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关税已对美中带来压力,不只中国出口商找不到替代市场,美国经济也因关税不确定性下滑。图为美国药房。(新华社)
僵持逾1个月后,美中终于展开首轮谈判,至于为何在此时机会谈,《BBC》分析,此时会谈能使双方都保住面子,不会看起来像屈服于对方,同时高关税已对美中带来压力,不只中国出口商找不到替代市场,美国经济也因关税不确定性下滑,展开会谈恰好能安抚各自市场与民众。
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关税来到145%,中国也对美国商品课徵125%反制,《BBC》指出,即便双方在关税上针锋相对,口头上互不相让,但其实彼此都释出想打破僵局的讯号,选在此时对话原因之一是保住面子。
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访问学者欧尔森认为,双方都不愿看起来像在退缩,选择此刻对谈可以向前推进且又不会显得是屈服于对方。
此外,由于正值中共领导人习近平访问俄罗斯,对北京而言也是关键的时间点,观察习近平观礼时的站位,可以看到他站在全球南方各国领导人的中间,提醒川普政府中国不只有其他贸易选项,也代表中国是另类的全球领导者,使北京更有底气走上谈判桌。
《BBC》报导,关税战正在伤害美中双方,根据中国官方数据,国内工厂产出已受到冲击,生产活动在4月来到2023年12月以来低点。《BBC》指出,儘管中国他们对美国关税嗤之以鼻,但事实是出口商的仓库早已堆满货物。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客座教授郝福满认为,中国明白有协议总比没协议好,因此採取务实的做法,同意展开会谈。
同时,美国经济也因为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面临3年来的首次萎缩,尤其那些长期依赖中国制产品的工业也深感担忧。川普也曾坦言,美国消费者会感到一阵刺痛,且其支持度也因为民众担心通膨与经济衰退而下滑。
欧尔森指出,美中两国都感受到压力,需要向日益紧张的市场、企业以及国内选民提供一些保证,恰好在日内瓦几天的会面能达成这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