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过剩产能出清之日,就是真正拐点到来之时

过剩产能出清之日,就是真正拐点到来之时

文章来源: 孙立平 于 2024-09-12 22:53:2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目前的这种状况还会持续多长时间?这是我在《有人还在不断问:目前的这种状况还会持续多长时间?见底了吗?什么时候反弹》一文中讨论过的一个问题。

那次的讨论,主要是逻辑意义上的,目的是为了分清周期性危机与阶段性瓶颈这两种不同的经济起伏波动。因为在这两种不同情境之下,对反转问题的判断是非常不一样的。但文章发表之后,还是经常有网友问,孙老师您能不能说得更明确点更具体点?老实说,如果具体到时点,可能只有算命先生才能给出答案。但如果在指标的意义上,我想可以这样说:

过剩产能出清之日,就是真正拐点到来之时。

我想先用一个例子来说。我最近曾关注过碳酸锂的行情变化。

大家都知道,碳酸锂是制造锂电池的主要原材料。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的迅猛发展,碳酸锂的价格扶摇直上。仅在去年下半年,碳酸锂的价格就从9万元/吨飙升至50万元/吨。但不久之后,碳酸锂的价格就步入了漫漫熊途,前些天一度跌破7万元/吨。一次吃饭时,我问一位业内人士会跌到哪里?他回答说6万。

碳酸锂价格的起伏,很简单,就是市场供需关系变化的结果。在电动汽车的发展处于加速的阶段时,碳酸锂供不应求,于是就有了其价格的节节攀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纷纷扩产,新的项目不断上马,甚至大量在国外收购锂矿项目。这样一来,市场中的碳酸锂,严重供过于求,这时候价格的走低不是必然的吗?相关企业的亏损,不就是题中应有之义吗?

这时,如果有人问,碳酸锂目前的这种状况还会持续多长时间?反转什么时候会到来?答案不是很明白吗。

就是过剩产能的出清。所以我们看到,各大企业纷纷采取行动,缩产或者停产。只有出清了过剩产能,才能实现市场新的均衡,才能迎来真正的反转。于是我们看到,本月11日,一家头部企业计划停产的消息传来,当天碳酸锂期货的价格大涨8%。这时,才有分析人士战战兢兢地分析说,反转可能到来。其实,是不是真正的反转,还要看接下来产能出清的进程。

说到这里,我想有的朋友已经看出来了,我这里不是要讨论碳酸锂的问题,我要讨论的是碳酸锂价格的波动对我们思考当前中国经济问题的启示。

对于当前经济的低迷,人们已经有许多的讨论。但在最近的几天里,话题越来越聚焦于通缩的问题,越来越聚焦于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加以刺激。

其主要论据显而易见,2024年8月份我国CPI同比仅上涨0.6%(其中主要还是食品价格的拉动);出厂价格指数自2022年10月份开始同比下跌,到今年8月份已经持续了23个月;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可能会延续目前五个季度的跌幅至2025年;长江商学院对300名公司高管的一项调查显示,8月份劳动力成本的增长是自疫情以来的最低水平。

于是,就有了人民银行前行长易纲的呼吁:中国面临内需疲软的问题,尤其是在消费和投资方面,中国现在应该把重点放在抵挡通缩压力上。易刚的呼吁引来国内外众多论者的响应。一个最基本的共识是,中国的通缩危机已经不能再回避了,应该尽快出台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解决内需不足和通货紧缩的问题。

应当说,通货紧缩是一个客观现实,其对经济产生的消极影响也是有目共睹。就此而言,我没有不同意见。我想说的是,问题的真正症结究竟是在什么地方?仅仅是内需不足的问题吗?我们可以来看下面的一组数据:

1-8月,稀土出口量增长6.4%,出口额下降40.2%,出口价下降了43.8%;肥料出口量增长4.4%,出口额下降13.9%,出口价下降17.5%;箱包出口量增长9.4%,出口额下降2.1%,出口价下降10.5%;鞋靴出口量增长3.9%,出口额下降5.3%,出口价下降8.9%;套餐产品出口量增长4.5%,出口额下降14.5%,出口价下降18.2%;钢材出口量增长20.6%,出口额下降6.8%,出口价下降22.7%;铝材出口量增长15%,出口额增长10.8%,出口价下降3.7%;手机出口量增长4.6%,出口额下降1.7%,出口价下降6%;家用电器出口量增长23.6%,出口额增长14.7%,出口价下降7.2%;汽车出口量增长27.5%,出口额增长14.7%,出口价下降5.9%。

这组数据告诉我们什么呢?它告诉我们,中国产品的价格,不但在国内持续走低,在国际市场也在走低。如果我们从需求端可以解释国内市场价格走势的问题,那国际市场中的这个现象如何解释?如何解决?这提醒我们,我们在需要正视需求问题的同时,更要正视供给端的问题,即严重的产能过剩。

前面我们讨论了碳酸锂的问题。碳酸锂价格的走势告诉我们,在面临严重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出清过剩产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这个问题不解决,根本的供需失衡的问题就解决不了。所以我说,过剩产能出清之日,就是真正拐点到来之时。

我知道,这样说,人们可能感觉不舒服,但问题就在那里,是回避不了的。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习近平整肃解放军「并非失势」,美学者揭他最大担忧
中国大爷机上偷包 伊朗男暴力挥拳 揍到他怀疑人生
佩通坦案,有新进展
偷吃人妻遇袭倒卧法院旁 俄法官“生殖器塞口”惨死
卢比奥披露细节:俄方给飞机加油只能用现金 竟因…

24小时讨论排行

中共突然发布《美国侵犯人权报告》 引发热议
川普与美乌领袖会谈 欧洲领导人陆续抵达白宫
“川泽会”气氛友好 川普不排除派军赴乌克兰维和
可毁灭沿海城市 大阅兵“海啸武器”现身北京街头
BBC:泽连斯基要在普京更强势的阴影下会见特朗普?
笑意盈盈 川泽会面和上次截然不同 记者会要点来了
乌克兰捍卫主权都被网民群嘲,反智主义盛行!
中国使馆示警赴日本小心遇袭 犯人竟是中国人
特朗普中断美乌欧会谈,致电普京
纽约时报:美国人的“救命药”也许将来自中国
特朗普加大施压:泽连斯基可以立即结束战争
川普:将废除邮寄投票和投票机 恢复期中选举公正性
日经评论:普京和习近平已经看穿了特朗普
欧洲7巨头撑腰,防泽伦斯基"被霸凌"?卢比欧怒斥:愚蠢
美军持枪接管DC 一夜数十人被捕 川普要动真格了
白宫峰会:马克龙提出“四方机制” 德国力推停火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过剩产能出清之日,就是真正拐点到来之时

孙立平 2024-09-12 22:53:22

目前的这种状况还会持续多长时间?这是我在《有人还在不断问:目前的这种状况还会持续多长时间?见底了吗?什么时候反弹》一文中讨论过的一个问题。

那次的讨论,主要是逻辑意义上的,目的是为了分清周期性危机与阶段性瓶颈这两种不同的经济起伏波动。因为在这两种不同情境之下,对反转问题的判断是非常不一样的。但文章发表之后,还是经常有网友问,孙老师您能不能说得更明确点更具体点?老实说,如果具体到时点,可能只有算命先生才能给出答案。但如果在指标的意义上,我想可以这样说:

过剩产能出清之日,就是真正拐点到来之时。

我想先用一个例子来说。我最近曾关注过碳酸锂的行情变化。

大家都知道,碳酸锂是制造锂电池的主要原材料。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的迅猛发展,碳酸锂的价格扶摇直上。仅在去年下半年,碳酸锂的价格就从9万元/吨飙升至50万元/吨。但不久之后,碳酸锂的价格就步入了漫漫熊途,前些天一度跌破7万元/吨。一次吃饭时,我问一位业内人士会跌到哪里?他回答说6万。

碳酸锂价格的起伏,很简单,就是市场供需关系变化的结果。在电动汽车的发展处于加速的阶段时,碳酸锂供不应求,于是就有了其价格的节节攀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纷纷扩产,新的项目不断上马,甚至大量在国外收购锂矿项目。这样一来,市场中的碳酸锂,严重供过于求,这时候价格的走低不是必然的吗?相关企业的亏损,不就是题中应有之义吗?

这时,如果有人问,碳酸锂目前的这种状况还会持续多长时间?反转什么时候会到来?答案不是很明白吗。

就是过剩产能的出清。所以我们看到,各大企业纷纷采取行动,缩产或者停产。只有出清了过剩产能,才能实现市场新的均衡,才能迎来真正的反转。于是我们看到,本月11日,一家头部企业计划停产的消息传来,当天碳酸锂期货的价格大涨8%。这时,才有分析人士战战兢兢地分析说,反转可能到来。其实,是不是真正的反转,还要看接下来产能出清的进程。

说到这里,我想有的朋友已经看出来了,我这里不是要讨论碳酸锂的问题,我要讨论的是碳酸锂价格的波动对我们思考当前中国经济问题的启示。

对于当前经济的低迷,人们已经有许多的讨论。但在最近的几天里,话题越来越聚焦于通缩的问题,越来越聚焦于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加以刺激。

其主要论据显而易见,2024年8月份我国CPI同比仅上涨0.6%(其中主要还是食品价格的拉动);出厂价格指数自2022年10月份开始同比下跌,到今年8月份已经持续了23个月;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可能会延续目前五个季度的跌幅至2025年;长江商学院对300名公司高管的一项调查显示,8月份劳动力成本的增长是自疫情以来的最低水平。

于是,就有了人民银行前行长易纲的呼吁:中国面临内需疲软的问题,尤其是在消费和投资方面,中国现在应该把重点放在抵挡通缩压力上。易刚的呼吁引来国内外众多论者的响应。一个最基本的共识是,中国的通缩危机已经不能再回避了,应该尽快出台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解决内需不足和通货紧缩的问题。

应当说,通货紧缩是一个客观现实,其对经济产生的消极影响也是有目共睹。就此而言,我没有不同意见。我想说的是,问题的真正症结究竟是在什么地方?仅仅是内需不足的问题吗?我们可以来看下面的一组数据:

1-8月,稀土出口量增长6.4%,出口额下降40.2%,出口价下降了43.8%;肥料出口量增长4.4%,出口额下降13.9%,出口价下降17.5%;箱包出口量增长9.4%,出口额下降2.1%,出口价下降10.5%;鞋靴出口量增长3.9%,出口额下降5.3%,出口价下降8.9%;套餐产品出口量增长4.5%,出口额下降14.5%,出口价下降18.2%;钢材出口量增长20.6%,出口额下降6.8%,出口价下降22.7%;铝材出口量增长15%,出口额增长10.8%,出口价下降3.7%;手机出口量增长4.6%,出口额下降1.7%,出口价下降6%;家用电器出口量增长23.6%,出口额增长14.7%,出口价下降7.2%;汽车出口量增长27.5%,出口额增长14.7%,出口价下降5.9%。

这组数据告诉我们什么呢?它告诉我们,中国产品的价格,不但在国内持续走低,在国际市场也在走低。如果我们从需求端可以解释国内市场价格走势的问题,那国际市场中的这个现象如何解释?如何解决?这提醒我们,我们在需要正视需求问题的同时,更要正视供给端的问题,即严重的产能过剩。

前面我们讨论了碳酸锂的问题。碳酸锂价格的走势告诉我们,在面临严重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出清过剩产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这个问题不解决,根本的供需失衡的问题就解决不了。所以我说,过剩产能出清之日,就是真正拐点到来之时。

我知道,这样说,人们可能感觉不舒服,但问题就在那里,是回避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