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1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张文宏:新冠变异株KP.2临床风险有限 无需过度担忧

张文宏:新冠变异株KP.2临床风险有限 无需过度担忧

文章来源: 华山感染 于 2024-05-15 12:15:4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从全球范围来看,一种被命名为KP.2的新冠变异株正在蔓延。2月以来,由于KP.2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增长较快,世界卫生组织于5月3日将KP.2列入“需要监测的变异株”。



据国家疾控局昨日(14日)发布的新冠病毒KP.2变异株相关情况,截至5月12日,在我国本土病例中共监测到25条KP.2序列。每周报告的本土序列中KP.2占比在0.05%~0.30%之间,处于极低水平。

国家疾控局表示,我国现阶段的主要流行株构成比排在前三位的为JN.1、JN.1.16和JN.1.4,3月11日首次从广东本土病例中监测到KP.2变异株。

Q1

什么是KP.2变异株?

KP.2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JN.1变异株的第三代亚分支,也是JN.1变异株中具有较强传播优势的一个亚分支,于2024年1月2日在印度采集的样本中首次监测到。目前尚未检索到KP.2的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较当前流行的JN.1变异株发生明显改变的报道。

Q2

国际上KP.2变异株的流行情况如何?

目前,JN.1变异株仍为全球优势流行株。今年以来,KP.2亚分支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逐渐增加,从1月上旬的0.16%增长至5月上旬的14%左右。近期,部分国家KP.2亚分支流行程度相对较高,占比为10%~30%。

据美国CDC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5月11日的两周内,KP.2变异株占到美国新冠病毒感染的28%,4月中旬这一比例仅为6%。

张教授点评

张文宏 教授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

新冠病毒处于持续的变异中,但仍很难突破奥密克戎家族。就像流感病毒持续处于变异之中一样,变异是病毒在宿主免疫压力下生存的常态。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联合全国79家医院数据,平台监测证实新冠奥密克戎毒株的变异与波动。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初以BA.5.2和BF.7为主,自2023年4月初开始XBB分型逐步增多,2023年7月起,临床样本分型以XBB分型为主,EG.5增长较快,8月上旬新增发现FY.3.1和FL.13.2。世卫组织提到的“需要留意的”变异株(Variants Of Interest,VOI)中XBB.1.16检出较多(包括FU.1),“监视下的”变异株(Variants under monitoring,VUMs)中XBB.1.9.2及其亚型在2023年下半年占比较多,8月下旬检出EG.5.1的子代EG.5.1.1,9月上旬检出EG.5.1.1的子代HK.3,且HK.3在9-12月比例逐渐增加。10月下旬出现HK.3的子代HK.3.1及HK.3.2。2024年1月起出现JN.1,并在1-3月检出均在70%以上,出现JN.1.1及JN.6等分型,截至4月30日,仍以JN.1检出为主。

国传中心对地下污水也进行了检测,污水中新冠核酸浓度监测显示, 2024年1月10日前后有一个新冠高峰,随后达到感染高峰平台期,自3月27日开始出现下降趋势,4月中旬至今维持在3×104拷贝/L 水平,5月13日最后一次采样的浓度为2.95×104拷贝/L。并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且该数值与第二、三轮感染高峰的间隔期浓度相似。

而在此期间,全国的新冠临床疾病负担并未出现大的波动,仍处于正常波动中。

当前监测数据提示,我国当前流行的新冠病毒仍属奥密克戎JN.1为主,而当前国际流行关注到了JN.1的子代亚型KP.2,截至5月12日,在我国本土病例中共监测到25条KP.2序列。每周报告的本土序列中KP.2占比在0.05%~0.30%之间,仍处于极低水平。后续虽然该亚型仍然会有出现比例增高的可能性,但是如同国际上该亚型虽然从今年3月起检测到,美国CDC监测提示截至5月11日,KP.2占比上升至28.2%,但急诊就诊、住院人数以及死亡人数来看,未见人数趋势的明显上升,因此可以判断KP.2后续的实际临床风险有限。

未来我们仍然会强化对新冠以及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监测,出现新病毒亚型将是常态,无需过度担忧。

为及时准确地向医学界同道和社会公众传递传染病领域国内外最新动态、政策法规、研究进展,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于2023年5月起开设《传染病信息快报》专栏,截止到目前已发布12期内容,涵盖大量国内外最新动态及研究成果。

以下部分新冠前沿动态摘自《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信息快报 2024年4月版》。

CDC报道BA.2.86家族KP.2在美国成为新的主流病毒

2024年4月26日,美国CDC更新的数据显示,新一代新冠毒株KP.2的占比已经达到24.9%,成为新的主流毒株。而在两周前,KP.2的占比仅为10.7%。短短两周时间,KP.2占比大幅增长133%。KP.2、KP.1.1、KS.1等变异株是JN.1的衍生株,这些衍生株有两个额外的Spike蛋白位点突变(456、346位,被称为FLiRT变体组),传染性更强。在过去两周内,美国另一种名为KP.1.1的FLiRT变体比例也从3.1%上升到了7.5%。

中国学者研究长效的新冠滴鼻黏膜疫苗

2024年4月27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耀庆团队联合武汉大学陈宇团队、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鄢慧民/杨菁毅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发表题为“Nasal vaccination of triple-RBD scaffold protein with flagellin elicits long-term protection against SARS-CoV-2 variants including JN.1”的研究论文,他们开发了一款新一代SARS-CoV-2疫苗——广谱、长效的鼻喷亚单位黏膜疫苗。

基于近20年对冠状病毒及亚单位黏膜佐剂和黏膜疫苗的研究经验,研究团队首先筛选出了具有高度稳定性、强免疫原性、包含3个RBD的亚单位蛋白抗原3R-NC,并利用经优化的重组鞭毛素蛋白KFD作为黏膜佐剂,研发出一种鼻喷亚单位疫苗原型3R-NC+KFD。

3R-NC+KFD滴鼻免疫(3R-NC+KFDi.n)小鼠可同时在血清和呼吸道组织中诱导出高滴度且具有良好交叉保护的中和抗体。令人惊奇的是,这些中和抗体可在BALB/c小鼠体内维持一年以上且无明显衰减(小鼠寿命为1-2年),并在上下呼吸道同时实现长效保护。该疫苗在鼻腔和骨髓可诱导出大量的IgA与IgG分泌型长效浆细胞(LLPC)。研究发现,Tfh17的免疫应答与这种长效浆细胞的维持具有显著关联。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进一步发起了一项小型临床接种试验。结果表明3R-NC+KFDi.n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且3R-NC+KFDi.n可显著提升RBD特异的血清和唾液的结合和中和抗体水平。即便3R-NC只包含了delta和gamma株的RBD,其产生的抗体仍显示出一定的广谱性,可高效中和BA.4/BA.5。在主要由BA.5和BF.7引发的2023年1月的大流行中,参与试验的6个人均未被感染。研究结果表明,3R-NC+KFD是一种备受期盼的新一代新冠黏膜疫苗原型,极具临床应用前景。

中国学者揭示新冠病毒变异株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

2024年4月3日,浙江大学高福团队联合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徐坤团队在Med发表题为“Neutralization of EG.5, EG.5.1, BA.2.86, and JN.1 by antisera from dimeric receptor-binding domain subunit vaccines and 41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ies”的研究论文,系统研究了EG.5、EG.5.1、BA.2.86和JN.1变异株的免疫逃逸特性和机制,给疫苗和药物研发提供理论指导。

研究人员采集了疫苗免疫及突破性感染的志愿者血清和疫苗免疫的小鼠血清,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滴度。制备了涵盖8种新冠病毒RBD表位的41株人源单克隆抗体,检测分析它们与流行突变株的结合作用及对新冠病毒假病毒的中和作用。研究发现与EG.5.1相比,BA.2.86并未出现免疫逃逸增强,但是JN.1变异株具有更强的逃逸现象,主要比EG.5.1更多逃逸RBD-1、RBD-4及RBD-5表位的中和抗体作用。此外,ZF2202-A疫苗作为加强针,可以诱导对EG.5.1和JN.1的交叉中和抗体反应,且显著高于病毒突破性感染。该研究结果不仅可以指导现有单抗的应用,还表明疫苗更新换代的重要性。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从中国冒险逃离后,他的麻烦才真正开始
川普又赢了!加拿大宣布"撤回数位服务税"
伊朗下令追杀川普!宗教领袖召集穆斯林"将他断肢极刑"
刘国梁女儿在美国夺得高尔夫冠军 全英文致谢父母
姐弟恋?邓文迪布雷迪结伴出席老贝婚礼 网上炸锅

24小时讨论排行

习近平发重要文章:面对围堵打压 应理直气壮斗争
BBC:特朗普预算案或令近1200万人丧失医保
雷根中心民调:70%美受访者「挺出兵」协防台湾
“三巨头”史无前例同框?习邀川普普京看9.3大阅兵
被川普骂“共产主义者” 曼达尼:世上不该有亿万富豪
游本昌入党 申请书写了21页 回应“92岁为何还入党”
中国眼下的失业潮,远比想象中的严重
华裔教授自杀 家属控告西北大学歧视并导致悲剧发生
共同社:中国拟邀川普出席9/3北京天安门阅兵
关税又一次让步 川普不得不对中国低头的四点原因
陆配网红被驱逐回大陆 遇水浸维权接恐吓电话吓得发抖
以色列军方预告"加强攻势"直逼市中心!加萨数万人急撤
再批“大而美”法案,马斯克又提建新政党
中国共产党人数突破1亿 比伊朗土耳其德国人口都多
传播淫秽?中国拘捕数十名小说作家 许多是年轻女性
伊朗"永不停止浓缩铀",驻联大使轰川普:对我们发号施令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张文宏:新冠变异株KP.2临床风险有限 无需过度担忧

华山感染 2024-05-15 12:15:49

从全球范围来看,一种被命名为KP.2的新冠变异株正在蔓延。2月以来,由于KP.2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增长较快,世界卫生组织于5月3日将KP.2列入“需要监测的变异株”。



据国家疾控局昨日(14日)发布的新冠病毒KP.2变异株相关情况,截至5月12日,在我国本土病例中共监测到25条KP.2序列。每周报告的本土序列中KP.2占比在0.05%~0.30%之间,处于极低水平。

国家疾控局表示,我国现阶段的主要流行株构成比排在前三位的为JN.1、JN.1.16和JN.1.4,3月11日首次从广东本土病例中监测到KP.2变异株。

Q1

什么是KP.2变异株?

KP.2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JN.1变异株的第三代亚分支,也是JN.1变异株中具有较强传播优势的一个亚分支,于2024年1月2日在印度采集的样本中首次监测到。目前尚未检索到KP.2的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较当前流行的JN.1变异株发生明显改变的报道。

Q2

国际上KP.2变异株的流行情况如何?

目前,JN.1变异株仍为全球优势流行株。今年以来,KP.2亚分支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逐渐增加,从1月上旬的0.16%增长至5月上旬的14%左右。近期,部分国家KP.2亚分支流行程度相对较高,占比为10%~30%。

据美国CDC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5月11日的两周内,KP.2变异株占到美国新冠病毒感染的28%,4月中旬这一比例仅为6%。

张教授点评

张文宏 教授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

新冠病毒处于持续的变异中,但仍很难突破奥密克戎家族。就像流感病毒持续处于变异之中一样,变异是病毒在宿主免疫压力下生存的常态。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联合全国79家医院数据,平台监测证实新冠奥密克戎毒株的变异与波动。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初以BA.5.2和BF.7为主,自2023年4月初开始XBB分型逐步增多,2023年7月起,临床样本分型以XBB分型为主,EG.5增长较快,8月上旬新增发现FY.3.1和FL.13.2。世卫组织提到的“需要留意的”变异株(Variants Of Interest,VOI)中XBB.1.16检出较多(包括FU.1),“监视下的”变异株(Variants under monitoring,VUMs)中XBB.1.9.2及其亚型在2023年下半年占比较多,8月下旬检出EG.5.1的子代EG.5.1.1,9月上旬检出EG.5.1.1的子代HK.3,且HK.3在9-12月比例逐渐增加。10月下旬出现HK.3的子代HK.3.1及HK.3.2。2024年1月起出现JN.1,并在1-3月检出均在70%以上,出现JN.1.1及JN.6等分型,截至4月30日,仍以JN.1检出为主。

国传中心对地下污水也进行了检测,污水中新冠核酸浓度监测显示, 2024年1月10日前后有一个新冠高峰,随后达到感染高峰平台期,自3月27日开始出现下降趋势,4月中旬至今维持在3×104拷贝/L 水平,5月13日最后一次采样的浓度为2.95×104拷贝/L。并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且该数值与第二、三轮感染高峰的间隔期浓度相似。

而在此期间,全国的新冠临床疾病负担并未出现大的波动,仍处于正常波动中。

当前监测数据提示,我国当前流行的新冠病毒仍属奥密克戎JN.1为主,而当前国际流行关注到了JN.1的子代亚型KP.2,截至5月12日,在我国本土病例中共监测到25条KP.2序列。每周报告的本土序列中KP.2占比在0.05%~0.30%之间,仍处于极低水平。后续虽然该亚型仍然会有出现比例增高的可能性,但是如同国际上该亚型虽然从今年3月起检测到,美国CDC监测提示截至5月11日,KP.2占比上升至28.2%,但急诊就诊、住院人数以及死亡人数来看,未见人数趋势的明显上升,因此可以判断KP.2后续的实际临床风险有限。

未来我们仍然会强化对新冠以及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监测,出现新病毒亚型将是常态,无需过度担忧。

为及时准确地向医学界同道和社会公众传递传染病领域国内外最新动态、政策法规、研究进展,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于2023年5月起开设《传染病信息快报》专栏,截止到目前已发布12期内容,涵盖大量国内外最新动态及研究成果。

以下部分新冠前沿动态摘自《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信息快报 2024年4月版》。

CDC报道BA.2.86家族KP.2在美国成为新的主流病毒

2024年4月26日,美国CDC更新的数据显示,新一代新冠毒株KP.2的占比已经达到24.9%,成为新的主流毒株。而在两周前,KP.2的占比仅为10.7%。短短两周时间,KP.2占比大幅增长133%。KP.2、KP.1.1、KS.1等变异株是JN.1的衍生株,这些衍生株有两个额外的Spike蛋白位点突变(456、346位,被称为FLiRT变体组),传染性更强。在过去两周内,美国另一种名为KP.1.1的FLiRT变体比例也从3.1%上升到了7.5%。

中国学者研究长效的新冠滴鼻黏膜疫苗

2024年4月27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耀庆团队联合武汉大学陈宇团队、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鄢慧民/杨菁毅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发表题为“Nasal vaccination of triple-RBD scaffold protein with flagellin elicits long-term protection against SARS-CoV-2 variants including JN.1”的研究论文,他们开发了一款新一代SARS-CoV-2疫苗——广谱、长效的鼻喷亚单位黏膜疫苗。

基于近20年对冠状病毒及亚单位黏膜佐剂和黏膜疫苗的研究经验,研究团队首先筛选出了具有高度稳定性、强免疫原性、包含3个RBD的亚单位蛋白抗原3R-NC,并利用经优化的重组鞭毛素蛋白KFD作为黏膜佐剂,研发出一种鼻喷亚单位疫苗原型3R-NC+KFD。

3R-NC+KFD滴鼻免疫(3R-NC+KFDi.n)小鼠可同时在血清和呼吸道组织中诱导出高滴度且具有良好交叉保护的中和抗体。令人惊奇的是,这些中和抗体可在BALB/c小鼠体内维持一年以上且无明显衰减(小鼠寿命为1-2年),并在上下呼吸道同时实现长效保护。该疫苗在鼻腔和骨髓可诱导出大量的IgA与IgG分泌型长效浆细胞(LLPC)。研究发现,Tfh17的免疫应答与这种长效浆细胞的维持具有显著关联。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进一步发起了一项小型临床接种试验。结果表明3R-NC+KFDi.n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且3R-NC+KFDi.n可显著提升RBD特异的血清和唾液的结合和中和抗体水平。即便3R-NC只包含了delta和gamma株的RBD,其产生的抗体仍显示出一定的广谱性,可高效中和BA.4/BA.5。在主要由BA.5和BF.7引发的2023年1月的大流行中,参与试验的6个人均未被感染。研究结果表明,3R-NC+KFD是一种备受期盼的新一代新冠黏膜疫苗原型,极具临床应用前景。

中国学者揭示新冠病毒变异株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

2024年4月3日,浙江大学高福团队联合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徐坤团队在Med发表题为“Neutralization of EG.5, EG.5.1, BA.2.86, and JN.1 by antisera from dimeric receptor-binding domain subunit vaccines and 41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ies”的研究论文,系统研究了EG.5、EG.5.1、BA.2.86和JN.1变异株的免疫逃逸特性和机制,给疫苗和药物研发提供理论指导。

研究人员采集了疫苗免疫及突破性感染的志愿者血清和疫苗免疫的小鼠血清,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滴度。制备了涵盖8种新冠病毒RBD表位的41株人源单克隆抗体,检测分析它们与流行突变株的结合作用及对新冠病毒假病毒的中和作用。研究发现与EG.5.1相比,BA.2.86并未出现免疫逃逸增强,但是JN.1变异株具有更强的逃逸现象,主要比EG.5.1更多逃逸RBD-1、RBD-4及RBD-5表位的中和抗体作用。此外,ZF2202-A疫苗作为加强针,可以诱导对EG.5.1和JN.1的交叉中和抗体反应,且显著高于病毒突破性感染。该研究结果不仅可以指导现有单抗的应用,还表明疫苗更新换代的重要性。