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种名为“高潮针”的医美产品冲上热搜。
据“红星新闻”报道,网传消息称,多地女性开打高潮针,相关预约爆满。有商家介绍,高潮针是在阴道内的敏感点位注射胶原蛋白,以帮助提升性快感和高潮,价格从数千元至万元不等。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内分泌科主任高绿芬告诉“医学界”,医学上没有“高潮针”这个概念。让她担忧的是,有些女性被没有指征的用药,一些没有资质的非医疗机构为了盈利,使用不正确或不合格的填充物进行注射。
“(这是)存在好几年的危险且诱人的项目。早先是偷偷摸摸搞,近几个月开始大张旗鼓地搞。”前北京三甲医院妇产科医生、科普大V“六层楼”发文指出,相关项目“技术不成熟、原理不扎实、效果不明确、风险一大堆。”
“这不是一个新鲜事物”
4月28日,“医学界”在某社交平台搜索发现,以“高潮针”为关键词的笔记基本被清空,但仍有不少自称消费者的人在分享注射体验,疑似引流至相关医美机构。
其中一部分“高潮针”的主要成分是高浓度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又称富血小板血浆,是在提取全血并经离心机分离各成分后,提取的富含血小板的血浆蛋白浓缩液。
这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厦门海峡整形美容医院院长刘歆告诉“医学界”,早在2000年左右,PRP治疗就被用于骨科和牙科。
“比如,在植牙的时候,有些医生会适当注射PRP,希望加速伤口愈合。”刘歆表示,PRP富含生长因子,如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等,理论上能促进组织修复、再生。这是PRP治疗的理论基础。
但“医学界”梳理发现,支持PRP在骨科、牙科等运用的循证医学证据级别并不高,大多为间接证据,甚至阴性结果频出。2021年顶刊《美国医学会杂志》曾发表随机对照研究,称轻中度骨关节炎患者注射PRP,效果和打生理盐水(安慰剂)差不多。
有限的疗效和昂贵的价格限制了PRP的临床应用,直到医美整形行业兴起后,“PRP治疗渐渐开始‘转战’至私立医美机构,早期主要用于面部注射,以抗衰老、促紧致等名义宣传,吸引着经济状况良好、对形象追求高的女性。”刘歆介绍。
公开信息中,国内部分公立三甲医院的皮肤科也曾对该疗法有所推介:PRP技术正越来越多被用于脱发、面部年轻化的治疗。由于其安全有效,副作用低,获得众多患者及相关诊疗指南认可。
事实上,PRP治疗在我国并未被获批用于医美整形。以市场一款最为畅销的“高潮针”为例,国家药监局官网药械注册信息显示,该产品获批的适用范围是“用于骨折手术的辅助治疗(包括可与骨修复材料混合植入骨缺失部位),制备产物不能用于静脉注射。”

另一方面,“厂家获批的不是PRP,而是PRP治疗的制备装置。”刘歆表示,“严格来说,PRP属于血液制品,虽然有了制备装置,但根据我国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绝大多数私立医美机构并没有采集血浆、制作血液制品并将其用于治疗的资质。”
但庞大的市场需求,仍使得PRP治疗在监管的模糊地带中广泛开展。
2019年左右,“水光针”在面部抗衰老领域兴起,注射PRP的消费者开始减少,“于是医美机构又‘另辟蹊径’,以‘高潮针’的名义,将PRP运用至私密整形,称能改善性冷淡、提升性快感。”刘歆说。
没有任何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
在一些私立医美机构的描述中,“高潮针”的原理之一是在女性的“G点等高潮点位”注射PRP,声称能“促进神经末梢修复、血运循环、阴道褶皱再生,从而提高女性的性体验”,而且“没有副作用”。
对此,刘歆告诉“医学界”,这样的说法没有任何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撑,他所在的机构也并未开展相关项目。“PRP、生长因子促修复......这一套理论类似‘万金油’,再加上它是皮下注射,相对安全。因此机构想宣传什么功效,就能把它往什么身体部位打。”
“六层楼”则认为,部分求美者在注射PRP后感受获益,更多可能源于个体差异或心理暗示,“不具备普遍推广的基础。”
“医学界”查阅发现,《生物医药》曾于2023年10月发表系统评价,分析了5篇关于PRP治疗女性性功能障碍的研究。文章指出,尽管这些研究初步得出了“有效结果”,但由于证据等级低,包括多为单臂试验、随访时间短、入组人数少等,结果无法被完全采信。
文章还表示,现有文献中PRP的注射剂量、频率、区域等尚未达成统一共识,显著的临床异质性导致目前其治疗性功能障碍的“有效结果”相当成问题。
此外,部分商家宣传的“敏感点位注射”,在医学上同样存在争议。
“随着研究深入,现代医学确实提出了一些和性相关的女性生理解剖结构,但它存在个体敏感度、位置差异。”高绿芬告诉“医学界”,它不是商业噱头所说的“点”,更像是“一个范围”,因此针对特定部位的注射可能是无用功。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轮有关PRP的商业宣传中,“注射0风险”等字样比比皆是。据“蓝鲸新闻”报道,一位南京医师自称,这个针除了未成年不能打,几乎没有什么其他限制,所有效果都是即刻产生的,因为针剂成分会被吸收和代谢,每隔一段时间要重新注射、维持功效。
高绿芬强调,医疗操作没有“绝对安全”一说,任何一种注射治疗都有风险。PRP的制备、注射过程若被污染,就可能导致局部感染,严重者会发展为感染性休克。
“有些所谓的高潮针是用玻尿酸或纤维蛋白,可能存在远期硬化风险。”高绿芬解释,这类成分通过局部支撑发挥作用。
同时,女性私密部位血管和神经丰富、密集,如果注射操作不规范,可能损伤血管和神经,导致出血、疼痛、感觉异常等。若打进血液里,可能诱发栓塞、导致死亡。
2020年,《美容外科杂志》曾介绍一例阴道壁注射透明质酸、胶原蛋白后的死亡案例,死因是填充剂误注入阴道壁血管,导致患者进行性肺栓塞。文章提醒:“临床医生应慎重对待阴道注射,要认识到最广泛使用的注射剂,也可能成为潜在致命肺部并发症的诱因。”
PRP研究,应在严谨的科学探索中进行
“为了追求利润,有些非医疗机构不是由专业医生操作、注射。相关人员不具备医学常识,可能不知道自己究竟给女性注射了什么,也无法及时发现各种风险。”
高绿芬担心,为了盈利,这些机构可能自己生产PRP制品,或委托“小作坊”制作,其产品浓度和纯度不够、不符合质量标准,或无法达到无菌操作环境。
2021年,《美国医学会杂志》曾发表社论指出,因为制备方法不同,PRP产品的血小板和其所含生长因子的浓度会发生变化。此外,PRP样本的质量和有效性,还可能受到血小板中药物、食物、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影响,从而发生不可预测的变化。
而根据我国国家药监局官网批文,目前获批的“富血小板血浆制备器(PRP)”属于被严格监管的三类医疗器械,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但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此前,我国已有地区发文,明确禁止一些阴道内注射行为。
2021年,浙江省整形美容质量控制中心发布规范性文件,称“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应该自觉抵制损害人体健康的不良操作,禁止开展损害人体正常功能或有极高风险的治疗和手术,如阴道内脂肪及填充剂注射等。”
2021、2022年,该中心多次发布医疗安全警讯,重申“禁止阴道注射脂肪及填充剂”。2022年3月,国家卫健委组织发布《2022年各专业质控工作改进目标》,称该年度整形美容专业改进目标为“降低注射美容并发症发生率”。
“虽然能理解为什么会有人选择,也确实映射出人们内心的焦虑,渴望打一针就能解决眼前关于性的、自身的、家庭的、亲密关系的一系列问题,但这条路不仅事与愿违,甚至可能害了自己。”六层楼”表示。
刘歆认为,从机制的角度,PRP在组织修复、抗衰等领域确实存在一定潜力,“但这些尝试应该在严谨的科学探索中进行,比如针对一些适应证,先制定相应专家共识,限定使用标准,定期复盘、总结等,逐步推进,不应作为‘赚钱工具’,不分场景的滥用。”
高绿芬也认同,PRP在损伤修复方面具有潜力,目前阶段需“限制性、规范性”使用,“注射治疗有风险,属于医疗行为,建议在正规医疗机构,要把握好指征,选择对的注射物,在有资质的医生帮助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