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娱乐新闻 » 票房亏损超1亿,没想到贾冰这块金字招牌也不行了

票房亏损超1亿,没想到贾冰这块金字招牌也不行了

文章来源: 逍遥扒扒影 于 2025-01-12 23:49:5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贾冰自导自演的《假爸爸》本应该备受瞩目,没想到上映第三天日票房仅就跌到了435 万,在同期影片的激烈角逐中,显得格外黯淡无光。



如此惨淡的数据,无疑给影片的后续发展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从走势来看,《假爸爸》更是陷入了泥沼,上映初期,排片占比本就不高,后续更是被市场 “无情打压”,场次一减再减。同期影片凭借口碑与热度,不断吸引观众走进影院,抢占着有限的市场份额,《假爸爸》却只能在角落里,看着自己的票房数字艰难攀升。

按照这一趋势,最终票房想要突破 3000 万都成了奢望。

要知道,这部电影制作成本超过了 1 亿,还不算宣发费用,如此票房成绩,回本已然是遥不可及的梦。

票房的惨败,背后是口碑的 “崩塌”。

观众普遍反映,《假爸爸》的剧情荒诞无逻辑,仿佛是一场毫无章法的闹剧。故事讲述昔日歌坛巨星杨浩良,发现有人冒用自己身份胡作非为,便让儿子杨十月去追查,儿子却为给父亲凑手术费,与假爸爸王春生达成共识,开启 “坑爹捞钱” 之旅。

可这一路上,情节转折生硬,毫无铺垫,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而且,影片还陷入了强行煽情的 “怪圈”。前半段拼命堆砌搞笑桥段,后半段却生硬地转为父子和解,大洒狗血,试图赚取观众眼泪。

笑点尴尬也是一大硬伤。贾冰以往擅长的喜剧风格,在这部影片中仿佛失了效。曾经那些自然流露的幽默,变成了刻意为之的装疯卖傻,一些谐音梗、网络流行语的生硬堆砌,不仅没让人发笑,反而让观众脚趾抠地。

专业影评人也是批评有加,直言影片缺乏深度,是一部 “流水线” 喜剧作品。

从剧本创作到表演呈现,都透着一股敷衍之气,只是单纯地想靠明星阵容和低俗笑料博眼球,却忽视了电影最核心的故事与情感表达,根本无法满足观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

从《末路狂花钱》到《假爸爸》,贾冰的口碑如同坐过山车般急转直下,这背后作品质量的巨大落差是关键因素。

《末路狂花钱》能斩获 7.8 亿票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精准的市场定位。

反观《假爸爸》,本想复制前作的成功模式,却忽视了观众对内容品质日益增长的需求。影片剧情荒诞离奇,却毫无逻辑支撑,像是一堆零散的搞笑桥段拼凑而成。没有扎实的剧本做根基,再华丽的演员阵容也只是空中楼阁。

贾冰过往的成功作品,让观众对他建立起了较高的期待。无论是小品舞台上的精彩表现,还是影视剧里的亮眼客串,他都展现出了独特的喜剧天赋,成为观众心中的 “欢乐制造机”。

《末路狂花钱》的票房大捷,更是将这种期待推向了新高度,观众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后续的作品会一部比一部精彩,在搞笑的同时,还能带来更多惊喜。

但《假爸爸》却让观众的期待落了空。

影片上映前,宣传造势浩大,贾冰首部自导自演的大制作噱头十足,还有徐峥监制、众多喜剧明星加盟,吊足了观众胃口。

可观影后,大家发现影片质量与期待相差甚远。

贾冰此次《假爸爸》的失利,也让我们看到了喜剧演员跨界做导演面临的普遍困境。在娱乐圈,演员转型导演的例子屡见不鲜,成功的如徐峥、吴京、贾玲等,他们凭借自己的作品在导演领域站稳脚跟,可失败的也不在少数,贾冰这次算是 “栽了跟头”。

以往作为演员,观众看的是个人表演魅力;当了导演,观众期待的是一部全方位出色的作品。贾冰过往喜剧形象深入人心,观众带着对他小品、影视剧里幽默风格的喜爱走进影院,却发现《假爸爸》质量欠佳,心理落差巨大,差评自然汹涌而来。

这也警示着其他喜剧演员,跨界需谨慎,要做好充分准备,不能仅凭名气贸然尝试,否则很容易砸了自己的招牌,陷入创作困境。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首创集团66岁男董事长被判死缓 权色交易 爱男星
中国消费降级 五星级饭店纷纷在街头摆起了地摊
9年前未买百架歼-10C! 伊朗军官曝当年“打错牌”内幕
2050年衰老将被攻克?合成生物学教父揭秘长寿未来
马斯克"美国党"2026投入选战,民调:40%美国人支持




24小时讨论排行

特朗普扬言把他驱逐出美国,马斯克成立新政党"美国党"
特朗普利用"疯子理论"改变世界,对敌人和盟友都有效?
美国德州洪患增至43死,川普将批准联邦协助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还是玻璃至上?
数千人涌入割韭菜,北京的这座山被“薅秃了”
马斯克组建美国党"挑战两党制",巨额美债恐成焦点
美国得州洪水逐渐退去,20余名女童仍下落不明
经济学人:别想指望这份法案带来美国经济繁荣增长
他高调捐款20亿后“消失”,如今早已换了副面孔!
得州洪水已致至少24死 女童夏令营750人正露营河边
特朗普签署“大而美”现场 众议长一举动让美国“炸锅”
马斯克“美国党”明年参选 共和党:他会成没国家的人
石家庄男子受审三十年,本月7号将第7次开庭
对普丁很失望!川普挺乌克兰「需要爱国者飞弹」
那个县城文科女,踩中张雪峰所有雷区后
女生遭侵犯落水被阻挡上岸致溺亡案凶手已执行死刑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票房亏损超1亿,没想到贾冰这块金字招牌也不行了

逍遥扒扒影 2025-01-12 23:49:56

贾冰自导自演的《假爸爸》本应该备受瞩目,没想到上映第三天日票房仅就跌到了435 万,在同期影片的激烈角逐中,显得格外黯淡无光。



如此惨淡的数据,无疑给影片的后续发展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从走势来看,《假爸爸》更是陷入了泥沼,上映初期,排片占比本就不高,后续更是被市场 “无情打压”,场次一减再减。同期影片凭借口碑与热度,不断吸引观众走进影院,抢占着有限的市场份额,《假爸爸》却只能在角落里,看着自己的票房数字艰难攀升。

按照这一趋势,最终票房想要突破 3000 万都成了奢望。

要知道,这部电影制作成本超过了 1 亿,还不算宣发费用,如此票房成绩,回本已然是遥不可及的梦。

票房的惨败,背后是口碑的 “崩塌”。

观众普遍反映,《假爸爸》的剧情荒诞无逻辑,仿佛是一场毫无章法的闹剧。故事讲述昔日歌坛巨星杨浩良,发现有人冒用自己身份胡作非为,便让儿子杨十月去追查,儿子却为给父亲凑手术费,与假爸爸王春生达成共识,开启 “坑爹捞钱” 之旅。

可这一路上,情节转折生硬,毫无铺垫,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而且,影片还陷入了强行煽情的 “怪圈”。前半段拼命堆砌搞笑桥段,后半段却生硬地转为父子和解,大洒狗血,试图赚取观众眼泪。

笑点尴尬也是一大硬伤。贾冰以往擅长的喜剧风格,在这部影片中仿佛失了效。曾经那些自然流露的幽默,变成了刻意为之的装疯卖傻,一些谐音梗、网络流行语的生硬堆砌,不仅没让人发笑,反而让观众脚趾抠地。

专业影评人也是批评有加,直言影片缺乏深度,是一部 “流水线” 喜剧作品。

从剧本创作到表演呈现,都透着一股敷衍之气,只是单纯地想靠明星阵容和低俗笑料博眼球,却忽视了电影最核心的故事与情感表达,根本无法满足观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

从《末路狂花钱》到《假爸爸》,贾冰的口碑如同坐过山车般急转直下,这背后作品质量的巨大落差是关键因素。

《末路狂花钱》能斩获 7.8 亿票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精准的市场定位。

反观《假爸爸》,本想复制前作的成功模式,却忽视了观众对内容品质日益增长的需求。影片剧情荒诞离奇,却毫无逻辑支撑,像是一堆零散的搞笑桥段拼凑而成。没有扎实的剧本做根基,再华丽的演员阵容也只是空中楼阁。

贾冰过往的成功作品,让观众对他建立起了较高的期待。无论是小品舞台上的精彩表现,还是影视剧里的亮眼客串,他都展现出了独特的喜剧天赋,成为观众心中的 “欢乐制造机”。

《末路狂花钱》的票房大捷,更是将这种期待推向了新高度,观众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后续的作品会一部比一部精彩,在搞笑的同时,还能带来更多惊喜。

但《假爸爸》却让观众的期待落了空。

影片上映前,宣传造势浩大,贾冰首部自导自演的大制作噱头十足,还有徐峥监制、众多喜剧明星加盟,吊足了观众胃口。

可观影后,大家发现影片质量与期待相差甚远。

贾冰此次《假爸爸》的失利,也让我们看到了喜剧演员跨界做导演面临的普遍困境。在娱乐圈,演员转型导演的例子屡见不鲜,成功的如徐峥、吴京、贾玲等,他们凭借自己的作品在导演领域站稳脚跟,可失败的也不在少数,贾冰这次算是 “栽了跟头”。

以往作为演员,观众看的是个人表演魅力;当了导演,观众期待的是一部全方位出色的作品。贾冰过往喜剧形象深入人心,观众带着对他小品、影视剧里幽默风格的喜爱走进影院,却发现《假爸爸》质量欠佳,心理落差巨大,差评自然汹涌而来。

这也警示着其他喜剧演员,跨界需谨慎,要做好充分准备,不能仅凭名气贸然尝试,否则很容易砸了自己的招牌,陷入创作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