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头惠英红荣获华表奖优秀女演员,这头4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刚刚也结束了。
今晚的香港文化中心,星光灿烂。
2024年对于香港电影来说,是值得被铭记的一年。
这一年,港片出现了两部大爆款。
《破·地狱》香港票房破1.6亿,成为香港影史票房最高的华语电影,内地也收获2.1亿票房,以18项提名领跑金像奖。
最后拿下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最佳剧本、最佳原创歌曲等5个大奖。
获最佳男配的朱栢康发表获奖感言时激动落泪,
看的台下即将成为影后的卫诗雅眼泪汪汪,成为颁奖礼动人一幕。
《九龙城寨之围城》则以破七亿内地票房,让香港功夫片再次崛起,获得了14项提名。
最终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服装造型设计、最佳视觉效果、最佳美术指导、最佳音响效果、最佳摄影、最佳动作设计、最佳剪辑9个奖项。
林峯、朱栢康、张文杰、刘俊谦、胡子彤颁最佳音响效果奖,得奖的恰好是《九龙城寨之围城》。真是风光。
可惜两部爆款,全都漏掉了最佳男主。获奖的是四夺金像影帝的刘青云。
除了颁奖现场戏剧性十足,这届红毯,也惊喜不断。
镜头最先给到的,是本届影后的大热人选,卫诗雅。
凭借《破地狱》入围影后的她,一身白色长裙在英皇老板护驾下登场,顺利拿下金像奖影后,事业也由此步入一个新的台阶。
而上届六夺影帝未出席颁奖礼的梁朝伟,这次也与刘嘉玲一黑一白红毯牵手合体,一身黑西装的梁朝伟温柔浅笑,白纱裙出场的刘嘉玲则依然女王气场十足。
有份争夺影帝的郭富城则是黑超亮相帅到我要说谢谢。
久违的吴彦祖则被要求脸颊比心,努力现场学习的阿祖反应也是很可爱了。
女星方面,一袭亮片长裙甜美亮相的蔡卓妍,状态是真的好。
《赎梦》中表现惊艳的陈法拉也来了。
一身宝石蓝轻纱流动如云的刘雅瑟,这美得也太有女人味了。
但要说气质,还得是微微一笑的蔡思韵。
干净文艺的样子,似乎与这娱乐圈的浮华格格不入。
红毯如潮人如水,永远是新老交替,50多位明星云集的金像奖红毯和颁奖礼,依旧精彩纷呈。
但作为曾经的华语电影三大奖项之一,随着港片的逐渐没落,金像奖的影响力,也渐渐不再。
悲喜交集之间,就让我们透过第43届金像奖的热闹,看看香港电影的三重“喜和悲”。
第一重喜:刘青云四夺金像影帝,仅次于梁朝伟
在我们熟知的香港实力派演员里,刘青云注定是无法替代的那一个。
刘青云已经4获影帝,18次提名,要说我,《爸爸》中他的表演,比他前三次获影帝的表现都要好。
这部电影的灵魂人物,便是主演刘青云。
整部电影的人物处境与挣扎,都靠他的表演来传递情绪,在片中的绝大部分时间,他所饰演的遭遇儿子灭门的父亲永年,都保持着一种苍凉、空洞,甚至麻木的感觉。
但在不动声色的克制下,刘青云又将永年身上的悲伤、懊丧、茫然和豁然开朗,一一演出来。
这部电影最大的优点,就是爸爸这个角色写的好,刘青云演得好,虽然其他对手都很出色,但他获奖,是实至名归的。
恭喜刘青云创造了一个不是冷门的冷门,也恭喜香港电影,又诞生了一个传奇。
第二重喜:林青霞为徐克施南生颁奖,港片黄金时代重现
金像奖有一个固定项目:终身成就奖。
而本届金像奖,历史性的一幕出现了。
林青霞现身为徐克施南生颁发终身就奖。
林青霞还讲述与两位第一次合作《蜀山》的故事,说徐克施南生是自己的贵人。
完全可以说,“武侠教父”徐克与“港片铁娘子”施南生,也是港片的贵人。
1979年,徐克以处女作《蝶变》开启了香港新浪潮武侠片的序幕,其后他成为票房毒药,直到在最佳拍档绝处逢生。
也是在这里,他遇到施南生。
两人携手闯荡影坛,便有了接下来的《蜀山》、《倩女幽魂》系列,李连杰飞檐走壁的《黄飞鸿》系列,徐克也成为港产武侠代言人。
新浪潮导演能真正留下来,并成为国际一流名导,也就那么几个。
徐克的成功,是与制片人施南生珠联璧合的结果,关键不仅是徐克的才华+港片黄金时代的璀璨群星,更是将港片与全球市场相连接。
黄金时代,港片纵横四海,如今的港片,困于九龙城寨的本土一隅。但港片终究灿烂过。
如今已75岁的徐克,72岁的施南生,依旧神采奕奕,状态很好。
虽已不再是夫妻,当年留下的经典,却成港片的永恒记忆。
即使到今天,提起徐克,依然抹不去施南生。
第三重喜:卫诗雅夺影后,女新人总算崛起
本届金像奖另一大惊喜,是港片多年瓶颈,终被打破:新人女演员青黄不接。
近几年金像奖一大特色,就是影后争夺,多有吴君如、惠英红这样的老面孔,要么就是内娱女演员,而香港女演员则比男演员更加难产。
没想到本届金像奖,一口气冒出来21岁的许恩怡、30岁的钟雪莹、35岁的谈善言、40岁的卫诗雅四个影后提名新人。
尤其是卫诗雅,虽然年纪已不轻,却是香港本土新人突破的典范。
模特出身,长期镶边,演的多半是爱情片,好在人生是场马拉松,用了15年,她遇到了郭文玥这个喃呒师傅女儿角色,最后一场带着先人跳火盆那个镜头,不仅演得绝赞,更为全片留下意味深长的一笔。
夺得影后,实至名归。
而其他获提名的新人,也都潜力不低。
2021年入行,从2022年起每年都会收获几项演技类奖项提名的钟雪莹,已成港片未来影后潜力股。
谈善言在《虎毒不》中演一位坚强的新手妈妈,演技不容小觑。
许恩怡在《久别重逢》中展现的灵气与活力,也让人耳目一新。
香港电影女演员,终于让人看到新人接班的希望。
看完三重“喜”,又不得不说,港片的三重“悲”,就藏在这三喜的背后。
第一重悲:黄子华未获提名,许冠文与影帝擦肩,伍允龙奖项继续挂零
其实在金像奖提名开启前的预测中,我一直以为,这次的影帝,很可能给黄子华。
但事与愿违,实在有些让人惊讶,别说影帝,黄子华甚至未能进入影帝提名。
并不是我私心给华神找补,而是黄子华如果这次能拿奖,应该算是实至名归,也算是弥补了《毒舌律师》未能获奖的遗憾。
不要说什么无冕之王奖项不重要,什么奖项都不重要,要金像奖干什么。
要金像奖就是用来争的,那黄子华这次的表演配得影帝吗?是不太配。
可今日的黄子华配。
说黄子华撑起了这几年的港片票房,不为过。
2022年的《饭戏攻心》豪取7732万港元票房,谁晓得只是开始。
去年的《毒舌大状》是他出道以来最好的表演,林凉水在法庭上喊出的那些金句,可谓道出了港人的心声,角色从市侩到热血,再到失败挫折,最后奋力一搏,才有了林凉水在法庭上火力全开、气场十足的强力输出,正是他的表演,将观众情绪送到最高点。
去年影帝首选就该是他,其次是林保怡,梁朝伟不缺这个影帝。
既然去年没给,今年再不给,给个提名也好,结果提名也没有。
那是不是他就是最可惜的呢?
也不是。最可惜的是许冠文。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第一届香港金像奖的影帝,正是许冠文。为他拿下影帝的,是《摩登保镖》。
观众都期待,时隔整整43年,许冠文凭《破·地狱》再夺影帝。因为他演得确实好。
全片的点题金句——“活人也要破地狱”,虽然是黄子华说出的,但却被许冠文生动演绎出来,做法事本来是超度死人的,但真正需要超度的是活人。
虽然未能再夺影帝,可许冠文早已经成了香港电影的一座丰碑,这一点毋庸置疑。
同样错失演技奖项的,还有伍允龙。
伍允龙这次的表现,真是出彩。
尤其是看过他在港剧《城寨英雄》中演的性格纯良的武痴,
再看《九龙城寨之围城》中,那戴上墨镜动辄吞炭的癫狂反派,更可见伍允龙不仅是打得好,演得同样出彩。
可惜,金像奖的演技奖项,向来并非表演定输赢。看来年轻的伍允龙,其实也46岁了。
这对于香港电影来讲,或许是另一重悲凉。
第二重悲:寻秦记成最佳梗,老人退去,新人难挑大梁,港片路在何方?
今年颁奖礼最好的梗是蔡思韵和杨偲泳颁最佳视效奖,两人说最佳视觉效果应该还有个名字叫最舍得花钱奖,这样的话明年应该会有《风林火山》吧?
“《风林火山》难道不是都市传说吗?”“都市传说是《寻秦记》。”
台下古天乐比了两个大拇指。
《寻秦记》和古天乐,似乎也是香港电影苍老的缩影。
整个金像奖,我们叫得出名字的,几乎都是老人。
不光颁奖嘉宾,看提名名单,古天乐以人气爆棚的“龙卷风”一角退出影帝竞争,将男主提名留给的林峯,都已是45岁。
最年轻的几位影后提名选手,确实未来可期。
但除了40岁的卫诗雅,都没走出“香港影坛”这个小圈子。内地知名度,更无法与近年最成功的港片新人刘雅瑟相比。
说到底,今日港片中流砥柱还是港片黄金时代留下的那班人,新一代无法冒尖,票房还是靠曾经那帮老江湖撑着。
黄子华撑起票房,刘德华梁朝伟撑起门面,成龙甄子丹撑起功夫明星最后的体面,周润发偶尔在春节档大片中演技闪现。
但所有人都明白,今日港片最大的病症,依然是:后继乏力。
第三重悲,港片依赖症明显,只有华神和动作片,港片失去了源头活水
还记得41届金像奖,许鞍华颁奖时说了这样的一句话:
“有记者问我,今年香港电影是不是小阳春呢?我问清楚了小阳春的意义之后,我觉得,不是。”
如今再回看这句话,才明白这句话的分量。
过去两年的港片有多惨?去年全年港片内地总票房不足20亿,今年直到4月才有第一部香港票房破千万的港片——张家辉的《赎梦》。
为什么港片的小阳春,没有成真?
为何去年两部大爆款,也挽不回港片的气数?
很简单,因为《九龙城寨》和《破地狱》都是孤例。
事实就是,过多很多大制作“合拍片”,为了迎合更多人的趣味,也渐渐搞丢了港片特色;港星也在老去,香港电影靠什么打?
《破地狱》靠的,是黄子华。
电影拍得不赖,但如果没有黄子华,英皇敢拍这部严肃题材吗?就算拍了,没有黄子华主演,还能有今日票房吗?
《九龙城寨》呢,靠的是港产功夫片的老底子,郑保瑞确实有创新,可是在港片基础上的创新。
最终《破地狱》香港本土大卖,《九龙城寨之围城》全球累计票房1.8亿美元(约14亿港元),证明功夫片依然是全球市场最好卖的港片。
这两部电影是出色,但本质上,依然靠的是港片多年的底子。
今日港片,除了多年票房毒药熬成票房灵药的黄子华和动作类型,还有什么王牌?
这届金像奖上,这个最尖锐的问题,其实也已经摆了出来。
事实就是,港片之所以内地市场节节败退,是因为老牌港片导演讲故事的能力,留在了港片黄金年代,走不出来了。
新一代港片导演的电影,又过于小众,难以打开更广阔的内地和全球市场,比如斩获不小的《爸爸》,票房上恐怕很难有大的突破。
这直接导致香港电影能走出去的还是老招数,可当黄子华、梁朝伟、古天乐也演不动了,老招式也就彻底失灵。
王晶说得好,没有香港电影,只有中国电影。
中国庞大的内地市场,是港片的希望。
可日益老去的港片,又如何与哪吒争夺观众呢?
港片,曾经一眼万年。可往事如昨,昔日灿烂也是牢笼。
港片曾经的巅峰,未尝不是今日困住自己的”地狱“。
前路未知,但唯有不被变化击倒,而是拥抱变化走出围城,今日港片,才真的能”破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