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0日,2025春季搜狐视频播主大会上,搜狐创始人张朝阳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出场了。他脚踏着滑板自如滑行,随后用手里的火炬点燃了大会的社交之火。这位中国早期的互联网开拓者,仿佛在用这种方式呼应当下搜狐视频“关注流”中的年轻圈层,传达着搜狐的创新与活力。
实际上,几十年来张朝阳从未停止折腾,比如直播讲物理课、英语课、登雪山、跑马拉松、游泳横跨威海湾……就在 3 月底的威海,搜狐新闻马拉松第十年头第十七季的赛场上,张朝阳也曾以这样的活力和坚持出现在人群中。他穿一身运动服,羽绒服套在外面。开幕式还没开始,有人喊他的名字,他冲着人群指了指脚上荧光色的跑鞋,然后原地抬腿做准备活动。威海不是第一次来, “上次是游过来的,”他指着海的那头,“从那边(刘公岛)游到这边。”去年9月,张朝阳蛙泳横渡威海湾,耗时2小时36分。
威海风大,把树木吹得歪斜。这样的天气并不能妨碍张朝阳的好心情。这位身上贴着无数标签、承载着中国互联网历史的企业家,现在他依然有很多事要做,比如打磨公司产品,比如思考物理问题,以及跑步。
张朝阳跟每个向他走来的人打招呼,不管是参加过很多次的明星、企业家,还是搜狐视频“关注流”的播主——他会主动聊起对方最近发的视频,有不少他都转发过。主持人在台上开场,介绍搜狐新闻马拉松的历史、参加马拉松的跑者们,张朝阳站在台下,适时地送上掌声、微笑,或大笑。
如果翻看十几年前的媒体报道,人们称他为数字英雄。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将互联网带入中国,在麦当劳的餐巾纸上写下“搜狐”,于是搜狐诞生了,中国门户网站时代开启。他拖着滑板滑过天安门广场,带着当时最火的明星登上玉珠峰。每个人都叫他Charles。你能在他脸上看到自信、张扬。
但对现在的张朝阳来说,更重要的是时间和价值。开幕式轮到张朝阳上台,他感叹起赛事横跨的时间维度,“17季啊!我们是一个跑遍了世界、跑遍了中国的赛事,说明我们做事情的长期主义、跨越周期……我们经历了太多的事情,搜狐新闻马拉松依然在跑。”
他信奉长期主义。动辄一两个小时的物理直播课已经做到第四年,英语课是第九年。今年元旦的跨年演讲,张朝阳讲量子力学,讲到人在绵延的文明中获得智慧时,他说,“当你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最重要的要坚持,长期坚持到一定程度,量变就会产生质变。”
发令枪响,人群脚下生风拥挤着向前奔跑。张朝阳的双脚抬起很小的幅度,缓慢向前移动,很快落到队伍后面。这是他独创的跑步方法,小步高频、先慢后快。
就像坚持用自己的节奏跑步,对于互联网,张朝阳也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坚持。他主导的搜狐视频“关注流”,更愿意引导用户主动转发、社交,让每个人都成为编辑。明星企业家们冲入短视频流量池,按照黄金三秒或者黄金五秒生产内容,而他置顶的物理课视频1709分钟。他的跨年演讲要么是广义相对论,要么是量子力学,演算公式写满五块黑板。
《酌见》第二季中,俞敏洪与张朝阳坐在搜狐大楼里。俞敏洪对他说,“我发现你跟原来完全不是同一个人了。”

俞敏洪和张朝阳?《酌见》第二季
虽然褪去了高调,但他依然相信折腾的价值。面对俞敏洪这位商界老朋友,张朝阳说,“人活到老折腾到老”。“ 因为你的经验更丰富,更平衡,看问题更加全面,然后创造性也好。”他邀请俞敏洪入驻“关注流”,在互联网上“玩起来”。俞敏洪笑,“像你这样玩出圈的人太少了,太高大上了!”
马拉松还在进行,所有人沿海岸奔跑。海面平静,只有在拍打岸边的时候,溅起浪花会告诉你水底的能量。

浪潮内外
张朝阳曾用三本书形容自己早年的生命状态,分别是《北方的河》、《约翰·克里斯多夫》,以及《生命不可承受之轻》。1986年,张朝阳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年少时痴迷物理,但这种痴迷在考试的压力中被磨损。成绩是唯一重要的,一周七天,三点一线,每天都在念书做作业。考得不好,他就在学校跑步和冬泳。那些年里,努力的动力也只是为了考得更好,赢过别人。
也是在《酌见》第二季中,张朝阳向俞敏洪坦言,自己的“事业心”从小就有,要“争先锋”,希望“出人头地”。这源于当时的时代氛围,“每个人都要拼命地学习,把这个看得很重要。”
回看那段时间,张朝阳有时会觉得,虽然自己成绩名列前茅,但因此付出了太多无谓的努力。但俞敏洪说,这些付出依然是合算的。“因为没有后面这个付出的话,你就不可能到MIT,你不到MIT就不可能有搜狐,”俞敏洪说,“这是一个命中注定的过程。”从清华毕业后,张朝阳因成绩优异,获得李政道奖学金,赴麻省理工深造,1993年,取得物理博士学位。在美国的生活是孤独的,他将之解释为一种“亚文化状态”。
但人生的轮盘即将开始转动。在麻省理工的实验室里,他接触到一个叫互联网的东西。1994年4月20日,中国接通第一条64K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彼时的张朝阳立即决定回国创业。“那时我就觉得,当今时代有两大趋势,顺应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两个潮流,一是信息高速公路时代的到来,另一个是中国作为全球大国的崛起。”他将这两句话写在他第一份商业计划书上。
你能轻而易举地从每个关于张朝阳的故事中获得历史的纵深感。1996年,北京,张朝阳成立爱特信公司,两年后,搜狐成立。他一头扎进互联网的蓝海,将网站导航的概念扎在初代网民的心里。他的人生像按了加速键。又过两年,搜狐实现全面盈利。他带着一手创立的公司,敲响纳斯达克的钟声。俞敏洪总结,张朝阳“开了互联网创业的先河,还有风险投资的先河”。
他是彻彻底底的弄潮儿,相继参与三家公司的上市。商业层面,他依托门户网站,提出“数字信息中枢”,不断拓展新闻、视频和游戏等板块。那些年,不管是上网看新闻,看剧还是玩游戏,大多离不开那根红尾巴logo。2008年,北京奥运会,搜狐成为唯一的互联网赞助商。张朝阳的事业达到顶峰。
多年后,在第十七季搜狐新闻马拉松终点附近的酒店里,张朝阳形容那时的自己其实身在泥潭里。从2011年开始,他陷入焦虑,尝试过拜访科学家,研究心理学。最终把他从泥潭里拽出来的,是一根叫价值观的绳子。
“人生不是只为了吃好喝好,或者是有很多的钱享乐,这个不叫价值观了。对你这辈子有一个定义和要求,要做事情,要有要求——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是价值观。”张朝阳说,“有了价值观以及确定了对人生的理解之后,就会发现我要努力工作,做好我的角色。”
他感到他对自己和周围的世界负有责任。他曾在采访中如此阐述道,“你人生的角色你是公司的CEO,你就要有CEO定义的职责责任。你人生的路径给你分配了一个角色,你对这个角色是有责任的。同时,人生也给了你一个躯体,你对你躯体的健康也是负有责任,每天参与人生,无论是学习新的东西,还是做一件事情或者生活中发展的一些乐趣,这些都是你参与人生的一个方式,都是价值观定义的。”他更积极地参与人生,学习新的东西,以兴趣带动公司的业务。现在,他“太忙了”。
为推广搜狐视频知识直播业务,他每周上三次英语课,一次物理课——上课并不容易,思考、演算占据大量时间。他向俞敏洪展示物理草稿纸,铺满一大张桌子。俞敏洪直言,“从来没有想到你是一个如此自律的人。”他保持3+1睡眠法,一种小众的分段睡眠方法。运动习惯一直保持,每天五公里跑步不曾间断,从匀称的身材和凸起的小腿肌肉就能看出来。与此同时,搜狐视频“关注流”里的张朝阳账号,保持高强度更新,每天转发评论几十条,从纪录片到科技到汉服,无所不包。可以确定的是,存在的意义就在其中。
“这些都是你参与人生的一个方式,都是价值观定义的。因为有价值观,所以导致你会做任何事情非常认真,因为你不会懒惰,你觉得这是一个使命,是一种你存在的意义。”在与俞敏洪对谈时,俞总结,“一个人有责任感、方向感,是管理自己心理健康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张朝阳竖起拇指,表示认同。“你的名气和你的财富,一定要有强大的价值观支撑,这样才能平衡地往前走。如果没有这个价值观,你撑不住的。”张朝阳说。
后来,在讲授广义相对论的课堂上,张朝阳用粉笔画出弯曲的时空网格,他用了个不太常见的比喻作为解释,“质量会扭曲时空,就像责任会重塑人生。”

脚步不停
半程马拉松进入最后几公里,张朝阳的节奏快了些,但依然不迈大步。他面色平静,并没有一般人跑到最后的龇牙咧嘴。事实上,跑马途中,他一直跟身边人聊,今天晚上要吃什么?聊得兴奋,“特别期待”。他从未怀疑自己能跑完全程,就像他总说的,“只要你下决心跑完,你就一定能跑完。”
跑步这件事情,他坚持了几十年。就像他坚持做下去的每件事,最初从兴趣开始,“跑”成一种热烈的坚持和独特的公众标签。讲物理课也一样。2021年,张朝阳率队攀登青海岗什卡雪山,途中想到前些天火箭发射的新闻,一时兴起,就随便找了张纸板演算卫星轨道数据。他感到兴奋,感到“物理的记忆和水平还在”,他再次被科学所捕获,这次没了考试,也不需要竞争,数字和真理以一种迷人的姿态再次呈现。
那年的11月,张朝阳打开直播,找了面小白板,在上面写下“破天荒的第一节物理课”。想听懂张朝阳的物理课并不容易,59分钟的直播课里,他讲牛顿定律、库仑力,推导加速度和万有引力。
他善于从生活小事切入到严肃的物理问题,比如探讨羊肉泡馍为什么用手掰着好吃,《奥本海默》里的原子弹是怎么造出来的。好奇引发了兴趣,之后是钻研,进而成为事业。对张朝阳来说,讲物理课兴趣只是其中缘由之一,同时也为带动搜狐视频知识直播的内容生态。当然也还有另一层深意,他说搞清楚人类积累了几百年的知识是一件很有意义、很值得做的事情,视频自媒体时代,大家用自媒体把所学所懂的事情讲出来,使得人类知识传播更充分, “我们要对中文互联网做出贡献,让中文互联网的内容质量得到提高。”
他并不满足于单纯传播知识,也愿意推广学习方法。《酌见》第二季中,张朝阳和俞敏洪站在直播物理课的黑板前,张朝阳随手拿起粉笔,写下薛定谔方程。俞敏洪有些诧异,“这么多方程你怎么能记住?”张朝阳笑:“我只要推导好了我就能记住……因为理解就知道是怎么来的。”他接着解释,“就是研究式学习方法,三分之一时间读书,三分之一时间思考,三分之一时间推导。我最近一直在推广这个方法。”
看着张朝阳办公桌上一堆写满了偏微分方程等物理公式的餐巾手稿,直令俞敏洪感叹“了不起”,“你把自己彻底变为了学者型企业家!”

俞敏洪翻看张朝阳手稿?《酌见》第二季
张朝阳的硬核物理课一经推出,就引来了巨大的关注。截至目前,《张朝阳的物理课》进行了240多场直播,总时长超过23000分钟,并且出版了3部同名科普书籍,均被国家图书馆收藏。他的物理课成为搜狐视频知识直播的核心IP,也带动了数千位知识播主入驻,在数十个垂直领域里分享知识。
4月10日,我参加了一场张朝阳的物理线下课,主题是广义相对论里的光线偏折。这节课安排在北京天文馆,台下坐满了清华、北大和中科院的学生。张朝阳穿一身灰色西装,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他从1919年的日食观测,聊到史瓦西度规,以及星光偏折,带着大家一起推导公式,他在黑板上写,学生们在草稿纸上写,台上台下全是密密麻麻的公式。

张朝阳北京天文馆演讲
“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能够同时给搜狐带来流量和关注,也没有想当个人IP或者当网红,但做着做着就成了这个方向了,所以有时候就是无心栽柳柳成荫。”张朝阳说。
在张朝阳看来,做事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跟着兴趣”。“当你兴趣浓厚的时候,你的智商水平会提高,”他喜欢用科学的视角解释问题,“思考是最有乐趣的,脑子跟着你的好奇去想…你会很兴奋,让你的兴奋度处在最高点,你的思维效率就会非常高。”
他越来越善于“观测”自己。对于张朝阳来说,如果读书的兴奋程度是B,推导问题就是A,而自己探索的兴奋度是A+。“你对一个事情兴奋了,你就好奇,你好奇会问问题,你就敢走以前没走过的路,突然发现有创新,就悟出来了。”他说。

再造新世界
这场马拉松的跑者里有不少搜狐视频的知名播主——在各个领域闪闪发光的人们,比如中国马拉松大满贯形象大使李小白、中国首位滑翔伞世界冠军张树鹏、中国航天形象大使王一,以及知名的汉服红人“参商”和“四月晨晨”等等。群英荟萃并肩奔跑,威海这条山海相连的环海路变成了流动的沙龙,无比松弛热闹。再次见到张朝阳,已经是下午五点。跑完马拉松之后,他给嘉宾颁奖,夸赞每一位参与者,不管他们跑完了全程,还是一半,或者六公里,金银铜牌发下去。他给搜狐视频的原住民播主“小马同学”颁奖,向所有人介绍他,“00后,在关注流已经六年了,从来没跑过马拉松,一跑就跑了21公里。中国的下一代很厉害。”

作为当年把互联网带到中国的人,张朝阳一直关注各种新鲜事物,以及创新本身。翻看他的关注流账号,他的关注点常常放在年轻人身上。除了量子力学、时事点评,汉服视频、韩舞翻跳、短剧推荐这些时下流行的热潮内容经常出现在他的转发列表中,偶尔还会看到小众COSER的动态。
而搜狐视频“关注流”,产品名字是张朝阳起的,它在众多的互联网产品中也是新鲜的。关注流有句口号是:转发是大王,评论是小王,转发时评论是王中王。
《酌见》第二季现场,张朝阳就把俞敏洪拉了进来,他建议俞敏洪“玩起来”,“玩起来包含着认真做事情(的意思),又很有趣,很有创造性,很发散思维。”有趣和创造性相连。张朝阳告诉俞敏洪,虽然自己每天工作很忙,但他不觉得这是工作,“因为很有趣”。

?《酌见》第二季
他要求团队拒绝算法跟风。“算法是另一个赛道,”张朝阳说,“只不过我们走的是社交赛道。”这来自长期主义的原则。他不希望追赶风口,而是“提供好的服务,对产品极致的追求”,长期积累下来,“这个公司就会很有创造性,很有创新能力。”张朝阳说。
在张朝阳的思考中,创新来自长期主义。他了解过一些MBA教材,里面讲innovate和creative, 他认为,创新就是从管理者到整个公司,把用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提供更好的产品,一直积累,积累着一直做下去,这个就是创新。”质变产生量变。“长期的耕耘、雕塑、打造,一直在做,最后发现你这个企业就很有创新能力。创新就是多年坚持,去以用户为中心的这种打磨产品。积累,然后突然爆发。”他说。
现在,你会在张朝阳身上发现到一种踏实感,坚定而平和。他有条不紊地工作,跑步、颁奖,和同样跑完全程的刘畊宏录视频,然后是接受采访。他不厌其烦地回答每个问题。张朝阳对自己的定义,一直是一名创业者。或许原先的创业是个人主义的,为了追求成功,及其能带来的一切。但现在,他更希望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提供价值。他希望做好CEO的角色,学习更多东西,锻炼身体,“我现在的身体状态比年轻的时候更好。”他总是这么说。

?《酌见》第二季
而对长期主义的坚持,依然源于价值观。他举了比尔盖茨的例子,“就像当年比尔盖茨说要给每个人桌子上放一个电脑一样,不是我要赚多少钱,”张朝阳说,“如果只是为了赚钱,你做一个产品突然发现这个产品不赚钱,就没有这个耐心,你会发现哪个风口特别火,就过去做,就没有长期主义;但当你把赚钱放在第二位,观察用户有哪些需求没有被满足,你可以产生一个更好的产品。”张朝阳说。
他花了不短的时间重建了自己的价值观,也希望每个人都能有价值观,找到自己的兴趣。如果没有也没事,他建议迷茫的年轻人多读书,多学习。特别是人物传记,或者小说,“要变成一个博学的人,知识丰富的情况下,思维触点就很平衡,想法就多了……如果老觉得没兴趣,因为脑子里没东西。”张朝阳解释。
北京天文馆物理课的问答环节,学生们不止问物理,也问生活与工作。比如在逆全球化的当下,年轻人该如何分配自己的经济?他建议人们不要乱花钱,不要负债,首先要保证有个地方住,有新鲜的蔬菜水果,在一个健康且没有精神压力的生活中才能轻松地思考人生方向。
他希望拥有有意义的人生。多年以后,当人们说起搜狐,张朝阳希望人们觉得“搜狐很不错……我们提供了非常有趣,有价值的产品。”
回到《酌见》第二季,搜狐大楼里,两人刚坐下,俞敏洪就对张朝阳说,“(现在)我对你的感觉有一种平静的海洋的感觉,原来有点是激流奔腾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