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对美加征34%关税,中国的农产品进口受何影响?

对美加征34%关税,中国的农产品进口受何影响?

文章来源: 财经杂志 于 2025-04-05 19:05:5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中国从美国进口农产品的替代现象,近年来普遍发生在大豆、玉米、棉花、肉类及水果等领域。随着不断扩展农产品进口渠道,中国从美国进口相关农产品数量占国内消费比例大多较低,且已有较多元且稳定的替代来源

相隔一个月左右先后两轮对美国农产品持续加税,中国的底气何来、又会有哪些影响,均较为受人关注。

4月4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关于对原产于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中国将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现行保税、减免税政策不变,此次加征的关税不予减免。

而按照3月4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的相关加征关税公告,中国已从3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农产品加征关税。具体而言,中国对从美国进口的鸡肉、小麦、玉米、棉花等29类商品加征15%关税,另对高粱、大豆、猪肉、牛肉、水产品、水果、蔬菜、乳制品等711类农产品加征10%关税。

按照4月4日的新政策,以上多类产品的关税,将累计加征至49%或44%。事实上,在近年来的数轮贸易摩擦中,农产品都是中方向美方加征关税的重要领域。以2018年为例,受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影响,美国大豆产品的相关出口曾大幅降低。

作为农产品消费大国,中国能采取此类措施进行反制的底气,首先是近年来在国内采取保护耕地、良种良法等手段不断提高相关农产品产量。2024年,中国的粮食亩产比上年提高5.1公斤、增长1.3%,粮食单产提升对增产的贡献超过八成。

在此基础上,随着中国农产品进口渠道多元化战略持续推进,其全球农业贸易重心,也正向南美转移并呈现长期趋势。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中国的大宗农产品贸易数字不断呈现新的堪称结构性的变化。

以2024年的中美农业贸易情况为例:据中国海关统计,当年两国间的农产品贸易总额为398.7亿美元,同比下降7.2%,只占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的12.5%。

细分来看:当年中国对美国的农产品出口总额为123.4亿美元,同比增长22.3%(占农产品出口总额12%),美国是中国农产品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反过来,当年中国对美国农产品的进口总额则为275.3亿美元,同比则下降了16.3%(占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12.8%)

如此一增一减之下,中国对美国农产品进口的依赖度进一步降低,贸易逆差为151.9亿美元,同比也收窄了33.4%。可资对比的数据是:2016年,中美农产品贸易额达312亿美元。其中,中国自美进口238亿美元,对美出口74亿美元。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多重:首先,随着中国国内农产品市场供需结构变化,部分农产品的国内产能增加,对美国等地农产品的需求或曰依赖度自然相应减少;其次,美国农产品因一系列原因造成价格竞争力下降,自然也让中国国内的进口商转向其他市场。

以各方高度关注的大豆等油料产品为例:2024年,中国自美国进口油籽油料121.45亿美元,同比下降22.7%,占自美农产品进口总额44.1%。其中,美国虽仍是中国的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但大豆进口120.4亿美元,则意味着同比下降了22.7%。

同样出现较大幅度数字下滑的,其实还有中国对美国肉类及制品的进口。当年中国自美国进口肉类及制品29.9亿美元,同比下降20.4%。其中,牛肉(杂碎)及制品14.7亿美元,同比下降3.4%;猪肉(杂碎)及制品8.6亿美元,同比下降14.7%;鸡肉(杂碎)及制品4.2亿美元,同比下降50.4%。

在所有这些出现较快下降的农产品领域,中国都在逐渐找到新的进口渠道。在这一过程中,巴西、阿根廷、乌克兰等国,则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国。

在中国这个被业内人士称之为“买得起”“买得到”“运得回”,同时来源地分散化的农产品新型结构体系中,相关来源国呈现阶梯形结构。在第一梯队内,保持绝对领先的进口来源国,已经是近年来稳居首位的巴西。

作为中国当前最大的农产品虚拟耕地资源进口来源国,2024年中国对巴西的进口量为4494.5万公顷,占中国虚拟耕地资源进口总量的48.6%,同比小幅上涨。其中,中国对巴西的大豆进口量仍处于第一位(7465万吨,占大豆进口比例的71.1%)。在此基础上,中国对巴西进口量处于第一位的其他农产品还包括玉米、食糖、冻牛肉、棉花和禽肉。

“大宗农产品进口重点转向南美,既是长期趋势,也是我们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手段。”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黄德钧此前如此对《财经》记者解析称。

随着中国对美国大豆的进口依赖度持续下降,2024年中国对其的进口依赖度已经下降至21%左右。事实上,类似的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宗商品“被替代”现象,其实也发生在玉米、棉花、各种肉类(猪肉、牛肉、鸡肉)、水果等领域。

整体而言,除了大豆,中国从美国进口的相关农产品数量占国内消费比例均较低,比例数字大多为个位数甚至不足1%,且已经找到了较为稳定且多元的进口替代国。即使是从美国进口占比依然还较高的高粱,中国每年总消费量为3000万吨左右,从美国进口的400万吨至600万吨,最高占比也未超过20%,且可从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进口。

具体到从长期及短期角度来看,前述中国先后两轮对美国农产品加税后,值得关注的,可能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中国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结构仍将持续优化。2002年至2022年,中国农产品进口额由124.7亿美元增长到2360.6亿美元,总量增长了18.9倍,年均增幅为87.5%。从2023年起,中国农产品进口规模连续回调,特别是2024年出现了近十年来的最大单年降幅。

“过去20年间,中国的大宗农产品进口量及金额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复合增长。两个相关数字出现下降,可能意味着相关需求已经到了顶部。”正如黄德钧曾对《财经》记者所言,“随着中国人口总量下行,以及国内农产品生产效率的提高,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在总量上可能不会增加,而是进行品类结构调整。”

其次,中国对美国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或将受到程度不一的影响。从出口角度看,近年来中国对美国农产品的出口增长,其实主要得益于自身的农产品在加工、品质和价格上的竞争力,尤其是在水产品、蔬菜和水果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即使美国减少对中国相关农产品的进口,广东、山东、福建等省份的相关产品出口竞争力仍在。

再从进口角度看,中国国内部分省市的对美农产品进口将受到一定影响。以京沪两地为例,2024年北京自美进口农产品95.8亿美元,同比增长26.9%(占自美农产品进口总额34.8%);同年上海市进口则为27.9亿美元,则同比下降28.7%(占自美农产品进口总额10.1%)。

第三,按照全球农产品的供应规律,中国此时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灵活性被认为相对较高。这源于2018年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发生在其大豆收获期间,中国需大量采购。而当前正是南美大豆大量收获之时,中国对美国大豆依赖度相应下降。

以巴西大豆为例:2025年该国大豆的产量预计将达到1.69亿吨(同比增长超10%),南美供应处在历史高位。再从过去两年巴西大豆的出口季节性来看,3月后其出口量会快速上升,3月至6月正是其出口高峰期。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8)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特朗普9月一行程曝光,堪称史无前例
川普大赞爱妻"1句话"点醒他,让他看清普丁真面目
比起三个美国籍孩子,宗家100多亿境外资产更值得关注
全球首例,深圳机器人搭地铁为商家送货
德州暴洪"神秘营"27女童遭冲走亡!恐怖事发全程曝光




24小时讨论排行

大连工大,你应该保护受害女生,而不是开除
中领馆:所有在美中国公民尽快完成"海外公民登记"
川普突然变强硬真正原因,觉得自己被普京羞辱了
纽约时报:中国第二季度经济保持稳健增长
川普稳赚不赔的战争生意 拜登就想不出这样的办法
纽约时报:“中国冲击2.0”比上一次严重得多
特朗普承诺军援,象征乌克兰战事的重要突破
欧巴马吁民主党"硬起来",勿因川普重返白宫而沉默
“同志”的年头要回归了?“共产”还远吗?
乌克兰喜收爱国者飞弹,俄议员酸"川普威胁"没人怕
关税没引起物价上涨?白宫爱国说法遭打脸 3大原因曝
美最高法院推翻禁令,让特朗普解散教育部
中国父子德国风景区湖中溺亡 失踪一周后找到遗体
美众议员:习近平在川普任内不会侵台 著眼50年…
陈立人杀妻案,前女友提交重要证物并要求不公开!
袁红冰爆中国机要官员带文件叛逃 曝2套俄垮台后方案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对美加征34%关税,中国的农产品进口受何影响?

财经杂志 2025-04-05 19:05:50


中国从美国进口农产品的替代现象,近年来普遍发生在大豆、玉米、棉花、肉类及水果等领域。随着不断扩展农产品进口渠道,中国从美国进口相关农产品数量占国内消费比例大多较低,且已有较多元且稳定的替代来源

相隔一个月左右先后两轮对美国农产品持续加税,中国的底气何来、又会有哪些影响,均较为受人关注。

4月4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关于对原产于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中国将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现行保税、减免税政策不变,此次加征的关税不予减免。

而按照3月4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的相关加征关税公告,中国已从3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农产品加征关税。具体而言,中国对从美国进口的鸡肉、小麦、玉米、棉花等29类商品加征15%关税,另对高粱、大豆、猪肉、牛肉、水产品、水果、蔬菜、乳制品等711类农产品加征10%关税。

按照4月4日的新政策,以上多类产品的关税,将累计加征至49%或44%。事实上,在近年来的数轮贸易摩擦中,农产品都是中方向美方加征关税的重要领域。以2018年为例,受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影响,美国大豆产品的相关出口曾大幅降低。

作为农产品消费大国,中国能采取此类措施进行反制的底气,首先是近年来在国内采取保护耕地、良种良法等手段不断提高相关农产品产量。2024年,中国的粮食亩产比上年提高5.1公斤、增长1.3%,粮食单产提升对增产的贡献超过八成。

在此基础上,随着中国农产品进口渠道多元化战略持续推进,其全球农业贸易重心,也正向南美转移并呈现长期趋势。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中国的大宗农产品贸易数字不断呈现新的堪称结构性的变化。

以2024年的中美农业贸易情况为例:据中国海关统计,当年两国间的农产品贸易总额为398.7亿美元,同比下降7.2%,只占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的12.5%。

细分来看:当年中国对美国的农产品出口总额为123.4亿美元,同比增长22.3%(占农产品出口总额12%),美国是中国农产品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反过来,当年中国对美国农产品的进口总额则为275.3亿美元,同比则下降了16.3%(占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12.8%)

如此一增一减之下,中国对美国农产品进口的依赖度进一步降低,贸易逆差为151.9亿美元,同比也收窄了33.4%。可资对比的数据是:2016年,中美农产品贸易额达312亿美元。其中,中国自美进口238亿美元,对美出口74亿美元。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多重:首先,随着中国国内农产品市场供需结构变化,部分农产品的国内产能增加,对美国等地农产品的需求或曰依赖度自然相应减少;其次,美国农产品因一系列原因造成价格竞争力下降,自然也让中国国内的进口商转向其他市场。

以各方高度关注的大豆等油料产品为例:2024年,中国自美国进口油籽油料121.45亿美元,同比下降22.7%,占自美农产品进口总额44.1%。其中,美国虽仍是中国的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但大豆进口120.4亿美元,则意味着同比下降了22.7%。

同样出现较大幅度数字下滑的,其实还有中国对美国肉类及制品的进口。当年中国自美国进口肉类及制品29.9亿美元,同比下降20.4%。其中,牛肉(杂碎)及制品14.7亿美元,同比下降3.4%;猪肉(杂碎)及制品8.6亿美元,同比下降14.7%;鸡肉(杂碎)及制品4.2亿美元,同比下降50.4%。

在所有这些出现较快下降的农产品领域,中国都在逐渐找到新的进口渠道。在这一过程中,巴西、阿根廷、乌克兰等国,则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国。

在中国这个被业内人士称之为“买得起”“买得到”“运得回”,同时来源地分散化的农产品新型结构体系中,相关来源国呈现阶梯形结构。在第一梯队内,保持绝对领先的进口来源国,已经是近年来稳居首位的巴西。

作为中国当前最大的农产品虚拟耕地资源进口来源国,2024年中国对巴西的进口量为4494.5万公顷,占中国虚拟耕地资源进口总量的48.6%,同比小幅上涨。其中,中国对巴西的大豆进口量仍处于第一位(7465万吨,占大豆进口比例的71.1%)。在此基础上,中国对巴西进口量处于第一位的其他农产品还包括玉米、食糖、冻牛肉、棉花和禽肉。

“大宗农产品进口重点转向南美,既是长期趋势,也是我们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手段。”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黄德钧此前如此对《财经》记者解析称。

随着中国对美国大豆的进口依赖度持续下降,2024年中国对其的进口依赖度已经下降至21%左右。事实上,类似的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宗商品“被替代”现象,其实也发生在玉米、棉花、各种肉类(猪肉、牛肉、鸡肉)、水果等领域。

整体而言,除了大豆,中国从美国进口的相关农产品数量占国内消费比例均较低,比例数字大多为个位数甚至不足1%,且已经找到了较为稳定且多元的进口替代国。即使是从美国进口占比依然还较高的高粱,中国每年总消费量为3000万吨左右,从美国进口的400万吨至600万吨,最高占比也未超过20%,且可从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进口。

具体到从长期及短期角度来看,前述中国先后两轮对美国农产品加税后,值得关注的,可能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中国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结构仍将持续优化。2002年至2022年,中国农产品进口额由124.7亿美元增长到2360.6亿美元,总量增长了18.9倍,年均增幅为87.5%。从2023年起,中国农产品进口规模连续回调,特别是2024年出现了近十年来的最大单年降幅。

“过去20年间,中国的大宗农产品进口量及金额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复合增长。两个相关数字出现下降,可能意味着相关需求已经到了顶部。”正如黄德钧曾对《财经》记者所言,“随着中国人口总量下行,以及国内农产品生产效率的提高,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在总量上可能不会增加,而是进行品类结构调整。”

其次,中国对美国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或将受到程度不一的影响。从出口角度看,近年来中国对美国农产品的出口增长,其实主要得益于自身的农产品在加工、品质和价格上的竞争力,尤其是在水产品、蔬菜和水果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即使美国减少对中国相关农产品的进口,广东、山东、福建等省份的相关产品出口竞争力仍在。

再从进口角度看,中国国内部分省市的对美农产品进口将受到一定影响。以京沪两地为例,2024年北京自美进口农产品95.8亿美元,同比增长26.9%(占自美农产品进口总额34.8%);同年上海市进口则为27.9亿美元,则同比下降28.7%(占自美农产品进口总额10.1%)。

第三,按照全球农产品的供应规律,中国此时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灵活性被认为相对较高。这源于2018年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发生在其大豆收获期间,中国需大量采购。而当前正是南美大豆大量收获之时,中国对美国大豆依赖度相应下降。

以巴西大豆为例:2025年该国大豆的产量预计将达到1.69亿吨(同比增长超10%),南美供应处在历史高位。再从过去两年巴西大豆的出口季节性来看,3月后其出口量会快速上升,3月至6月正是其出口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