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北大教授出轨堂妹,妻子开启40年报复,结局如何

北大教授出轨堂妹,妻子开启40年报复,结局如何

文章来源: 阡陌文史 于 2025-01-20 10:30:18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她是我堂妹,我不可能跟她结婚,这违反了伦理道德。”

面对专程从国外赶来质问的妻子,丈夫信誓旦旦保证,妻子信以为真。不久后却发现一个惊人秘密,她决绝离家,开启40年诛心报复。

1931年6月30日,一段轰轰烈烈的师生恋在众人的祝福声中开花结果。

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年轻教授叶公超,一个是燕大校花加才女袁永熹。

当时的叶公超不仅在文学界崭露头角,还说着一口令人羡慕的流利英语。当朱光潜被问及谁的英文最好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必是叶公超先生。”

叶公超在清华、北大等名校任教,桃李满天下,钱钟书、季羡林、赵萝蕤、卞之琳等都是他的得意门生。

袁永熹是位来自贵州的美女,父亲曾入袁世凯幕府,辛亥革命后,亦官亦商。

然而父亲早逝,袁家家道中落。袁永熹从养尊处优的大小姐变为普通人家的女孩,家里一度靠变卖古董字画维持生计。

经历家庭变故后,她决定弃文从理,选择了当时鲜有女生涉足的理科专业。两人在燕大校园相识,叶公超对才貌出众的袁永熹一见钟情,展开猛烈追求。

1931年,袁永熹毕业后,这段师生恋修成正果,成为当时人们津津乐道的爱情佳话。

婚后,袁永熹生下一双儿女,一家四口过着甜蜜而幸福的生活。然而,随着孩子的出生,原本温馨的家庭逐渐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

叶公超性格外向,喜欢交际,而袁永熹则性格娴静,沉默寡言。两人一动一静,本应互补,但随着婚姻的磨合,性格差异带来的矛盾逐渐显露。

叶公超好面子,脾气较为急躁,且有大男子主义倾向。

有一次,吴宓到叶家做客吃饭,席间叶公超突然甩下筷子,当着客人的面抱怨饭菜难吃。

袁永熹并未与他争吵,只是静静地听完他的抱怨,随后冷静地说道:

“作为主妇,饭菜不合口味是我的责任,但你当着客人的面发脾气也是不合适的。”

叶公超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连忙道歉。目睹这一幕的吴宓,对袁永熹的隐忍和冷静深感佩服。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叶公超一家随学校迁至西南联大。那里条件艰苦,叶公超颇不适应,幸得袁永熹悉心照料。为改善生活,袁永熹甚至亲自种植西瓜。在艰难岁月中,两人也曾相互扶持,共渡难关。

然而,日积月累的性格差异终究成为难以逾越的鸿沟。叶公超的坏脾气如同一根根尖针,刺痛着袁永熹的心。

袁永熹默默忍受丈夫的坏脾气,但也不代表不会留下痕迹。那些伤人的话又像一颗颗钉在墙上的钉子,即使拔掉,依然会在婚姻的墙上留下无法抹去的一个个小洞。这些伤痕终将爆发,逐渐加深了两人之间的隔阂。

随着战事升级,叶公超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妻子和子女送往美国避难。两地分居不仅拉大了地理距离,更疏远了彼此的心灵。

1940年,叶公超突然接到一封电报,彻底改变了他的后半生命运。

电报来自他的叔叔叶恭绰,一位文物收藏家,请求叶公超前往上海保护一件极其珍贵的文物——毛公鼎。

这件西周时期的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早已成为日本方面觊觎的目标。叶公超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叔叔的请求,带着毛公鼎躲藏了一段时间。然而,最终还是被日军发现并押入大牢。

为了逼问毛公鼎的下落,丧心病狂的日军对叶公超进行了残酷的严刑拷打。在民族大义面前,叶公超始终咬紧牙关,一言不发,坚持了下来。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一个女人给了他莫大的精神慰藉和支柱,她就是叶公超的堂妹叶崇范。

叶崇范常来狱中探望他,传递信息,还四处奔走疏通关系,营救叶公超。

他们还仿造了毛公鼎以图蒙混过关,最终,在金钱和多方关系的运作下,叶公超得以保释。

因此,他对叶崇范心怀感激。患难与共中,两人之间萌生了一种特殊情愫。

不久,关于两人风言风语和暧昧关系的传闻传到了远在美国的袁永熹耳中。她如坐针毡,立即返回国内,想当面质问丈夫。

叶公超却信誓旦旦地向她保证,自己永远不会与堂妹结婚,因为那样有违伦理道德。

然而,不久后,袁永熹却得知了一个震惊的消息:叶崇范其实是叶恭绰的养女,丈夫与她毫无血缘关系。

得知真相后,又亲眼目睹了丈夫与堂妹之间的亲密关系,袁永熹心如死灰,可她并没有哭闹,而是平静地收拾行李,带着孩子返回了美国。

叶公超以为妻子只是一时生气,没想到她这一走竟是40年之久,让他的后半生都在悔恨中度过。

两人虽未正式离婚,婚姻却已名存实亡。

袁永熹在美国加州大学找到了一份研究工作,经济独立,从主动不向叶公超伸手要钱,两人各过各的。

叶公超于1947年开始担任外交部官员,仕途一帆风顺,步步高升。在他担任外交官期间,每当需要携夫人出席外交场合时,袁永熹都识大体,为了国家声誉而陪同出席。

只是没了聚光灯后,回到真实的生活中,两人形同陌路、冷若冰霜。

1961年,因外蒙事件,叶公超被老蒋免去驻美大使一职,并遭长期软禁。这对夫妻此后再未相见。

晚年,叶公超倍感孤独,思念远在美国的妻儿,期盼他们能回国探望。1981年,病入膏肓的他凄凉地对护士说:“我的太太和儿女就要回来看我了。”然而,他终究是抱憾而终。

叶公超去世后,袁永熹未出席葬礼,仅送来一副挽联:

“烽火结鸳盟治学成家心虚安危轻叙别;丹青遗史迹幽兰秀竹泪痕深浅尽纵横。”

1995年,92岁的袁永熹走完自己的人生,她在遗嘱中嘱咐不与叶公超合葬。

生前离心,死后离身,直到临终,她都没有原谅丈夫的背叛,这这或许是丈夫的最后报复。

婚姻中最可怕的不是吵闹,而是不吵不闹的冷漠。虽不吵不闹,却已形同陌路。

婚姻是两个人的修行,而非一个人的单行道。在点点滴滴琐碎中的伤害,让两颗心渐行渐远。

在这段名义上长达50年的婚姻中,有40年时光是分离的。冷漠、孤独与寂寞,成为了这段婚姻的主旋律,令人不胜唏嘘。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3)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切尼国葬现场 拜登布什同席 川普未被邀 奥巴马克林顿…
绿卡更难了:“原国籍”影响绿卡审批 大量申请恐被拒
“如此不懂礼貌的外交官员,可知中国的水准”
再次跑赢印度!亚洲GDP增速第一的国家还是它
习近平高调纪念胡耀邦 却回避了重大历史事件




24小时讨论排行

中国驻日使馆重申联合国敌国条款:有权对日动武
川普再“失言”:称民主党议员“叛乱” 并要“绞死”他们
特朗普缺席切尼葬礼,折射出美国两党争斗加剧
马斯克: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会消灭贫困,让每个人富有
割土求和——这是美国方案还是俄罗斯方案?
中国游客消失了?日网友惊呼:池袋好安静 快来玩…
美驻华领馆严查父母移民:入籍子女要自曝“偷渡史”
正眼看你一眼我就输了——大清的“怒视外交”
中国“稀土震撼”要来了?不过似乎对日本效果不大
德媒批美俄“28点和平计划”:让人想起慕尼黑协定
强奸大嫂出狱后刺死见义勇为者,他潜逃近20年被抓
公开艾普斯坦档案,是川普挖的“巨坑”?
地铁纵火画面曝光:嫌犯无端袭击女子 被控恐怖主义
何同学:「拒给网约车司机好评」让公司亏了两百万
主持人问白宫发言人莱维特:你老公大你32岁 恐怕…
纽约皇后区最暴力少年帮派被端 将街区变致命游乐场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北大教授出轨堂妹,妻子开启40年报复,结局如何

阡陌文史 2025-01-20 10:30:18

“她是我堂妹,我不可能跟她结婚,这违反了伦理道德。”

面对专程从国外赶来质问的妻子,丈夫信誓旦旦保证,妻子信以为真。不久后却发现一个惊人秘密,她决绝离家,开启40年诛心报复。

1931年6月30日,一段轰轰烈烈的师生恋在众人的祝福声中开花结果。

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年轻教授叶公超,一个是燕大校花加才女袁永熹。

当时的叶公超不仅在文学界崭露头角,还说着一口令人羡慕的流利英语。当朱光潜被问及谁的英文最好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必是叶公超先生。”

叶公超在清华、北大等名校任教,桃李满天下,钱钟书、季羡林、赵萝蕤、卞之琳等都是他的得意门生。

袁永熹是位来自贵州的美女,父亲曾入袁世凯幕府,辛亥革命后,亦官亦商。

然而父亲早逝,袁家家道中落。袁永熹从养尊处优的大小姐变为普通人家的女孩,家里一度靠变卖古董字画维持生计。

经历家庭变故后,她决定弃文从理,选择了当时鲜有女生涉足的理科专业。两人在燕大校园相识,叶公超对才貌出众的袁永熹一见钟情,展开猛烈追求。

1931年,袁永熹毕业后,这段师生恋修成正果,成为当时人们津津乐道的爱情佳话。

婚后,袁永熹生下一双儿女,一家四口过着甜蜜而幸福的生活。然而,随着孩子的出生,原本温馨的家庭逐渐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

叶公超性格外向,喜欢交际,而袁永熹则性格娴静,沉默寡言。两人一动一静,本应互补,但随着婚姻的磨合,性格差异带来的矛盾逐渐显露。

叶公超好面子,脾气较为急躁,且有大男子主义倾向。

有一次,吴宓到叶家做客吃饭,席间叶公超突然甩下筷子,当着客人的面抱怨饭菜难吃。

袁永熹并未与他争吵,只是静静地听完他的抱怨,随后冷静地说道:

“作为主妇,饭菜不合口味是我的责任,但你当着客人的面发脾气也是不合适的。”

叶公超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连忙道歉。目睹这一幕的吴宓,对袁永熹的隐忍和冷静深感佩服。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叶公超一家随学校迁至西南联大。那里条件艰苦,叶公超颇不适应,幸得袁永熹悉心照料。为改善生活,袁永熹甚至亲自种植西瓜。在艰难岁月中,两人也曾相互扶持,共渡难关。

然而,日积月累的性格差异终究成为难以逾越的鸿沟。叶公超的坏脾气如同一根根尖针,刺痛着袁永熹的心。

袁永熹默默忍受丈夫的坏脾气,但也不代表不会留下痕迹。那些伤人的话又像一颗颗钉在墙上的钉子,即使拔掉,依然会在婚姻的墙上留下无法抹去的一个个小洞。这些伤痕终将爆发,逐渐加深了两人之间的隔阂。

随着战事升级,叶公超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妻子和子女送往美国避难。两地分居不仅拉大了地理距离,更疏远了彼此的心灵。

1940年,叶公超突然接到一封电报,彻底改变了他的后半生命运。

电报来自他的叔叔叶恭绰,一位文物收藏家,请求叶公超前往上海保护一件极其珍贵的文物——毛公鼎。

这件西周时期的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早已成为日本方面觊觎的目标。叶公超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叔叔的请求,带着毛公鼎躲藏了一段时间。然而,最终还是被日军发现并押入大牢。

为了逼问毛公鼎的下落,丧心病狂的日军对叶公超进行了残酷的严刑拷打。在民族大义面前,叶公超始终咬紧牙关,一言不发,坚持了下来。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一个女人给了他莫大的精神慰藉和支柱,她就是叶公超的堂妹叶崇范。

叶崇范常来狱中探望他,传递信息,还四处奔走疏通关系,营救叶公超。

他们还仿造了毛公鼎以图蒙混过关,最终,在金钱和多方关系的运作下,叶公超得以保释。

因此,他对叶崇范心怀感激。患难与共中,两人之间萌生了一种特殊情愫。

不久,关于两人风言风语和暧昧关系的传闻传到了远在美国的袁永熹耳中。她如坐针毡,立即返回国内,想当面质问丈夫。

叶公超却信誓旦旦地向她保证,自己永远不会与堂妹结婚,因为那样有违伦理道德。

然而,不久后,袁永熹却得知了一个震惊的消息:叶崇范其实是叶恭绰的养女,丈夫与她毫无血缘关系。

得知真相后,又亲眼目睹了丈夫与堂妹之间的亲密关系,袁永熹心如死灰,可她并没有哭闹,而是平静地收拾行李,带着孩子返回了美国。

叶公超以为妻子只是一时生气,没想到她这一走竟是40年之久,让他的后半生都在悔恨中度过。

两人虽未正式离婚,婚姻却已名存实亡。

袁永熹在美国加州大学找到了一份研究工作,经济独立,从主动不向叶公超伸手要钱,两人各过各的。

叶公超于1947年开始担任外交部官员,仕途一帆风顺,步步高升。在他担任外交官期间,每当需要携夫人出席外交场合时,袁永熹都识大体,为了国家声誉而陪同出席。

只是没了聚光灯后,回到真实的生活中,两人形同陌路、冷若冰霜。

1961年,因外蒙事件,叶公超被老蒋免去驻美大使一职,并遭长期软禁。这对夫妻此后再未相见。

晚年,叶公超倍感孤独,思念远在美国的妻儿,期盼他们能回国探望。1981年,病入膏肓的他凄凉地对护士说:“我的太太和儿女就要回来看我了。”然而,他终究是抱憾而终。

叶公超去世后,袁永熹未出席葬礼,仅送来一副挽联:

“烽火结鸳盟治学成家心虚安危轻叙别;丹青遗史迹幽兰秀竹泪痕深浅尽纵横。”

1995年,92岁的袁永熹走完自己的人生,她在遗嘱中嘱咐不与叶公超合葬。

生前离心,死后离身,直到临终,她都没有原谅丈夫的背叛,这这或许是丈夫的最后报复。

婚姻中最可怕的不是吵闹,而是不吵不闹的冷漠。虽不吵不闹,却已形同陌路。

婚姻是两个人的修行,而非一个人的单行道。在点点滴滴琐碎中的伤害,让两颗心渐行渐远。

在这段名义上长达50年的婚姻中,有40年时光是分离的。冷漠、孤独与寂寞,成为了这段婚姻的主旋律,令人不胜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