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长沙中考新政,为何引起不满?

长沙中考新政,为何引起不满?

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于 2025-03-30 02:06:1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图片由豆包AI生成 提示词:中考

日前,长沙公布中考新政,其中“规范政策性优待项目”一项引发广泛热议。依据其公布的中考改革实施办法,自2025年起,高层次人才子女享受教育优待实行单列,不纳入统招计划。对此政策,舆论纷纷质疑其合理性,抨击这一政策对中考公平公正的冲击,将其戏称为“拼爹”。

依据长沙市人民政府官网2021年发布的《长沙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目录》,长沙市高层次人才划分为A类、B类、C类、D类4个层次。A类为“国际顶尖人才”,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B类为“国家级领军人才”,包括“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等;C类称为“省市级领军人才”,囊括“芙蓉学者”特聘教授、全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等;D类称为“高级人才”,包括重点产业领域连续两年以上年度应纳税工资薪金40万元以上的人才等。

其实,中考政策中对高层次人才子女优待的不止长沙一地,很多地方中考政策中都有类似规定,只是长沙这次惹了众怒,其中的焦点主要在于D类高层次人才上。当地3月公示的最新一批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共94人,其中B类1人,C类12人,D类81人。尽管长沙市教育局之后回应称,只有A、B、C三类高层次人才子女能享受单列的优待政策,且不会占用统招名额,不会挤占普通考生的录取机会,高层次人才子女同样需要参加中考,试卷与普通考生一致,最终录取时会结合成绩和政策做相应安排,但这依然无法打消公众的疑虑,为其政策的合理性背书。

一位长期从事招生考试管理工作的朋友说:中高考就像一根晾衣服的杆子,各行各业都想把自己的衣服挂上去,试图通过中高考加分推动自己的相关工作或进行针对性利益投放。此前多年,高考加分政策就是这样被异化了,于是在一片喊打声中各项不合理加分政策,比如二级运动员、少数民族身份等基本被清理,仅留下了军烈属子女照顾等极少数项目,也成为近10年高考改革最大的成就之一。

高考加分政策的清理已为中考敲响警钟,但中考因地方自主权过大,更易沦为利益博弈的工具。相比高考,中考这一现象更为突出。高考主要政策均由国家制定,到了中考,完全由地方决定,其权力全面降至地市(州)一级。于是,一些地方政府就任性地用中考完成自己的KPI考核,把各种社会经济与治理指标与中考挂钩。我相信,此次长沙中考的优待政策,大概率也不是长沙教育部门的想法,更可能是长沙市其他重要权力部门的想法,希望以此吸引人才,搞活、搞强地方经济,也就是说,用升学考试调整社会问题、经济发展问题。

包括中考在内,中高考在中国有着重要而独特的意义:作为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通道,中高考是社会公平的起点,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标志。伴随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推进,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高度重视,高考的竞争前置到中考,中考越来越受到关注。2023年西安就因为“中考移民”而掀起轩然大波。

中高考最大的现实意义之一就是实现了社会阶层的自由流动,打破阶层的固化,是我们招生制度的优势,这也是公众高度关注这一制度公平公正的核心所在。对特定人群子女的照顾,尤其是赤裸裸地单列通道,显然破坏了这一制度最重要的支点,带来阶层固化的危险。长沙市的高层次人才认定分类中,C类人才包括重点产业领域连续两年以上年度应纳税工资薪金80万元以上的人才,这事实上让金钱变成了支配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因素,显然在损害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这也是我国教育治理上坚决反对的:决不能让钱成为教育资源获取的决定性因素,更不能“拼爹”。

试想一下,如果这一政策是合理的,那么与中考性质类似的高考是否也可以推行?我们能接受吗?我们不反对各地政府出台对高层次人才的各种吸引政策,这是他们的权利,但绝不应该和中考挂钩,绝不应把各种社会治理的诉求与中考挂钩。

应让中考像高考一样,回归其根本任务,回归初心,剥离其承担不了的社会责任。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美财长:李成钢不请自来 他以为自己是战狼…
特朗普宣布一个大消息,印度人都不敢相信
93岁老人再当爸 华人妻比他小56岁:不为钱 只为…
李锐在迪拜拿下12亿元订单 晒与多名王室成员合影
大地震要来了?美西2断层恐触发 学者警告“超级连锁”




24小时讨论排行

李承鹏: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和黑暗森林的火种
美司法部没收柬埔寨电诈网络近13万枚比特币150亿
老人被联邦执法罚$130 因忘带绿卡 全美移民圈炸锅!
加州大学3天斩获五项诺贝尔!UC伯克利更是赢麻了
全球护照排名最新报告出炉!美国完全跌出前十
哈马斯在街头公开处决“以色列合作者”
美破柬诈骗集团 中国首脑在逃 照片曝光
白宫AI沙皇揭密中国拒买英伟达AI芯片用意 就是为了…
中国学者:若十年内未收回台湾,恐“永远收不回”
胡锡进:特朗普急缺新筹码 竟拿“地沟油”威胁中国
为长期关门做准备!众议长:这次关门会旷日持久…
马斯克抛6.85亿美元订单 中国成Optimus重要供应商
中国对特朗普亮出最强底牌,妙招还是昏招?
继卡车司机后 ICE开始抓捕没身份的Uber和Lyft司机
五角大楼採访新规遭媒体群起拒签 美防长:慢走不送
肥胖率超20%,美防长撤换超重士兵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长沙中考新政,为何引起不满?

中国新闻周刊 2025-03-30 02:06:11


图片由豆包AI生成 提示词:中考

日前,长沙公布中考新政,其中“规范政策性优待项目”一项引发广泛热议。依据其公布的中考改革实施办法,自2025年起,高层次人才子女享受教育优待实行单列,不纳入统招计划。对此政策,舆论纷纷质疑其合理性,抨击这一政策对中考公平公正的冲击,将其戏称为“拼爹”。

依据长沙市人民政府官网2021年发布的《长沙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目录》,长沙市高层次人才划分为A类、B类、C类、D类4个层次。A类为“国际顶尖人才”,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B类为“国家级领军人才”,包括“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等;C类称为“省市级领军人才”,囊括“芙蓉学者”特聘教授、全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等;D类称为“高级人才”,包括重点产业领域连续两年以上年度应纳税工资薪金40万元以上的人才等。

其实,中考政策中对高层次人才子女优待的不止长沙一地,很多地方中考政策中都有类似规定,只是长沙这次惹了众怒,其中的焦点主要在于D类高层次人才上。当地3月公示的最新一批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共94人,其中B类1人,C类12人,D类81人。尽管长沙市教育局之后回应称,只有A、B、C三类高层次人才子女能享受单列的优待政策,且不会占用统招名额,不会挤占普通考生的录取机会,高层次人才子女同样需要参加中考,试卷与普通考生一致,最终录取时会结合成绩和政策做相应安排,但这依然无法打消公众的疑虑,为其政策的合理性背书。

一位长期从事招生考试管理工作的朋友说:中高考就像一根晾衣服的杆子,各行各业都想把自己的衣服挂上去,试图通过中高考加分推动自己的相关工作或进行针对性利益投放。此前多年,高考加分政策就是这样被异化了,于是在一片喊打声中各项不合理加分政策,比如二级运动员、少数民族身份等基本被清理,仅留下了军烈属子女照顾等极少数项目,也成为近10年高考改革最大的成就之一。

高考加分政策的清理已为中考敲响警钟,但中考因地方自主权过大,更易沦为利益博弈的工具。相比高考,中考这一现象更为突出。高考主要政策均由国家制定,到了中考,完全由地方决定,其权力全面降至地市(州)一级。于是,一些地方政府就任性地用中考完成自己的KPI考核,把各种社会经济与治理指标与中考挂钩。我相信,此次长沙中考的优待政策,大概率也不是长沙教育部门的想法,更可能是长沙市其他重要权力部门的想法,希望以此吸引人才,搞活、搞强地方经济,也就是说,用升学考试调整社会问题、经济发展问题。

包括中考在内,中高考在中国有着重要而独特的意义:作为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通道,中高考是社会公平的起点,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标志。伴随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推进,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高度重视,高考的竞争前置到中考,中考越来越受到关注。2023年西安就因为“中考移民”而掀起轩然大波。

中高考最大的现实意义之一就是实现了社会阶层的自由流动,打破阶层的固化,是我们招生制度的优势,这也是公众高度关注这一制度公平公正的核心所在。对特定人群子女的照顾,尤其是赤裸裸地单列通道,显然破坏了这一制度最重要的支点,带来阶层固化的危险。长沙市的高层次人才认定分类中,C类人才包括重点产业领域连续两年以上年度应纳税工资薪金80万元以上的人才,这事实上让金钱变成了支配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因素,显然在损害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这也是我国教育治理上坚决反对的:决不能让钱成为教育资源获取的决定性因素,更不能“拼爹”。

试想一下,如果这一政策是合理的,那么与中考性质类似的高考是否也可以推行?我们能接受吗?我们不反对各地政府出台对高层次人才的各种吸引政策,这是他们的权利,但绝不应该和中考挂钩,绝不应把各种社会治理的诉求与中考挂钩。

应让中考像高考一样,回归其根本任务,回归初心,剥离其承担不了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