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日,为平妇女权益机构发布了《反家暴法》九周年监测报告,分为概述篇和政策法规篇。
截至2025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以下简称《反家暴法》)正式实施已有九年整。2017年3月1日以来,北京为平妇女权益机构持续发布民间监测报告,以期勾画我国反对家庭暴力的进展,了解存在的挑战,提出对策建议,与社会各界共同促进妇女权益、家庭安全、社会和谐。
人身安全保护令是反家暴的重要制度创设,本篇将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实施状况单列一节,进行考察。截至2024年10月底,各级人民法院共作出近 2.6 万份人身安全保令。但是,这个数量和我国巨大的人口总量、家庭暴力的发生状况和报警情况等相比,实在让人不敢乐观,而且保护令的核签发率仍然没有披露,加之能够查找到的保护令数量越来越少,已经难以如之前那样去考察所申请的哪些保护措施和准率较高、哪些保护措施如迁出令核准率很低。
总体而言,虽然《反家暴法》实施九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家庭暴力问题依然严峻,需要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和努力。
一 一年来反家暴工作的主要进展
1.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与实施:让法律活起来
2024年国内多地颁布实施了反家暴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与《反家暴法》相配合实践。
2.多部门协作机制的强化:形成反家暴合力
3.救助与法律援助的扩展:为受害者提供更多支持
4.与未保法等法规条例携手,从源头预防家暴
二 主要责任机构的工作(详见报告全文)
与反家暴落实工作相关的机构有:人民政府的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民政部门、公安部门、司法部门、法院、检察院、妇联、工会、共青团、残联、村/居委会、社会组织等。
三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实施
(一)整体趋势
2024年1月至10月,全国法院共核发人身安全保护令5199份,截至2024年10月底,各级法院共作出近2.6万份人身安全保护令。在过去9年中,全国法院核发的人身安全保护令数量总的来说呈上升趋势。
地方法院在核发人身安全保护令方面的进展可在公开报道或数据中查询到的,有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甘肃省、浙江省杭州市等。
(二)跨省司法协作和多部门协同推进
2024年,我们检索到保护令方面的跨省司法协作和多部门协同推进的两个实例。12月,安徽省马鞍山市公安局塘西派出所及时受理了一起江苏南京市居民的家庭暴力案件,并协助其向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实现了跨地区的司法协作和保护令的有效执行。
4月16日,浙江杭州市妇女联合会、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与杭州市人民检察院以及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卫健委 8个部门共同制定出台的杭州市《关于加强部门协同深入推进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其中包括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从妇联协助申请、检察院支持起诉、公安机关收集证据,到人民法院制发和执行,推动多部门建立常态化协同机制,全方位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四 《反家庭暴力法》实施中持续存在的挑战
尽管越来越多的家暴受害者的权益能得到不同程度的保障,但现实中不如人意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折射出反家暴法的落实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和挑战。
我们还在多个家庭暴力的实例中观察到:未成年人受家暴情况中,学校的强制报告往往缺失,除了申请保护令,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民政部门和社工服务机构,可以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如果没有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又该有怎样的罚则?面对情节恶劣的家暴案件,部分法院法官只是“批评教育”,并坚持调解,让受害者终于同意“再给对方一次机会”。 《民法典》中关于离婚冷静期已经饱受诟病,2023年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委员会审议中国履约报告时,也敦促废除这个规定。以上实例仅涉及少数反家暴责任部门。要推进反家暴法的有效实施,我们还需直面至少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1.不同责任主体、不同地方发展不平衡,一线人员能力参差不齐。
2.反家暴活动时间集中、方式单一。
反家暴活动往往高度集中在三八和11-12月之交的“16日行动”期间,而不是贯穿全年的常规工作。普法宣传大多仍采用宣讲的方式; 家暴案件的处理中,部分责任主体仍过于依赖简单的调解和口头批评等。
3.信息和数据披露太过稀少。
4.未见专项预算,经费保障状况不详。
5.救助/庇护只有场所数量不见服务信息。
6.社会力量多方受限,难以发挥。
结语
由于可以获得的信息非常有限,我们相信对于一些信息和实践的查询和整理仍然不够完善,在呈现《反家暴法》实施九年来的进展和挑战时,在严谨性和完整度上仍非常不足,尤其是随着《反家暴法》施行时间的持续增加,将越来越需要更多力量、包括国家机构开展监测评估进展的工作。
在梳理大量的信息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信息缺乏具体内容,从有效信息中可以看到,在取得诸多进展的同时,各个责任主体的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具有共性的挑战,如缺少工作流程的要求或指引,缺乏有关反家暴工作的评估考核指标,对人员的业务培训、数据统计缺失与滞后,强制报告、告诫书、保护令、监护权暂时转移、临时生活救助和庇护等制度的潜力远未充分发挥,民间力量在多方受限中艰难开展反家暴工作。
在此前的监测报告中,我们已经反复提了政策建议,本篇不再赘述。在此,我们只想强调,2025年是联合国95世妇会在北京召开三十周年,全球正在评估各国的后续行动。中国作为95世妇会的东道主,应该以更强有力的政治意愿、更有效的措施办法来推进《反家暴法》的实施。这既是关乎家庭成员、特别是广大妇女的权利和福祉,也体现中国作为联合国积极的一员,在践行对《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等国际法、95北京世妇会行动纲领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等国际承诺。
在这个过程中,为平妇女权益机构将持续守望,以监测见证进展和促进改善。我们看到,通过当事人的驱动、通过妇女坚持不懈的推动,通过各责任方的回应,有意义的改变将继续扩大。

北京为平妇女权益机构于2014年10月11日注册,愿景是促成一个所有性别、尤其是妇女和女童都享有平等、免于暴力的社会。致力于倡导完善和实施相关法律政策,协助相关机构和专业人员进行性别平等和反暴力的能力建设,通过服务和支持促进妇女和女童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