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积电于1987年在台湾成立。今年3月,他们宣布扩建亚利桑那州工厂Article informationAuthor,费萨尔·伊斯兰(Faisal Islam)
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郊外的的沙漠仙人掌丛中,一组非凡的建筑群正在悄然拔地而起。它们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与世界的未来。
施工的嗡嗡声不仅是为了建造一座晶圆厂,更是为了量产全球最先进的半导体晶片。这项工程首次在美国本土展开,背后的台湾公司承诺将在此投入数十亿美元,此举旨在消除对进口晶片征收关税的威胁。
这是全球最重要的一家工厂——台积电(TSMC,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制造了全球90%的先进半导体。直到现在,这些晶片都在台湾制造——iPhone中的苹果晶片、让ChatGPT运行的英伟达晶片、手提电脑或电脑网络中的晶片,几乎全都来自台积电。
其位于亚利桑那州的晶圆厂“Fab 21”受到严密保护。不允许使用空白纸张或个人设备,以免设计泄漏。它拥有世界上其中一些最重要的智慧财产权,制造这些晶片的过程也是全球制造业中最复杂、最密集的过程之一。
他们极力保护其中的秘密。台积电获苹果与英伟达等重要客户信任,保管了它们未来产品的设计。
在经过数月申请后,台积电终于允许BBC进入其中,参观这项被认为是全球最关键、最昂贵、最复杂且最重要的制造技术之一的部分转移过程。

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戒备森严
特朗普政策的代表作
特朗普时常在演讲中提到这座工厂:“台积电是最大的。我们曾经逐步失去晶片产业,现在几乎都在台湾。他们把它从我们这里抢走了。”这是他经常重复的说法。
他认为,台积电最近宣布在美国再投资1,000亿美元,正是因为他对台湾和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出征税威胁而起。
这项在今年3月公布的扩建计画被特朗普视为其经济政策的典型代表——尤其是鼓励外国企业将工厂迁至美国,以避开高额关税。
中国也在密切关注这一发展。台湾的晶片制造实力曾被台湾政府称为“矽盾”,以对抗人们对中国入侵的忧虑。虽然最初的策略,是令台湾在这项关键技术上的角色变得不可取代,但疫情期间的供应链困境改变了这种思维,因为依赖单一国家的风险很大。
中国声称自治的台湾是其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但台湾认为自己与中国大陆不同。
因此,这座工厂汇聚了全球经济、尖端科技与地缘政治的各种脉络,也揭示了特朗普经济与外交政策中的核心矛盾。
他视这座工厂为“美国优先”的典范,也是保持美国对中国经济和军事优势的典范。但这些现代微缩奇迹的制造,本质上需要全球最先进技术的结合与合作。

Getty,特朗普称台积电决定在美国投资,是其关税政策成功的证明
地球上最洁净的空间
格雷格·杰克逊(Greg Jackson)是其中一名设施经理。他开着高尔夫球车带我参观。他曾经在台湾受训,而这些工厂几乎是台积电台湾厂房的复制版。他说:“我会说这些设施大概是全球最先进、最复杂的。”
“这真是一种矛盾的情况:晶片非常小,结构也非常小,但需要拥有所有基础设施的大型工厂才能制造它们……其复杂性和所需系统的数量令人震惊。 ”
在“防尘服大楼”内,员工要穿上防尘衣,穿过一道桥,进入被称为地球上最洁净的环境,以保护这些支撑现代世界的微晶片制作过程。
工程师康斯坦丁诺斯·尼尼奥斯(Konstantinos Ninios)展示了来自台积电亚利桑那厂首批生产的“4奈米”晶圆。
“这是目前美国最先进的晶圆,”他解释。“它包含了约10到14万亿(兆)个电晶体……整个制程有3,000至4,000道步骤。”
如果你能将身体缩小到能进入晶圆里,他说,你会看到高耸入云的街道与摩天大楼般的晶体结构。
制造“原子级操作”的技术
台积电在1987年由台湾政府倡导成立,由半导体业界资深人士张忠谋领导。它采取代工模式,专门制造其他公司的设计晶片。这个商业模式获得了巨大成功。
推动技术进步的关键,是晶片上最小结构的微型化。如今,它们以十亿分之一米(奈米)的尺寸为单位。这项进展让手机变成智慧型手机,为人工智慧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这需要极其昂贵且复杂的技术——例如极紫外光(EUV)技术,用来进行“光刻”程序,雕刻出基础结构。
全球对台积电的依赖,建立在一些像巴士大小的专用机器上。这些机器几乎全部来自荷兰的艾斯摩尔(ASML)公司。这些机器利用熔融锡滴产生等离子体,发射极紫外光,再经由一系列特殊镜面反射,完成晶片结构雕刻。
整个制造流程几乎完全自动化,一片矽晶圆需要经过数千层反复工序、耗时数月,最终成为价值百万美元的LP大小的4奈米晶圆。
“想像一下有一粒尘埃落入其中,电晶体就会无法运作。所以这里比医院手术室还要洁净。”尼尼奥斯说。

台积电亚利桑那分公司总裁罗斯·卡斯塔纳雷斯(Rose Castanares)表示,半导体供应链是全球性的,因为目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所有事情
台湾的谨慎态度
台湾并不具备获取原材料的特殊管道,但拥有技术优势,让它在制造这些现代原子级构件上始终领先全球。
目前台湾政府内部对于将这项前沿技术外移仍然持谨慎态度。特朗普毫不犹豫地宣称,台积电之所以将最高技术带到美国,是因为他的经济政策。
他说,若不是他计划对台湾与半导体征税,这一切不会发生。而我在台积电接触到的内部人士,对特朗普这项说法的态度很圆滑。
事实上,这些计画多在前拜登政府的“晶片法案”(Chips Act)下获得补助与规划。
在工厂入口处的走廊上,挂着拜登2022年访问的照片。照片中建筑工地上,悬挂着美国国旗与“未来美国制造(a future Made in America)”的标语。
“半导体供应链是全球化的,”台积电亚利桑那分公司总裁罗斯·卡斯塔纳雷斯(Rose Castanares)说:“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单独完成从化学品到晶圆制造再到封装的全部程序,因此不可能迅速拆解这整个体系。”
打造“非红色”供应链抗衡中国
关于半导体供应链,关税帮不上忙。供应链遍及全球——无论是来自日本的晶圆、荷兰的制造设备,还是德国的专业镜面,各种原料都来自世界各地。如今,它们可能都面临进口关税风险。
尽管如此,台积电董事长在与特朗普的白宫会面时,迅速宣布将扩建美国工厂。近几周,美国科技业巨头——如苹果执行长库克(Tim Cook)、英伟达的黄仁勋——纷纷表示,他们的美国产品未来将使用亚利桑那生产的晶片。
全球晶片业高度受经济周期影响,但其尖端科技仍保持可观利润,或许能承受未来潜在的关税压力。
这当中也隐藏着许多地缘政治讯号。这座工厂是美国在科技、AI与经济上压制中国的核心战略之一。
从禁止艾斯摩尔设备出口中国,到立法禁止美国企业使用华为AI晶片,美国两届政府都试图限制中国取得先进半导体技术。
本周,台湾总统赖清德呼吁美日等民主国家发展“非红色(Non Red)”供应链,对抗中国。
但并非所有人都认为这个策略奏效。中国技术人员正在设法绕过禁令,发展本土竞争力。比尔·盖兹本周也表示,这些政策“反而迫使中国在晶片制造等方面全力冲刺”。
特朗普希望台积电亚利桑那厂成为其美国黄金时代的基石。但这家公司的故事,也许正是现代全球化成功的终极写照。
如今,一场全球科技与经济霸权的战争正在进行,而台湾的晶片制造技术——包括已搬迁至亚利桑那沙漠的那一部分——正是这场竞赛中最关键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