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中共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打压:学者因批评言论遭整肃

中共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打压:学者因批评言论遭整肃

文章来源: 美国之音 于 2024-10-04 19:04:0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以党旗为背景的监测摄像头

中共看上去正在加大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打压力度。在中共建政75周年前夕,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爆发人事“地震”,包括所长、副所长和党委书记、副所长在内的整个领导班子被全部撤换。据港媒和美媒报道,事件导火索是原副所长朱恒鹏因在私人聊天群中批评习近平的经济政策而被指“妄议中央”。与此同时,多位受访者告诉美国之音,近期有多位学者因公开表达与官方立场不同的观点,遭到纪律处分,凸显知识分子面临的空前压力。

质疑中俄关系的学者遭到惩处

两位知情人告诉美国之音,因公开呼吁中国和俄罗斯做切割,与中国官方的立场完全不同,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胡伟受到了纪律处分。因为事情敏感,两位知情者不愿具名。

胡伟是享有国际知名度的中国政治学者。他的主要社会职务包括:中国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理事长、上海市公共政策研究会会长、察哈尔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胡伟曾在“中美印象”网站首发两篇文章,认为“中国不能与普京捆绑在一起,需要尽快切割”,否则将在美国和西方的围堵下变得更加孤立,他也感慨“一个国家无论大小,都不能与人类文明的发展走向背道而驰”。根据“中美印象”官网信息,该网站由卡特中心和美中两国的一些志愿者创办。

上海社科界一位知情人表示,“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是,胡伟主要是因为与俄罗斯有关的两篇文章遭到麻烦。受处分的时间,应该是(今年)6月到9月的某个时间,所受到的党内处分是严重警告,学术处分是教授岗降级,同时他还被要求即刻退休。胡教授今年60岁,但他学术水平高,知名度也很高,不管是上海的人才政策,还是说现在国家鼓励延迟退休,他干到65岁再退其实没有任何问题。胡伟年轻时在复旦大学工作,王沪宁那时是复旦的教授,很关心和看好胡伟。胡伟在党内是怀才不遇。”

另一位与胡伟相熟的学者告诉美国之音,已了解到胡伟被处分的情况。这位学者婉拒做更多置评,只是介绍胡伟目前若说得更多便会有更多麻烦。美国之音尝试联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和胡伟,截至发稿没有得到回复。

另有迹象显示,中国国防大学退休教授公方彬也可能因发表了与官方口径不同的俄乌战争言论被处分。中国时评人司马平邦9月中旬在中国社交平台微博上发贴称,退休后由田村军休所管理的公方彬因在网上发表俄罗斯必败、乌克兰必胜的言论而被调查,北京市纪委给予其党内警告处分。

中国内地一位学者向美国之音提供了据信是公方彬在社交平台上所发的帖子。其中提及:“我对纪委同志讲,这是我的荣幸,因为我将作为一个标杆,表明我们党给知识分子多大的思想空间和表达空间……纪委同志也表示,这次花大力气对我进行全面审查,没有查出任何问题……还说政治立场没问题,对党和国家作出的贡献不否定。”

美国之音无法独立验证这一帖子的真伪,但帖子内容与上述中国时评人披露的信息似乎吻合。司马平邦提到的田村军休所位于北京海淀区,美国之音尝试联系海淀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办公室、海淀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电话无人接听。

反对网证政策的教授被禁言

在中俄关系之外,也有中国学者因为对网证网号政策不满而遭遇不同形式的处理。

“十一”长假期间,中国某高校一位教授、博士生导师告诉美国之音,目前形势有了变化:“我现在的处境比较微妙。我在长假之前已经被学校警告了,不要就热点问题发声,特别是不要接受海外媒体的采访,不要对外发表看法。”

7月底,中国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部门发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就网号、网证的推广向社会公开听取意见。虽然官方强调出台管理办法的初衷是确保公民信息不被滥用,但以学者、律师、媒体人为核心的中国公众舆论,第一时间公开质疑官方的说法。

和不少知识分子一样,这位学者也透过社交平台,对网号、网证可能的副作用进行了尖锐批评,担心中国公权力机关可能会滥用职权侵犯公民隐私、限制公民自由。这位学者很快被社交平台禁言。

在被禁言之后,这位学者认为帖子也好、文章也罢,完成或者发出以后,它的存在、传播甚至它的意义,事实上已经独立于作者,所以作者不能也不应对外界的解读负责任。但这个说法,显然没有让其免受学校的处理。这位学者告诉美国之音:“如果再发声,我会很艰难。”

中国一位不愿具名的知名媒体人告诉美国之音,因对网证、网号提出意见和建议,中国学者遭到整肃不是为数不少:“清华大学刑法学教授劳东燕女士,写文章认为网号、网证就是给每个公民安上监视器,学校找她谈话,软磨硬泡、后来警告要给她停课,社交平台多次对她禁言,这些都是公开的秘密啊。劳东燕发表部分批评言论时在加拿大访学,有些人说她是借题发挥、不想回国,其实她早回来了。”

美国之音记者注意到,劳东燕的微博账号提示信息显示“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该用户目前处于禁言状态”。美国之音尝试联系劳东燕供职的清华大学法学院,截至发稿没有得到回复。

美国之音记者邀约多位学者置评中国高校教授为何近期频受纪律处分。一位在北京生活的高校教师告诉美国之音:“老是这个限制、那个限制的,现在真地是有些自命不保的感觉。我还是有点儿不想说什么。我慢慢地想争取能够稍微解除一些限制。如果现在再说什么话的话,肯定会雪上加霜。”

噤声效应强烈海外学者鼓励翻墙

“中共这一轮对知识分子的强力打压,不应该让外界感到意外。”台湾励志协会执行长、政大法学博士、龙华科大助理教授赖荣伟告诉美国之音,“最迫近的原因,当然是中共在庆祝建政75周年,用中共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纪念国庆。这个时间点对中共来说很敏感,他们要打造喜庆的气氛,要股市非理性地狂飙,所以节前下手出招是自然而然的。”

授赖荣伟表示,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习近平的执政风格。“如果你在价值观、意识形态层面批评他所制定的政策,他会觉得那就是在动摇他的权力的稳定。包括在经济严重下滑的大背景下,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官员质疑经济政策,最后被处理也就不奇怪了。”他说,

中共最新一轮对知识分子的打压带来了严重的噤声效应。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谢田告诉美国之音:“从毛泽东开始,中共对知识分子、对知识界,都是又需要、又害怕,总是觉得要抵制知识界的各种各样的自由派,实际上很多人甚至都算不上自由派。就这一轮态势而言,习近平可能是看到有些知识分子敢于公开表达反对的观点,他担心如果持续下去,知识界就在造反了,中共就控制不住了。”

谢田指出,尽管学术自由空间被急剧压缩,但知识分子仍然有持续发声的动力。他呼吁中国的知识分子在安全的前提下继续发表意见,并鼓励他们通过化名在海外平台发声。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要讲课,要写文章,要发表意见,这是知识界的本能,本能被压制得不到释放,知识分子是很难过的。沦为中共文化打手的、借机爬上去做官的知识分子,毕竟是少数;你要让知识分子讲违心的、言论不由衷的话,他们是会很痛苦的。”他说。

查看评论(0)

24小时热点排行

中领馆:所有在美中国公民尽快完成"海外公民登记"
宗庆后的双面人生 到底给宗馥莉留下多少烂摊子?
袁红冰爆中国机要官员带文件叛逃 曝2套俄垮台后方案
陈立人杀妻案,前女友提交重要证物并要求不公开!
宗馥莉香港买豪宅 曾先用美国护照 后用中国护照…

24小时讨论排行

川普突然变强硬真正原因,觉得自己被普京羞辱了
川普稳赚不赔的战争生意 拜登就想不出这样的办法
开除一个被偷拍的女大学生,才是有损国格
“同志”的年头要回归了?“共产”还远吗?
美国大汉学家,为何要写一个“中国荡妇”的故事
关税没引起物价上涨?白宫爱国说法遭打脸 3大原因曝
美众议员:习近平在川普任内不会侵台 著眼50年…
MAGA们原谅了川普的一切 为何不肯原谅这件事
中国父子德国风景区湖中溺亡 失踪一周后找到遗体
消息人士:特朗普对俄变脸,普京“并不畏惧”
特朗普承诺军援,象征乌克兰战事的重要突破
川普大赞爱妻"1句话"点醒他,让他看清普丁真面目
iPhone稀土不靠中国!苹果砸5亿建立美国供应链
特朗普:泽连斯基不应将莫斯科作为攻击目标
中印恐挨500%关税 川普祭最狠"次级制裁"引爆4大伤
全球首例,深圳机器人搭地铁为商家送货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中共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打压:学者因批评言论遭整肃

美国之音 2024-10-04 19:04:01


以党旗为背景的监测摄像头

中共看上去正在加大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打压力度。在中共建政75周年前夕,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爆发人事“地震”,包括所长、副所长和党委书记、副所长在内的整个领导班子被全部撤换。据港媒和美媒报道,事件导火索是原副所长朱恒鹏因在私人聊天群中批评习近平的经济政策而被指“妄议中央”。与此同时,多位受访者告诉美国之音,近期有多位学者因公开表达与官方立场不同的观点,遭到纪律处分,凸显知识分子面临的空前压力。

质疑中俄关系的学者遭到惩处

两位知情人告诉美国之音,因公开呼吁中国和俄罗斯做切割,与中国官方的立场完全不同,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胡伟受到了纪律处分。因为事情敏感,两位知情者不愿具名。

胡伟是享有国际知名度的中国政治学者。他的主要社会职务包括:中国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理事长、上海市公共政策研究会会长、察哈尔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胡伟曾在“中美印象”网站首发两篇文章,认为“中国不能与普京捆绑在一起,需要尽快切割”,否则将在美国和西方的围堵下变得更加孤立,他也感慨“一个国家无论大小,都不能与人类文明的发展走向背道而驰”。根据“中美印象”官网信息,该网站由卡特中心和美中两国的一些志愿者创办。

上海社科界一位知情人表示,“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是,胡伟主要是因为与俄罗斯有关的两篇文章遭到麻烦。受处分的时间,应该是(今年)6月到9月的某个时间,所受到的党内处分是严重警告,学术处分是教授岗降级,同时他还被要求即刻退休。胡教授今年60岁,但他学术水平高,知名度也很高,不管是上海的人才政策,还是说现在国家鼓励延迟退休,他干到65岁再退其实没有任何问题。胡伟年轻时在复旦大学工作,王沪宁那时是复旦的教授,很关心和看好胡伟。胡伟在党内是怀才不遇。”

另一位与胡伟相熟的学者告诉美国之音,已了解到胡伟被处分的情况。这位学者婉拒做更多置评,只是介绍胡伟目前若说得更多便会有更多麻烦。美国之音尝试联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和胡伟,截至发稿没有得到回复。

另有迹象显示,中国国防大学退休教授公方彬也可能因发表了与官方口径不同的俄乌战争言论被处分。中国时评人司马平邦9月中旬在中国社交平台微博上发贴称,退休后由田村军休所管理的公方彬因在网上发表俄罗斯必败、乌克兰必胜的言论而被调查,北京市纪委给予其党内警告处分。

中国内地一位学者向美国之音提供了据信是公方彬在社交平台上所发的帖子。其中提及:“我对纪委同志讲,这是我的荣幸,因为我将作为一个标杆,表明我们党给知识分子多大的思想空间和表达空间……纪委同志也表示,这次花大力气对我进行全面审查,没有查出任何问题……还说政治立场没问题,对党和国家作出的贡献不否定。”

美国之音无法独立验证这一帖子的真伪,但帖子内容与上述中国时评人披露的信息似乎吻合。司马平邦提到的田村军休所位于北京海淀区,美国之音尝试联系海淀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办公室、海淀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电话无人接听。

反对网证政策的教授被禁言

在中俄关系之外,也有中国学者因为对网证网号政策不满而遭遇不同形式的处理。

“十一”长假期间,中国某高校一位教授、博士生导师告诉美国之音,目前形势有了变化:“我现在的处境比较微妙。我在长假之前已经被学校警告了,不要就热点问题发声,特别是不要接受海外媒体的采访,不要对外发表看法。”

7月底,中国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部门发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就网号、网证的推广向社会公开听取意见。虽然官方强调出台管理办法的初衷是确保公民信息不被滥用,但以学者、律师、媒体人为核心的中国公众舆论,第一时间公开质疑官方的说法。

和不少知识分子一样,这位学者也透过社交平台,对网号、网证可能的副作用进行了尖锐批评,担心中国公权力机关可能会滥用职权侵犯公民隐私、限制公民自由。这位学者很快被社交平台禁言。

在被禁言之后,这位学者认为帖子也好、文章也罢,完成或者发出以后,它的存在、传播甚至它的意义,事实上已经独立于作者,所以作者不能也不应对外界的解读负责任。但这个说法,显然没有让其免受学校的处理。这位学者告诉美国之音:“如果再发声,我会很艰难。”

中国一位不愿具名的知名媒体人告诉美国之音,因对网证、网号提出意见和建议,中国学者遭到整肃不是为数不少:“清华大学刑法学教授劳东燕女士,写文章认为网号、网证就是给每个公民安上监视器,学校找她谈话,软磨硬泡、后来警告要给她停课,社交平台多次对她禁言,这些都是公开的秘密啊。劳东燕发表部分批评言论时在加拿大访学,有些人说她是借题发挥、不想回国,其实她早回来了。”

美国之音记者注意到,劳东燕的微博账号提示信息显示“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该用户目前处于禁言状态”。美国之音尝试联系劳东燕供职的清华大学法学院,截至发稿没有得到回复。

美国之音记者邀约多位学者置评中国高校教授为何近期频受纪律处分。一位在北京生活的高校教师告诉美国之音:“老是这个限制、那个限制的,现在真地是有些自命不保的感觉。我还是有点儿不想说什么。我慢慢地想争取能够稍微解除一些限制。如果现在再说什么话的话,肯定会雪上加霜。”

噤声效应强烈海外学者鼓励翻墙

“中共这一轮对知识分子的强力打压,不应该让外界感到意外。”台湾励志协会执行长、政大法学博士、龙华科大助理教授赖荣伟告诉美国之音,“最迫近的原因,当然是中共在庆祝建政75周年,用中共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纪念国庆。这个时间点对中共来说很敏感,他们要打造喜庆的气氛,要股市非理性地狂飙,所以节前下手出招是自然而然的。”

授赖荣伟表示,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习近平的执政风格。“如果你在价值观、意识形态层面批评他所制定的政策,他会觉得那就是在动摇他的权力的稳定。包括在经济严重下滑的大背景下,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官员质疑经济政策,最后被处理也就不奇怪了。”他说,

中共最新一轮对知识分子的打压带来了严重的噤声效应。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谢田告诉美国之音:“从毛泽东开始,中共对知识分子、对知识界,都是又需要、又害怕,总是觉得要抵制知识界的各种各样的自由派,实际上很多人甚至都算不上自由派。就这一轮态势而言,习近平可能是看到有些知识分子敢于公开表达反对的观点,他担心如果持续下去,知识界就在造反了,中共就控制不住了。”

谢田指出,尽管学术自由空间被急剧压缩,但知识分子仍然有持续发声的动力。他呼吁中国的知识分子在安全的前提下继续发表意见,并鼓励他们通过化名在海外平台发声。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要讲课,要写文章,要发表意见,这是知识界的本能,本能被压制得不到释放,知识分子是很难过的。沦为中共文化打手的、借机爬上去做官的知识分子,毕竟是少数;你要让知识分子讲违心的、言论不由衷的话,他们是会很痛苦的。”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