地区,从抢人到留人越来越有紧迫性,人口争夺战势必更加白热化。

根据《20多个省,人口负增长》一文,2024年内地31个省份中,只有8省人口正增长、3省零增长,近2/3省份都是负增长。

部分地区是自然人口负增长所致,部分地区是人口净流出所致,但不少省份遭遇“少子化+人口流失”的双重冲击。

这背后是全国人口大盘见顶,增量时代结束,人口竞争沦为零和博弈,但人口之于发展的重要性却有增无减。

人口不是负担而是资源,既是生产力、创新力,也是消费力,年轻人更是养老金的蓄水池。

不难发现,抢人大战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一开始只争抢大学生,后来是年轻劳动力,如今只要是人,来者不拒。

当然,比抢人大战更重要的,是如何留人。

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涌入一个地方与抛弃一个地方,只在毫厘之间。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加州华人观浪悲剧:女儿被浪卷走 父营救却不幸去世
中国房价10月再崩 民众:房子变钱难如登天
华裔80后女竞选洛杉矶市长:免费公交+全民住房+消除贫困
铁娘子前总理被判死刑 镇压学生起义血洗1400人命
零元购冲入加州珠宝店打砸抢 店主毫不犹豫开枪…




24小时讨论排行

中国对日本报复行动升级,意图起到震慑作用
解放军发片:来吧!枪已上膛 剑已出鞘 时刻准备打胜仗
中日会晤:中方官员双手插兜送客 日方低头听训…
粉川普却被逼到关门?华人老字号的“美国梦噩梦”
日本71岁女儿杀死102岁母亲震惊全国 称“我太累了”
“中国发布旅行警告后,有些人不听话!”
取消日韩学历,这不是在报复日本
川普后院失火,还有余力外顾吗?
前财长辞职:向爱泼斯坦请教追求中国美女教授
高市早苗致中日外交风波:旅游警示会给日本带来甚么?
AI泡沫破裂"所有公司"都难逃一劫!Google执行长示警
美韩裔教授“智能病毒”提炼法 中国稀土长城恐破功
日本外交部官员急赴中国协商 希望“平息事态”
全美疯传 特朗普和克林顿有私情?爱泼斯坦弟弟否认
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杨振宁先生想说什么?
俞敏洪连发10条南极游视频 邮轮曝光 约148万/人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长三角,人口也开始“东北化”了吗

国民经略 2025-05-21 08:37:12

人口东北化,不再是传说。

01全国最“老”的地方,不全在东北。

走在深圳、上海街头,最大感受是,一个遍地都是年轻人,一个随处都能碰到老年人。

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提供了佐证。

截至2024年末,上海户籍人口1538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577.6万人,占比37.6%;65岁以上452万人,占比29.4%。

在各大城区中,老城区明显高于新城区,虹口区、黄浦区、崇明区占比分别为45.2%、44.0%和43.9%。

你能想象,一座城市户籍人口超过三分之一都是老年人,“三人行必有一老”成为现实。

单看户籍人口,上海的老龄化率已经超过东北多地,在万亿城市中位居最前列。

所幸的是,上海还有1000万外地人,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

可以说,外地人的存在,托底了上海的人口结构,对冲了老龄化的严峻度。

然而,即使加上非户籍人口,2023年,上海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仍接近20%,仅次于辽宁。

如果将范围放宽到60岁以上常住人口,上海在2022年就已超过25%,目前正在持续逼近30%。

一般而言,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0%,为中度老龄化;超过30%,则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从中度老龄化到重度老龄化,老年社会正在变成现实。

02

二十岁的珠三角,四十岁的长三角。

不只是上海,整个长三角地区的老龄化程度,都超出想象。

截至2023年底,长三角三省一市共有60岁以上人口5235万人,占总户籍人口的25.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即使加上非户籍人口,长三角地区老年人口占比也已超过20%。

其中,2023年江苏60岁以上人口占比高达24.5%,65岁以上也达18.5%,2024年进一步提升。

与之对比,广东60岁以上人口占比仅为14%,65岁以上人口仅为10%,在全国倒数。

这还是整个广东,如果只看珠三角地区,人口结构更为年轻。

根据七普数据来看,全国最年轻的30个城市,广东一省就占了7城,深圳、东莞老龄化率全国最低。

与之对比,全国最“老”的30座城市中,不全出现在东北,长三角、川渝多个城市跻身其中。

江苏南通、扬州、泰州,安徽黄山等地赫然在列。

03

广东、江浙沪,人口结构为何如此悬殊?

一般而言,经济越发达,城镇化越成熟,人均预期寿命越高,老龄化率就随之水涨船高。

然而,一地的老龄化率,还受到少子化、人口流动的双重拉扯。

生育水平越高,人口净流入越快,老化的速度也能随之而放缓。

广东就是“鱼和熊掌兼得”的典型,出生人口连续7年全国第一,外地人口超过3000万人,有力托底了人口结构。

长三角虽然不乏外来人口净流入,但本身生育率过低,导致老龄人口占比不断提升。

2024年,广东人口出生率高达8.89‰,位列全国第7位,是唯一跻身前十的经济大省,排在前面的都是西部省份。

与之对比,上海、江苏、浙江分别只有4.75‰、5‰、6.17‰,沪苏的生育水平已经逼近辽宁。

就此而言,长三角地区,无论是生育水平、老龄化水平,都已有东北化的迹象。

04

长三角越来越“老”,影响有多大?

其一,养老金转移支付的重担,将更多落在广东身上。

我国不仅有财政转移支付,还有养老金全国统筹调剂,形成“南金北济”的格局,广东和江浙沪包邮区是最大贡献主力。

然而,江浙沪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自身的养老金支出压力有增无减,能贡献给其他地区的越来越有限。

当前,广东贡献的养老金上缴金额已占半壁江山。

仅2023年一年,广东省上缴养老金高达1158亿元,是江浙沪总和的5倍左右。

过去5年来,广东累计净上缴养老金近4000亿元,接近其他所有省份的总和。

其二,刺激生育,长三角面临比广东更大的压力,政策力度自然要有过之而无不及。

广东有着相对浓厚的生育文化,加上育龄人口规模庞大,无论广府还是潮汕地区,出生率普遍高于全国。

反观长三角地区,生育意愿明显弱于广东,而当年过度严厉的生育政策,又导致当下育龄人口不足,提振生育可谓难上加难。

因此,无论是发放生育补贴、鼓励结婚,还是降低养育、生育、教育成本,都要付出比广东更大的政策努力。

其三,无论长三角、珠三角还是其他地区,从抢人到留人越来越有紧迫性,人口争夺战势必更加白热化。

根据《20多个省,人口负增长》一文,2024年内地31个省份中,只有8省人口正增长、3省零增长,近2/3省份都是负增长。

部分地区是自然人口负增长所致,部分地区是人口净流出所致,但不少省份遭遇“少子化+人口流失”的双重冲击。

这背后是全国人口大盘见顶,增量时代结束,人口竞争沦为零和博弈,但人口之于发展的重要性却有增无减。

人口不是负担而是资源,既是生产力、创新力,也是消费力,年轻人更是养老金的蓄水池。

不难发现,抢人大战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一开始只争抢大学生,后来是年轻劳动力,如今只要是人,来者不拒。

当然,比抢人大战更重要的,是如何留人。

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涌入一个地方与抛弃一个地方,只在毫厘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