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河南富士康,事情正在起变化

河南富士康,事情正在起变化

文章来源: 冰川思想库 于 2024-05-20 20:27:0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富士康转移部分产能后的数据和事实证明,我们大大低估了龙头企业的影响力及其背后存在的链式反应。

撰文丨陈白

谁能想到,苹果加快在印度扩建工厂,直接受到影响的,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河南郑州。

是的,你没有看错。最近,海关总署发布了31省份一季度进出口数据,根据梳理,其中有10个省份出现了下降,其中就包括了此前的外贸大省河南。

而河南的进出口之所以出现下降,最主要原因是手机出口量大幅下滑——众所周知,地处河南郑州的富士康是苹果手机的代工大户,也是河南最大的出口企业。

从年度数据来看,2023年全年河南出口手机数量5761万台,同比下降了14.5%。如今,这一下滑趋势还在继续扩大。根据郑州海关数据,2023年一季度,河南全省出口了1688万台手机,而2024年一季度仅有664万台,减少了1024万台。手机出口金额从2023年一季度的711亿元,下降至2024年一季度的272亿元。

即便考虑今年一季度苹果在华销售量大幅下跌19.1%,全球手机销量也在下滑,但也不至于减少这么大的幅度。这大概说明:稳坐全球手机代工第一把交椅多年的富士康,正在从河南撤走部分生产线。

全球化贸易体系从来不是割裂的,而是一个典型的蝴蝶效应式故事:一只南美洲的蝴蝶扇动翅膀,结果引发了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如果富士康真的撤离,那么撤离的不会仅仅是富士康。

01

提到富士康,有人认为,富士康就是一个给美国苹果打工、创造财富的工厂,低端、低利润、不重视工人权益,在整个产业链处于下游位置、角色非常被动,这样的企业就不该来中国大陆。

“难道没有富士康,河南人就活不下去了吗?”曾几何时,类似这种声音甚嚣尘上。

但过了嘴瘾后,冷静下来看,富士康对于河南乃至对于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到。

2023年,富士康所在的新郑综保区完成进出口值达到4073亿元,占郑州进出口的比例高达74%,占河南省进出口的比例则达到50.3%。

在全国出口百强企业之中,郑州富士康、深圳富士康、成都富士康都在前20名之内。在长达10多年时间里,富士康持续位居中国出口企业第一名。

在“一鲸落,万物生”的简单脑回路里,巨头的离场按说应该是有利于小鱼们的。但二元论的脑回路无法理解复杂生态系统,那些在社交媒体评论区要求“XX滚出中国”的键盘侠们大概不会想到,他们呼着喊着要赶走的,其实是他们自己和同胞的生计和饭碗。

如今,事实证明,我们大大低估了龙头企业的影响力及其背后存在的链式反应。

国产替代或许能够在苹果生态链上扮演替代者的角色,但对于经济这一复杂系统来说,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替换游戏,更像是一台风险系数极高、会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02

简单对比一下富士康来去之间对于河南经济增长的贡献,就能清晰印证相关逻辑。

2010年,郭台铭选择在郑州落户富士康之后,上下游200多家配套企业也紧跟着落户河南。随后,还是国内人口流出大省、几乎没有现代产业支撑的中原腹地河南,电子产业迅速形成规模,郑州电子信息产业总体规模增长了25倍。

到了2020年,郑州富士康已经是全国最大的出口贸易公司,全年出口总额达到了316亿美元。它以一家公司之力,贡献了郑州进出口总额的80%、河南省进出口总额的60%。

以郑州航空港为例。富士康正式建成那一年,郑州航空港的GDP只有206亿,到了2021年,郑州航空港的GDP达到1172亿,增长了5倍多。在高峰时期,富士康对郑州的GDP贡献率高达25%。

那些年政府流行招商引资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如果能够招到像富士康这样的链主型公司,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可估量。

当然,客观地说,富士康近年来布局印度、越南等地区,背后有很多因素在共同作用。比如大陆的生产成本上升、东南亚廉价劳动力优势吸引等。

看看郑州过去这些年房价的涨幅,还有即便是人口大省也出现的越来越频繁的招工荒,这些因素都促使着富士康需要寻找到新的劳动力价格洼地。

从富士康印度工厂的表现来看,虽然有诸多的劳动力价格优势,但生态链产业链的难以替代、熟练工种的缺失,对于iPhone的质量把控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显然,把工厂转移出中国大陆,对于富士康来说也是阵痛明显的选择。

真正的问题来了:为什么富士康想转移部分产能?这个问题的真正答案,可能会决定了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社会预期乃至经济走向。

03

有人可能会说,没有富士康,我们还有欧菲光、立讯精密这一类“国产替代”。而且,对于以河南为代表的诸多省市来说,“富士康依赖症”显然也非长久之计。

汽车工业对于底特律的影响,我们如今都看到了。因为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底特律最终在传统汽车工业开始走下坡路时一并衰落下去。

出于产业转型的需要,区域经济发展必须找到更多的支柱和解决方案。

从目前来看,富士康手机制造产业链迁移之后留下的空隙,似乎可以由新能源汽车制造来补齐。

最新消息是,今年1月初,富士康突然投资了5亿在河南建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代工厂,甚至还表示要全包国内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代工。不仅如此,比亚迪也在河南加大了投资规模。从很多角度来看,河南的这种转型和腾笼换鸟是理性选择,也是大势所趋。

寻找替代产业是近年来全球都流行的发展逻辑。新能源汽车日益火爆,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充满潜力的产业。问题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否能够替代一切?

比如,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较大波动,有人就说,没关系,我们可以用新能源汽车补齐;如今,手机市场出现变化,希望又一次寄托在了新能源汽车身上。

但略用常识判断,我们就应该知道: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再大、未来再有希望,也是绝对不可能同时替代掉房地产这样的巨额消费品和手机这样的高频消费品两大产业的。

代工处于产业链下游,获得的红利少、付出的社会成本高,从最初对“世界工厂”的骄傲,到如今的诟病,也不过是近十来年的事情。

但代工被妖魔化的另一面,是作为全球尖端产品的代工工厂,在生产运转过程中,我们不仅获得了大量工作岗位,还有技术和创新的普及和扩散。这些好处,都是短时间内国产替代无法真正做到的。

一面是可能存在的卡脖子风险,另一面是腾笼换鸟的阵痛和关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事情正变得日益复杂。

从这个角度来说,当我们开始试图摆脱“富士康依赖症”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做好准备应对“富士康后遗症”了。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25秒"行刑式枪杀"画面曝光!乌前议长连中8枪丧命
再见林疯狂!37岁林书豪正式宣布退役
iPhone“拼好机”即将问世,库克有点急了
上海女孩介绍海归博士前男友给闺蜜 一年后收到请柬
《青蛇》删成这样,我好崩溃




24小时讨论排行

普丁专访痛批日本恢复军国主义,强调中俄"合作抗日"
国际著名统计学家刘军从美“海归” 全职加盟清华大学
美印交恶!川普宣布"取消出席"印度主办QUAD峰会
反对川普!芝加哥非裔市长"签行政命命":抵制镇压移民
习莫普天津会晤:金砖国家被特朗普越挫越旺?
普京莫迪抵达北京参加上合峰会,但美中印贸易战使峰会蒙上阴影
哈玛斯证实:军事领导人惨遭以军击毙,痛批以色列"暴君"
中国食品安全又爆雷 知名“零添加”酱油验出“致癌物”
马斯克:星舰第十次试飞最终溅落点与目标仅差3米
也门胡塞叛军政府总理和多名部长死于以军空袭
普京访华前抨击西方制裁,谋求扩大中俄贸易合作
不带手机的伊朗总统被以色列定位 被贴身保镖“出卖”
金正恩承诺为在俄阵亡士兵家属提供“美好生活”
以资深外交官:马克龙早就做出决定 承认巴勒斯坦
习近平和彭丽媛为上合组织峰会贵宾举行欢迎宴会
白宫改造工程惊现豆腐渣?特朗普真的是气坏了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河南富士康,事情正在起变化

冰川思想库 2024-05-20 20:27:09



富士康转移部分产能后的数据和事实证明,我们大大低估了龙头企业的影响力及其背后存在的链式反应。

撰文丨陈白

谁能想到,苹果加快在印度扩建工厂,直接受到影响的,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河南郑州。

是的,你没有看错。最近,海关总署发布了31省份一季度进出口数据,根据梳理,其中有10个省份出现了下降,其中就包括了此前的外贸大省河南。

而河南的进出口之所以出现下降,最主要原因是手机出口量大幅下滑——众所周知,地处河南郑州的富士康是苹果手机的代工大户,也是河南最大的出口企业。

从年度数据来看,2023年全年河南出口手机数量5761万台,同比下降了14.5%。如今,这一下滑趋势还在继续扩大。根据郑州海关数据,2023年一季度,河南全省出口了1688万台手机,而2024年一季度仅有664万台,减少了1024万台。手机出口金额从2023年一季度的711亿元,下降至2024年一季度的272亿元。

即便考虑今年一季度苹果在华销售量大幅下跌19.1%,全球手机销量也在下滑,但也不至于减少这么大的幅度。这大概说明:稳坐全球手机代工第一把交椅多年的富士康,正在从河南撤走部分生产线。

全球化贸易体系从来不是割裂的,而是一个典型的蝴蝶效应式故事:一只南美洲的蝴蝶扇动翅膀,结果引发了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如果富士康真的撤离,那么撤离的不会仅仅是富士康。

01

提到富士康,有人认为,富士康就是一个给美国苹果打工、创造财富的工厂,低端、低利润、不重视工人权益,在整个产业链处于下游位置、角色非常被动,这样的企业就不该来中国大陆。

“难道没有富士康,河南人就活不下去了吗?”曾几何时,类似这种声音甚嚣尘上。

但过了嘴瘾后,冷静下来看,富士康对于河南乃至对于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到。

2023年,富士康所在的新郑综保区完成进出口值达到4073亿元,占郑州进出口的比例高达74%,占河南省进出口的比例则达到50.3%。

在全国出口百强企业之中,郑州富士康、深圳富士康、成都富士康都在前20名之内。在长达10多年时间里,富士康持续位居中国出口企业第一名。

在“一鲸落,万物生”的简单脑回路里,巨头的离场按说应该是有利于小鱼们的。但二元论的脑回路无法理解复杂生态系统,那些在社交媒体评论区要求“XX滚出中国”的键盘侠们大概不会想到,他们呼着喊着要赶走的,其实是他们自己和同胞的生计和饭碗。

如今,事实证明,我们大大低估了龙头企业的影响力及其背后存在的链式反应。

国产替代或许能够在苹果生态链上扮演替代者的角色,但对于经济这一复杂系统来说,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替换游戏,更像是一台风险系数极高、会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02

简单对比一下富士康来去之间对于河南经济增长的贡献,就能清晰印证相关逻辑。

2010年,郭台铭选择在郑州落户富士康之后,上下游200多家配套企业也紧跟着落户河南。随后,还是国内人口流出大省、几乎没有现代产业支撑的中原腹地河南,电子产业迅速形成规模,郑州电子信息产业总体规模增长了25倍。

到了2020年,郑州富士康已经是全国最大的出口贸易公司,全年出口总额达到了316亿美元。它以一家公司之力,贡献了郑州进出口总额的80%、河南省进出口总额的60%。

以郑州航空港为例。富士康正式建成那一年,郑州航空港的GDP只有206亿,到了2021年,郑州航空港的GDP达到1172亿,增长了5倍多。在高峰时期,富士康对郑州的GDP贡献率高达25%。

那些年政府流行招商引资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如果能够招到像富士康这样的链主型公司,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可估量。

当然,客观地说,富士康近年来布局印度、越南等地区,背后有很多因素在共同作用。比如大陆的生产成本上升、东南亚廉价劳动力优势吸引等。

看看郑州过去这些年房价的涨幅,还有即便是人口大省也出现的越来越频繁的招工荒,这些因素都促使着富士康需要寻找到新的劳动力价格洼地。

从富士康印度工厂的表现来看,虽然有诸多的劳动力价格优势,但生态链产业链的难以替代、熟练工种的缺失,对于iPhone的质量把控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显然,把工厂转移出中国大陆,对于富士康来说也是阵痛明显的选择。

真正的问题来了:为什么富士康想转移部分产能?这个问题的真正答案,可能会决定了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社会预期乃至经济走向。

03

有人可能会说,没有富士康,我们还有欧菲光、立讯精密这一类“国产替代”。而且,对于以河南为代表的诸多省市来说,“富士康依赖症”显然也非长久之计。

汽车工业对于底特律的影响,我们如今都看到了。因为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底特律最终在传统汽车工业开始走下坡路时一并衰落下去。

出于产业转型的需要,区域经济发展必须找到更多的支柱和解决方案。

从目前来看,富士康手机制造产业链迁移之后留下的空隙,似乎可以由新能源汽车制造来补齐。

最新消息是,今年1月初,富士康突然投资了5亿在河南建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代工厂,甚至还表示要全包国内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代工。不仅如此,比亚迪也在河南加大了投资规模。从很多角度来看,河南的这种转型和腾笼换鸟是理性选择,也是大势所趋。

寻找替代产业是近年来全球都流行的发展逻辑。新能源汽车日益火爆,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充满潜力的产业。问题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否能够替代一切?

比如,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较大波动,有人就说,没关系,我们可以用新能源汽车补齐;如今,手机市场出现变化,希望又一次寄托在了新能源汽车身上。

但略用常识判断,我们就应该知道: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再大、未来再有希望,也是绝对不可能同时替代掉房地产这样的巨额消费品和手机这样的高频消费品两大产业的。

代工处于产业链下游,获得的红利少、付出的社会成本高,从最初对“世界工厂”的骄傲,到如今的诟病,也不过是近十来年的事情。

但代工被妖魔化的另一面,是作为全球尖端产品的代工工厂,在生产运转过程中,我们不仅获得了大量工作岗位,还有技术和创新的普及和扩散。这些好处,都是短时间内国产替代无法真正做到的。

一面是可能存在的卡脖子风险,另一面是腾笼换鸟的阵痛和关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事情正变得日益复杂。

从这个角度来说,当我们开始试图摆脱“富士康依赖症”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做好准备应对“富士康后遗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