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底是一起乌龙,还是确有学术腐败乱象,学校和期刊都应该慎重对待,调查之后,给舆论一个满意的答复。
文 | 半糖可乐
近日,一篇国际期刊论文中疑似出现辱骂第二作者的不当内容,引发关注。
5月19日,新京报记者联系到该论文二作,对方表示已知晓并正在处理此事。相关论文于2023年9月发布于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期刊(简称TMM)。在第6页出现了“liuXX da SB”的疑似辱骂第二作者的表述。5月20日,TMM方面在邮件中答复澎湃新闻称,已收到反映,正在积极调查此事。
TMM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中科院SCI一区TOP期刊,清华大学推荐A类期刊,编委团队都是来自全球范围内的知名专家学者。
这本期刊对科研人员有很大的吸引力,能在上面发表论文,是自身科研成果含金量的重要体现。

对此,网友众说纷纭。一说是阴谋论,由于论文署名出现分歧导致;一说是只是开玩笑,没想到阴差阳错真的发表了……
经历了如此之长的编审流程,居然还能出现“liuXX da SB”这种重大疏漏,闹出了国际大笑话,不禁让人怀疑它的审核机制是否形同虚设。
这些年,随着我国学术水平的提高,包括TMM等IEEE旗下的期刊,来自中国科研人士的发文量占据了第一的位置。
本来这是一个为中国科研人士展示科研成果的绝佳平台,出现如此低级错误,对其声誉也是一个打击。
当然,人们更关心的是,这里面是否涉及学术腐败。
这篇文章有6位作者,其中一作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教授,疑似被辱骂的二作正是他的学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级的硕士研究生刘某某,其他几位作者分别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几位老师以及一位外校的硕士生。
按照高校学术圈通行的不成文规则,很多人猜测,刘某某虽然是二作,论文大部分成果应该都来自于他;作为一作的导师,主要提供指导意见、修改论文。
如果刘某某是论文的执笔者,他不可能骂自己;导师作为学生发表论文的受益者,也不可能在论文里骂学生;那到底是谁、在哪个环节,把这句话塞到了论文里,就成了此事最大的谜题。
有人怀疑,是不是在导师的操弄下,本不属于论文作者的刘某某成了二作,真正的作者“怀恨在心”,在提交最终修订稿时塞入了这句国骂。

这当然只是一种猜测,但这些年,学生论文成果被抢事件并不少见。
前段时间,上海交通大学一位博士研究生实名举报自己被导师学术霸凌,称这位导师哄骗威逼学生为其干私活,还强行攫取她的开题课题。
几乎在同一时间,重庆大学一位本科生发表十余篇SCI论文,引发舆论强烈关注。经过调查,这位本科生是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之女,确实存在论文和专利署名不当的学术不端行为。
现在外人仍然不知道,那被她署名的十余篇SCI论文是谁写的,她有没有占其他学生的便宜?
人们看不惯,辛辛苦苦搞科研、发论文的学生,被有关系的人轻松搭便车,成果被人窃取。现在顶级期刊惊现辱骂第二作者的国骂,难免让人有类似的联想。
也有人认为无需阴谋论,可能只是有人跟刘某某开了一个不知轻重的玩笑,他在实验室或者宿舍修改论文的时候,同学或者室友恶作剧,趁他不注意,在电脑屏幕上写下了这句国骂。最终因为TMM编审流程的某种疏漏,酿成了这么一个学术笑话。
到底是一起乌龙,还是确有学术腐败乱象,学校和期刊都应该慎重对待,调查之后,给舆论一个满意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