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贞观”公众号被封禁了,我担心的事发生了

“贞观”公众号被封禁了,我担心的事发生了

文章来源: 洞见报告 于 2024-09-04 19:42:38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网上有传闻,说发布“33岁考公女孩死在出租屋”的公众号“贞观”被封禁了, 我马上去公众号看了一下。

我是有关注这个号的,所以还能看这个号之前的文章。

只不过,往常的“贞观”是每天都会更新推文的,而前天和昨天都没有更新推文。

我马上去搜了一下,果然,已经搜索不到“贞观”公众号了。

根据我的经历,这就是被封禁的迹象了,至于要被封禁多久,就不得而知了。

这也意味着,被封期间,“贞观”不能再发布任何内容,“贞观”的管理员和运营者也无法登陆进公号的后台。

如果真是这样,大概率“贞观”今天也不会再更新推文了。

说实在的,“贞观”这次被封,我感觉挺可惜的。

这次估摸着是那篇文章的细节没处理好,跟实际情况有出入,才惹了这么大麻烦。不过具体哪儿出错了,我也不清楚。

毕竟,很多事都是这么不清不楚的。

前几天,“贞观”还主动删了那篇文章,还发了个道歉声明,态度很诚恳。

但很可惜,还是没能逃过这一劫。

这事跟当年咪蒙被封事件有点像,但又不完全一样。

咪蒙那是纯粹为了流量乱来,“贞观”呢,感觉更像是无心之失。

我是实实在在看过“贞观”的文章,他们的文章质量其实挺高的,尤其在非虚构写作方面,不是那种为了博眼球乱来的。

现在的现实就是,国内的自媒体都挺难的,没有新闻采编权,只能做做新闻评论。

说白了,自媒体都只能评论已经发生的事,不能自己挖新闻出来。所以有时候读者让我写点事,我也挺无奈的,因为我也没有这个权限。

实际上,大家都知道,新闻得真实可靠,这是最基本的。

但是,传统媒体在报道速度上确实有点慢,而且为了安全起见,有些尖锐、 敏感的问题他们也不敢轻易碰。

像“油罐车事件”能被报道出来,背后肯定克服了不少阻力。

像“贞观”这样的号,写的文章介于新闻和生活之间,但这也是个风险点,万一哪篇文章火了,就容易招来麻烦。

就譬如这次写的“33岁考公女孩死在出租屋”的文章一样。

要是所有的媒体都能够追寻并披露真实的真相,又何需自媒体来写“故事” 呢?

这让我想起哈维尔讲过的一个挺让人唏嘘的故事:

哈维尔有一个朋友,因为政治上的原因,被抓进去蹲了好几年大牢。他这位朋友有气喘病,一到烟味浓的地方就喘不上气。他求来求去,就想换个没烟的牢房,结果呢,压根没人搭理他。

后来,这事让一个美国大姐知道了,她心善,想帮帮他。她就给自己在报社当编辑的朋友打了个电话,想问问能不能写篇文章帮帮他。你猜那编辑咋说?“等他哪天真不行了,你再告诉我吧。”

什么意思?意思就是报纸需要一个故事。气喘病不是一个故事,得等到人没了,成了悲剧,这才够格上报纸。

为什么?因为悲剧能吸引人眼球,能成个“故事”,大家才爱看,才愿意讨论。

其实,“考公女孩死在出租屋”事件也是如此。

假如不是因为死亡,假如现在她还活着,即便是她经历的、所遭受的是一模一样的的事情,她的事情能引起舆论这样的关注吗?

换句话来说,她的苦难,能够被人们看见吗?没有死亡,你关注什么?能看到什么?

大概率是没人关注的。

现在还有不少人生活在出租屋、地下室,甚至过街通道底下,这篇文章能引起共鸣,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因为他们也没有得到过多的关注。

现在网上有些人已经开始攻击“贞观”的作者,说她是吃人血馒头。

事实上,作为房东的她,在权利受到侵害的情况下,还去赔钱了。这也算吃人血馒头?想象力真够丰富的。

试想想,如果“贞观”的作者不写这件事,那个女孩就真的没了就是没了,没人知道她的一生到底发生了什么。

对那个女孩来说,“贞观”的文章至少给她的生命留下了一点痕迹,虽然可能不完全准确,但也不应该受到那么多的攻击和诘难。

就像我昨天写的那篇《该怎么纪念“如春风一般的女法官”?》里面说的,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

那你们知道更为悲催的是什么吗?

那就是,世界上没人知道有你这样的一个人存在过。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中国大妈佛罗伦萨怒斥大卫雕像:这是耍流氓!
“世界第一美少年”去世,美成了最大的“诅咒”
杨振宁离世,全网却开始追忆李政道的爱情
KK园区大崩逃!军方重炮轰 千人跳河出逃画面疯传
冬令时又到了!时钟拨1小时 夏令时是否能被取消?




24小时讨论排行

习近平:故宫要成为“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美退将评中国最强“福建号”:战力不及50年老航母6成
两美军机堕毁非巧合?军事专家分析可能肇事原因
看完中国大学生手搓轰炸机,爱上网的美国人天塌了
4200万美国人断粮危机 11月停发粮食券 各州炸锅!
川普拆白宫东厢 贝聿铭这设计被毁 CNN批“毁灭性破坏”
川普登美军航母演说,高喊「若打仗就一定要赢」
纽森要夺美国总统大位,哈里斯也来了
特朗普的对华贸易协议:试图解决一场他自己制造的危机
拜登发声:美国陷“黑暗日子” 民众勿因川普退缩
美日签署框架协议,保障关键矿产和稀土供应
郑智化“连滚带爬”的争论,是两种社会参照系的差异
BBC:特朗普可以连任第三届美国总统吗?
从万篇讲话文章分析 习近平正处最强硬自信巅峰时刻
白宫证实了!高市早苗提名川普"角逐诺贝尔和平奖"
纽森要夺美国总统大位,就问特朗普怎么想?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贞观”公众号被封禁了,我担心的事发生了

洞见报告 2024-09-04 19:42:38

网上有传闻,说发布“33岁考公女孩死在出租屋”的公众号“贞观”被封禁了, 我马上去公众号看了一下。

我是有关注这个号的,所以还能看这个号之前的文章。

只不过,往常的“贞观”是每天都会更新推文的,而前天和昨天都没有更新推文。

我马上去搜了一下,果然,已经搜索不到“贞观”公众号了。

根据我的经历,这就是被封禁的迹象了,至于要被封禁多久,就不得而知了。

这也意味着,被封期间,“贞观”不能再发布任何内容,“贞观”的管理员和运营者也无法登陆进公号的后台。

如果真是这样,大概率“贞观”今天也不会再更新推文了。

说实在的,“贞观”这次被封,我感觉挺可惜的。

这次估摸着是那篇文章的细节没处理好,跟实际情况有出入,才惹了这么大麻烦。不过具体哪儿出错了,我也不清楚。

毕竟,很多事都是这么不清不楚的。

前几天,“贞观”还主动删了那篇文章,还发了个道歉声明,态度很诚恳。

但很可惜,还是没能逃过这一劫。

这事跟当年咪蒙被封事件有点像,但又不完全一样。

咪蒙那是纯粹为了流量乱来,“贞观”呢,感觉更像是无心之失。

我是实实在在看过“贞观”的文章,他们的文章质量其实挺高的,尤其在非虚构写作方面,不是那种为了博眼球乱来的。

现在的现实就是,国内的自媒体都挺难的,没有新闻采编权,只能做做新闻评论。

说白了,自媒体都只能评论已经发生的事,不能自己挖新闻出来。所以有时候读者让我写点事,我也挺无奈的,因为我也没有这个权限。

实际上,大家都知道,新闻得真实可靠,这是最基本的。

但是,传统媒体在报道速度上确实有点慢,而且为了安全起见,有些尖锐、 敏感的问题他们也不敢轻易碰。

像“油罐车事件”能被报道出来,背后肯定克服了不少阻力。

像“贞观”这样的号,写的文章介于新闻和生活之间,但这也是个风险点,万一哪篇文章火了,就容易招来麻烦。

就譬如这次写的“33岁考公女孩死在出租屋”的文章一样。

要是所有的媒体都能够追寻并披露真实的真相,又何需自媒体来写“故事” 呢?

这让我想起哈维尔讲过的一个挺让人唏嘘的故事:

哈维尔有一个朋友,因为政治上的原因,被抓进去蹲了好几年大牢。他这位朋友有气喘病,一到烟味浓的地方就喘不上气。他求来求去,就想换个没烟的牢房,结果呢,压根没人搭理他。

后来,这事让一个美国大姐知道了,她心善,想帮帮他。她就给自己在报社当编辑的朋友打了个电话,想问问能不能写篇文章帮帮他。你猜那编辑咋说?“等他哪天真不行了,你再告诉我吧。”

什么意思?意思就是报纸需要一个故事。气喘病不是一个故事,得等到人没了,成了悲剧,这才够格上报纸。

为什么?因为悲剧能吸引人眼球,能成个“故事”,大家才爱看,才愿意讨论。

其实,“考公女孩死在出租屋”事件也是如此。

假如不是因为死亡,假如现在她还活着,即便是她经历的、所遭受的是一模一样的的事情,她的事情能引起舆论这样的关注吗?

换句话来说,她的苦难,能够被人们看见吗?没有死亡,你关注什么?能看到什么?

大概率是没人关注的。

现在还有不少人生活在出租屋、地下室,甚至过街通道底下,这篇文章能引起共鸣,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因为他们也没有得到过多的关注。

现在网上有些人已经开始攻击“贞观”的作者,说她是吃人血馒头。

事实上,作为房东的她,在权利受到侵害的情况下,还去赔钱了。这也算吃人血馒头?想象力真够丰富的。

试想想,如果“贞观”的作者不写这件事,那个女孩就真的没了就是没了,没人知道她的一生到底发生了什么。

对那个女孩来说,“贞观”的文章至少给她的生命留下了一点痕迹,虽然可能不完全准确,但也不应该受到那么多的攻击和诘难。

就像我昨天写的那篇《该怎么纪念“如春风一般的女法官”?》里面说的,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

那你们知道更为悲催的是什么吗?

那就是,世界上没人知道有你这样的一个人存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