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北大教授出轨堂妹,妻子开启40年报复,结局如何

北大教授出轨堂妹,妻子开启40年报复,结局如何

文章来源: 阡陌文史 于 2025-01-20 10:30:18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她是我堂妹,我不可能跟她结婚,这违反了伦理道德。”

面对专程从国外赶来质问的妻子,丈夫信誓旦旦保证,妻子信以为真。不久后却发现一个惊人秘密,她决绝离家,开启40年诛心报复。

1931年6月30日,一段轰轰烈烈的师生恋在众人的祝福声中开花结果。

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年轻教授叶公超,一个是燕大校花加才女袁永熹。

当时的叶公超不仅在文学界崭露头角,还说着一口令人羡慕的流利英语。当朱光潜被问及谁的英文最好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必是叶公超先生。”

叶公超在清华、北大等名校任教,桃李满天下,钱钟书、季羡林、赵萝蕤、卞之琳等都是他的得意门生。

袁永熹是位来自贵州的美女,父亲曾入袁世凯幕府,辛亥革命后,亦官亦商。

然而父亲早逝,袁家家道中落。袁永熹从养尊处优的大小姐变为普通人家的女孩,家里一度靠变卖古董字画维持生计。

经历家庭变故后,她决定弃文从理,选择了当时鲜有女生涉足的理科专业。两人在燕大校园相识,叶公超对才貌出众的袁永熹一见钟情,展开猛烈追求。

1931年,袁永熹毕业后,这段师生恋修成正果,成为当时人们津津乐道的爱情佳话。

婚后,袁永熹生下一双儿女,一家四口过着甜蜜而幸福的生活。然而,随着孩子的出生,原本温馨的家庭逐渐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

叶公超性格外向,喜欢交际,而袁永熹则性格娴静,沉默寡言。两人一动一静,本应互补,但随着婚姻的磨合,性格差异带来的矛盾逐渐显露。

叶公超好面子,脾气较为急躁,且有大男子主义倾向。

有一次,吴宓到叶家做客吃饭,席间叶公超突然甩下筷子,当着客人的面抱怨饭菜难吃。

袁永熹并未与他争吵,只是静静地听完他的抱怨,随后冷静地说道:

“作为主妇,饭菜不合口味是我的责任,但你当着客人的面发脾气也是不合适的。”

叶公超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连忙道歉。目睹这一幕的吴宓,对袁永熹的隐忍和冷静深感佩服。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叶公超一家随学校迁至西南联大。那里条件艰苦,叶公超颇不适应,幸得袁永熹悉心照料。为改善生活,袁永熹甚至亲自种植西瓜。在艰难岁月中,两人也曾相互扶持,共渡难关。

然而,日积月累的性格差异终究成为难以逾越的鸿沟。叶公超的坏脾气如同一根根尖针,刺痛着袁永熹的心。

袁永熹默默忍受丈夫的坏脾气,但也不代表不会留下痕迹。那些伤人的话又像一颗颗钉在墙上的钉子,即使拔掉,依然会在婚姻的墙上留下无法抹去的一个个小洞。这些伤痕终将爆发,逐渐加深了两人之间的隔阂。

随着战事升级,叶公超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妻子和子女送往美国避难。两地分居不仅拉大了地理距离,更疏远了彼此的心灵。

1940年,叶公超突然接到一封电报,彻底改变了他的后半生命运。

电报来自他的叔叔叶恭绰,一位文物收藏家,请求叶公超前往上海保护一件极其珍贵的文物——毛公鼎。

这件西周时期的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早已成为日本方面觊觎的目标。叶公超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叔叔的请求,带着毛公鼎躲藏了一段时间。然而,最终还是被日军发现并押入大牢。

为了逼问毛公鼎的下落,丧心病狂的日军对叶公超进行了残酷的严刑拷打。在民族大义面前,叶公超始终咬紧牙关,一言不发,坚持了下来。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一个女人给了他莫大的精神慰藉和支柱,她就是叶公超的堂妹叶崇范。

叶崇范常来狱中探望他,传递信息,还四处奔走疏通关系,营救叶公超。

他们还仿造了毛公鼎以图蒙混过关,最终,在金钱和多方关系的运作下,叶公超得以保释。

因此,他对叶崇范心怀感激。患难与共中,两人之间萌生了一种特殊情愫。

不久,关于两人风言风语和暧昧关系的传闻传到了远在美国的袁永熹耳中。她如坐针毡,立即返回国内,想当面质问丈夫。

叶公超却信誓旦旦地向她保证,自己永远不会与堂妹结婚,因为那样有违伦理道德。

然而,不久后,袁永熹却得知了一个震惊的消息:叶崇范其实是叶恭绰的养女,丈夫与她毫无血缘关系。

得知真相后,又亲眼目睹了丈夫与堂妹之间的亲密关系,袁永熹心如死灰,可她并没有哭闹,而是平静地收拾行李,带着孩子返回了美国。

叶公超以为妻子只是一时生气,没想到她这一走竟是40年之久,让他的后半生都在悔恨中度过。

两人虽未正式离婚,婚姻却已名存实亡。

袁永熹在美国加州大学找到了一份研究工作,经济独立,从主动不向叶公超伸手要钱,两人各过各的。

叶公超于1947年开始担任外交部官员,仕途一帆风顺,步步高升。在他担任外交官期间,每当需要携夫人出席外交场合时,袁永熹都识大体,为了国家声誉而陪同出席。

只是没了聚光灯后,回到真实的生活中,两人形同陌路、冷若冰霜。

1961年,因外蒙事件,叶公超被老蒋免去驻美大使一职,并遭长期软禁。这对夫妻此后再未相见。

晚年,叶公超倍感孤独,思念远在美国的妻儿,期盼他们能回国探望。1981年,病入膏肓的他凄凉地对护士说:“我的太太和儿女就要回来看我了。”然而,他终究是抱憾而终。

叶公超去世后,袁永熹未出席葬礼,仅送来一副挽联:

“烽火结鸳盟治学成家心虚安危轻叙别;丹青遗史迹幽兰秀竹泪痕深浅尽纵横。”

1995年,92岁的袁永熹走完自己的人生,她在遗嘱中嘱咐不与叶公超合葬。

生前离心,死后离身,直到临终,她都没有原谅丈夫的背叛,这这或许是丈夫的最后报复。

婚姻中最可怕的不是吵闹,而是不吵不闹的冷漠。虽不吵不闹,却已形同陌路。

婚姻是两个人的修行,而非一个人的单行道。在点点滴滴琐碎中的伤害,让两颗心渐行渐远。

在这段名义上长达50年的婚姻中,有40年时光是分离的。冷漠、孤独与寂寞,成为了这段婚姻的主旋律,令人不胜唏嘘。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3)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心态已经崩了!在中国,逆市房东不如狗
中国留学生回国探亲期间被捕 疑涉“危害国家安全”
美抛“美台芯片五五分”震撼弹!台湾的时间到了
1次是悲剧 4次是模式…于朦胧非首例 这人被反复提及
川普政策促人才流失 85位美国顶尖科学家转向中国




24小时讨论排行

万斯:政府宁愿关门 绝不给非法移民免费医疗
清华大学爆重大丑闻!多名师生带游客入校牟利被逮
中国“世界最高桥”正式通车 悬空于625米
川普召集全球800位将领讲话 美媒:不能线上办吗
川普炫耀24K纯金装饰 网吐槽:根本平价卖场货喷漆
YouTube将支付特朗普2200万美元 了结法律纠纷
H-1B签证费暴涨,中国推出K字签证和美国抢人才
24小时内美国发生两起伊拉克退伍军人枪击案,致7人死
黄仁勋质疑“对中鹰派”不爱国!川普前国师怒批
黄仁勋“中国只差美国几纳秒” 他是中共影响代理人?
全世界都发现,灰姑娘是一个恐怖故事
第一批丁克夫妻离世,遗产留给谁?
教堂枪案疑犯:入伍4年奖章拿手软 儿重病难负担
伊朗400公斤浓缩铀被发现了 以总理:我知道在哪
加州男子将性犯罪者折磨致死!自称“感到很快乐”
台积电内部掀赴美工作潮 员工打工为名实另有所图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北大教授出轨堂妹,妻子开启40年报复,结局如何

阡陌文史 2025-01-20 10:30:18

“她是我堂妹,我不可能跟她结婚,这违反了伦理道德。”

面对专程从国外赶来质问的妻子,丈夫信誓旦旦保证,妻子信以为真。不久后却发现一个惊人秘密,她决绝离家,开启40年诛心报复。

1931年6月30日,一段轰轰烈烈的师生恋在众人的祝福声中开花结果。

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年轻教授叶公超,一个是燕大校花加才女袁永熹。

当时的叶公超不仅在文学界崭露头角,还说着一口令人羡慕的流利英语。当朱光潜被问及谁的英文最好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必是叶公超先生。”

叶公超在清华、北大等名校任教,桃李满天下,钱钟书、季羡林、赵萝蕤、卞之琳等都是他的得意门生。

袁永熹是位来自贵州的美女,父亲曾入袁世凯幕府,辛亥革命后,亦官亦商。

然而父亲早逝,袁家家道中落。袁永熹从养尊处优的大小姐变为普通人家的女孩,家里一度靠变卖古董字画维持生计。

经历家庭变故后,她决定弃文从理,选择了当时鲜有女生涉足的理科专业。两人在燕大校园相识,叶公超对才貌出众的袁永熹一见钟情,展开猛烈追求。

1931年,袁永熹毕业后,这段师生恋修成正果,成为当时人们津津乐道的爱情佳话。

婚后,袁永熹生下一双儿女,一家四口过着甜蜜而幸福的生活。然而,随着孩子的出生,原本温馨的家庭逐渐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

叶公超性格外向,喜欢交际,而袁永熹则性格娴静,沉默寡言。两人一动一静,本应互补,但随着婚姻的磨合,性格差异带来的矛盾逐渐显露。

叶公超好面子,脾气较为急躁,且有大男子主义倾向。

有一次,吴宓到叶家做客吃饭,席间叶公超突然甩下筷子,当着客人的面抱怨饭菜难吃。

袁永熹并未与他争吵,只是静静地听完他的抱怨,随后冷静地说道:

“作为主妇,饭菜不合口味是我的责任,但你当着客人的面发脾气也是不合适的。”

叶公超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连忙道歉。目睹这一幕的吴宓,对袁永熹的隐忍和冷静深感佩服。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叶公超一家随学校迁至西南联大。那里条件艰苦,叶公超颇不适应,幸得袁永熹悉心照料。为改善生活,袁永熹甚至亲自种植西瓜。在艰难岁月中,两人也曾相互扶持,共渡难关。

然而,日积月累的性格差异终究成为难以逾越的鸿沟。叶公超的坏脾气如同一根根尖针,刺痛着袁永熹的心。

袁永熹默默忍受丈夫的坏脾气,但也不代表不会留下痕迹。那些伤人的话又像一颗颗钉在墙上的钉子,即使拔掉,依然会在婚姻的墙上留下无法抹去的一个个小洞。这些伤痕终将爆发,逐渐加深了两人之间的隔阂。

随着战事升级,叶公超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妻子和子女送往美国避难。两地分居不仅拉大了地理距离,更疏远了彼此的心灵。

1940年,叶公超突然接到一封电报,彻底改变了他的后半生命运。

电报来自他的叔叔叶恭绰,一位文物收藏家,请求叶公超前往上海保护一件极其珍贵的文物——毛公鼎。

这件西周时期的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早已成为日本方面觊觎的目标。叶公超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叔叔的请求,带着毛公鼎躲藏了一段时间。然而,最终还是被日军发现并押入大牢。

为了逼问毛公鼎的下落,丧心病狂的日军对叶公超进行了残酷的严刑拷打。在民族大义面前,叶公超始终咬紧牙关,一言不发,坚持了下来。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一个女人给了他莫大的精神慰藉和支柱,她就是叶公超的堂妹叶崇范。

叶崇范常来狱中探望他,传递信息,还四处奔走疏通关系,营救叶公超。

他们还仿造了毛公鼎以图蒙混过关,最终,在金钱和多方关系的运作下,叶公超得以保释。

因此,他对叶崇范心怀感激。患难与共中,两人之间萌生了一种特殊情愫。

不久,关于两人风言风语和暧昧关系的传闻传到了远在美国的袁永熹耳中。她如坐针毡,立即返回国内,想当面质问丈夫。

叶公超却信誓旦旦地向她保证,自己永远不会与堂妹结婚,因为那样有违伦理道德。

然而,不久后,袁永熹却得知了一个震惊的消息:叶崇范其实是叶恭绰的养女,丈夫与她毫无血缘关系。

得知真相后,又亲眼目睹了丈夫与堂妹之间的亲密关系,袁永熹心如死灰,可她并没有哭闹,而是平静地收拾行李,带着孩子返回了美国。

叶公超以为妻子只是一时生气,没想到她这一走竟是40年之久,让他的后半生都在悔恨中度过。

两人虽未正式离婚,婚姻却已名存实亡。

袁永熹在美国加州大学找到了一份研究工作,经济独立,从主动不向叶公超伸手要钱,两人各过各的。

叶公超于1947年开始担任外交部官员,仕途一帆风顺,步步高升。在他担任外交官期间,每当需要携夫人出席外交场合时,袁永熹都识大体,为了国家声誉而陪同出席。

只是没了聚光灯后,回到真实的生活中,两人形同陌路、冷若冰霜。

1961年,因外蒙事件,叶公超被老蒋免去驻美大使一职,并遭长期软禁。这对夫妻此后再未相见。

晚年,叶公超倍感孤独,思念远在美国的妻儿,期盼他们能回国探望。1981年,病入膏肓的他凄凉地对护士说:“我的太太和儿女就要回来看我了。”然而,他终究是抱憾而终。

叶公超去世后,袁永熹未出席葬礼,仅送来一副挽联:

“烽火结鸳盟治学成家心虚安危轻叙别;丹青遗史迹幽兰秀竹泪痕深浅尽纵横。”

1995年,92岁的袁永熹走完自己的人生,她在遗嘱中嘱咐不与叶公超合葬。

生前离心,死后离身,直到临终,她都没有原谅丈夫的背叛,这这或许是丈夫的最后报复。

婚姻中最可怕的不是吵闹,而是不吵不闹的冷漠。虽不吵不闹,却已形同陌路。

婚姻是两个人的修行,而非一个人的单行道。在点点滴滴琐碎中的伤害,让两颗心渐行渐远。

在这段名义上长达50年的婚姻中,有40年时光是分离的。冷漠、孤独与寂寞,成为了这段婚姻的主旋律,令人不胜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