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AI支出太多、收益太少?美股狂潮能否持续

AI支出太多、收益太少?美股狂潮能否持续

文章来源: 秦朔朋友圈 于 2024-07-15 19:11:5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今年降息一拖再拖,但美国股市却完全对利率脱敏,人工智能(AI)浪潮驱动的科技巨头一手托举了美股,“科技七巨头”一度贡献了所有的美股盈利增长和大部分的涨幅。

7月初,标普500突破5600点大关,年内涨幅接近19%;纳斯达克100指数冲破20000点大关,年初至今涨幅近25%。

对于该科技密集指数而言,突破20000大关就意味着没有明显的后续上涨参考点位或阻力,然而近期RSI等技术指标显示该指数被大幅超买。

果不其然,就在市场沉寂在“平静上升”的牛市气氛中时,7月11日低于预期的CPI报告本应是一个利好(CPI走低助推降息预期、利好股市),反而引发了大盘股的大幅抛售,纳指跌超2%,英伟达就重挫5%。

在这时,市场评论家拿出了高盛在6月就发布的一份人工智能(AI)相关的报告说事。

该报告题为——Gen AI: Too Much Spend, Too Little Benefit?(中文译名《生成式AI:支出太多,收益太少?》)。这其实主要是说,科技巨头及其他公司将在未来几年内在AI资本支出上投入超过1万亿美元,但迄今为止,成效甚微。

投资者关心的是,这些巨额支出是否会有回报呢?美股狂潮能否持续?

AI是否真的支出太多、收益太少,尚不能断言,但更能确定的是,从历史数据来看,7月是美股胜率最高的月份之一,暑假期间市场也更趋平静,而在此之后波动率可能回归,另一个高胜率的月份可能要等到11月了。

|美股历年各月涨跌幅统计

AI支出太多、收益太少?

生成式AI技术对企业、行业和社会产生变革的承诺,仍在被大肆宣传,促使科技巨头、公用事业公司等在未来几年内在资本支出上预计投入约1万亿美元,包括对数据中心、芯片、其他AI基础设施和电网的重大投资。

但迄今为止,这些支出除了开发者效率提升的报道外,几乎没有显示出成果。甚至从中受益最多的公司英伟达,其股票也一度在6月出现了大幅回调。

7月CPI数据低于预期反而引发美股抛售,这也再度触发了投资者心中的疑问。

7月10日,高盛又发了另一份报告。报告提及,投资者越来越担心AI的“过度投资”前景,尤其是超大规模企业。在过去四个季度中,四大超大规模企业(AMZN、META、MSFT、GOOGL)在资本支出和研发上花费了3570亿美元。

分析师估计,增量投资的很大一部分归因于AI,仅超大规模企业现在就占标普500资本支出和研发总额的23%。此外,在第一季度财报季中,这些公司普遍表示,为实现其AI目标,可能会增加资本支出。

英伟达指出,大型云服务提供商(英伟达主要客户就是科技巨头)占其数据中心收入的40%以上。

更早前,英伟达在6月一度出现深度回调,高盛也于6月时在其Top of Mind栏目中,向行业和经济专家询问这些巨额支出是否会在AI收益和回报方面有所体现,接受高盛采访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达龙·阿塞莫格鲁(Daron Acemoglu)对此持怀疑态度。

他估计,未来十年内只有四分之一的AI相关任务能实现成本效益自动化,这意味着AI将影响不到5%的任务。

他还认为,AI模型进展不会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快,并质疑AI采用是否会创造新的任务和产品。因此,他预测未来十年AI只会将美国生产力提高0.5%,将GDP增长提高0.9%。

高盛全球股票研究主管吉姆·科维罗(Jim Covello)进一步指出,要获得开发和运行AI技术所需的约1万亿美元成本的足够回报,AI必须能够解决复杂问题,但他认为AI并未设计为此。

他还怀疑AI的成本是否会大幅下降,以使自动化大部分任务变得负担得起,考虑到起点高以及构建关键组件(如GPU芯片)的复杂性可能会阻碍竞争。

他还怀疑AI是否会提升使用该技术的公司的估值,因为任何效率提升可能会被竞争所消耗,他认为实际提升收入的途径尚不明确。

然而,高盛高级全球经济学家约瑟夫·布里格斯(Joseph Briggs)更为乐观。他估计生成式AI最终将自动化25%的工作任务,使美国生产力提高9%,GDP增长6.1%。尽管他承认今天自动化许多AI相关任务成本效益不高,但成本长期下降的可能性,将最终导致更多的AI自动化。

高盛美国软件分析师和互联网分析师则对生成式AI的长期变革和回报潜力充满热情,尽管AI的“杀手级应用”尚未出现,尽管大科技公司在AI基础设施上的支出巨大,他们并不认为存在非理性繁荣。这一资本支出周期的回报潜力似乎比以往周期更为可观,因为资本成本低、分销网络和客户基础庞大的公司主导了这一周期。

因此,机构仍对巨额AI支出最终会有回报持乐观态度。

那么,这一切对市场意味着什么?AI主题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会熄火,市场波动性会提升,在此期间AI基础设施供应商将继续受益,但预计AI受益者将不仅限于英伟达。AI供应链很长,当前在美国市场,各界将关注点转向下一个大赢家,高盛认为这看起来将是公用事业公司。

由于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预计到2030年将比2015-2020年期间的水平增加一倍多,公用事业公司将需要投资500亿美元用于新的发电容量,投行假设这其中60%为天然气发电,40%为可再生能源发电,预计到2030年这将带动每日额外需求约3.3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投行认为在公用事业、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工业领域的下游投资机会被低估了。

与“互联网泡沫时期”仍无可比性

尽管近期市场开始有所担忧,但其实科技巨头的攀升并非没有理由,强劲的盈利增长是主要动力。

科技七巨头和标普500指数的综合盈利增长在一季度分别为52.9%和7.9%,二者相去甚远,科技巨头几乎贡献了所有的指数盈利增长。

也有投资者将当前的AI浪潮对比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但其实科技巨头或AI主题存在明显的泡沫,因为当前明显处于AI爆发期的初期,部分公司会被市场给予高估值,这是基于未来的盈利前景。

回顾2000年互联网泡沫高峰,当时5家最大的科技公司(微软、英特尔、朗讯和思科和IBM)的平均远期PE是59倍。现在2024年最大的五大科技股(亚马逊、微软、Meta、英伟达和Alphabet)的远期PE为34倍,两位数相差近一半。

泡沫的特点是股票在投机过热的背景下大幅超出合理估值。若有一天,投资者了解公司的业务不能即刻在市场上兑现成长预期,投资者急卖股票就会令价格急跌,泡沫就随之爆破。

不过,现在科技巨头的每股收益(EPS)增长率(42%)比互联网泡沫时(30%)更佳,而且我们仍在AI时期的早期阶段上,AI可以提高利润率。

同时,微软、Meta、Alphabet、IBM、特斯拉等公司都大幅削减了人力成本,1年内已经削减了近50000个职位,所以暂时将提振企业EPS(每股收益即每股盈利)增长率。

事实上,亚马逊、Alphabet、英伟达、特斯拉可能会继续推动科技股整体上涨,这些科技巨头近两个月仍在持续创下历史新高。

例如,Alphabet在6月底破了180美元的阻力位,目前接近190美元;6月时,亚马逊在看涨盘整后突破190美元大关,7月2日凌晨收盘报197.2美元,创历史新高。至此,它成为“七巨头”股票中市值突破2万亿大关的第5个成员。

这一突破显然是看涨的发展,当英伟达等领跑者停下来喘息时,它可能有助于保持科技股的上涨;英伟达在6月24日收跌6.7%创两个月最大跌幅,连跌三日、跌幅累计达12.88%。

不过,受AI芯片需求激增带动,年初截至6月24日英伟达股价今年仍累涨超130%,为标普500指数成分股中表现第二好的公司,仅次于另一AI概念股超微电脑的190.92%。

目前来看,英伟达已企稳回升。

降息前美股波动性料将回升

当然,AI狂潮能否持续的另一大关键则是美联储能否降息、何时降息,以及这轮降息周期利率能下降多少。

7月10日,鲍威尔在出席参议院听证会时表示,通胀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已经不是当前唯一的风险,经济正在放缓而“维持高利率更长时间”并不利于经济增长,但他并没有给出降息的直接线索,并强调决策仍然会基于未来的经济数据。

总体来看,讲话内容较为谨慎,当时9月降息概率维持在70%左右,比前两周明显升高。但7月11日,万众瞩目的美国6月CPI数据进一步夯实了9月降息的预期,数据同比增速从3.3%放缓至3%(月率从0%降至-0.1%),核心CPI从3.4%降至3.3%,两者均低于预期,其中住房成本的增速显著放缓。

叠加此前同样不及预期的非农以及其他经济数据,经济现状也越来越接近美联储的降息门槛,预防性降息或近在眼前。

|利率市场押注今年降息2次,9月首降的概率升至9成附近

华尔街也继续预计美联储将在9月首次降息,然后每季度降息,最终达到3.25%~3.5%的终端利率。当前,联邦基金利率区间为5.25%~5.5%。

未来,投资者仍需警惕股市波动率回升。如果你觉得美国股市最近似乎很安静(甚至有点过于安静),那么你的直觉是正确的。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标普500指数的波动性都已接近历史低位:

·波动性指数徘徊在12左右,接近2018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

·该指数的30天实际波动率(RVOL)在7月10日跌破6,为201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自标普500指数上次跌幅超过-0.41%以来,已经过去了6周多。

从历史上看,该指数的跌幅在-0.41%或以上,约占所有交易日的26%,因此,连续30天保持如此稳定的态势实属罕见。

事实上,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即近60年的市场历史中,连续30天跌幅不超过-0.41%的罕见行情也只出现过三次。最近的两次低波动期发生在2017年末和2019年末,随后几个月指数都出现了明显下跌。

|标普500指数日线图,来源:TradingView

有趣的是,7月11日市场就出现了罕见的大幅回调。不过,从纯技术分析的角度来看,标普500指数的上升趋势仍然完好。如果我们确实看到了进一步下跌,那么需要关注的关键支撑位则在5500点,即4月低点的看涨趋势线、21日均线,以及之前阻力位转支撑位的交汇点。

只有跌破该点位,才能将近期的看涨趋势转为中性。

查看评论(0)

24小时热点排行

贝索斯带55岁未婚妻去酒店,桑切斯的“衣服”引争议
马斯克再添龙凤胎?“海后”官宣生下一儿一女
查尔斯癌症恶化入院?王室已做好秘密继位准备...
美对中重大退让!因中国在2问题上未有任何承诺
女护士家暴致死案:她在言语中沉默,在日记中求生

24小时讨论排行

贸易谈判北京没跪?网友:美国征的还是比中国多
中美联合声明发布 “丰硕”成果可能只在股市?
印巴空战 中制导弹无损落地 印度捡到军情大礼包
紧跟川普准没错?他两度高喊买股 标普大涨了…
贝森特:不脱钩 但战略品必需脱钩 钢铁芯片链更去中国化
薄瓜瓜母亲节为母喊冤 称谷开来是“当代窦娥”
中媒:中国面子里子全拿下 应当感谢“特朗普同志”
中国男晒日本护照喊“打入敌人内部” 遭日网友检举急删文
一批南非白人难民抵美国 川普政府高官机场迎接
薄瓜瓜歌颂母亲是“当代窦娥” 网友翻出黑历史秒破防
美降至30%、中降至10% 一次看懂中美谈判结果
现场细节:财长贝森特用糖来演示芬太尼有多毒
经贸会谈结束 何立峰:双方一致同意建立磋商机制
川普签史上最具影响力行政令 美国人不再为他国买单!
离谱!特朗普拟接受卡塔尔赠送豪华飞机当“空军一号”
贸易战重大进展!央视播《纽约我爱你》引热议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AI支出太多、收益太少?美股狂潮能否持续

秦朔朋友圈 2024-07-15 19:11:53


今年降息一拖再拖,但美国股市却完全对利率脱敏,人工智能(AI)浪潮驱动的科技巨头一手托举了美股,“科技七巨头”一度贡献了所有的美股盈利增长和大部分的涨幅。

7月初,标普500突破5600点大关,年内涨幅接近19%;纳斯达克100指数冲破20000点大关,年初至今涨幅近25%。

对于该科技密集指数而言,突破20000大关就意味着没有明显的后续上涨参考点位或阻力,然而近期RSI等技术指标显示该指数被大幅超买。

果不其然,就在市场沉寂在“平静上升”的牛市气氛中时,7月11日低于预期的CPI报告本应是一个利好(CPI走低助推降息预期、利好股市),反而引发了大盘股的大幅抛售,纳指跌超2%,英伟达就重挫5%。

在这时,市场评论家拿出了高盛在6月就发布的一份人工智能(AI)相关的报告说事。

该报告题为——Gen AI: Too Much Spend, Too Little Benefit?(中文译名《生成式AI:支出太多,收益太少?》)。这其实主要是说,科技巨头及其他公司将在未来几年内在AI资本支出上投入超过1万亿美元,但迄今为止,成效甚微。

投资者关心的是,这些巨额支出是否会有回报呢?美股狂潮能否持续?

AI是否真的支出太多、收益太少,尚不能断言,但更能确定的是,从历史数据来看,7月是美股胜率最高的月份之一,暑假期间市场也更趋平静,而在此之后波动率可能回归,另一个高胜率的月份可能要等到11月了。

|美股历年各月涨跌幅统计

AI支出太多、收益太少?

生成式AI技术对企业、行业和社会产生变革的承诺,仍在被大肆宣传,促使科技巨头、公用事业公司等在未来几年内在资本支出上预计投入约1万亿美元,包括对数据中心、芯片、其他AI基础设施和电网的重大投资。

但迄今为止,这些支出除了开发者效率提升的报道外,几乎没有显示出成果。甚至从中受益最多的公司英伟达,其股票也一度在6月出现了大幅回调。

7月CPI数据低于预期反而引发美股抛售,这也再度触发了投资者心中的疑问。

7月10日,高盛又发了另一份报告。报告提及,投资者越来越担心AI的“过度投资”前景,尤其是超大规模企业。在过去四个季度中,四大超大规模企业(AMZN、META、MSFT、GOOGL)在资本支出和研发上花费了3570亿美元。

分析师估计,增量投资的很大一部分归因于AI,仅超大规模企业现在就占标普500资本支出和研发总额的23%。此外,在第一季度财报季中,这些公司普遍表示,为实现其AI目标,可能会增加资本支出。

英伟达指出,大型云服务提供商(英伟达主要客户就是科技巨头)占其数据中心收入的40%以上。

更早前,英伟达在6月一度出现深度回调,高盛也于6月时在其Top of Mind栏目中,向行业和经济专家询问这些巨额支出是否会在AI收益和回报方面有所体现,接受高盛采访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达龙·阿塞莫格鲁(Daron Acemoglu)对此持怀疑态度。

他估计,未来十年内只有四分之一的AI相关任务能实现成本效益自动化,这意味着AI将影响不到5%的任务。

他还认为,AI模型进展不会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快,并质疑AI采用是否会创造新的任务和产品。因此,他预测未来十年AI只会将美国生产力提高0.5%,将GDP增长提高0.9%。

高盛全球股票研究主管吉姆·科维罗(Jim Covello)进一步指出,要获得开发和运行AI技术所需的约1万亿美元成本的足够回报,AI必须能够解决复杂问题,但他认为AI并未设计为此。

他还怀疑AI的成本是否会大幅下降,以使自动化大部分任务变得负担得起,考虑到起点高以及构建关键组件(如GPU芯片)的复杂性可能会阻碍竞争。

他还怀疑AI是否会提升使用该技术的公司的估值,因为任何效率提升可能会被竞争所消耗,他认为实际提升收入的途径尚不明确。

然而,高盛高级全球经济学家约瑟夫·布里格斯(Joseph Briggs)更为乐观。他估计生成式AI最终将自动化25%的工作任务,使美国生产力提高9%,GDP增长6.1%。尽管他承认今天自动化许多AI相关任务成本效益不高,但成本长期下降的可能性,将最终导致更多的AI自动化。

高盛美国软件分析师和互联网分析师则对生成式AI的长期变革和回报潜力充满热情,尽管AI的“杀手级应用”尚未出现,尽管大科技公司在AI基础设施上的支出巨大,他们并不认为存在非理性繁荣。这一资本支出周期的回报潜力似乎比以往周期更为可观,因为资本成本低、分销网络和客户基础庞大的公司主导了这一周期。

因此,机构仍对巨额AI支出最终会有回报持乐观态度。

那么,这一切对市场意味着什么?AI主题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会熄火,市场波动性会提升,在此期间AI基础设施供应商将继续受益,但预计AI受益者将不仅限于英伟达。AI供应链很长,当前在美国市场,各界将关注点转向下一个大赢家,高盛认为这看起来将是公用事业公司。

由于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预计到2030年将比2015-2020年期间的水平增加一倍多,公用事业公司将需要投资500亿美元用于新的发电容量,投行假设这其中60%为天然气发电,40%为可再生能源发电,预计到2030年这将带动每日额外需求约3.3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投行认为在公用事业、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工业领域的下游投资机会被低估了。

与“互联网泡沫时期”仍无可比性

尽管近期市场开始有所担忧,但其实科技巨头的攀升并非没有理由,强劲的盈利增长是主要动力。

科技七巨头和标普500指数的综合盈利增长在一季度分别为52.9%和7.9%,二者相去甚远,科技巨头几乎贡献了所有的指数盈利增长。

也有投资者将当前的AI浪潮对比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但其实科技巨头或AI主题存在明显的泡沫,因为当前明显处于AI爆发期的初期,部分公司会被市场给予高估值,这是基于未来的盈利前景。

回顾2000年互联网泡沫高峰,当时5家最大的科技公司(微软、英特尔、朗讯和思科和IBM)的平均远期PE是59倍。现在2024年最大的五大科技股(亚马逊、微软、Meta、英伟达和Alphabet)的远期PE为34倍,两位数相差近一半。

泡沫的特点是股票在投机过热的背景下大幅超出合理估值。若有一天,投资者了解公司的业务不能即刻在市场上兑现成长预期,投资者急卖股票就会令价格急跌,泡沫就随之爆破。

不过,现在科技巨头的每股收益(EPS)增长率(42%)比互联网泡沫时(30%)更佳,而且我们仍在AI时期的早期阶段上,AI可以提高利润率。

同时,微软、Meta、Alphabet、IBM、特斯拉等公司都大幅削减了人力成本,1年内已经削减了近50000个职位,所以暂时将提振企业EPS(每股收益即每股盈利)增长率。

事实上,亚马逊、Alphabet、英伟达、特斯拉可能会继续推动科技股整体上涨,这些科技巨头近两个月仍在持续创下历史新高。

例如,Alphabet在6月底破了180美元的阻力位,目前接近190美元;6月时,亚马逊在看涨盘整后突破190美元大关,7月2日凌晨收盘报197.2美元,创历史新高。至此,它成为“七巨头”股票中市值突破2万亿大关的第5个成员。

这一突破显然是看涨的发展,当英伟达等领跑者停下来喘息时,它可能有助于保持科技股的上涨;英伟达在6月24日收跌6.7%创两个月最大跌幅,连跌三日、跌幅累计达12.88%。

不过,受AI芯片需求激增带动,年初截至6月24日英伟达股价今年仍累涨超130%,为标普500指数成分股中表现第二好的公司,仅次于另一AI概念股超微电脑的190.92%。

目前来看,英伟达已企稳回升。

降息前美股波动性料将回升

当然,AI狂潮能否持续的另一大关键则是美联储能否降息、何时降息,以及这轮降息周期利率能下降多少。

7月10日,鲍威尔在出席参议院听证会时表示,通胀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已经不是当前唯一的风险,经济正在放缓而“维持高利率更长时间”并不利于经济增长,但他并没有给出降息的直接线索,并强调决策仍然会基于未来的经济数据。

总体来看,讲话内容较为谨慎,当时9月降息概率维持在70%左右,比前两周明显升高。但7月11日,万众瞩目的美国6月CPI数据进一步夯实了9月降息的预期,数据同比增速从3.3%放缓至3%(月率从0%降至-0.1%),核心CPI从3.4%降至3.3%,两者均低于预期,其中住房成本的增速显著放缓。

叠加此前同样不及预期的非农以及其他经济数据,经济现状也越来越接近美联储的降息门槛,预防性降息或近在眼前。

|利率市场押注今年降息2次,9月首降的概率升至9成附近

华尔街也继续预计美联储将在9月首次降息,然后每季度降息,最终达到3.25%~3.5%的终端利率。当前,联邦基金利率区间为5.25%~5.5%。

未来,投资者仍需警惕股市波动率回升。如果你觉得美国股市最近似乎很安静(甚至有点过于安静),那么你的直觉是正确的。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标普500指数的波动性都已接近历史低位:

·波动性指数徘徊在12左右,接近2018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

·该指数的30天实际波动率(RVOL)在7月10日跌破6,为201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自标普500指数上次跌幅超过-0.41%以来,已经过去了6周多。

从历史上看,该指数的跌幅在-0.41%或以上,约占所有交易日的26%,因此,连续30天保持如此稳定的态势实属罕见。

事实上,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即近60年的市场历史中,连续30天跌幅不超过-0.41%的罕见行情也只出现过三次。最近的两次低波动期发生在2017年末和2019年末,随后几个月指数都出现了明显下跌。

|标普500指数日线图,来源:TradingView

有趣的是,7月11日市场就出现了罕见的大幅回调。不过,从纯技术分析的角度来看,标普500指数的上升趋势仍然完好。如果我们确实看到了进一步下跌,那么需要关注的关键支撑位则在5500点,即4月低点的看涨趋势线、21日均线,以及之前阻力位转支撑位的交汇点。

只有跌破该点位,才能将近期的看涨趋势转为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