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1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强基生”:有人退学有人留下

“强基生”:有人退学有人留下

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于 2024-07-01 23:56:35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强基计划”是一个站位很高的国家级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的成效如何,学生的声音至关重要。我在采访中接触过几十位学生,其中有两个人让我印象深刻。



一位是S,2021年进入一所处于中下游位置的985大学的数学强基班就读。但他很快发现,大学数学与高中截然不同,全是抽象的概念。他很聪明,为了顺利通过考试,采用了原始而有效的办法——背题,还研发出一套“独门绝技”,考试遇到不会的变形题,他就写“先讨论一种简单的情况”,然后回到变形前背过的原题开始默写。

凭着这套“出装”,他甚至在大二时获得过国奖。但进入大三,随着课程难度的提升,他尽了全力也没法应对,更糟糕的是价值感的丧失。此时,首届数学系强基“转段”(即保研)结果传来,几乎全部锁定本专业。这让他感到前路后路都被堵死了。大三下学期,他决定退学,去德国重开本科。他说,这一次我会好好选择。

另一位是C,她高中时喜欢上心理学,但为了进某顶尖名校,还是通过强基进入该校生物专业。进大学后她更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因此选择了哲学双学位,顺利保研到哲学系,目前正在翻译一本书。C的学校并没有给强基生多少资源倾斜,一些学生抱怨之前画的饼都没有落地,但另一方面,学校对转专业也几乎没有限制。C反复对我说,很感谢学校的“无为而治”。她的心得是:“要相信自己所选的路,坚持走下去。”

相比于S和C这两个“极端”案例,更多学生处在中间地带。不过,一位教育学者对我说,这类个案能反映出很多深层的东西。

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对国家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目前“强基计划”强调“贯通培养”,本科不能转专业,部分学校硕博甚至锁死本专业。但学生的选择权也需要得到充分尊重。据了解,今年教育部对强基“转段”有了更明确的规范,允许约20%的学生转到相关交叉专业。这将给学生更多选择,增加计划的灵活度。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从中国冒险逃离后,他的麻烦才真正开始
川普又赢了!加拿大宣布"撤回数位服务税"
从"买一份保险"到再出走避险,港人移民为何"二次回流"
伊朗下令追杀川普!宗教领袖召集穆斯林"将他断肢极刑"
共同社:中国拟邀川普出席9/3北京天安门阅兵

24小时讨论排行

习近平发重要文章:面对围堵打压 应理直气壮斗争
BBC:特朗普预算案或令近1200万人丧失医保
雷根中心民调:70%美受访者「挺出兵」协防台湾
“三巨头”史无前例同框?习邀川普普京看9.3大阅兵
被川普骂“共产主义者” 曼达尼:世上不该有亿万富豪
姐弟恋?邓文迪布雷迪结伴出席老贝婚礼 网上炸锅
中国眼下的失业潮,远比想象中的严重
游本昌入党 申请书写了21页 回应“92岁为何还入党”
陆配网红被驱逐回大陆 遇水浸维权接恐吓电话吓得发抖
华裔教授自杀 家属控告西北大学歧视并导致悲剧发生
关税又一次让步 川普不得不对中国低头的四点原因
以色列军方预告"加强攻势"直逼市中心!加萨数万人急撤
中国共产党人数突破1亿 比伊朗土耳其德国人口都多
再批“大而美”法案,马斯克又提建新政党
刘国梁女儿在美国夺得高尔夫冠军 全英文致谢父母
伊朗"永不停止浓缩铀",驻联大使轰川普:对我们发号施令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强基生”:有人退学有人留下

中国新闻周刊 2024-07-01 23:56:35

“强基计划”是一个站位很高的国家级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的成效如何,学生的声音至关重要。我在采访中接触过几十位学生,其中有两个人让我印象深刻。



一位是S,2021年进入一所处于中下游位置的985大学的数学强基班就读。但他很快发现,大学数学与高中截然不同,全是抽象的概念。他很聪明,为了顺利通过考试,采用了原始而有效的办法——背题,还研发出一套“独门绝技”,考试遇到不会的变形题,他就写“先讨论一种简单的情况”,然后回到变形前背过的原题开始默写。

凭着这套“出装”,他甚至在大二时获得过国奖。但进入大三,随着课程难度的提升,他尽了全力也没法应对,更糟糕的是价值感的丧失。此时,首届数学系强基“转段”(即保研)结果传来,几乎全部锁定本专业。这让他感到前路后路都被堵死了。大三下学期,他决定退学,去德国重开本科。他说,这一次我会好好选择。

另一位是C,她高中时喜欢上心理学,但为了进某顶尖名校,还是通过强基进入该校生物专业。进大学后她更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因此选择了哲学双学位,顺利保研到哲学系,目前正在翻译一本书。C的学校并没有给强基生多少资源倾斜,一些学生抱怨之前画的饼都没有落地,但另一方面,学校对转专业也几乎没有限制。C反复对我说,很感谢学校的“无为而治”。她的心得是:“要相信自己所选的路,坚持走下去。”

相比于S和C这两个“极端”案例,更多学生处在中间地带。不过,一位教育学者对我说,这类个案能反映出很多深层的东西。

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对国家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目前“强基计划”强调“贯通培养”,本科不能转专业,部分学校硕博甚至锁死本专业。但学生的选择权也需要得到充分尊重。据了解,今年教育部对强基“转段”有了更明确的规范,允许约20%的学生转到相关交叉专业。这将给学生更多选择,增加计划的灵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