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22年前向央视求救的女人,今天怎么样了?

22年前向央视求救的女人,今天怎么样了?

文章来源: 九派新闻 于 2024-12-18 09:49:28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22年前的《半边天》里,陕西咸阳农村妇女刘小样那句“我宁可痛苦,我不要麻木”,击中了全国观众的内心。2020年,《人物》作者安小庆的一篇关于刘小样的稿件《平原上的娜拉》,又一次引起轰动。

22年后,刘小样过得怎么样?

这引起了无数网友的关注。

23年前,西北农村一位叫刘小样的妇女给央视写信,袒露了自己出走的愿望。

那时的刘小样,和每一个普通农村妇女一样按部就班的生活,结婚、生子、操持家事。

但她对现状并不满意,她在信中写道:“在农村,有钱可以盖房,但不可以买书;可以打牌闲聊,但不可以去西安。不可以交际,不可以太张扬,不可以太个性,不可以太好,不可以太坏。”

刘小样有着自己的思想,却似乎被困在了农村生活的“樊笼”中。

2001年,电视节目《半边天》的主持人张越采访了刘小样。

刘小样告诉张越:“我宁可痛苦,我不要麻木,我不要我什么都不知道,然后我就很满足。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这就很好了?我不满足这些的,我想要充实的生活,我想要知识,我想看书,我想看电视,从电视上得到我想要得到的东西——因为我不能出去。”

在节目播出后,2005年,刘小样应《半边天》节目组的邀请去到北京,这场旅程并没让刘小样觉得开心。她反而更想出走,“更清楚自己的处境了”。

2006年,刘小样在家乡的县城,获得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在商场工作了一段时间,刘小样想去贵州打工,丈夫劝她安心待在家里,看劝不动,便由她去。

刘小样去了贵州,觉得工作不对劲,又回到家乡,在县城里当起生活老师。

可她内心深处的空虚,依然灼热。

之后她又奔赴江苏昆山,在一家食堂打工。又辗转西安,和女儿同住一屋。还去过图书馆,听过音乐会,见过大山大河,可这些还是不能让她平静。

刘小样怀疑自己病了,她还看过心理医生。

2016年前后,她回到了平原上的老屋,照顾生病的婆婆,此后再未出走。

2020年,《人物》作者安小庆多方联系,几经辗转,找到了在公众视野消失了近20年的刘小样,并在2021年完成了稿件《平原上的娜拉》。这篇两万字的静态人物报道,收获了热烈的互动和大量的讨论。(注:娜拉,话剧《玩偶之家》的女主人公,觉醒并选择出走的女性形象。鲁迅先生曾著《娜拉走后怎样》,并揭示出娜拉的命运: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

2019年春天,刘小样的婆婆去世了,但刘小样选择了回归家庭。

她告诉安小庆:“在以前,可能意识不到这个东西,但现在,家和儿女就是我的根本。主业跟副业有时候不能颠倒了。”

那时的她,已经把过去写的东西全部烧掉。“好像是潜意识的”,她想跟周围的人一样,就拒绝看书,只能听音乐,特别喜欢听欧美民谣。

她有意抹掉过去生活的痕迹,刘小样告诉安小庆,不能彻底地出走,总想要兼顾,这可能就是她的局限。

2024年12月18日晚,纪录片《她的房间》播出,时隔22年,回访刘小样。

这一次,刘小样风雨兼程从咸阳来到大理,和曾经《半边天》的主持人张越,写出过她的故事的记者安小庆再次相聚。

在《她的房间》官方账号发布的预告片里,刘小样身着白色T恤,面上总是带着笑容。

在《她的房间》播出的预告中,不少网友看到,刘小样又开始读起了书,写起了东西。

《她的房间》介绍称,在经历过真正的出走后,刘小样却选择了回归家庭。她白天种地,晚上读书,辛勤的劳作和书中的知识,同样带给她“丰收的喜悦”。

刘小样笑着告诉主持人:“我农活干得特别好,脏啊、累啊的,都能干。”听着她的话,张越也露出了欣赏的笑容。

二十二年后的再度对谈,“出走”后又“回归”的刘小样说:“我会一直读书,一直痛苦,一直与自己的无知、偏见‘见招拆招’,一直爱着从痛苦荒芜里生出来的喜悦。”

刘小样说:“很多人说要与自己握手言和,我不要做这样的人,我要拿石头打磨我这块石头,我会一直读书,我这些年就是这样做的。”

张越问她:“用石头磨石头可是很疼的。”

刘小样说:“我不怕,真的,我不怕。”

“不必再出走寻找,我的诗和远方就在书中。”

有网友表示:“本来以为刘小样没有像苏敏那样走出去,获得一个世俗意义的成功,她会失望,我们观众也会失望。但是如今看到她脚踏实地的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看书、写字、思考、痛苦、又和解,把自己的心灵养育的很富足,简直就是罗曼罗兰英雄主义的具象化!”(注: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 )

或许正如《她的房间》为刘小样写的那句话——前行的是不断丰富的生命体验,不变的是她内心深处永恒的勇敢与热望。而刘小样,一如金灿灿的麦田般,岁岁年年茁壮生长。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江西景德镇“鸡排哥”爆火后,有新身份
心态已经崩了!在中国,逆市房东不如狗
中国留学生回国探亲期间被捕 疑涉“危害国家安全”
孔杰荣逝世:深耕中国法律界的美国律师
美抛“美台芯片五五分”震撼弹!台湾的时间到了




24小时讨论排行

万斯:政府宁愿关门 绝不给非法移民免费医疗
清华大学爆重大丑闻!多名师生带游客入校牟利被逮
川普政策促人才流失 85位美国顶尖科学家转向中国
中国“世界最高桥”正式通车 悬空于625米
川普召集全球800位将领讲话 美媒:不能线上办吗
川普炫耀24K纯金装饰 网吐槽:根本平价卖场货喷漆
24小时内美国发生两起伊拉克退伍军人枪击案,致7人死
YouTube将支付特朗普2200万美元 了结法律纠纷
H-1B签证费暴涨,中国推出K字签证和美国抢人才
1次是悲剧 4次是模式…于朦胧非首例 这人被反复提及
黄仁勋质疑“对中鹰派”不爱国!川普前国师怒批
全世界都发现,灰姑娘是一个恐怖故事
黄仁勋“中国只差美国几纳秒” 他是中共影响代理人?
第一批丁克夫妻离世,遗产留给谁?
教堂枪案疑犯:入伍4年奖章拿手软 儿重病难负担
台积电内部掀赴美工作潮 员工打工为名实另有所图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22年前向央视求救的女人,今天怎么样了?

九派新闻 2024-12-18 09:49:28

22年前的《半边天》里,陕西咸阳农村妇女刘小样那句“我宁可痛苦,我不要麻木”,击中了全国观众的内心。2020年,《人物》作者安小庆的一篇关于刘小样的稿件《平原上的娜拉》,又一次引起轰动。

22年后,刘小样过得怎么样?

这引起了无数网友的关注。

23年前,西北农村一位叫刘小样的妇女给央视写信,袒露了自己出走的愿望。

那时的刘小样,和每一个普通农村妇女一样按部就班的生活,结婚、生子、操持家事。

但她对现状并不满意,她在信中写道:“在农村,有钱可以盖房,但不可以买书;可以打牌闲聊,但不可以去西安。不可以交际,不可以太张扬,不可以太个性,不可以太好,不可以太坏。”

刘小样有着自己的思想,却似乎被困在了农村生活的“樊笼”中。

2001年,电视节目《半边天》的主持人张越采访了刘小样。

刘小样告诉张越:“我宁可痛苦,我不要麻木,我不要我什么都不知道,然后我就很满足。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这就很好了?我不满足这些的,我想要充实的生活,我想要知识,我想看书,我想看电视,从电视上得到我想要得到的东西——因为我不能出去。”

在节目播出后,2005年,刘小样应《半边天》节目组的邀请去到北京,这场旅程并没让刘小样觉得开心。她反而更想出走,“更清楚自己的处境了”。

2006年,刘小样在家乡的县城,获得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在商场工作了一段时间,刘小样想去贵州打工,丈夫劝她安心待在家里,看劝不动,便由她去。

刘小样去了贵州,觉得工作不对劲,又回到家乡,在县城里当起生活老师。

可她内心深处的空虚,依然灼热。

之后她又奔赴江苏昆山,在一家食堂打工。又辗转西安,和女儿同住一屋。还去过图书馆,听过音乐会,见过大山大河,可这些还是不能让她平静。

刘小样怀疑自己病了,她还看过心理医生。

2016年前后,她回到了平原上的老屋,照顾生病的婆婆,此后再未出走。

2020年,《人物》作者安小庆多方联系,几经辗转,找到了在公众视野消失了近20年的刘小样,并在2021年完成了稿件《平原上的娜拉》。这篇两万字的静态人物报道,收获了热烈的互动和大量的讨论。(注:娜拉,话剧《玩偶之家》的女主人公,觉醒并选择出走的女性形象。鲁迅先生曾著《娜拉走后怎样》,并揭示出娜拉的命运: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

2019年春天,刘小样的婆婆去世了,但刘小样选择了回归家庭。

她告诉安小庆:“在以前,可能意识不到这个东西,但现在,家和儿女就是我的根本。主业跟副业有时候不能颠倒了。”

那时的她,已经把过去写的东西全部烧掉。“好像是潜意识的”,她想跟周围的人一样,就拒绝看书,只能听音乐,特别喜欢听欧美民谣。

她有意抹掉过去生活的痕迹,刘小样告诉安小庆,不能彻底地出走,总想要兼顾,这可能就是她的局限。

2024年12月18日晚,纪录片《她的房间》播出,时隔22年,回访刘小样。

这一次,刘小样风雨兼程从咸阳来到大理,和曾经《半边天》的主持人张越,写出过她的故事的记者安小庆再次相聚。

在《她的房间》官方账号发布的预告片里,刘小样身着白色T恤,面上总是带着笑容。

在《她的房间》播出的预告中,不少网友看到,刘小样又开始读起了书,写起了东西。

《她的房间》介绍称,在经历过真正的出走后,刘小样却选择了回归家庭。她白天种地,晚上读书,辛勤的劳作和书中的知识,同样带给她“丰收的喜悦”。

刘小样笑着告诉主持人:“我农活干得特别好,脏啊、累啊的,都能干。”听着她的话,张越也露出了欣赏的笑容。

二十二年后的再度对谈,“出走”后又“回归”的刘小样说:“我会一直读书,一直痛苦,一直与自己的无知、偏见‘见招拆招’,一直爱着从痛苦荒芜里生出来的喜悦。”

刘小样说:“很多人说要与自己握手言和,我不要做这样的人,我要拿石头打磨我这块石头,我会一直读书,我这些年就是这样做的。”

张越问她:“用石头磨石头可是很疼的。”

刘小样说:“我不怕,真的,我不怕。”

“不必再出走寻找,我的诗和远方就在书中。”

有网友表示:“本来以为刘小样没有像苏敏那样走出去,获得一个世俗意义的成功,她会失望,我们观众也会失望。但是如今看到她脚踏实地的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看书、写字、思考、痛苦、又和解,把自己的心灵养育的很富足,简直就是罗曼罗兰英雄主义的具象化!”(注: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 )

或许正如《她的房间》为刘小样写的那句话——前行的是不断丰富的生命体验,不变的是她内心深处永恒的勇敢与热望。而刘小样,一如金灿灿的麦田般,岁岁年年茁壮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