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蜗牛雨后频现身 专家提醒勿触碰 含大量病菌或致抽搐昏迷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华南地区近日持续降雨,大雨过后,公园、草丛甚至路边都会出现大蜗牛,但有专家提醒,非洲大蜗牛的体型比国内蜗牛更大,属于外来入侵物种,体内更携带病毒和寄生虫,市民应尽量避免触碰。

《新京报》报道,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介绍,褐云玛瑙螺俗称非洲大蜗牛,是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之一。非洲大蜗牛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活动,白天躲在阴凉潮湿的地方,如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下、垃圾堆中、枯草堆、土洞或乱石穴内,喜欢在雨后的夜晚出现。

据介绍,非洲大蜗牛会在晚上8时后开始活动,晚上9时至11时是活动高峰期。次日早上5时左右返回原居地或就近隐藏。





非洲大蜗牛在春末夏初开始出现,在雨后比较活跃。当气温下降到14℃时,牠会分泌出一种白色黏液膜,封闭壳口,进入冬眠,只留下一微小的小孔,供微弱的呼吸作用,以维持冬眠期间的生命活动。

赵力介绍,非洲大蜗牛是杂食性动物,会食用包括农作物、树木、果树、蔬菜等500多种植物;若没有食物,就会取食同伴的尸体,甚至会啃食水泥。牠们通过进食大量的本土植物,竞逐原生蜗牛,改变栖息地。



非洲大蜗牛对农作物、观赏植物有很大危害,最有可能被蜗牛损坏的植物包括花园花卉等观赏植物、蔬菜(尤其是十字花科,葫芦科和豆科)、面包果、木薯和柚木的幼株。

赵力提醒,非洲大蜗牛的体内携带大量病毒和寄生虫,市民应避免与牠接触,也不要当宠物饲养。有人想食用非洲大蜗牛,但处理不当时会传播结核病和脑膜炎,严重时还会引起痴呆甚至死亡,“我们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若不慎接触到非洲大蜗牛,注意清洗双手即可。



赵力介绍,非洲大蜗牛的壳长可达20厘米,而中国最大的蜗牛是坚螺属蜗牛,据他採集到的标本,最大的壳直径约5厘米。至于世界上最大的蜗牛,是非洲大蜗牛在西非的亲戚真玛瑙螺,壳长可接近30厘米,软体长达40厘米,重900克。

《央视新闻》报道,非洲大蜗牛喜欢生活在各种鼠类生活的地方,所以身上带有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沙雷氏菌等致病菌,用手触摸后,皮肤可能肿胀瘙痒,甚至长出水疱。

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颜怀兴提醒,一旦接触非洲大蜗牛并感染病原菌,就会出现剧烈头痛,或抽搐、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是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