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这里本应是全球最安全的空域” 专家指出空难疑点

“这里本应是全球最安全的空域” 专家指出空难疑点

文章来源: BBC 于 2025-01-31 01:24:07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航空业界正在努力理解为何一架客机与一架军用直升机会在半空中发生致命的相撞事故。一位专家形容,那是“全球控制最严的空域”。

一架载有三名机组人员的美国陆军黑鹰直升机,与一架载有64名乘客和机组人员的美国航空客机相撞,事发时距离客机原定降落华盛顿里根国家机场的时间仅差数秒。

周三(1月29日)晚上,两架飞机相撞后坠毁于冰冷的波托马克河(Potomac River)。

确切的事故原因仍不清楚。负责调查的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指,官员将在30天内发表初步报告。

直升机和塔台最后的通话内容

华盛顿特区上空的空域受到严格限制,以保护国家安全以及美国政府核心机构的建筑。

商业航班不得飞越五角大楼、白宫及其他历史性地标。

然而,该空域仍然拥有大量的空中交通。曾处理多宗与喷射机及雷根机场相关诉讼的航空律师吉姆·布拉克尔(Jim Brachle)向BBC表示,该区域不仅有商业航班,还有私人飞机与直升机频繁穿梭,这些航机通常用作接载高级官员及政界人士往返敏感地点。

“这里的进出航线非常狭窄,拥挤的情况严重,飞机数量过多,所以很多飞机都挤在了狭小的空间里。”他说。

前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航空事故调查员杰夫·古泽蒂(Jeff Guzzetti)对BBC表示,事发之前,直升机似乎正与管制塔台保持通讯。他指出,航空管制员曾指出美国航空客机正飞向直升机。

“直升机飞行员回应称,他已看到客机,并将以目视方式与其保持距离,然而不久之后事故便发生了。因此,有很多问题是关于直升机飞行员当时到底看到了什么?”古泽蒂表示。

危险的直升机航线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五名董事会成员之一的托德·英曼(Todd Inman)表示,华盛顿特区是“特殊的环境”,因为直升机的飞行会受到特定区域的限制。

“如果你观察华盛顿特区,会发现有许多直升机在该区域低空飞行,因此当地在这方面有一套明确的飞行系统。”他说。

英曼未能提供这架直升机在与美国航空客机相撞前的具体飞行高度。

曾处理过多起与喷射机及雷根机场相关诉讼的吉姆·布拉克尔向BBC表示,目前仍待解答的关键问题是,为何这两架飞机最终会出现在同一空域。

“雷根机场的一大特殊性在于靠近河边。此外,还有一条直升机航线穿越飞机的最后进场航道,而该航线的飞行高度通常在200英尺或以下。”他说。

布拉克尔指出,直升机的航线和飞机的进场路线相交。

“这意味着两种不同类型的飞机可能会进入极小的空间,且彼此之间几乎没有安全间隔。”他说,“如果其中一架飞得稍微低了一点,另一架稍微高了一点,就可能会出现在同一位置上。”

航空系统的“交汇点”

航空顾问菲利普·巴特沃斯-海耶斯(Philip Butterworth-Hayes)表示,这次事故发生在“多个航空系统的交汇点”,包括民航与军方系统,以及机场特有的飞行程序。

“这里正处于三到四个航空系统的边界,而事故往往最容易在这些边界处发生。”他补充道。

然而,英国航空专家约翰·斯特里克兰(John Strickland)认为,该区域有大量的商业航空流量,并不能完全解释为何会发生这次致命的空中相撞事故。

他指出,除了位于市中心附近的雷根国家机场,还有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以及稍远的巴尔的摩机场。

“必须对航班流量进行管制,以确保飞机之间的安全间隔。这与伦敦的情况类似,需要精确管理希斯路、斯坦斯特、盖特威克和伦敦城市机场之间的航班流量。”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华盛顿特区与伦敦或纽约并无太大不同……这种空域环境并非完全罕见。”

巴特沃斯-海耶斯进一步指出:“这是全球控制最严格的空域。这里是美国政府与民航系统并存,雷根机场甚至由政府所拥有,这种情况极为罕见。”

“考虑到此区域有众多保安及公众安全的机构共同运作,这里本应是全球最安全的空域。”

画面显示飞机出现在雷达系统上

美国最后一宗涉及商业飞机的致命空中事故发生在2009年2月。官员和专家均强调,这类事件极为罕见,这是由于各类航班都实施了严格的安全限制。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从空中交通管制机构获得的画面显示,发生事故的两架飞机在管制员可存取的的雷达系统中清晰可见。

BBC新闻获得的音讯来源似乎证实,该直升机与机场地面的空中交通管制曾进行联系。

空中交通管制员询问直升机是否能够“看到”客机,并要求其“从后方通过”。随后的音讯中,管制员似乎意识到碰撞已经发生,并开始将其它飞机指引至邻近机场。

巴特沃斯-海耶斯表示,像这样的空中相撞事件需要多个因素都出现错误。

他指,为了在民用空域飞行,这架军用直升机必须配备一个应答机,该设备会向周围的飞行器发送警报,显示其位置。

这意味着两架飞机本来应该能够互相察觉,并且空中交通管制会给出指示,而飞行器保护安全装置则分开运行。

“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不同的系统本来应该能够将这两架飞机分开。”

这架黑鹰直升机属于第12航空营B连,从位于维吉尼亚州的贝尔沃军事基地起飞,并参与了一项训练演习。

直升机机组人员“经验丰富”

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Pete Hegseth)表示,这架直升机的机组人员“经验相当丰富”,当时正在参与年度的夜间飞行训练。

美国空军退役上校塞德里克·莱顿(Cedric Leighton)在接受CNN访问时表示,这类军用飞机在该区域进行夜间训练是正常的,尤其是为了确保飞行员熟练掌握夜间飞行所需的仪表操作。

他指出,该部队的一项职责是负责运送高阶人员于华盛顿特区内活动,但事发时机上并无官员,因为这是一次训练的飞行。

他补充说,该单位的飞行员必须熟练掌握在华盛顿特区繁忙空域飞行的技术,并“透过训练来避免类似事故发生”。

巴特沃斯-海耶斯表示,只有具经验的飞行员才能在这样繁忙的空域内进行训练。

“无论是新系统还是设备的训练,我们需要了解机师在直升机上启用了哪些系统,是否开启了所有安全设备,或者他们是否正在测试新的飞行程序或航线。”

查看评论(29)

24小时热点排行

乱伦案骇人听闻!变态儿性侵83岁母亲当性奴…
印巴之战,让人大吃一惊的背后...
传奇投资人:股市最糟时期已过 看好亚马逊而不是特斯拉
第一批混进老年徒步团的人,已经进骨科了
“超国民待遇”! 110北京医学部外籍生48个来自非洲

24小时讨论排行

习近平冒着无人机袭击的危险来到莫斯科
中又赢?巴基斯坦证实:使用J10战机击落印军“阵风”
纽约时报:中国远远落后于美国的时代已经终结
“没人告诉我!”新移民买车加错柴油 退车被拒引热议
川普对等关税第一国!美国与英国签署贸易协议
近代最大规模缠斗!125架战机激战1小时 38人丧命
印巴首轮空战开打,巴方击落6架,包括“阵风”
纽约时报:习近平访俄为中国拉拢欧洲的努力蒙上阴影
中西医之争,到底是哪一个更厉害?
不减息!川普发文大骂鲍威尔:蠢材 什么都不懂
中国同意与美国谈判,但仍可能坚持强硬立场
快讯!梵蒂冈冒白烟 新教皇当选
散播假消息?印驳斥“巴击落军机”:拿旧照发文
习近平告诉普京 面对“霸权骚扰”他与俄罗斯站在一起
印度空袭巴基斯坦后巴方报复是否无可避免?
今晚10点!特朗普预告:将宣布与某大国的 “重大协议”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这里本应是全球最安全的空域” 专家指出空难疑点

BBC 2025-01-31 01:24:07

航空业界正在努力理解为何一架客机与一架军用直升机会在半空中发生致命的相撞事故。一位专家形容,那是“全球控制最严的空域”。

一架载有三名机组人员的美国陆军黑鹰直升机,与一架载有64名乘客和机组人员的美国航空客机相撞,事发时距离客机原定降落华盛顿里根国家机场的时间仅差数秒。

周三(1月29日)晚上,两架飞机相撞后坠毁于冰冷的波托马克河(Potomac River)。

确切的事故原因仍不清楚。负责调查的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指,官员将在30天内发表初步报告。

直升机和塔台最后的通话内容

华盛顿特区上空的空域受到严格限制,以保护国家安全以及美国政府核心机构的建筑。

商业航班不得飞越五角大楼、白宫及其他历史性地标。

然而,该空域仍然拥有大量的空中交通。曾处理多宗与喷射机及雷根机场相关诉讼的航空律师吉姆·布拉克尔(Jim Brachle)向BBC表示,该区域不仅有商业航班,还有私人飞机与直升机频繁穿梭,这些航机通常用作接载高级官员及政界人士往返敏感地点。

“这里的进出航线非常狭窄,拥挤的情况严重,飞机数量过多,所以很多飞机都挤在了狭小的空间里。”他说。

前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航空事故调查员杰夫·古泽蒂(Jeff Guzzetti)对BBC表示,事发之前,直升机似乎正与管制塔台保持通讯。他指出,航空管制员曾指出美国航空客机正飞向直升机。

“直升机飞行员回应称,他已看到客机,并将以目视方式与其保持距离,然而不久之后事故便发生了。因此,有很多问题是关于直升机飞行员当时到底看到了什么?”古泽蒂表示。

危险的直升机航线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五名董事会成员之一的托德·英曼(Todd Inman)表示,华盛顿特区是“特殊的环境”,因为直升机的飞行会受到特定区域的限制。

“如果你观察华盛顿特区,会发现有许多直升机在该区域低空飞行,因此当地在这方面有一套明确的飞行系统。”他说。

英曼未能提供这架直升机在与美国航空客机相撞前的具体飞行高度。

曾处理过多起与喷射机及雷根机场相关诉讼的吉姆·布拉克尔向BBC表示,目前仍待解答的关键问题是,为何这两架飞机最终会出现在同一空域。

“雷根机场的一大特殊性在于靠近河边。此外,还有一条直升机航线穿越飞机的最后进场航道,而该航线的飞行高度通常在200英尺或以下。”他说。

布拉克尔指出,直升机的航线和飞机的进场路线相交。

“这意味着两种不同类型的飞机可能会进入极小的空间,且彼此之间几乎没有安全间隔。”他说,“如果其中一架飞得稍微低了一点,另一架稍微高了一点,就可能会出现在同一位置上。”

航空系统的“交汇点”

航空顾问菲利普·巴特沃斯-海耶斯(Philip Butterworth-Hayes)表示,这次事故发生在“多个航空系统的交汇点”,包括民航与军方系统,以及机场特有的飞行程序。

“这里正处于三到四个航空系统的边界,而事故往往最容易在这些边界处发生。”他补充道。

然而,英国航空专家约翰·斯特里克兰(John Strickland)认为,该区域有大量的商业航空流量,并不能完全解释为何会发生这次致命的空中相撞事故。

他指出,除了位于市中心附近的雷根国家机场,还有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以及稍远的巴尔的摩机场。

“必须对航班流量进行管制,以确保飞机之间的安全间隔。这与伦敦的情况类似,需要精确管理希斯路、斯坦斯特、盖特威克和伦敦城市机场之间的航班流量。”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华盛顿特区与伦敦或纽约并无太大不同……这种空域环境并非完全罕见。”

巴特沃斯-海耶斯进一步指出:“这是全球控制最严格的空域。这里是美国政府与民航系统并存,雷根机场甚至由政府所拥有,这种情况极为罕见。”

“考虑到此区域有众多保安及公众安全的机构共同运作,这里本应是全球最安全的空域。”

画面显示飞机出现在雷达系统上

美国最后一宗涉及商业飞机的致命空中事故发生在2009年2月。官员和专家均强调,这类事件极为罕见,这是由于各类航班都实施了严格的安全限制。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从空中交通管制机构获得的画面显示,发生事故的两架飞机在管制员可存取的的雷达系统中清晰可见。

BBC新闻获得的音讯来源似乎证实,该直升机与机场地面的空中交通管制曾进行联系。

空中交通管制员询问直升机是否能够“看到”客机,并要求其“从后方通过”。随后的音讯中,管制员似乎意识到碰撞已经发生,并开始将其它飞机指引至邻近机场。

巴特沃斯-海耶斯表示,像这样的空中相撞事件需要多个因素都出现错误。

他指,为了在民用空域飞行,这架军用直升机必须配备一个应答机,该设备会向周围的飞行器发送警报,显示其位置。

这意味着两架飞机本来应该能够互相察觉,并且空中交通管制会给出指示,而飞行器保护安全装置则分开运行。

“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不同的系统本来应该能够将这两架飞机分开。”

这架黑鹰直升机属于第12航空营B连,从位于维吉尼亚州的贝尔沃军事基地起飞,并参与了一项训练演习。

直升机机组人员“经验丰富”

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Pete Hegseth)表示,这架直升机的机组人员“经验相当丰富”,当时正在参与年度的夜间飞行训练。

美国空军退役上校塞德里克·莱顿(Cedric Leighton)在接受CNN访问时表示,这类军用飞机在该区域进行夜间训练是正常的,尤其是为了确保飞行员熟练掌握夜间飞行所需的仪表操作。

他指出,该部队的一项职责是负责运送高阶人员于华盛顿特区内活动,但事发时机上并无官员,因为这是一次训练的飞行。

他补充说,该单位的飞行员必须熟练掌握在华盛顿特区繁忙空域飞行的技术,并“透过训练来避免类似事故发生”。

巴特沃斯-海耶斯表示,只有具经验的飞行员才能在这样繁忙的空域内进行训练。

“无论是新系统还是设备的训练,我们需要了解机师在直升机上启用了哪些系统,是否开启了所有安全设备,或者他们是否正在测试新的飞行程序或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