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中国学雷锋宣传再起,官媒造势网民冷淡

中国学雷锋宣传再起,官媒造势网民冷淡

文章来源: RFA 于 2025-03-05 22:49:24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中国官媒再次掀起“学雷锋”宣传热潮。

近日,中国官媒再次掀起“学雷锋”宣传热潮,各地社区、企业纷纷响应。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社交媒体上,“学雷锋”话题鲜有讨论。有学者指出,雷锋形象长期被塑造为官方宣传工具,难以真正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平。

今年3月5日是中共前领导人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62周年纪念日。近年来,学雷锋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今年,央视新闻等中央级媒体与中宣部纷纷发表倡导民众学雷锋的文章,并宣传各地开展的雷锋纪念活动。

民间反应冷淡 学雷锋是否脱离现实?

江苏网民李蒙本周四(6日)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表示,普通百姓对“学雷锋”宣传普遍缺乏兴趣:“现在推广学习雷锋,但在现实环境下,普通人对此并不买账。在大环境的影响下,说真话、做善事,帮助别人未必有好结果。”

据新华社报道,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新碶街道,志愿者为网约送餐员和快递骑手提供免费体检;在江苏宿迁泗洪县,政府组织儿童学习助人为乐;湖南岳阳雷锋家乡强化文明实践,企业单位参观雷锋事迹展览……一系列活动看似丰富多彩,但其真正的社会价值如何?是否会成为“任务式”或“仪式化”的活动?

李蒙进一步表示,雷锋精神的核心是长期坚持的善行,而非一次性的公益展示。然而,在一些地方,学雷锋活动仍局限于特定纪念日,呈现出“一阵风”的特点,缺乏持续性。

学雷锋与现实社会的落差

当前,中国社会问题涉及贫困救助、养老保障、劳动权益保护等多个层面。雷锋精神强调的无私奉献,在市场经济和社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是否还能被年轻一代广泛接受?

山东网民卢女士对本台表示,现实中已少有人关注雷锋,因此官方特别倡导学雷锋精神:“基本上没有人做,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很多地方政府行政干预(要求学雷锋)要群众去做。这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这些东西不值得推敲,发现全是假的。谎话说了一百遍,他们自己信。”

相比官媒的热烈宣传,社交媒体上的反应较为冷淡。在中国微博热搜榜上,未见与学雷锋相关的内容,反而是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央视采访时谈及行业内卷现象,引发网民广泛讨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官方报道多聚焦正能量叙事,而对现实社会矛盾的探讨较少。例如,如何在经济压力下让志愿服务持续?如何让学雷锋不仅是道德倡导,而成为制度性安排?这些问题鲜少在官媒报道中得到深入分析。

倡导学雷锋是否意味极权主义回归?

学者陆沉渊认为,号召民众学雷锋可能是一种极权主义回归的信号。他对本台表示:“换句话说,就是宣传虚幻的道德偶像,试图借助于过去的宣传模式来重塑社会道德。然而,这注定不会有实际效果。”

他还说:“雷锋他的那些行为,包括照片都是摆拍的,稍微有一点智商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虚假偶像怎么能提升中国人的道德?没有任何可能性。”

旅美博士唐茂琴对本台表示,中国的志愿者行动往往流于形式,难以持续。她认为,与其高调宣传学雷锋,不如建立完善的社区义工制度,使志愿服务成为日常社会实践,而非依赖特定人物的宣传造势。

有舆论认为,中国若要真正提升社会公益精神,政府应更注重制度建设,而非依赖对特定人物的宣传造势。雷锋精神是否能适应现代社会,仍有待观察。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36)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杨兰兰"2700亿澳元存款"掀舆论狂潮 胡锡进:肯定假
川普:她打败华尔街超级天才!“没人查一查吗”
中国紧握勒索全世界的武器 代价怵目惊心
丹麦公主音乐节身穿“昨夜X了他”T恤吓坏众人
80岁像50岁!美国“超级老人”研究 长寿记忆力的秘密




24小时讨论排行

普京与特朗普即将见面,乌克兰陷入困境
天安门阅兵画面曝光:2.2万人举行首次综合演练
新美国骗局:特朗普正重新定义美国的腐败?
泽连斯基:不会为了换取和平向俄罗斯割让领土
纽约地铁:亚裔男遭人推下轨道 最后成功逃回月台
街头惊见“殭尸漫步” 居民痛批:这政策摧毁波士顿
爆万斯生日划独木舟 令调整湖泊水位 引耍特权质疑
华裔从图书馆盗走中国国宝古籍:冒充日本人引三国热议
美防长赫格塞斯转发惊人言论:女性不该有投票权
“不再当好好先生” 川普突预告:将赶走华府所有街友!
美国副总统万斯:俄乌不会满意任何和解协议
英伟达AMD:上缴中国高端芯片营收15%给川普政府
川普15日晤普京 乌克兰用领土换停火势在必行?
中国很难应对!美财长揭「1根本差异」是最大挑战
普京提议乌克兰交出顿巴斯地区以换取停战
英伟达H20惹祸上身?官媒列3大罪状 高呼“不要买”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中国学雷锋宣传再起,官媒造势网民冷淡

RFA 2025-03-05 22:49:24


中国官媒再次掀起“学雷锋”宣传热潮。

近日,中国官媒再次掀起“学雷锋”宣传热潮,各地社区、企业纷纷响应。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社交媒体上,“学雷锋”话题鲜有讨论。有学者指出,雷锋形象长期被塑造为官方宣传工具,难以真正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平。

今年3月5日是中共前领导人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62周年纪念日。近年来,学雷锋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今年,央视新闻等中央级媒体与中宣部纷纷发表倡导民众学雷锋的文章,并宣传各地开展的雷锋纪念活动。

民间反应冷淡 学雷锋是否脱离现实?

江苏网民李蒙本周四(6日)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表示,普通百姓对“学雷锋”宣传普遍缺乏兴趣:“现在推广学习雷锋,但在现实环境下,普通人对此并不买账。在大环境的影响下,说真话、做善事,帮助别人未必有好结果。”

据新华社报道,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新碶街道,志愿者为网约送餐员和快递骑手提供免费体检;在江苏宿迁泗洪县,政府组织儿童学习助人为乐;湖南岳阳雷锋家乡强化文明实践,企业单位参观雷锋事迹展览……一系列活动看似丰富多彩,但其真正的社会价值如何?是否会成为“任务式”或“仪式化”的活动?

李蒙进一步表示,雷锋精神的核心是长期坚持的善行,而非一次性的公益展示。然而,在一些地方,学雷锋活动仍局限于特定纪念日,呈现出“一阵风”的特点,缺乏持续性。

学雷锋与现实社会的落差

当前,中国社会问题涉及贫困救助、养老保障、劳动权益保护等多个层面。雷锋精神强调的无私奉献,在市场经济和社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是否还能被年轻一代广泛接受?

山东网民卢女士对本台表示,现实中已少有人关注雷锋,因此官方特别倡导学雷锋精神:“基本上没有人做,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很多地方政府行政干预(要求学雷锋)要群众去做。这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这些东西不值得推敲,发现全是假的。谎话说了一百遍,他们自己信。”

相比官媒的热烈宣传,社交媒体上的反应较为冷淡。在中国微博热搜榜上,未见与学雷锋相关的内容,反而是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央视采访时谈及行业内卷现象,引发网民广泛讨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官方报道多聚焦正能量叙事,而对现实社会矛盾的探讨较少。例如,如何在经济压力下让志愿服务持续?如何让学雷锋不仅是道德倡导,而成为制度性安排?这些问题鲜少在官媒报道中得到深入分析。

倡导学雷锋是否意味极权主义回归?

学者陆沉渊认为,号召民众学雷锋可能是一种极权主义回归的信号。他对本台表示:“换句话说,就是宣传虚幻的道德偶像,试图借助于过去的宣传模式来重塑社会道德。然而,这注定不会有实际效果。”

他还说:“雷锋他的那些行为,包括照片都是摆拍的,稍微有一点智商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虚假偶像怎么能提升中国人的道德?没有任何可能性。”

旅美博士唐茂琴对本台表示,中国的志愿者行动往往流于形式,难以持续。她认为,与其高调宣传学雷锋,不如建立完善的社区义工制度,使志愿服务成为日常社会实践,而非依赖特定人物的宣传造势。

有舆论认为,中国若要真正提升社会公益精神,政府应更注重制度建设,而非依赖对特定人物的宣传造势。雷锋精神是否能适应现代社会,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