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娱乐圈这个对颜值要求近乎变态的名利场,杨紫用二十年时间完成了从“丑小鸭”到实力派的逆袭。
最近白玉兰奖入围名单公布,当人们看到她的名字和闫妮、周迅这些老戏骨并列时,才猛然发现这个被宋丹丹说“不够漂亮”的姑娘,已经悄悄杀进了演技派的第一梯队。
当年《家有儿女》里那个戴着眼镜的“小雪”,可以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11岁的杨紫把初中生演得活灵活现,全国人民都记住了这个机灵丫头。
可谁能想到,这份国民度反而成了她少年时期的紧箍咒。十五六岁跑去剧组试戏,导演们看着她直摇头:“你这张脸太有亲切感了,演不了其他角色。”连合作过的宋丹丹都劝她:“咱长得不算漂亮,别吃演员这碗饭了。”这些话搁现在看简直魔幻,但当时就是这么个看脸的时代。
杨紫的转型之路堪比升级打怪。别人在晒美照搞医美的时候,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啃剧本。拍《战长沙》那会儿才19岁,要从16岁少女演到人妻人母,剧组里没人看好这个“童星专业户”。结果她愣是把霍建华都给演服了,那场抱着孩子躲避空袭的戏,鼻涕眼泪糊了一脸,完全颠覆了小雪的形象。这剧后来成了豆瓣9.1分的神作,但当年根本没人关注,杨紫照样得坐冷板凳。
真正让观众改观的是《欢乐颂》里的邱莹莹。这个咋咋呼呼的傻白甜角色,换别人演可能就是灾难现场,但杨紫硬是演出了职场新人的真实感。被白主管骗财骗色那段,她蹲在马桶边哭得妆都花了,观众一边骂角色蠢一边心疼演员真。这时候大家才发现,原来那个“小雪”已经长成了能驾驭复杂情绪的成熟演员。
这两年杨紫彻底开了挂,《承欢记》和《国色芳华》两部大剧直接把她的演技送上热搜。
在《承欢记》里演麦承欢,和母亲吵架那场戏堪称教科书级别——嘴唇发抖但强忍着不哭,手指头无意识抠着沙发缝,把中国式家庭里那种“我爱你但受不了你”的矛盾演得扎心。有网友说看完这段直接给家里打了个和解电话,这大概就是演技的社会价值。
《国色芳华》里的牡丹商人更绝,杨紫把古代女强人演出了现代职场剧的爽感。面对生意场上的尔虞我诈,她眼神里透着精明却不世故;和闺蜜闹掰又和好那场戏,眼泪在眼眶里转了三圈愣是没掉下来,这种克制比嚎啕大哭更难拿捏。
据说这剧带火了菏泽牡丹产业,当地花农现在逢人就说杨紫是“牡丹娘娘”,这可比什么带货数据实在多了。
关于白玉兰奖的争议,其实暴露了行业偏见。有人说古偶剧不配拿奖,可当年《甄嬛传》也是从古偶赛道杀出来的。杨紫在《长相思》里一人分饰两角,男装时糙得能蹲路边啃烧饼,女装时贵气得让人不敢直视,这种切换可比某些全程面瘫的演员强多了。
马苏说得在理:“她演戏有种灵动的真实感,就像你身边真有个这样的人。” 现在回头看宋丹丹那句话,反而成了杨紫最好的注脚。
在锥子脸横行的娱乐圈,她证明了演员的脸就该为角色服务。拍《香蜜》时为了演出被霜花冻住的效果,她能在零下二十度里躺四个小时。
演《烈火英雄》满脸黑灰根本认不出是谁,但观众记住了那个哭着吃鸡腿的消防员遗孀。这种对自己下狠劲的劲儿,可比玻尿酸填充的脸耐看多了。
白玉兰奖对杨紫来说就像高考后的录取通知书,拿不拿得到其实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撕掉了童星魔咒,打破了颜值偏见,在85花集体转型的当口抢跑成功。
接下来要是能接几个现实题材的本子,往正剧圈再迈一步,说不定下次就能跟周迅们真正掰手腕了。毕竟这姑娘才三十出头,娱乐圈的故事,从来都是笑到最后的才最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