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Manner员工崩溃,撕下多少遮羞布?

Manner员工崩溃,撕下多少遮羞布?

文章来源: 冷叔笔记 于 2024-07-03 00:53:5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一天工作15个小时,迟到一秒扣1000,工作全程被监控,上厕所要用秒表计时,门店只派一名员工,而在如此高压的工作条件之下,月薪仅为5000元。

这不是外贸电子厂的流水线黑工,而是上海知名咖啡店Manner的真实写照。

前不久,两段Manner员工理智崩溃后,与顾客激烈冲突的视频登上热搜,引发舆论广泛热议。

随之而来的各种曝光,也将这家咖啡店的美好伪装彻底撕下,那些看起来体面精致的咖啡师,原来也不过是高压工作环境下的“牛马”,只不过人家是拉磨,他们是给咖啡拉花。

咖啡师一天冲制500杯,咖啡机在原理和象征的双重意义上,也仿佛跟真的磨盘一样,将他们的青春与尊严,和咖啡豆一起碾碎。

在五六年前,如果离开了它的发源地上海,全国上下恐怕都没有几个人听过Manner这个名字。

甚至在上海当地,2015年就已经出现的Manner其实并不起眼,直到2018年,它在上海总共也只开了三家分店。

在全世界咖啡店最多的城市上海,这三家小店不过是沧海一粟。

但Manner此刻已经有了一套值得宣扬的品牌特色,那就是走“精品性价比”的路线。

Manner不用全自动咖啡机,更强调咖啡师的技巧和经验,与瑞幸星巴克等品牌做出了区别度,这也就是其品牌能够自称“精品”的最大底气来源。

而在这个基础之上,Manner还做到了平价化,十几块的拿铁就可以拉花,自带杯子还能再减5元,对一般顾客来说,这个性价比确实碾压了一票竞争对手。

同时,这个“精品性价比”的故事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

2018年,今日资本率先拿出8000万投资Manner,之后几年,H Capital,Coatue,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字节跳动和美团等资本集团的投资也不断涌来。

水涨船高下,Manner的估值早早地站上了30亿美元的高位,其创始人韩玉龙的身家在今年达到72亿,店铺数量更像坐了直升机一样上升。18年它还只有3家分店,但到了23年10月,其店铺数就已经突破了1000家大关。

而尤其令资本满意的是,高速扩张期的Manner居然还不用赔本赚吆喝。

按照测算,Manner单店日平均收入约7000到8000,单月店效24万,毛利率62.5%,净利率23.75%,作为后起之秀,这个毛净利率已经能跟星巴克掰掰手腕。

(Manner:咖啡新秀,匠成醇香,下沉可期.pdf )

乍一看,Manner似乎已经打破了商业规律,可以同时兼顾平价、精品和利润之间的关系。

然而,成本从来不会凭空消失,只是转移,Manner财务亮眼表现的背后,是对上千名员工的极致压榨。

首先是高压劳动。Manner门店对员工数量有着极其严格,乃至于不合常理的规定:日营业额低于5000元的店面仅仅配备一名咖啡师。

这意味着这名员工,每天至少需要制作300杯咖啡,而且工作内容包括了线下买单、线上订单、补充物料、打扫卫生、冲制咖啡到打包等全部流程。

如果这名员工,中间想要吃个饭、上个厕所,还得掐秒表计时,网友去到店里,也时不时会发现有这样无奈的提示,不是店里没人守,而是实在是没有多出来的人手。

相比之下,瑞幸、星巴克等品牌的单店店员数量,起码有三到五个人,店长统筹协调和与顾客沟通,店员则只要负责点单和制作即可,可以说,Manner员工完全是一个人在顶三个用。

而且,Manner营业时间是从早7点到晚10点,如果是单员工店又无人顶班,那每天工作时间就可能会高达15个小时。

这还没有算通勤花去的时间,Manner门店大多集中在大城市的核心商圈,员工从外环往里走,往往都要一个多小时,所以很多人是清早五点半就得出门,然后晚上接近零点才能到家。

员工承受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对应的薪资却只能“抠门”两个字来形容。即便是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一个月也不过是五六千块钱,甚至这点钱都不一定能够拿满。

因为Manner不但工作强度大,绩效还抓得特别死,每月全勤奖1000元,但迟到一秒钟就会全部扣光。

Manner实行工时制,每月上满167个小时拿满底薪和补贴。按照理想情况,做五休二,每天上班8小时就能完成。

但实际上,Manner排班并不固定,业绩好的门店,员工需要连轴转,根本抽不出抽空休息,而业绩较差的门店,一天排班则不到8个小时,下午客流一减少就会要员工回家,员工为了补足工时不扣钱,往往也只能去其他“热店”加班。

另外,Manner员工上厕所限时10分钟,半小时午饭时间不算工时,晚班员工10点后还有责任清洗咖啡机,等于再无偿加班15到30分钟。

可以说,Manner只接受员工有“忙”和“很忙”这两种工作状态。想要偷个空,摸个鱼那更是想都别想,因为所有店面都安装了实时监控,总部随时抽查各门店状态。

使用个人手机,扣钱,忘记提醒会员积分,扣钱,物品摆放不规范,扣钱,甚至早上天气冷,戴了卫衣帽子,一样要被公司警告。

在过去采访里,Manner的创始人韩玉龙曾说,之所以不用全自动咖啡机,是因为“机械化”没有感情,“不想抹杀掉每一个咖啡师的个性”。

然而时过境迁,今天Manner所做的一切安排,却反而是逼着员工要成为这样一种机械:无法思考,没有需求,永远能够僵硬但完整执行上级的指令。在Manner的高速发展中,基层员工成为了燃料、垫脚石和牺牲品,最后拔高则是品牌的估值和创始人的身价。

更为悲哀的是,即便今天Manner已经被全网口诛笔伐,从它的道歉信里,我们依然看不到任何一项对不合理工作安排的具体改进和反省,只有轻飘飘的一句“加强关心”而已。

究其原因,还是商业经营,结果为王,在利润导向和弱劳工权益保护的环境下,Manner只需要对股东负责,企业发展也只需要关心最现实的利益。

所以,当其他咖啡店看到Manner的现况,不会感到排斥与延误,反倒是很有可能去思考,我该怎么样把这一套也学个彻底。

而这,或许也是整个社会大环境内卷现状的一个残酷缩影。

查看评论(0)

24小时热点排行

川普签史上最具影响力行政令 美国人不再为他国买单!
现场细节:财长贝森特用糖来演示芬太尼有多毒
女子穿“瑜伽裤”上门做3菜1汤 月入2万 网友曝细节
紧跟川普准没错?他两度高喊买股 标普大涨了…
中国方代表何立峰起底 习近平伴郎 跟黄仁勋讲台语

24小时讨论排行

贸易谈判北京没跪?网友:美国征的还是比中国多
贝森特:不脱钩 但战略品必需脱钩 钢铁芯片链更去中国化
一批南非白人难民抵美国 川普政府高官机场迎接
李承鹏:写在5.12的爱国帖(未删节版)
中美联合声明发布 “丰硕”成果可能只在股市?
印巴空战 中制导弹无损落地 印度捡到军情大礼包
中国男晒日本护照喊“打入敌人内部” 遭日网友检举急删文
薄瓜瓜歌颂母亲是“当代窦娥” 网友翻出黑历史秒破防
中媒:中国面子里子全拿下 应当感谢“特朗普同志”
美对中重大退让!因中国在2问题上未有任何承诺
美降至30%、中降至10% 一次看懂中美谈判结果
川普:周末或与习近平通话 与中国实现了完全重置
贸易战重大进展!央视播《纽约我爱你》引热议
又是他们!华人区遭入室盗窃 华人夫妇痛失传家宝
28岁环球小姐李思萱被抓获刑240天,她干了啥?
卡塔尔将赠送豪华飞机 特朗普:拒绝是“愚蠢的”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Manner员工崩溃,撕下多少遮羞布?

冷叔笔记 2024-07-03 00:53:52

一天工作15个小时,迟到一秒扣1000,工作全程被监控,上厕所要用秒表计时,门店只派一名员工,而在如此高压的工作条件之下,月薪仅为5000元。

这不是外贸电子厂的流水线黑工,而是上海知名咖啡店Manner的真实写照。

前不久,两段Manner员工理智崩溃后,与顾客激烈冲突的视频登上热搜,引发舆论广泛热议。

随之而来的各种曝光,也将这家咖啡店的美好伪装彻底撕下,那些看起来体面精致的咖啡师,原来也不过是高压工作环境下的“牛马”,只不过人家是拉磨,他们是给咖啡拉花。

咖啡师一天冲制500杯,咖啡机在原理和象征的双重意义上,也仿佛跟真的磨盘一样,将他们的青春与尊严,和咖啡豆一起碾碎。

在五六年前,如果离开了它的发源地上海,全国上下恐怕都没有几个人听过Manner这个名字。

甚至在上海当地,2015年就已经出现的Manner其实并不起眼,直到2018年,它在上海总共也只开了三家分店。

在全世界咖啡店最多的城市上海,这三家小店不过是沧海一粟。

但Manner此刻已经有了一套值得宣扬的品牌特色,那就是走“精品性价比”的路线。

Manner不用全自动咖啡机,更强调咖啡师的技巧和经验,与瑞幸星巴克等品牌做出了区别度,这也就是其品牌能够自称“精品”的最大底气来源。

而在这个基础之上,Manner还做到了平价化,十几块的拿铁就可以拉花,自带杯子还能再减5元,对一般顾客来说,这个性价比确实碾压了一票竞争对手。

同时,这个“精品性价比”的故事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

2018年,今日资本率先拿出8000万投资Manner,之后几年,H Capital,Coatue,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字节跳动和美团等资本集团的投资也不断涌来。

水涨船高下,Manner的估值早早地站上了30亿美元的高位,其创始人韩玉龙的身家在今年达到72亿,店铺数量更像坐了直升机一样上升。18年它还只有3家分店,但到了23年10月,其店铺数就已经突破了1000家大关。

而尤其令资本满意的是,高速扩张期的Manner居然还不用赔本赚吆喝。

按照测算,Manner单店日平均收入约7000到8000,单月店效24万,毛利率62.5%,净利率23.75%,作为后起之秀,这个毛净利率已经能跟星巴克掰掰手腕。

(Manner:咖啡新秀,匠成醇香,下沉可期.pdf )

乍一看,Manner似乎已经打破了商业规律,可以同时兼顾平价、精品和利润之间的关系。

然而,成本从来不会凭空消失,只是转移,Manner财务亮眼表现的背后,是对上千名员工的极致压榨。

首先是高压劳动。Manner门店对员工数量有着极其严格,乃至于不合常理的规定:日营业额低于5000元的店面仅仅配备一名咖啡师。

这意味着这名员工,每天至少需要制作300杯咖啡,而且工作内容包括了线下买单、线上订单、补充物料、打扫卫生、冲制咖啡到打包等全部流程。

如果这名员工,中间想要吃个饭、上个厕所,还得掐秒表计时,网友去到店里,也时不时会发现有这样无奈的提示,不是店里没人守,而是实在是没有多出来的人手。

相比之下,瑞幸、星巴克等品牌的单店店员数量,起码有三到五个人,店长统筹协调和与顾客沟通,店员则只要负责点单和制作即可,可以说,Manner员工完全是一个人在顶三个用。

而且,Manner营业时间是从早7点到晚10点,如果是单员工店又无人顶班,那每天工作时间就可能会高达15个小时。

这还没有算通勤花去的时间,Manner门店大多集中在大城市的核心商圈,员工从外环往里走,往往都要一个多小时,所以很多人是清早五点半就得出门,然后晚上接近零点才能到家。

员工承受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对应的薪资却只能“抠门”两个字来形容。即便是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一个月也不过是五六千块钱,甚至这点钱都不一定能够拿满。

因为Manner不但工作强度大,绩效还抓得特别死,每月全勤奖1000元,但迟到一秒钟就会全部扣光。

Manner实行工时制,每月上满167个小时拿满底薪和补贴。按照理想情况,做五休二,每天上班8小时就能完成。

但实际上,Manner排班并不固定,业绩好的门店,员工需要连轴转,根本抽不出抽空休息,而业绩较差的门店,一天排班则不到8个小时,下午客流一减少就会要员工回家,员工为了补足工时不扣钱,往往也只能去其他“热店”加班。

另外,Manner员工上厕所限时10分钟,半小时午饭时间不算工时,晚班员工10点后还有责任清洗咖啡机,等于再无偿加班15到30分钟。

可以说,Manner只接受员工有“忙”和“很忙”这两种工作状态。想要偷个空,摸个鱼那更是想都别想,因为所有店面都安装了实时监控,总部随时抽查各门店状态。

使用个人手机,扣钱,忘记提醒会员积分,扣钱,物品摆放不规范,扣钱,甚至早上天气冷,戴了卫衣帽子,一样要被公司警告。

在过去采访里,Manner的创始人韩玉龙曾说,之所以不用全自动咖啡机,是因为“机械化”没有感情,“不想抹杀掉每一个咖啡师的个性”。

然而时过境迁,今天Manner所做的一切安排,却反而是逼着员工要成为这样一种机械:无法思考,没有需求,永远能够僵硬但完整执行上级的指令。在Manner的高速发展中,基层员工成为了燃料、垫脚石和牺牲品,最后拔高则是品牌的估值和创始人的身价。

更为悲哀的是,即便今天Manner已经被全网口诛笔伐,从它的道歉信里,我们依然看不到任何一项对不合理工作安排的具体改进和反省,只有轻飘飘的一句“加强关心”而已。

究其原因,还是商业经营,结果为王,在利润导向和弱劳工权益保护的环境下,Manner只需要对股东负责,企业发展也只需要关心最现实的利益。

所以,当其他咖啡店看到Manner的现况,不会感到排斥与延误,反倒是很有可能去思考,我该怎么样把这一套也学个彻底。

而这,或许也是整个社会大环境内卷现状的一个残酷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