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多地结婚登记数激增,但无法逆转婚育“基本面”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每年的5月20日因谐音“我爱你”,成为恋人们登记结婚的良辰吉日。2024年5月20日更是巧遇“小满”节气,且5月20日、21日又恰逢农历四月十三、四月十四,谐音“一生一世”,这些元素聚集在一起,让这两日的结婚登记数在多地创下新高。

界面新闻注意到,近年来,某些中国特定日期的结婚登记数量往往激增,但无法逆转结婚人数下滑的基本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年轻人口持续减少。此外,婚育成本和生育观念的变化,也在影响人们的结婚意愿。

综合多家媒体报道和民政部门数据,截至5月20日17 时,天津市共有1395对新人领取了结婚证,是平日登记量的6倍左右;在深圳,“520”全天共办理结婚登记1851对,单日办理量为近5年以来最高;截至下午5月20日18时,四川省共办理结婚登记14771对,较去年全天结婚登记办理量增长13.4%,是全年日均结婚登记量的7倍多。

也有一些地区5月20日的结婚登记数有所下降。据郑州市民政局统计,截至5月20日18时许,全市共有2314对新人办理结婚登记手续,领到“幸福的红本本”,比去年减少了101对。

5月21日,许多地方的结婚登记依然火热。据央视新闻报道,5月20日北京各婚姻登记机构新婚登记预约十分“火爆”,单日预约登记量达3231对,为今年以来登记高峰,5月21日全市预约量也突破3000对。

据黄河新闻网报道,5月20日山西阳泉市登记结婚的人数高达361对,充分展现了“520”这一特殊日期在年轻人中的受欢迎程度。而紧接其后的5月21日,阳泉市的婚姻登记热度依然不减,继续维持着较高的登记数量。5月21日,记者来到阳泉市城区婚姻登记处看到,登记结婚的新人依旧络绎不绝,与“520”登记热潮不相上下。

据大皖新闻报道,5月20日安徽全省婚姻登记共12597对,同时,“521”预约登记数量已突破2193对。为服务此次领证热潮,安徽省民政厅指导各地婚姻登记机关全力做好婚姻登记办理,做到“不办完不打烊”。

安徽省宣城市人民政府5月16日发布消息,目前网上婚姻登记预约情况看,部分县区“520”“521”这两天结婚线上预约登记已满,全市已预约182对。“今年的5月20日恰逢周一,当天的线上预约号已经约满”,宣州区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表示,“准新人”依然可以通过现场排队的方式进行登记,登记处将视情延长办公时间,满足群众登记需求。

据九派新闻5月6日报道,记者在江苏省婚姻登记网上预约系统查询发现,常熟市婚姻登记处5月20日和5月21日的预约已经全部约满。此外,5月18日也已经全部预约满,5月22日仅剩少数名额。

为应对“520”“521”的结婚登记高峰,许多地方的民政局提前做好了准备。天津丽东区民政局发布消息称,该局提前制定了《2024年“520”“521”婚姻登记高峰日工作方案》,并召开科务会,就人员调配、场地环境清洁、相关设施、设备调试以及办公物品等准备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和布置,以确保登记各项流程各环节安全、顺畅。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今年高峰日圆满地完成了婚姻登记工作,两天办理结婚登记业务共计116对。

5月19日,安徽省有关部门发布通知,提醒民众“要领证的抓紧!520、521结婚登记预约中!”可通过“皖事通”APP、“皖事通”支付宝小程序或“皖事通”微信小程序进入预约。

5月11日,宁夏兴庆区民政局也发布通告称,为满足广大适婚青年“520”办理结婚登记的需求,兴庆区民政局决定增加当天结婚登记预约数量,5月20日结婚登记预约数量定为120对,5月21日结婚登记预约数量定为70对,现役军人、消防队员、警察凭证件优先办理,不受数量限定。

今年,成都市民政局提前谋划,通过在四川政务服务、天府市民云等多个预约平台进行“520”婚姻登记预约弹窗提醒,提升登记效率,让喜事现场不用等。全市各区(市)县开展各类主题婚恋活动,参与人数达5000人。

近年来,一些特定日期(2月14日、5月20日、七夕节)成为年轻人领证的高峰。2023年中国“七夕节”,四川、江苏、天津、内蒙古等多个省市结婚人数与2022年同日相比,出现较大增幅,有些地区甚至出现“猛增”,引发热议。以四川为例,结婚登记比2022年七夕多出2349对,增幅达35.4%。

但特定日期的结婚人数激增,无法改变中国婚育现状的“基本面”。2023年6月,民政部公布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结婚人数为683.3万对。自2013年结婚人数达到1346.9万对峰值后,中国结婚人数已连续9年下降。2019年,中国结婚人数跌破1000万对,此后每年一路走低,2020年跌破900万对,2021年跌破800万对,到2022年跌破700万对。

年轻人口减少是结婚人数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预计这一趋势还将持续。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31-40岁人口(出生于1980-1989年)有2.15亿,21-30岁人口(出生于1990-1999年)有1.78亿,11-20岁人口(出生于2000-2009年)只有1.55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