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应对创纪录的低生育率,俄罗斯近期推出一系列突破常规的人口刺激政策。从立法者提议的“生育假”到宗教人士主张的“无孩税”,从工厂午休造人计划到未成年少女怀孕补贴,这些举措在引发国际关注的同时,也暴露出该国深重的人口危机。

25岁的国家杜马议员格奥尔吉·阿拉波夫提出“年度生育周”计划,建议给予在职人员一周带薪假期专用于生育活动。这位俄罗斯最年轻的议员表示,此举能让高压社会中的夫妻获得“调整身心状态的最佳时机”。该提案已获劳动部要求进行可行性研究,但值得注意的是,提案者本人目前并无子女。
东正教神职人员安德烈·特卡乔夫则提出更具争议性的“生育惩罚”措施。他主张对40岁以上未婚未育男性征收象征性税款,认为这类人群是“人类社会的工蜂”,并质疑其人生价值。他甚至建议对45岁仍无子嗣的男性采取“去势”等极端手段,相关言论引发广泛争议。

地方层面的生育激励措施更为具体。滨海边疆区卫生官员叶夫根尼·舍斯托帕洛夫曾呼吁工人利用午休时间进行生育活动,直言“工作繁忙不应成为逃避生育的借口”。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为18-23岁女大学生提供折合人民币近9000元的首胎生育补贴,车臣地区同类补贴折合人民币高达8万元。奥尔洛夫州从今年3月起推行未成年孕妇补贴计划,12周以上孕期的少女可无条件领取合人民币近9000元的现金,该项目已由州长安德烈·克利奇科夫签署生效。
在政策顶层设计方面,普京多次强调“俄罗斯民族存续是最高国家战略”,要求将人口问题提升到“决定国家命运“的高度。女性政治家安娜·库兹涅佐娃公开呼吁女性应在19-20岁黄金年龄生育。此前更有议员提出建立“性**事务部”、夜间断网断电促生育等非常规设想,部分提案虽未实施,但已折射出决策层的焦虑。

从工厂车间到大学校园,从税收惩罚到经济激励,俄罗斯正通过全方位政策组合拳应对人口危机。这些举措虽引发伦理争议与社会讨论,却也客观反映出该国人口结构问题的严峻程度。在传统生育观念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碰撞中,这场人口保卫战的成效仍有待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